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廣播體操走紅 招式融入中國戲曲程式化動作

2020-12-09 中國新聞網

戲曲廣播體操走紅 招式融入中國戲曲程式化動作

2017-01-27 10:28:01來源:長江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2017年01月27日 10:28 來源:長江日報

參與互動 

  本報訊(記者王娟)對大多數人來說,廣播體操似乎只是學生時代的記憶。但這幾天裡,一套戲曲廣播體操卻在朋友圈悄然刷了屏,不少網友們轉發的時候都表示要「趕緊學起來」。

  這套火爆的戲曲廣播體操源自央視戲曲在其微信公眾號上傳了的「第一套戲曲廣播體操」的教學視頻,目前不僅在朋友圈被迅速刷屏,在各大視頻平臺上也成為熱門,僅騰訊視頻的播放量已經達到了475萬。長江日報記者看到的視頻中,這套「戲曲廣播體操」分為九節,雖然每節的名字和以往的廣播體操沒有太大區別,但一招一式都融入了中國戲曲的程式化動作基本功,看起來別有風味。比如熱身運動是「腕花小雲手」+「亮相」;肩部運動是「單拉山膀」,腰部運動是「涮腰」;腿部運動是「飛天十三響」;放鬆運動是「打拱」+「四方步」;擴胸運動是「扎帶」+「亮相」。最後還多了一節「自由運動」,讓大家自由發揮,想怎麼跳就怎麼跳。整套體操的音樂也充滿了戲曲韻味兒,還能聽到《梨花頌》的經典旋律。

  這套視頻也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留言和點讚。有網友評價說,這套體操「古為今用,能把戲曲藝術的動作改為廣播操來普及傳承,這個創意很好,對戲劇的傳承很有幫助。」「中國傳統戲曲元素和現代流行樂融合得恰到好處,把戲曲展現得活靈活現,年輕人聽起來也很喜歡,不覺得沉悶。」點讚之餘,眾多網友還紛紛建言獻計,並要求主創們給出分解版本供學習:「強烈推薦學校作為課間操,推廣到全國各中小學,有助於中國戲曲的代代相傳。」「這個操太魔性了,能夠把中國文化普及到每個角落,完全可以取代廣場舞!」

  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這套戲曲廣播體操將於大年初三央視播出的2017戲曲春節晚會上正式亮相,屆時,京劇演員管波、藍天、竇曉璇以及崑曲演員施夏明將在晚會現場帶領觀眾一起練起來。

  主創說:戲曲推廣就需要「開腦洞」

  記者王娟

  這套好玩的戲曲廣播體操是怎麼設計出來的?昨日,長江日報記者連線戲曲廣播體操的設計者之一,著名崑曲小生,被譽為「崑曲男神」的施夏明。施夏明介紹,這套戲曲廣播體操是央視戲曲頻道從去年10月開始創意的,接到任務時他覺得將戲曲和廣播體操聯繫起來的想法非常有意思,所以欣然加入。

  施夏明介紹,雖然幾位設計者來自京劇、崑曲等不同的劇種,但大家的基本功訓練都差不多:「都說京昆不分家,而戲曲行當最重要的是手眼身法步,我們設計動作的時候是把戲曲的細節動作摳出來,加上廣播體操的節奏感。」

  儘管如此,剛開始設計動作時施夏明也有點懵:「我分到的是擴胸和跳躍運動,但崑曲小生是沒有跳躍類動作的。為了完成任務,我找了很多同行老師徵詢意見,又跟導演組溝通了很多次,最後借鑑了《小放牛》當中小花臉表演的一些動作,比如『順風旗』『單腳跳』,經過反覆修改最後完成了任務。」

  雖然是親自參與了設計,但施夏明學完這套體操也花了整整兩天時間,因為從戲曲到體操要克服一些習慣:「戲曲演員習慣的節奏是跟著鑼鼓點走,現在變成了『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的節拍。而且體操動作往往是一正一反,但戲曲的動作往往只是在一邊。所以錄製戲曲春晚的時候,我的動作還沒有完全記住,我和藍天、竇璇幾個人都是一邊做一邊互相瞅。」

  視頻發布後,施夏明不斷收到很多好評,還有不少人都表示想學。「大家都覺得這套體操挺有意思,我也覺得挺好玩的,能把戲曲這種傳統藝術融入到生活當中,讓更多的人了解、接受,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當代戲曲的傳播推廣需要更多這種『腦洞』。」他認為,目前的動作對普通人來說還略有難度,希望在以後的推廣中簡化一些,更容易得到普及。

相關焦點

  • 「戲曲廣播體操」緣何受追捧-光明日報-光明網
    「古為今用,能把戲曲藝術的動作改為廣播操來普及傳承,這個創意很好,對戲劇的傳承很有幫助。」「中國傳統戲曲元素和現代流行樂融合得恰到好處,年輕人聽起來也很喜歡,不覺得沉悶。」
  • 時長3分鐘 融入戲曲程式……戲曲韻律操好在何處?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4日電(記者 上官雲)「我們團隊創編的戲曲廣播操和戲曲韻律操,融入了戲曲元素,難度適中,比較易於推廣,也有利於普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14日,中國戲曲學院體育部主任王志蘋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採訪時如是說道。
  • 中國戲曲與中國畫均具備程式化的表現語言,戲曲畫應運而生
    中國戲曲與中國畫均具備程式化的表現語言,並且後者的程式化表達更多地從其與前者的交流與借鑑中產生。廣義上看,一切藝術形式均有自身的格式與規範,這種形式上的規定性使藝術本身大都具備程式化的特質。關良 《白蛇傳》 67.5 70cm 紙本水墨設色 1956年作 中國美術館藏關良 《遊龍戲鳳》 99.9 80cm 紙本設色 1944年作 中國美術館藏戲曲藝術在其形成與發展過程中亦有著鮮明的程式性
  • 傳統藝術進校園效果幾何:多套戲曲體操亮相嘗試進校推廣
    從戲曲廣播體操到《中國詩詞大會》,傳統文化近來再度成為「熱詞」。在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相關內容,已經成為從官方、學界到民間的共識。中新網記者發現,在傳統文化——戲曲方面,一些基層學校已經開始了推廣的步伐。「戲曲韻律操」成人版現場展示圖片。
  • 創意無限,舞動戲曲樂器-航空港區呂坡幼兒園戲曲文化賞析
    (記者 張偉)「傳承戲曲文化,弘揚豫劇精華」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讓幼兒在「摸摸」「玩玩」的過程中,激發幼兒對傳統戲曲的熱愛,同時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鄭州航空港區呂坡幼兒園在張莊中心校和園領導的支持下,日前,舉行了「創意無限,舞動戲曲樂器」暨第二屆戲曲操展示活動。
  • 戲曲演員在戲曲表演藝術的教學中,要確立程式化的美學觀念
    多年來,我們在中國戲曲表演藝術教學實踐中,把戲曲美學的獨特性和傳統美學的觀念在教學實踐中牢牢地確立,並寓於其間。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首先在確立了戲曲審美觀念的同時,能夠更加感悟和領會其中的深刻內涵和表演要領,以利於在未來的戲曲表演藝術學習和創作實踐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 戲曲體操亮相鄭州校園 小學生學戲興趣濃(圖)
    11月7日電(記者 韓章雲)亮相、涮腰、腕花小雲手、飛天十三響……11月6日下午,在鄭州市文化路第二小學,小學生們在大課間做起了戲曲廣播體操,這些戲曲中的經典動作孩子們一招一式學的有模有樣,興趣濃厚。圖為戲曲體操中拱手作揖的動作。 韓章雲 攝  6日下午,記者來到文化路第二小學,一進校門,就看到兩個可愛的戲曲人偶迎賓。在學校教學樓走廊裡,梅蘭芳、常香玉、馬金鳳等德藝雙馨的戲曲名家的照片、人物簡介讓記者感受到校園裡濃厚的戲曲文化氛圍。  隨著歡快的下課鈴聲響起,小學生們有序到操場上排隊,開始大課間操的準備。
  • 傳統戲曲進校園 小學生展演戲曲操
    張開虎/攝 4月17日,江蘇省東海縣實驗小學組織近3000名學生穿上戲曲裝束,在操場上進行戲曲操展演。今年以來,該校將中國傳統戲曲程式化動作元素融入廣播操中,學生們學習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把戲曲展現得活靈活現,趣味無窮。
  • 程式化?生活化?戲曲影視劇舉步兩難
    戲曲的特點是虛擬性、程式化,而影視則要求用寫實的手法反映自然生活形態。為了這樣一種充滿矛盾的結合,由中國評劇院和深圳市駿辰影視製作有限公司、深圳市萊斯達廣告有限公司聯合攝製的6集評劇電視劇《生死場》使出了渾身解數。
  • 戲曲藝術不是照抄生活的原狀,而是以程式化藝術形式來表現生活
    戲是生活的虛擬,戲曲藝術表現生活的辦法不是照抄生活的原狀,不去造成觀眾的幻覺,使他們覺得舞臺上演的就是正在進行的生活,而是以特殊的藝術形式即程式化來表現生活。沒有程式化就沒有中國戲曲藝術。而程式化之所以能產生,是基於中國戲曲藝術對戲和生活之間關係的這樣一種認識,即戲是生活的虛擬。
  • 戲曲舞臺的虛擬,是根據虛擬原則,通過演員的程式化動作來表現的
    戲曲舞臺上的空間,本來是一塊固定的、不大的地方。要在這一小塊地方容納下遠可達萬裡,高可通千仞的廣闊無垠的空間,這是一件困難的事。戲曲藝術由於運用了虛擬的原則, 用程式來表現空間,就取得了很大成功。戲曲藝術可以在舞臺的平面上表現出立體的高低變化。
  • 淄博小學生課間做起戲曲廣播操
    「孩子們做同一種課間操,時間一長動作熟練了,運動量往往就達不到了,所以每隔一兩年,我們學校陽光課間操就會更新內容。」華僑城小學教務處主任陳秀錦說,學生用做五音戲廣播操的方式鍛鍊身體,不僅能讓廣播操融入更多元素,還能做到體育和地方戲曲文化傳承相結合。
  • 《青春環遊記》王凱、吳謹言、白宇挑戰戲曲行當,身形步法盡顯戲曲...
    由伊利暢輕獨家冠名、浙江衛視攜手盛唐時空出品的文化旅遊探索類綜藝《青春環遊記》將於本周六(6月1日)播出第五期,「青春旅行團」王凱、吳謹言、林允、魏大勳、範丞丞、胡先煦以及歸隊的「青春逐夢人」白宇將去到傳統戲曲藝術重鎮紹興,在戲曲老師帶領下一起挑戰戲曲行當,學習戲曲廣播體操。
  • 非遺、戲曲、無人機
    《戲曲廣播體操》是崇仁縣在廣播體操動作中融入中國戲曲元素,共分為九節,包括熱身運動、四肢運動、肩部運動、全身運動等。
  • 戲曲舞蹈是戲曲用來搬演故事的肢體語言,是戲曲藝術的表現手段
    中國古代舞蹈史源遠流長,從大約一萬年前的原始祭祀舞蹈,發展到唐代舞蹈達到古代舞蹈的高峰,再到宋代傳統舞蹈走向衰落而民間舞蹈盛況空前,古代舞蹈融入戲曲乃順理成章。宋、元、明、清時期,戲曲舞蹈逐漸成為古代舞蹈的主流,而傳統的獨立的古代舞蹈走進尾聲。明人姚旅在《露書》中指出,古代歌舞乃「今戲場歌舞之遺意也。近世歌舞,道絕直雲戲劇耳。」
  • 四川蜀蓉戲劇社成立,首部兒童川劇、川劇廣播體操悉數亮相
    名家雲集,組建最強川劇培養班子將用三年時間建立百所川劇傳承示範基地在成立大會現場,川劇變臉大師、彭派變臉藝術創始人、國家一級演員彭登懷,餘派戲曲舞蹈創始人、中國戲曲學院客座教授、國家一級編導餘琛,原四川川劇學校校長、國家一級琴師張庭秀等川劇界的重量級人物、知名老藝術家悉數亮相,組成了四川蜀蓉戲劇社強大的名師隊伍,目前,劇社已經正式成立「彭登懷變臉藝術工作室」
  • 江西崇仁:非遺、戲曲、無人機 熱鬧似過年
    值得一提的是,沿著小路再往前走幾步可以看到《戲曲廣播體操》,演員們統一服裝,統一動作,整齊劃一,柔美的動作,將戲曲和廣播體操融為一體。據了解,該節目的表演者們全部是撫州職業技術學院戲曲班的學生們。《戲曲廣播體操》是崇仁縣在廣播體操動作中融入中國戲曲元素,共分為九節,包括熱身運動、四肢運動、肩部運動、全身運動等。繞湖而行,樂安《竹竿舞》的竹竿壓地聲節拍鮮明,市民紛紛爭相體驗。宜黃《禾稈舞》、資溪《猴獅舞》和《畲族山歌》演員們身著民族裝扮,展現出獨特的民俗風情。
  • 《青春環遊記》王凱吳謹言白宇挑戰戲曲行當 身形步法盡顯戲曲之美...
    《青春環遊記》將於本周六播出第五期  中國網娛樂5月29日訊由浙江衛視攜手盛唐時空出品的文化旅遊探索類綜藝《青春環遊記》將於本周六(6月1日)播出第五期,「青春旅行團」王凱、吳謹言、林允、魏大勳、範丞丞、胡先煦、宋銘睿、段美洋以及歸隊的「青春逐夢人」白宇將去到傳統戲曲藝術重鎮紹興
  • 戲曲演員在表演教育中,要承認戲曲綜合性和「三位一體」美學觀
    戲曲的綜合性使戲曲的表現力大增,在戲曲表演中融入了大量的武術、舞蹈、雜技、魔術、說唱藝術等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戲曲的綜合性,是中國戲曲的演劇觀念向外界不斷延伸的結果。它使中國戲曲的視野不斷擴大,廣泛吸收藝術的長處為己所用,取彼之長、補己之短。正是在綜合性的引導下,中國戲曲得到了長足健康的發展。沒有綜合性,程式化的形成、發展也就成為了空談。戲曲之所以能夠形成其獨特的程式化,正是因為建立在融歌、舞於一身的綜合特性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