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贛鄂邊武寧絲羅山古冰川地貌如天然城堡
▲絲羅山山體高峻,風景秀美。
絲羅山位於江西省西北部、贛鄂邊界,也稱「太平山」。它被譽為「幕阜山脈裡的桃花源」和「贛北的天然氧吧」,海拔1329米,山嶺狹長,山體高峻,境內幾座千米以上的山峰「一」字排列。山頂還保留著多種第四紀冰川遺蹟,猶如一座天然城堡。
晨報記者 宋雅倩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中國人自古崇尚寄情山水,眾多奇山險峰成為了歷代文人騷客歌詠、描摹的重點對象,進而吸引了無數遊客慕名前往。江西境內的廬山、三清山、武夷山等山峰便是如此,它們如同一顆顆明珠,在贛鄱大地上閃耀著。其實,江西境內的秀美山峰遠不止這些,絲羅山以其獨特的「風姿」聳立於我省西北部,雖不及廬山雄偉,也沒有三清山奇特,卻也是一處自古聞名的旅遊勝地。
幕阜山脈重要山地
一山橫跨贛鄂兩省
絲羅山距離武寧縣城55公裡,是一座橫跨江西、湖北兩省的界山,其東、南部屬江西武寧縣的泉口鎮、大洞鄉,西、北部則屬湖北省通山縣的洪港鎮,在贛鄂兩省都頗具名氣。
據史料記載,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因該山佑聖宮奉祀的章(權孫)真人「顯聖助戰有功」,明憲宗欽書「通真寶殿」,所以絲羅山又稱為太平山。山上有北極山、龍井、龜山、鶴山、枯楂溪、雲棋峰、雷巖、三仙坡、榔梅、義櫟、鹿跑泉、五雷峰、龍門、孟姥潭、獅子巖、梧桐岡、葫蘆石、虎跡石、豹齒石、石人洞、仙跡石等22處別致的景觀。
武寧縣旅發委的金婷婷告訴記者,絲羅山海拔約1329米,整座山屬於幕阜山脈,位於其中段,主峰有許多條支脈蜿蜓,與南北兩麓諸山連綿不斷,發育為山體支脈廣延、低山丘崗遍布,橫跨贛鄂兩省廣大地區,是幕阜山脈東部的重要山地。
山嶺狹長山體高峻
幾座千米高峰「一」字排列
據多次到絲羅山探險的驢友張菁介紹,絲羅山山嶺狹長,山體高峻,林木繁茂,溝谷交叉,泉瀑甚多。其境內群峰錯列,毗鄰的太陽山、龍瑞山、天鵝山等幾座千米以上的高峰「一」字排列,巍峨壯麗,氣勢雄偉。
這樣雄偉的山勢是如何形成的呢?記者從武寧縣旅遊局了解到,絲羅山是燕山運動時期形成的褶皺斷層山地,因而形成了奇峰聳立、幽谷縱橫的奇特景觀。絲羅山峰頂有處5米長的奇險處叫「薄刀背」,南面是千丈深崖,北面絕壁臨底,僅幾米寬,十分險峻。
此外,絲羅山怪石嶙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裡塑造出許多驚人的、惟妙惟肖的天然藝術品。鷹嘴巖、玉女峰、金魚戲水、神龜出洞、鱷魚撲食、母雞下蛋等奇峰怪石,將絲羅山打造成一處天然的奇石大觀園。
張菁說:「絲羅山不少絕壁上還生長著各種奇形怪狀的雜生灌木,盤根錯節,與奇峰怪石融為一體,又如同絕妙的巨型自然盆景,美不勝收。」
山形由複雜地質運動造就
多種古冰川地貌留存至今
據悉,絲羅山上有很多「U」形峽谷,是斷層山地形古冰川地貌。而古冰川地貌的形成通常需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地質運動,絲羅山便是如此。
據江西省地質學會的孟勘介紹,該地區的大地構造位於揚子地臺的東南部,自元古代到新生代(約24億年前至今)長期地質構造發育過程中,經歷了多次構造變動。特別是侏羅紀末期的燕山運動,伴隨著一定規模的巖漿活動,形成絲羅山花崗巖侵入體,並因此控制了區內地質地貌的發展,為現代地貌輪廓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經過長時間的地質構造運動,絲羅山南北兩邊都是深淵峽谷,東西山脈在此降為一片凹地,如同一座天然城堡。絲羅山間的水流都來自於長江支流富水水系,基本呈南北向,垂直於構造線方向。」張菁說。
金婷婷還介紹稱,如今在絲羅山中還保留著多種類型的第四紀冰川遺蹟,包括冰蝕地貌、冰磧地貌和第四紀冰川堆積物,如冰窖、冰鬥、「U」形谷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美學價值和研究價值。
「贛西北的天然氧吧」
森林覆蓋率高達96%
據介紹,絲羅山是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植被保存最複雜珍貴、最原始完整的區域,森林覆蓋率高達96%,被譽為「贛西北的天然氧吧」。這裡孕育的木本植物有83科470種,佔全國木本植物總科的45%。
絲羅山中豐富的生物資源不僅體現在數量眾多,還體現在留存著眾多具備古老、稀有、來源複雜等特點的動植物。據統計,其中包括國家珍稀瀕危保護野生植物鍾萼木、南方紅豆杉、鵝掌楸、香果樹等37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雕、白頸長尾雉等5種,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虎斑蛙等34種。
除此之外,絲羅山境內的生物多樣性資源不但在華東地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且在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被認為是中國華東地區的天然「物種基因庫」。
這些主要得益於絲羅山具有古老的地質基礎,複雜的地形地貌條件以及溫溼多雨的山地氣候,為自然植被及各種生物的繁衍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因而區內保存著比較完整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是我國天然植被和生態環境保護較好的保護區之一。
集合山嶽風光與道教文化
自古便是一處觀光勝地
除了秀美的自然風景,絲羅山還是一處文化底蘊深厚的山峰,該山有著悠久的道場歷史,道教文化源遠流長。
據史料記載,絲羅山是因江西道人章權孫創建的道場佑聖宮而聞名的,佑聖宮又因章權孫被宋理宗封為「自然靈應真君」,被明憲宗封為「仁教主太平護國天尊」而著名。佑聖宮始建於宋理宗六年(公元1233年),整座宮觀分為天乙佑聖宮和萬福宮、萬祿宮、萬壽宮、巡山殿五大部分,建築面積約1600平方米。
從古至今,宮觀幾度興廢,現在保存下來的主體建築天乙佑聖宮、萬福宮、萬祿宮、巡山殿等,都是1979年以來修復一新的。現今,佑聖宮內藏有宋、元、明三朝賜封聖旨和明進士方孟縉、梅雨田、張寶増等人撰聯真跡,還有古鐘、匾額等文物,是武寧縣道教文化發展的重要見證。
絲羅山上除了有被列為武寧縣重點開發宮觀和文物保護單位的佑聖宮之外,還有黃楊寶樹、親手插柏、煉丹亭、葫蘆坪、石獅、石象、老古井、古鐘元賜御爐等32處古蹟,彰顯著其厚重的文化底蘊。詩人揭徯斯遊山後,感嘆山中秀美風光和文化內涵,每景題詩一首,集合成為一部《太平山雜詠》,留傳至今。
往
期
回
故
執行主編:康 婧
責任編輯:塗曉珺
編 輯:戶 外
晨 讀 江 西│一個有文化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