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夜,秦觀思念愛人,寫下一首名作,詞絕美卻讓人想哭

2020-12-09 全民悅讀

明明相愛卻不能愛,是什麼體驗?

我想,一代詞宗秦觀,或許最懂其中滋味。

古代當官的男性,46歲算是正壯年的時候。而在志得意滿時突然被削職,一貶再貶,這應該是妥妥的中年危機了吧?

事業上遇到中年危機有多可怕?若是又剛好不湊巧,偏偏還有一段拿不起、又放不下的感情,那這其中的酸楚,就更是一言難盡了。

這一年的七夕,夜涼如水,48歲的秦觀一個人抬頭望月,內心孤獨,一時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詞。

詞句是真美啊,但旁人看了卻忍不住想哭。

這首詞,就是《鵲橋仙》:

鵲橋仙·纖雲弄巧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整首詞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了堅貞誠摯的愛情,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本來寫的明明是他自己,卻不巧又剛好寫出了世間許許多多和他一樣相愛不能相見的情人的心情。

七夕夜良辰美景,本該是有情人歡喜相聚的時刻。若是老天作弄,偏讓相愛的人不能相見,那這滿腔無處安放的思念啊,就只能是變成對牛郎織女相逢的羨慕了。

而秦觀,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下的這首詞。

詞句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盪氣迴腸,感人肺腑,終是成為了千古絕唱。

而在這首絕唱中,更是有那麼兩句,成為了情人心中對愛情的神聖憧憬的絕美願望。

其中一句是: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

一對久別的情侶金風玉露之夜,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

兩個人相愛的時候,總是恨不得一直黏在一起,時間怎麼都是不夠的。愛得火熱時,動不動就許諾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相愛的人啊,總是那麼單純,總相信著擁有了彼此,就擁有了全世界。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短短14個字,就把情人相見的喜悅寫得太深入人心了。每每讀出來,都好像是極度的感同身受一樣。

而另外一句: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兩句既寫了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秦觀以及更多人的愛情觀,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愛情很美好,但也往往是很無奈的,要經得起時間和距離的考驗。

兩個人心心相印的時候,即使天各一方也好像近在咫尺;反之若是心裡有了嫌隙,即使兩人近在眼前,心也跟千裡之外一樣遠。

愛情太不容易,所以相愛的人也更容易患得患失,總是小心翼翼。

心裡越是有了這種情緒,情人們就越是對美好愛情更加的渴望。反過來也正是這種期望,才安撫了無數情人們飄忽不定的心。

《鵲橋仙》這首詞,妙就妙在,它的每一個詞句,都寫進了人的心窩裡。

直到今天,我們都依然常會使用這兩句詞來表達自己的真實心聲,也表達著對愛情的美好願望。

這樣的一首詞,寫透人心,自然更是深入人心。

很多時候,最深的情感,往往藏在最淺的文字裡

究竟是誰、是怎樣的女子,可以讓秦觀如此深情,而牽腸掛肚?

故事的女主角,其實有很多種說法。

而詩詞君認為呢,這首詞是秦觀寫給他的侍妾邊朝華的。

秦觀生於江蘇高郵的一個寒士之家,少時聰穎異常,讀書過目不忘,既有才氣又有豪情,可謂是根正苗紅的社會好青年。

19歲時他便娶了當地的富商之女徐氏,生活也算得上是平穩和順。

可惜,小城市容不下靈魂,大城市容不下肉身。

自負才氣的青年不甘於現狀,在老家的那些年,秦觀一直想方設法地想要出人頭地,而結識大人物的念頭更是一直在他的心裡蠢蠢欲動。

直到29歲,他的願望,成真了。

那一年,秦觀憑藉自己的才情和機智,成功引起了當時的大文豪蘇東坡的注意,並如願以償當上了他的得意門生,與當時的黃庭堅、晁補之、張耒成為紅極一時的「蘇門四學士」。

卻沒想到命運給了他一點甜頭之後,很快就開始翻臉了。

恰恰是因為這個鍍了金的身份,他被妥妥地列入「蘇派」,然後很快就在朝堂局勢風雲變幻的過程中,嘗到了屢次被貶的苦果。

官場不順,早年的結髮妻子徐氏又不知為何一直呆在老家不肯追隨,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偏偏在這種情況下,愣是有一位年華大好的女子不遠萬裡追著他而去,這位女子就是邊朝華。

人到中年,要麼不再動情,一旦動情了,便最是容易情深。

早年在仕途還略為順達的時候,秦觀就將母親接到了身邊照顧,而邊朝華就是在那時以侍女的身份,在秦觀母子二人身邊隨侍的。

王小波說:「一見鍾情這種事,浪漫,但不一定長久。日久生情這種事,很難,卻更難分開。」

幾年的生活中,兩人漸漸喜歡上彼此,但秦觀一直介意自己的年齡比邊朝華大了不只一輪,所以遲遲不肯戳破窗戶紙,主要的原因也還是不想耽誤她。

後來仕途開始頻繁地橫生波折,這時的秦觀就更是對兩人的感情絕口不提了,越深情越是小心翼翼。

和秦觀的猶猶豫豫、顧這顧那不同,邊朝華反倒是特別淡定地一直等著他。

最後,還是在母親的做主下,秦觀在44歲那年的七夕,納了19歲的邊朝華為妾。

真的喜歡一個人,乍見之歡只是錦上添花,只有日久生情,才是真的。

新婚之夜,秦觀滿心歡喜,看邊朝華就仿佛看到天上的織女,一時情起,作詩一首:

天風吹月入闌幹,烏鵲無聲子夜闌。

織女明星來枕上,了知身不在人間。

兩人婚後情意更濃,過上了甜蜜幸福的日子。可惜好景不長,秦觀很快就被迫開始了正式的謫貶生涯。

秦觀不忍邊朝華跟著自己顛沛流離、朝不保夕,於是背著她,寫信給她的父親,請求邊父帶她回去並勸她改嫁。

邊朝華死活不肯,而秦觀,又何嘗不是痛苦萬分。他在出京前忍痛做《遣朝華》一詩趕她走:

月霧茫茫曉柝悲,玉人揮手斷腸時。

不須重向燈前泣,百歲終當一別離。

誰知邊朝華後來還是知道了秦觀只是不願意連累她跟著受苦的實情,二話不說便追去了杭州。

當風塵僕僕的邊朝華出現在眼前,秦觀悲喜交加、百感交集,最終留下了她。

只是上天終究辜負了這對有情人。他又被貶了,這次是郴州,處分是削秩,不能攜帶任何家屬。

秦觀無力改變命運,絕望下只得再次趕走邊朝華。他狠心說道:汝不去,吾不得修真矣。隨後又作詩訣別:

玉人前去卻重來,此度分攜更不回。

腸斷龜山離別處,夕陽孤塔自崔嵬。

邊朝華眼睜睜看著秦觀遠走,幾近哭厥,心如死灰,最後磕頭離去。

她走了,卻沒有回家,而是跑到了玉皇山慈雲庵削髮為尼。

人世間有一種至深的情,是愛上你,我情非得已

人世間還有一種最無奈的情非得已,是明明還彼此深愛,卻不得不放棄

永遠記得那一年七夕月夜下,秦觀獨自一人仰望明月,他故作輕鬆地說著:「如果能再見一面,那該是多麼歡喜啊,一生都值得了!」

可隨後卻又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只要我心裡還有你,距離再遠,都還是在一起的。」

年少動情最是情真,而中年動情則更是情深,說的就是秦觀了。

秦觀這一生,年少時情事頗多,卻在他人生最後的幾年裡,為邊朝華確確切切地保留了一顆真心。

也正是有了這份「真」,才足以支撐他能持續地寫出這些千古絕句吧。

人這一生啊,無論愛情還是人生,圓滿其實是一種奢望,遺憾才是常態

李商隱說:「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歐陽修說:「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倉央嘉措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納蘭性德說:「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有遺憾的人生,恰恰才是更完美的人生

怕的不是遺憾,怕的是沒有一顆能夠坦然面對遺憾的心。

惟願你我,無論正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都能笑對人生缺憾。

都能在歷盡千帆之後,依然相信愛,相信每一段緣分的相遇,相信美好。

*作者:破曉夢然,於光亮未起時出發,向陽而行,以心聲寫心聲,以拙筆造夢華。本文首發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500萬人的詩意生活倡導者,每早六點,與你相約,轉載請標明來源。微博@詩詞夜公子。

相關焦點

  • 秦觀在旅館隨手寫下一首詞,不想師傅蘇軾愛不釋手,還寫在扇子上
    但是有一個人,他是蘇軾的徒弟,秦觀。雖說對他的名字我們可能不感冒,但是他的詩詞我想應該都不陌生吧,不論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還是"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這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作品。蘇軾對秦觀都是非常喜歡的,秦觀的一首詞,蘇軾曾將它寫在扇子上。
  • 秦觀七夕夜寫下一首詞,兩情若久何必朝暮,最後兩句更是家喻戶曉
    這首《鵲橋仙》,幾乎可以說是秦觀詞中最著名的一首。如果你問大多數人,提到秦觀時首先能想到哪一首詞,那大概就是這個了。不過也正是秦觀這首「七夕詞」,一掃漢魏以來固有的一種文學傳統,即以悲劇來詮釋「七夕」,從而催化了「七夕」作為矢志不渝的愛情的代名詞,完成了「七夕」從悲劇愛情到理想愛情的過度,奠定了七夕在歷史長河中衍變為情人節的文學基礎。
  • 秦觀晚年被貶,寫下一首千古名作,卻一語成讖,預言了自己的死亡
    秦觀是蘇門四學士之一,深受蘇軾的賞識,並通過蘇軾的引薦而一步步走向政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說,秦觀與蘇軾的仕途命運是連在一起的。秦觀卒於1100年,可在1095年的晚年仍因新舊派爭而與蘇軾一同被貶黜。流放途中,少遊寫下一首千古名作,卻一語成讖預言到了自己的死亡。
  • 蘇軾嘲諷牛郎織女,在七夕夜寫下一首詞,成為史上最個性的七夕詞
    然而,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七夕」詞作卻一反常態,不僅和愛情沒有一點兒關係,而且還對牛郎織女的痴情進行嘲諷,成為史上最有個性的七夕詞。這首詞是宋代大詞人蘇軾於七夕夜送別友人而作,成為一首千古佳作。
  • 白居易深夜失眠,想念初戀,寫下一首名作,開頭兩句讓人想哭
    某一天夜裡,白居易想起初戀,怎麼也睡不著,寫下一首名作,開頭兩句直白如話,卻感人心懷,讓人落淚。這首詩就是白居易的《夜雨》。夜深人靜,最易引起人的愁思,若是再下雨,思念將更加深沉。《夜雨》就是這樣一首思人的詩。隱娘最喜歡起首的兩句: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 秦觀寫下一首詞,最後兩句流傳千古,蘇軾愛不釋手
    「三絕碑」所謂「三絕」即秦觀的作詞、蘇東坡的跋、米芾的書法。眾所周知,秦觀,字少遊 ,他是蘇軾的門生,相當於蘇軾的學生。秦觀寫了一首詞,老師蘇軾非常喜歡,在秦觀去世後,蘇軾將其中的句子寫在扇子上,以示不忘。是什麼樣的作品,能得到蘇軾的青睞呢?
  • 秦觀被貶後寫下一首千秋歲,十年後黃庭堅寫下同名詞作,高下立見
    貶謫途中,秦觀寫下一首《千秋歲》,道盡了一生的愁苦。 十年後,黃庭堅在友人處讀到了秦觀的這首《千秋歲》,有感而發,便依著他的韻也填了一首《千秋歲》。 最後一句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李煜的絕筆之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可見詞人的愁苦是有多深。 這首詞,就藝術手法而言,一唱三嘆,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最後又以景結情,創造了餘味無窮的境界,是抒情詞中的千古名作。
  • 一首絕美的宋詞,最適合七夕夜讀給心上人聽
    在七夕夜,可以讀一首唯美的古詩詞給心上人,來表達你的愛意。筆者推薦宋代詞人張先的這首《千秋歲》,希望你們的愛能千秋萬載。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莫把么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註:鶗鴂(tí jué):即杜鵑。
  • 宋朝一才子,寫下一首關於愛情的詞,至今讓人感慨萬千
    在宋朝時期,一位學富五車的大才子,寫下一首關於愛情的詞,雖然距今已經近千年,卻依舊讓人感慨萬千。秦觀,字少遊,北宋時期的文學家、大詞人,自幼天資聰穎,將蘇軾視為自己的偶像。長大後,秦觀博覽群書,與其他讀書人一樣,想通過科舉考試踏入仕途,為朝廷效力,實現自己的滿腔抱負。公元1078年,秦觀還未考中進士,來到徐州拜謁在此地做官的蘇軾。
  • 白居易深夜失眠,想念初戀,寫下一首名作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白居易深夜失眠,想念初戀,寫下一首名作,開頭兩句讓人想哭「愛而不得」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白居易最懂其中滋味。在唐代詩人中,白居易37歲才結婚,妥妥的晚婚。而晚婚的原因,據說和白居易的初戀有關。
  • 秦觀一首深情的詞,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裡柔情,才是最美的愛情
    作為人類重要的情感寄託之一,愛情也是令無數人牽腸掛肚,如果有過愛情經歷,再去讀那些愛情詞時,則一定是會被那些悽美的愛情所打動。兩宋期間誕生了無數偉大的詞人,他們以一支筆寫下無數感人肺腑的愛情經典,尤其是秦觀作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寫下了很多深入人心的作品,特別是他的一首《鵲橋仙·纖雲弄巧》,更是成為了宋詞裡的愛情名篇,整首詞意境優美,更是把愛情描繪得淋漓盡致,尤其是最後幾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初戀時候的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名揚天下,最後兩句還成了千古名作
    初戀時候的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名揚天下,最後兩句還成了千古名作要是說在歷史上有濃墨重彩一筆的女詞人,當之無愧則屬於南宋的李清照了,她和趙明誠也是為世人所豔羨的一對眷侶。而新婚後李清照也憑藉一首詞聞名天下,最後3句更是千年以來無人能及。當她遇上了出身士大夫之家的趙明誠,兩個人情投意合,便用一首《點絳唇》來回應男方的熱烈追求。
  • 賀鑄思念早亡嬌妻,寫下一首媲美蘇東坡《江城子》的悼亡詞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因思念原配妻子王弗,而於熙寧八年(1075年)寫了一首悼亡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該詞一經傳出即成為傳誦千古的悼亡詞。比蘇東坡稍晚些的北宋另一位詞人賀鑄,也同樣寫了一首悼念嬌妻的詞,其詞字裡行間,聲聲血淚呼喚著對亡妻的思念,讀來令人無限傷感,這首詞就是與蘇東坡的《江城子 》合稱宋詞中的悼亡詞「雙璧」——《鷓鴣天》。賀鑄(1052~1125年),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出生於衛州共城(今河南省輝縣市)。
  • 從不喝酒的佳人為自己破例,秦觀寫下首妙詞相送,從此佳人出了名
    世人都說秦觀的詞清麗,這種清麗到了哪種程度呢?王安石曾這樣評價:「其詩清新嫵媚,鮑、謝似之」,王文公用「嫵媚」二字為形容,可見蘇軾當年稱其「山抹微雲君」也不為過。正是因為這分嫵媚,才讓他的詞讀起來那麼美。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秦觀的一首絕美之作,名叫《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 秦觀最美的一首詞,只是開頭兩句,便美得令人心醉!
    這也是小編今天通過一首詞《好事近·夢中作》,要和大家來一起探尋的一種美。《好事近·夢中作》是北宋詞人秦觀的一首絕美宋詞。它是秦觀根據自己的一場夢創作而出,抒發了秦觀想要在夢中尋求解脫的情懷。《好事近·夢中作》秦觀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
  • 李清照與夫君分別,思念對方寫下一首感人的詞,每一句都很深情
    少女時代的李清照就才華出眾,雖然她只是一介女子,在當時的宋朝並沒有什麼社會地位可言,但是因為出身書香門第,李清照博覽群書,父親也給她創造了很好的教育環境,所以李清照才能夠成為著名的詞人,才得以寫下這麼多流傳千古的名作。
  • 秦觀被貶郴州,無奈寫下一首詞,引起了不少失意之士的共鳴
    秦觀,字少遊,一生仕途坎坷,名列「蘇門四學士」、「蘇門六君子」之一。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新黨章惇被起用為相,開始大肆打擊元祐時舊黨的在朝之臣,蘇軾、黃庭堅等皆遭貶謫。秦觀也未能倖免,由國史院編修貶為杭州通判,途中再貶監處州酒稅,後又被削秩徙放到郴州。一連串仕途上巨大的打擊,使得秦觀陷入到了一種蒙受壓抑而無可奈何的深深悲哀之中。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寫下一首思念之詞,開篇14個字,足以讓人淚目
    從古至今,為思念作詞,為親人作曲的文人墨客數不勝數,有王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寫出離鄉異客的孤獨,有李白的「低頭思故鄉」,寫出觸景生情的難過,有杜甫的「月是故鄉明」,寫出抵達心底的迫切……所有的詞句讓人不禁潸然淚下,如今的人們也有很多背井離鄉的北漂、深漂,都讓思念在每一個深夜顯得巨大無比。
  • 秦觀在郴州旅舍寫下一首詞,因為諸多的藝術特點,被譽為千古絕唱
    是由詞人內心的不被人理解的情懷,無處宣洩所生出無人問津之感。「桃花源」三字又讓人聯想到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文,詩人也正是想表達出一種逃避現實的情感。常常文人在仕途上不得志後的第一反應大多數也是出世,出離。浸淫於佛道的太虛,更是如此。
  • 七夕夜李清照思念丈夫,作詞《行香子》一首,驚豔了千年
    牛郎織女看似本不該相愛,一個是平凡到不能再普通的人,而另一個卻是夢中都不敢出現的仙女千古絕唱&34;,便是李清照思念夫君之作。但李清照的相思大作,可不止《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這一首。七夕夜思念更濃,滿是相思儘是離愁,飽受相思之苦的李清照寫下了七夕名篇《行香子·草際鳴蛩》也叫《行香子·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