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鄂邊武寧絲羅山古冰川地貌如天然城堡

2020-12-15 騰訊網

  5

  贛鄂邊武寧絲羅山古冰川地貌如天然城堡

  ▲絲羅山山體高峻,風景秀美。

  絲羅山位於江西省西北部、贛鄂邊界,也稱「太平山」。它被譽為「幕阜山脈裡的桃花源」和「贛北的天然氧吧」,海拔1329米,山嶺狹長,山體高峻,境內幾座千米以上的山峰「一」字排列。山頂還保留著多種第四紀冰川遺蹟,猶如一座天然城堡。

  晨報記者 宋雅倩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中國人自古崇尚寄情山水,眾多奇山險峰成為了歷代文人騷客歌詠、描摹的重點對象,進而吸引了無數遊客慕名前往。江西境內的廬山、三清山、武夷山等山峰便是如此,它們如同一顆顆明珠,在贛鄱大地上閃耀著。其實,江西境內的秀美山峰遠不止這些,絲羅山以其獨特的「風姿」聳立於我省西北部,雖不及廬山雄偉,也沒有三清山奇特,卻也是一處自古聞名的旅遊勝地。

  幕阜山脈重要山地

  一山橫跨贛鄂兩省

  絲羅山距離武寧縣城55公裡,是一座橫跨江西、湖北兩省的界山,其東、南部屬江西武寧縣的泉口鎮、大洞鄉,西、北部則屬湖北省通山縣的洪港鎮,在贛鄂兩省都頗具名氣。

  據史料記載,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因該山佑聖宮奉祀的章(權孫)真人「顯聖助戰有功」,明憲宗欽書「通真寶殿」,所以絲羅山又稱為太平山。山上有北極山、龍井、龜山、鶴山、枯楂溪、雲棋峰、雷巖、三仙坡、榔梅、義櫟、鹿跑泉、五雷峰、龍門、孟姥潭、獅子巖、梧桐岡、葫蘆石、虎跡石、豹齒石、石人洞、仙跡石等22處別致的景觀。

  武寧縣旅發委的金婷婷告訴記者,絲羅山海拔約1329米,整座山屬於幕阜山脈,位於其中段,主峰有許多條支脈蜿蜓,與南北兩麓諸山連綿不斷,發育為山體支脈廣延、低山丘崗遍布,橫跨贛鄂兩省廣大地區,是幕阜山脈東部的重要山地。

  山嶺狹長山體高峻

  幾座千米高峰「一」字排列

  據多次到絲羅山探險的驢友張菁介紹,絲羅山山嶺狹長,山體高峻,林木繁茂,溝谷交叉,泉瀑甚多。其境內群峰錯列,毗鄰的太陽山、龍瑞山、天鵝山等幾座千米以上的高峰「一」字排列,巍峨壯麗,氣勢雄偉。

  這樣雄偉的山勢是如何形成的呢?記者從武寧縣旅遊局了解到,絲羅山是燕山運動時期形成的褶皺斷層山地,因而形成了奇峰聳立、幽谷縱橫的奇特景觀。絲羅山峰頂有處5米長的奇險處叫「薄刀背」,南面是千丈深崖,北面絕壁臨底,僅幾米寬,十分險峻。

  此外,絲羅山怪石嶙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裡塑造出許多驚人的、惟妙惟肖的天然藝術品。鷹嘴巖、玉女峰、金魚戲水、神龜出洞、鱷魚撲食、母雞下蛋等奇峰怪石,將絲羅山打造成一處天然的奇石大觀園。

  張菁說:「絲羅山不少絕壁上還生長著各種奇形怪狀的雜生灌木,盤根錯節,與奇峰怪石融為一體,又如同絕妙的巨型自然盆景,美不勝收。」

  山形由複雜地質運動造就

  多種古冰川地貌留存至今

  據悉,絲羅山上有很多「U」形峽谷,是斷層山地形古冰川地貌。而古冰川地貌的形成通常需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地質運動,絲羅山便是如此。

  據江西省地質學會的孟勘介紹,該地區的大地構造位於揚子地臺的東南部,自元古代到新生代(約24億年前至今)長期地質構造發育過程中,經歷了多次構造變動。特別是侏羅紀末期的燕山運動,伴隨著一定規模的巖漿活動,形成絲羅山花崗巖侵入體,並因此控制了區內地質地貌的發展,為現代地貌輪廓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經過長時間的地質構造運動,絲羅山南北兩邊都是深淵峽谷,東西山脈在此降為一片凹地,如同一座天然城堡。絲羅山間的水流都來自於長江支流富水水系,基本呈南北向,垂直於構造線方向。」張菁說。

  金婷婷還介紹稱,如今在絲羅山中還保留著多種類型的第四紀冰川遺蹟,包括冰蝕地貌、冰磧地貌和第四紀冰川堆積物,如冰窖、冰鬥、「U」形谷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美學價值和研究價值。

  「贛西北的天然氧吧」

  森林覆蓋率高達96%

  據介紹,絲羅山是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植被保存最複雜珍貴、最原始完整的區域,森林覆蓋率高達96%,被譽為「贛西北的天然氧吧」。這裡孕育的木本植物有83科470種,佔全國木本植物總科的45%。

  絲羅山中豐富的生物資源不僅體現在數量眾多,還體現在留存著眾多具備古老、稀有、來源複雜等特點的動植物。據統計,其中包括國家珍稀瀕危保護野生植物鍾萼木、南方紅豆杉、鵝掌楸、香果樹等37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雕、白頸長尾雉等5種,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虎斑蛙等34種。

  除此之外,絲羅山境內的生物多樣性資源不但在華東地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且在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被認為是中國華東地區的天然「物種基因庫」。

  這些主要得益於絲羅山具有古老的地質基礎,複雜的地形地貌條件以及溫溼多雨的山地氣候,為自然植被及各種生物的繁衍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因而區內保存著比較完整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是我國天然植被和生態環境保護較好的保護區之一。

  集合山嶽風光與道教文化

  自古便是一處觀光勝地

  除了秀美的自然風景,絲羅山還是一處文化底蘊深厚的山峰,該山有著悠久的道場歷史,道教文化源遠流長。

  據史料記載,絲羅山是因江西道人章權孫創建的道場佑聖宮而聞名的,佑聖宮又因章權孫被宋理宗封為「自然靈應真君」,被明憲宗封為「仁教主太平護國天尊」而著名。佑聖宮始建於宋理宗六年(公元1233年),整座宮觀分為天乙佑聖宮和萬福宮、萬祿宮、萬壽宮、巡山殿五大部分,建築面積約1600平方米。

  從古至今,宮觀幾度興廢,現在保存下來的主體建築天乙佑聖宮、萬福宮、萬祿宮、巡山殿等,都是1979年以來修復一新的。現今,佑聖宮內藏有宋、元、明三朝賜封聖旨和明進士方孟縉、梅雨田、張寶増等人撰聯真跡,還有古鐘、匾額等文物,是武寧縣道教文化發展的重要見證。

  絲羅山上除了有被列為武寧縣重點開發宮觀和文物保護單位的佑聖宮之外,還有黃楊寶樹、親手插柏、煉丹亭、葫蘆坪、石獅、石象、老古井、古鐘元賜御爐等32處古蹟,彰顯著其厚重的文化底蘊。詩人揭徯斯遊山後,感嘆山中秀美風光和文化內涵,每景題詩一首,集合成為一部《太平山雜詠》,留傳至今。

  

  

  

  

  執行主編:康 婧

  責任編輯:塗曉珺

  編   輯:戶 外

  晨 讀 江 西│一個有文化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千米厚冰川造就嶗山地貌科考團進山探古冰川遺蹟
    千米厚冰川造就嶗山地貌科考團進山探古冰川遺蹟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3.10.22 星期二 可老輩兒青島人可能不知道,嶗山很有可能是得自古冰川的饋贈。隨著嶗山申報國家地質公園提上日程,人們對嶗山古冰川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上周四下午,青島同安路小學40多名小學生組成了一支研究性學習科考團,在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徐興永研究員的帶領下來到華嚴寺景區,開始探秘嶗山古冰川遺蹟。
  • 【專題探究】冰川地貌是怎麼形成的?世界著名冰川地貌有哪些?
    備考十餘年,篇篇皆考點  冰川地貌  極地或高山地區地表上多年存在並具有沿地面運動狀態的天然冰體。冰川多年積雪,經過壓實、重新結晶、再凍結等成冰作用而形成冰川地貌。
  • 新疆這處「鬼城」,地貌獨特,擁有天然城堡,但膽大的人也不敢去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土地幅員遼闊,而且不同的地區,風土人情和地勢地貌都不一樣,各自都有各自的特點,所以很多遊客去到不同的地區都可以明顯的甄別出來是屬於哪種地貌。不過這也是對於那些經驗比較豐富的人而言的,因為他們已經走過了江湖,遍覽了祖國的大好山川河流。
  • 嶗山深藏冰川地貌 專家:遺蹟宜建地質公園(圖)
    正反雙方激辯古冰川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提出的「中國東部存在第四紀古冰川」的觀點在世界引起震動。圍繞嶗山是否存在古冰川,一代又一代的地質學家在艱難地尋找和求證。    「大家看這個區域,這就是一段典型的冰川形成的冰磧堤,兩個方向都隆起來,中間是石河。
  • 專家呼籲建嶗山古冰川地質公園 對遺蹟開發保護
    據悉,經研究發現嶗山古冰川遺蹟為世界三大古冰川礦泉水源地之一,專家呼籲創建嶗山古冰川地質公園,對其進行系統開發保護。    發現:嶗山古冰川是我國東部沿海保存最佳的冰川地貌遺址    早在2013年9月,由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島市嶗山風景區管理局、中國地質學會第四紀冰川與第四紀環境專業委員會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聯合承辦的第二屆中國第四紀冰川與環境變化研討會就曾青島召開。
  • 冰川地貌:四川海螺溝
    ,是進行侵蝕、搬運、堆積並塑造各種冰川地貌的動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動力,是與寒凍、雪蝕、雪崩、流水等各種應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區的地貌景觀。地球上的冰川,幾乎全部存在於遠離人類聚居的南極地區。其餘極少部分,雖分布於各個緯度,但又大多處於高寒、高海拔地區,使一般人難以到達。
  • 甘肅迭部縣扎尕那景區冰川地貌考察開發保護研究成果發布會
    2011年1月11日16:25:24    沈永平:(二)調查了扎尕那的冰川地貌、冰緣地貌和喀斯特地貌    根據調查,冰鬥分布在海拔4000~4100米範圍內,發育較好,規模也比較大。在約30平方公裡古冰川範圍內,統計具有圍椅狀巖盆的冰鬥有9個。
  • 16種地貌——地貌大全(精品收藏)
    河湖相土狀堆積物地區發育的風蝕土墩和風蝕凹地相間的地貌形態。雅丹是中國維吾爾語,意為陡峭的土丘,因中國新疆孔雀河下遊雅丹地區發育最為典型而命名。其發育過程是:挾沙氣流磨蝕地面,地面出現風蝕溝槽。磨蝕作用進一步發展,溝槽擴展為風蝕窪地;窪地之間的地面相對高起,成為風蝕土墩。風蝕城堡。水平巖層經風蝕形成的城堡式山丘,又稱為風城。
  • 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
    (1)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由第四紀冰期的冰川作用形成的花崗巖「浮雕」等冰川地貌引人入勝。試敘述花崗巖「浮雕」地貌的形成過程。(2)簡述加利福尼亞一帶是震級高、破壞性強的大地震「潛伏」地區的原因。(3)美國有龐大的綜合運輸系統,其中鐵路仍佔有重要地位。
  • 罕見的古冰川天然博物館!是峨眉山的姊妹山,具有很高的科考價值
    螺髻山是中國已知山地中罕見地仍保持完整的第四紀古冰川天然博物館。在古冰川遺蹟中,有著豐富的古冰川風貌,如角峰、刀脊、冰鬥等等,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科考價值。其中以冰蝕冰磧湖屬最壯觀,這裡有大大小小的湖泊共計五十多個,隨著基巖的顏色不同,湖邊的植被水草不同而泛著不同的顏色,有翠藍、棕黃、草綠等等顏色。
  • 常識丨中國的地貌
    三、丹霞地貌(一) 概念指由產狀水平或平緩的層狀鐵鈣質混合不均勻膠結而成的紅色碎屑巖(主要是礫巖和砂巖), 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 並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蝕、風力侵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或峰林狀的地形。
  • 「上帝的自留地」:國內原始景區,或有野人出沒,或現古冰川地貌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天然景區所剩無幾,這確實是一件讓人遺憾的事情。但是中國地大物博,所幸還有一些原始景區保留著自然的風貌,它們可以被稱為是「上帝的自留地」。九寨溝景區地下蘊藏著不少古生物礦石,數百萬年前的古冰川地貌在這裡也可以邂逅。走進九寨溝,你就像是步入了五彩的畫卷。原始的氣息讓你心醉神迷,這裡的景色淳樸、天然,宛若是自然鬼斧神工下的「童話世界」。
  • 冰川地質專家講達古冰山科普系列之巖漿巖
    其中包含了關於達古冰山冰川地質地貌的構成、冰川地質景觀開發以及未來該景區生態旅遊的發展思路等一系列問題,讓讀者隨著專家的視角來進一步了解美麗的達古冰山。達古冰山冰川地質地貌是如何構成的?近年來,隨著達古冰山海內外遊客的不斷增加,遊客對景區內的地質地貌很感興趣並提出了很多問題,達古冰山科研處積極與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科研基地,對景區的地質地貌有了系統的科學考察研究:達古冰山景區地層屬於秦嶺地層區,處於馬爾康地層分區東部和松潘地層分區西部
  •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中國8大地貌,令人驚嘆的世界級美景
    魔鬼城的奇特在於它的變幻,隨著熹微的晨光,伴著晚霞的腳步,一座座山丘,一個個城堡,不斷地變化著自己的身姿容顏,這是一座讓人驚嘆的大自然雕刻成的城堡。公園擁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品類最齊全、狀貌最典型的新老期火山地質地貌,如石龍、石海、熔巖瀑布、熔巖暗道、熔巖鍾乳、象鼻熔巖、翻花熔巖、噴氣錐碟、火山礫和火山彈等微地貌景觀,被科學家稱之為「天然火山博物館」和「打開的火山教科書」。
  • 認識冰川地貌→_→珠穆朗瑪女神的冰雪奇緣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認識冰川地貌→_→珠穆朗瑪女神的冰雪奇緣 2020-05-28 03: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歐洲是冰川地貌廣布的大洲,從峽灣、湖泊、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冰川地貌廣布的歐洲歐洲沒有陸地位於熱帶地區,所以歐洲無法種植橡膠、咖啡、可可、香蕉等熱帶經濟作物,因此在大航海時代,當新航路開闢後,大量歐洲殖民者在非洲、亞洲和南美洲等熱帶地區建立殖民地,開闢熱帶種植園,奴役當地民眾種植熱帶經濟作物
  • 風成地貌是乾旱地區的主要地貌類型,其中沙漠屬於「風積地貌」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面貌,相對於地形而言,地貌通常是一個地區更為具體、更為顯著的地形特徵呈現。地形相對籠統,而地貌則更注意細節,更有區域特色,地形和地貌通常會結合使用,一個區域地貌的形成,通常是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 青島嶗山保存第四紀冰川地貌 嶗頂仰口等處可欣賞
    24日,為期4天的第二屆中國第四紀冰川與環境變化研討會在嶗山閉幕。與會大部分專家認為嶗山保存了系統的第四紀冰川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是迄今為止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保存第四紀冰川遺蹟最為完整的地區。這意味著嶗山旅遊增添了新景觀,遊客們可在華嚴寺、仰口、嶗頂、北九水等處欣賞到第四紀冰川地貌,還可領略到冰川擦痕和冰臼等景象。  據介紹,自80多年前,地質學家李四光首次提出嶗山為第四紀冰川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以來,針對嶗山地質特點的爭論不斷。
  • 常見的16種地貌總結一覽<收藏
    丹霞地貌的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運動,它使部分紅層變形,並將盆地抬升。紅色地層沿著垂直節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風力作用等侵蝕,形成深溝、殘峰、石牆、石柱、崩積錐以及石芽、溶洞、漏鬥、石鐘乳等地貌形態。主要山體呈方山狀、堡壘狀、寶塔狀、單斜狀峰群等。丹霞地貌區奇峰林立、景色瑰麗,旅遊資源豐富,有的早已成為風景區,如丹霞山、金雞嶺、武夷山等。是研究、恢復紅色盆地的古地理環境的最佳地區。
  • 自駕內蒙古,發現神秘「冰川巨石陣」,有的就像廣東韶關元陽石
    阿斯哈圖是蒙語,漢譯為「險峻的巖石」,它處於大興安嶺餘脈向西部草原過渡的地帶,是內蒙古赤峰之旅不可錯過的大自然奇怪,尤其是秋天的自駕之旅,真的美如一幅油畫。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位於內蒙古高原東部,大興安嶺山脈南緣,渾善達克沙地東端,是三大地貌區的結合部,有「塞上金三角」之稱。在這兩萬多平方公裡的範圍內匯集了草原、湖泊、林海、沙地、石林等多種自然景觀,被稱作內蒙古風光的「百寶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