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存在主義第一原則——存在先於本質

2020-12-04 坤鵬論

存在先於本質,這句話告訴我們,我們擁有對自我的選擇權,如果你對這句話都無動於衷,我不知道你還能哪句話動容。——坤鵬論

一、薩特發揚了前人的思想

坤鵬論曾多次強調過,人類的思想、科技基本都是拾階而上的,每一個臺階都是由前人鋪就的。

幾乎每一個偉大的思想,都是長期積累而來,而不是靠孤立的英雄行為,也不是某個人的靈光乍現。

薩特的哲學思想和《存在與虛無》也不例外。

其中絕大部分內容並非薩特獨創,而是來源於克爾凱郭爾、胡塞爾和海德格爾。

首先,克爾凱郭爾提出:人的存在是悲劇性的、孤獨的,每一個體都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而不能由別的個體越俎代庖。

接著,胡塞爾認為我們所說的世界,只不過是由這些現象組成,人的存在不過是「表示這種存在的一系列活動」,這就又進了一大步。

而薩特絕對是胡塞爾的忠實追隨者。

他在小說《噁心》中列舉了許多例證,以胡塞爾的方式審視世界本來的樣子。

再後來,海德格爾持一種更為深刻的悲觀主義:人只靠拼湊虛無就能產生創造自己命運的靈感。

薩特師承前輩,但又遠遠地超出了他們的格局。

比如:在對於意識結構、其他人等的分析上他就超過了胡塞爾的現象學。

正是在這三位前輩對於個人存在的理解的基礎上,他推導出了後面要講的「存在先於本質」的著名公式,它甚至是整個存在主義的第一公式。

《存在與虛無》的最大貢獻並不在於發明了什麼,而是薩特對自克爾凱郭爾以來的哲學家關於存在的思考作了系統地整理。

並且賦予存在主義更充實的理性成分和更強烈的當代意識,從而使之發展成為一種新的、獨立的哲學體系。

二、他喜歡融哲學於小說或戲劇中

另外,就像坤鵬論在《薩特——用生命寫作,我寫作故我存在!》講到的,《存在與虛無》這本哲學著作非常晦澀難懂,讀過並讀完的人很少。

一般人接受薩特的存在主義思想,並不是通過他的哲學著作中那些抽象的論述,而是通過他的戲劇或小說中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間的關係來體現。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其哲學思想為小說和戲劇增加了關鍵的分量。

在薩特的一生中,哲學與文學寫作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

薩特認為:「一個作家必須是一個哲學家,自從我認識到哲學是什麼,哲學就成了對作家的根本要求。」

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他只是把哲學視為為文學創作服務的工具和方法。

而且,每當在哲學思考中有重要發現時,他更樂於先用一本小說或戲劇來表達。

三、存在先於本質

薩特的觀點最早被廣為人知還是因為他在1946年發表的簡短演講《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他後來否定了這篇演講,並以多少有些不同的方式來界定存在主義。

但是,就是在這篇演講中,他提出了自己對存在主義基本原則的經典表述——存在先於本質。

也就是說,存在主義的表現就是存在先於本質。

薩特認為,我們不能用描述人造物那樣的方式來解釋人的本性。

人造物,是本質先於存在的。

比如:一把刀,它是由某人製造的,這個製造者對這把刀會先有一個構想,包括拿這把刀幹什麼,怎樣造出這把刀。

所以,在刀製造出來之前,其實刀的製造者已經將它作為有一定目的和一定的製造過程的產品來構想了。

如果我們所說的刀的「本質」是指造刀的程序和目的。

那麼,我們就可以說,刀的本質先於存在。

本質,就是此物之所以是此物的必要條件。

剪刀的本質是剪裁工具,如果離開這個條件,剪刀就沒有存在理由。

自柏拉圖以來,西方哲學界,不管是有神論,還是無神論,都認為,人擁有一種人的本性,每個人都是普遍的人性觀念的一個具體例子。

不管是身處原始部落的人,還是在發達都市的人,他們都具有相同的根本性質。

也就是說,所有人類都具有相同的本質,我們的本質先於我們的個別具體的或歷史的存在。

坤鵬論以有神論的角度為例說明一下。

如果我們信仰有神論,那麼當我們考慮人的本質時,就會將自己描述為由一個製造者或一個創造者——或者說上帝——造出來的東西。

當上帝創造時,他完全明白自己在創造什麼。

由於這個緣故,人的概念在上帝的腦子裡就和剪刀的概念在工匠的腦子裡相似:上帝按照一定程序和一種概念造人,完全像工匠按照定義和公式製造剪刀一樣。

也就是說,在上帝心目中,人的本性的觀念就好像一位匠人心目中的剪刀的觀念。

照這種觀點看,每個個人都是一定的觀念的實現,它存在於上帝的理解中。

而無神論呢?

18世紀的無神論哲學裡,儘管沒有了上帝,但是,本質先於存在的思想一樣根深蒂固。

在狄德羅的著作裡,在伏爾泰的著作裡,甚至在康德的著作裡,人具有一種人性,這種人性,就是人的概念,是人身上都有的,它意味著每一個人都是這個普遍概念——人的概念——的特殊例子。

在康德的哲學裡,這種普遍性被推向極端,以至於森林中的野人,處於原始狀態的人和資產階級全都包括在同一定義裡,並且具有同樣的基本特徵。

薩特通過嚴格理解的無神論將這一切扭轉了過來,所以,他給自己定義為無神論存在主義。

此派宣稱如果上帝並不存在,那麼至少總有一個東西先於其本質就已經存在了,先要有這個東西的存在,然後才能用什麼概念來說明它。

這個東西就是人,或者按海德格爾的說法是——人的實在。

對於人來說,存在先於本質。

存在先於本質的意思是什麼呢?

在《海德格爾——在世界之中存在(下)》中坤鵬論講過海德格爾提出的所有人共通的狀態——被拋狀態。

也就是當人有了自我意識時,就已經被拋入到了這個世界之中,人不得不存在,對於存在而言,人根本就沒有選擇的權利,無法自行決定開始存在。

受海德格爾的影響,薩特認為,人類意識到的時候,我已經在這裡了,是突然存在,人類因意識到自我而存在(實存)。

薩特認為,對於人類來說,不應該用存在,而是用實存來表現。

也就是說,首先有人,人碰上自己,在世界上湧現出來——然後才給自己下定義。

「我們首先只是存在,然後我們也不過是成為我們自己把自己造就成的東西。」

因為沒有上帝提供一個人的概念,那麼人就是人,也沒有被「給定」的人的本性,因為沒有上帝來構想這種本性了。

人的本性不能被預先規定,因為它不能被預先完全構想出來,人本身僅僅是存在著,只是後來我們才成了我們本質的自我。

所以,薩特既否定了上帝造人的神話,也否定了先天的性善論和性惡論。

在他看來,先是有人,然後通過人的自由選擇的行動,人才成為他那樣的好人或者惡人。

英雄或懦夫都是不天生的,而是通過人的主動選擇使他成為英雄或懦夫。

那麼,即使你現在是懦夫也沒有關係,你依然可以隨時選擇成為英雄。

這就是存在先於本質的基本觀點,它是薩特存在主義的第一原則。

也許我們對它的第一反應是:我們可以把自我造就成我們希望的任何樣子?這是不是有點太主觀性了!

其實,薩特這裡的主要觀點是,一個人具有比一塊石頭或一張桌子更高的尊嚴,而給我以尊嚴的是我擁有主體性的生活,這意味著我是某種讓自己走向未來的東西,並且我意識到我正在這樣做。

用薩特的話說,「你就是你的生活」,「你的生活無非就是你的行動的總和」。

將存在置於人的本質之前的最重要的結果——不僅是我們創造了我們自己,還使對存在的責任毫不含糊地落在了每個個人的身上。

一塊石頭不可能負責,而如果一個人的本性已經被給定不變的話,我們也就不能對我們存在負責。

但是,存在先於本質說明,一切都是我們的選擇,是自我設計的結果,我們就該負一切責任。

這被薩特稱為「人類被處以自由之刑」,坤鵬論明天專門細講。

總的來說,存在先於本質,這句話告訴我們,我們擁有對自我的選擇權,如果你對這句話都無動於衷,我不知道你還能哪句話動容。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轉載請保留本信息

請您關注本百家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百度百家、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

相關焦點

  • 坤鵬論:存在主義第一原則——存在先於本質
    important}存在先於本質,這句話告訴我們,我們擁有對自我的選擇權,如果你對這句話都無動於衷,我不知道你還能哪句話動容。「存在先於本質」的著名公式,它甚至是整個存在主義的第一公式。——存在先於本質。
  • 坤鵬論:什麼是存在主義?
    ——坤鵬論終於,經過三十多篇文章,一邊學習一邊思考一邊寫作,我們攜手走到了存在主義系列的尾聲。驀然回首,坤鵬論突然發現,直到現在,竟然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存在主義的定義。而且,大部分講存在主義的書,也沒有回答這個問題。這其中的原因可能在於:第一,它不好定義,幾位存在主義哲學家之間的思想都存在著分歧。
  • 坤鵬論:什麼是存在主義?
    ——坤鵬論>2.存在先於本質因為,作為帶有特性的物是——本質先於存在存在先於本質才是存在主義最本質、最核心之處。
  • 薩特說存在先於本質,存在主義究竟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那麼薩特所堅持的存在主義到底是什麼?對當今世界的我們,又有何意義?在他的一個演講《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中,可以簡單的窺探他那複雜哲學體系中的一角,這也是最通俗的存在主義解讀。薩特說,存在主義的第一原則是:認出了自己認為的那樣以外,什麼都不是。人首先是一個把自己推向未來的東西,並感覺到自己在這樣做。
  • 坤鵬論:存在主義是哲學家對概率的思考
    ——坤鵬論一、存在主義是哲學家對概率的思考坤鵬論認為,存在主義,是哲學家面對這個概率世界的思考。這就是坤鵬論以前在講複雜性科學中所提到的——像人類社會這樣的複雜性系統,始終處於秩序和混沌之間的混沌邊緣。秩序就是確定性,混沌則是不確定性。什麼是荒謬?它其實是人們對概率世界的一種感受,是存在主義最重要的主題之一。
  • 坤鵬論:存在主義是哲學家對概率的思考
    ——坤鵬論,存在主義,是哲學家面對這個概率世界的思考。>這就是坤鵬論以前在講複雜性科學中所提到的這些坤鵬論在前面的文章中不止一次對比過,比如:莊子的齊物思想與薩特的「存在先於本質」、加繆的荒謬思想;莊子的心齋坐忘、唯道集虛與胡塞爾的懸置等,都存在著異曲同工。
  • 坤鵬論:存在就是和別人一起存在
    important}存在先於一切。——坤鵬論坤鵬論前面講過,存在主義這個哲學概念最初是由丹麥神學家兼哲學家,後來被薩特歸類為有神論存在主義,不過人們還是習慣將其稱為基督教存在主義。本文由「坤鵬論」原創,轉載請保留本信息
  • 基於薩特「存在先於本質」的思想
    薩特自由觀的「存在先於本質」薩特是西方現代著名哲學家,法國存在主義的傑出代表。在哲學史上,薩特的哲學通常被稱為自由主義哲學。在整個薩特哲學體系中,人的存在與自由個體的存在是薩特哲學最重要的主題,事實上薩特的自由主義哲學顯然不同於他之前的人道主義哲學,他不是從抽象的人文主義中主張人的存在和目的,而是把人的自由作為最高的價值。薩特自由源於責任限度的哲學思想,形成於存在主義的基礎上。薩特自由存在主義哲學的基礎是「存在先於本質」。
  • 存在主義是什麼?如何通過存在主義看待存在和本質的關係?
    對西方哲學稍有了解的人一定都知道,傳統的由古典主義衍生而來的西方哲學都認為「本質先於存在」。什麼是本質先於存在呢?比方說,我們要造一把椅子,首先得在心中想像出椅子的樣貌、椅子的結構與椅子的作用,而這些,就屬於椅子的本質;只有在清楚了本質之後,我們才能將椅子真正付諸存在。
  • 坤鵬論:真實
    ——坤鵬論首先,隨著對現象學越來越深入的理解,坤鵬論看到了它背後一直強調的真實二字因此,我們有必要回到真實這個詞,坤鵬論認為正如坤鵬論曾說過的>本文由「坤鵬論
  • 存在先於本質,而本質來於生活!
    存在先於本質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實在,包括物質的存在和意識的存在,包括實體、屬性、關係的存在。人的意志本身也是一種存在,人思維的、虛幻的東西也是一種存在,屬於意識的存在。虛擬世界也是一種存在,它是人的意識世界的外化(不是物化),本質上仍然是意識的存在。虛擬世界的載體(網際網路的硬體設備)是物質的存在。存在是偶然存在主義認為,包括人的存在在內的所有的存在都是偶然的,是偶然發生的事物。
  • 坤鵬論:我的自由、我的激情
    ——坤鵬論正如坤鵬論在《我反抗,故我們存在》所說,自殺,是加繆提出反抗思想前的荒謬思想的暗中主脈。二、我的自由在《我反抗,故我們存在》中,坤鵬論提到,加繆認為荒謬感之後會有三個結果:反抗、自由和激情。我們先來講講自由。
  • 坤鵬論:海德格爾——在世界之中存在(上)
    ——坤鵬論胡塞爾之後,他的兩位學生馬克斯·舍勒和馬丁·海德格爾,被認為是現象學的衣缽傳承。舍勒是毋庸置疑的接班人,他為現象學在各社會學科的實際應用所做貢獻有目共睹,成就斐然。後來,法國哲學家、存在主義派的薩特將其和自己歸為無神論的存在主義,他也予以了否認。坤鵬論認為,海德格爾受到現象學很大影響,胡塞爾的思想是其哲學思考的重要源點之一,說他是現象學派也沒錯。
  • 薩特:存在先於本質
    也就是說,人的心靈或者意識都是因為與事物和事件發生聯繫從而有了意義,孤立的心靈只是一片空白,它本身即是存在也不存在意義。例如我們只有以正確的方式觀看足球賽,它才會是足球賽,否則那將只是一場許多人跑來跑去,反覆用下肢觸碰一個球狀物體的無聊的沒有任何意義的場景。薩特認為「存在先於本質」,也就是說正確的存在方式才使得我們得以存在,薩特否認我們有形而上的本體。
  • 坤鵬論:海德格爾——在世界之中存在(下)
    這個世界上,沒有秘密的人是最強大的,他說的話最有力量,也最感動人,因為他毫無遮蔽,讓真理(存在的另一個說法)可以源源不斷地展示 。——坤鵬論海德格爾最著名的著作是《存在與時間》。但是,由於第一部過多渲染了一戰後存在主義的色彩,並產生了絕對的影響力,從而使得他後面的寫作無法順利進行,這就是《存在與時間》第二部未完成的原因。如果你想讀一讀海德格爾的著作,坤鵬論推薦你最好先讀一下他的論文集——《路標》或《林中路》。一、什麼是此在?
  • 薩特說「存在先於本質」,到底該如何理解?
    本質與存在的關係,一向是西方形上學的討論主題,關於「本質在先」還是「存在在先」在西方哲學史上一直爭論不休。薩特作為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代表,他提出的「存在先於本質」命題,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無神論的存在主義者的共同命題,是存在主義哲學的第一原理和出發點。
  • 坤鵬論:為什麼要學哲學史?
    坤鵬論每每要學習什麼新東西,第一步一定是將其概念搞得一清二楚,第二步便是追根溯源學其歷史。無它,就是但凡事物的源起,都是要解決其最本質的問題,這也被稱為初心。只是後來走著走著,被人們搞得越來越複雜,結果反而將本質瀰漫在其中,成了霧裡看花、盲人摸象。
  • 人是自己的上帝——哲學家薩特:存在先於本質
    20世紀著名哲學家薩特的哲學論文《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Existentialism is a Humanism)來源於1945年10月29日在巴黎所作的一次公開演講的講稿修訂而成,當中一句「存在先於本質」的名言更是膾炙人口,流傳頗廣。究竟應該如何理解這句名言?
  • 坤鵬論:海德格爾——在世界之中存在(下)
    ——坤鵬論但是,由於第一部過多渲染了一戰後存在主義的色彩,並產生了絕對的影響力,從而使得他後面的寫作無法順利進行,這就是《存在與時間》第二部未完成的原因。如果你想讀一讀海德格爾的著作,坤鵬論推薦你最好先讀一下他的論文集——《路標》或《林中路》。
  • 坤鵬論:我們用自欺禁錮了自由(上)
    ——坤鵬論今明兩天,坤鵬論分享薩特對於自欺的討論。在《我們在黏滯中超越 最終成為生活的獵物》中,坤鵬論講了薩特說,人,存在先於本質,也不可能只是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