首屆中國傳統文化翻譯與國際傳播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傳統文化翻譯與國際傳播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於7月13日在北京語言大學開幕。來自中醫藥、翻譯文化與傳播領域的近400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盛會,探討如何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做好翻譯工作,推動中國傳統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會上還宣布成立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傳統文化翻譯與國際傳播專業委員會,旨在助力中華文化和中醫藥文化走出去。
北京語言大學副校長張旺喜教授在研討會上致辭。
北京語言大學副校長張旺喜教授在開幕式上表示,對待優秀傳統文化,既要保護傳承,又要創新發展,要把既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委員會的成立,將促進以中醫藥文化為特色的中華文化與世界多元文化的多領域、深層次和多種形式的交流合作,打造有利於中華文化和中醫藥文化創新發展和國家戰略實施的開放式創新平臺。
英國利茲大學語言文化社會學院教授王斌華認為,文化背景、思維方式以及語言等方面的差異,給中醫基礎理論和中醫文化的國際傳播帶來了難度。中醫翻譯不能簡單套用科技翻譯的模式,對外傳播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其深刻的文化概念和內涵。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姜飛教授談到,中國的文化身份意識正在覺醒並不斷強化。翻譯不單單是文本層面的處理過程,更要注意處理好文化邊界問題。不論是翻譯者還是傳播者,都要合理調用文化身份。
來自於美國的中醫醫師歐陽珊婷博士認為,文化是傳播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徑。醫學翻譯要讓目標讀者獲得認同感,術語翻譯既要合理又要吸引人。
本次大會由北京語言大學、傳統文化翻譯與國際傳播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第二屆傳統文化翻譯與國際傳播學術會議將於2020年在西南交通大學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