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應,曾是來天祝縣藏醫院交流幫扶的天津市薊州區人民醫院麻醉科醫生彭宇最為頭疼的事情。
2019年12月,當彭宇帶著行李、喘著粗氣來到天祝縣藏醫院,還來不及平復缺氧帶來的劇烈心跳,就被醫院落後的技術設備驚住了。
「當時,醫院面臨專業技術人員水平不足、醫療設備陳舊老化、檢查手段缺失等問題。」彭宇坦言:「問題很棘手。」
憑著對「醫者仁心」信念的篤定,彭宇克服種種困難,不僅醫治好了很多患者,將自己的經驗技術傾囊相授,而且爭取了新藥品,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條件。
「為病人排除危險隱患,醫生心裡才會踏實。」彭宇說。
幫扶不到一年,彭宇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所學教授給大家。其中,麻醉科的藏族醫生李萍元學得最認真。
「薊州區的幫扶醫生為我們帶來了迫切需要的技術和經驗。」李萍元說,「過去因為缺少經驗,麻醉科的醫生最怕做神經阻滯、臂叢麻醉等手術。如若手術過程中定位和用藥量不準確,麻醉效果就會不理想。」
找問題、抓典型,手把手指導。彭宇通過理論培訓、臨床實踐,努力提高麻醉科醫務人員的業務能力,還為麻醉科協調爭取了羅哌卡因等療效更好的藥。「現在,有彭老師手把手指導,我們科室的神經阻滯、臂叢麻醉手術效果特別好。大家都覺得底氣足了,膽子大了。」李萍元說。
截至目前,薊州區先後選派影像、麻醉、婦產等專業剛性幫扶專家8名,藥劑、檢驗等專業柔性幫扶專家12名,對天祝縣藏醫院進行了多領域、多形式、全方位和持久性協作幫扶。
「醫院放射科開展了頭頸CTA、大血管CTA、下肢動脈CTA、肺動脈CTA以及泌尿系統CTU檢查等,填補了CT檢查手段的空白點。」天祝縣藏醫院院長朱青學說。薊州區幫扶醫療工作隊的成績單上碩果纍纍,不僅為醫院送來了優質治療資源,而且幫助培訓醫療人才。由「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幫扶轉變,留下了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如今,早已適應了高原反應的彭宇說:「看著天祝縣藏醫院的條件越來越好,診療水平越來越高,打心眼裡高興,再也不會『頭疼』了。」
【來源:每日甘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