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道教不如佛教興盛 在全新《夢想世界》裡的道家表現怎麼樣

2020-12-14 夢想逍遙俠

在大家出去旅遊的時候,應該都注意到,有非常多知名的旅遊景點,似乎都會和佛教有所淵源。像是河南嵩山的少林寺,樂山的大佛,南海的三面觀音等等。

反而與道教相關的景點,就感覺沒有那麼多了。按理說,道教是咱們的本土宗教,已經創立了這麼多年,理所應當的應該發展得不錯,會有非常多的名勝古蹟可以去遊覽,為何反倒不如佛教這個外來的宗教呢?其實這與兩個宗教的修行理念有很大的關係。

佛教講究"慈悲為懷,普度眾生",對於一般的窮苦大眾來說,這種理念的吸引力非常大,而且通俗易懂,自然信徒也就多了。而為了能近距離接觸到這些信徒,古時佛教的寺廟就會多建於鬧市、山下等地,看起來當然會比較"活躍"。而道教主張"清淨無為",這種理念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比較難理解,主要吸引了一些思想水平較高,淡泊名利的讀書人,所以信徒會相對的比較少。而且為了追求一個"清淨",道教的宮觀又多建在山上或是郊外,與佛教相比,肯定會顯得"低調"得多。

雖然從表面來看,現在的道教的確不如佛教興盛。不過畢竟是咱們本土存在了數千年的宗教,他們的一些思想和文化,還是已經融入到了咱們的生活當中。像是一些國風題材的遊戲當中,都會有道家這種門派的設定。比如小編最近在玩的全新《夢想世界》裡,就有道家流派。這個流派的招式威力和出手速度均屬上乘,還搭配部分增益招式,在戰鬥中攻守兼備,頗為受歡迎。

在全新《夢想世界》裡的道家,屬於法師類職業,擁有很多威力強大的技能,是目前主流的一種輸出職業。而且道法的AOE傷害能力也很強,在副本,活動中的表現相當出彩,是大家組隊時比較青睞的職業。等到了百級之後,道法的招式"三花聚頂"能大幅提升我們的輸出能力,讓我們化身成戰場上的炮塔,給予敵人致命一擊。而且另一個招式"真武空明咒"不單速度快,更厲害的是攻擊完就隱身,又賦予了道法很強的保命能力。所以只要你將道法這個職業玩好了,他的表現絕對會讓你滿意。

相關焦點

  • 遭遇「三武一宗」毀滅打擊的佛教,為何依舊比本土的道教興盛?
    不過作為舶來品的佛教為何歷經了「三武一宗」的滅佛打擊,卻依舊比本土的道教興盛呢?在討論這個問題前,咱不妨簡單的介紹下這兩個宗教的歷史。如今廣泛認為佛教是東漢永平十年,由漢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廣求佛像及經典傳入中國,而在洛陽修建的白馬寺則是第一座官辦寺廟。從南北朝開始中國佛教進入興盛發展階段,南朝的梁武帝則是信仰佛教最為虔誠的皇帝。當時的梁國寺廟、僧侶眾多,而且極其富有,史書記載「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
  • 歷史上,道教為什麼不如佛教興盛?
    道教曾有過興盛時期;但總體上看,其勢力卻遠不如佛教。直到今天也仍是如此。當然,我們是指兩晉南北朝以來。在那之前,佛教初傳中土,最初甚至還被人們當作道教的一種。佛教人數仍是道教的20倍!所以,總的來說,歷代統治者著重防範佛教甚於道教,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擔心佛教發展過盛,與之爭勞力、財力及土地等,從而威脅世俗地主乃至皇家的利益。
  • 道家文化為什麼講究無為 全新《夢想世界》裡的道有什麼特點?
    在全新《夢想世界》中有著十二個流派,其中輸出最高的的流派應當屬於戰士流派和法師類流派,而在法師類流派中,道法可以說是最受玩家歡迎,同時也是輸出更強力的流派,在技能裡它有著強大的群攻技能,可以說在團戰中往往是起到削弱對方血量的重要作用。
  • 道教興盛的秘訣是靠無為嗎?
    道教在歷史上可以說是出盡風頭,唐、宋、明三朝皇帝大都篤信道教。從朝代的信仰時間看佛教與道教對持的千年中,道教無疑是佔據了上風。然而,當今社會,道教無論是從信教人數還是規模上卻遠遠不如佛教,甚至不如近代才在中國廣泛流傳的基督教。
  • 道教作為我們的本土宗教,為什麼遠不如外來的佛教信眾廣泛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它的創立者是老子,也就是道教裡面的太上老君。但是,很多人也許會有誤解,認為佛教也是我國的本土宗教,這一點是錯誤的。那又是什麼讓人們產生了這種錯誤的認識呢?那就是佛教在我國的傳播實在是太為廣泛了,十裡八村必然會有一兩個或者三四個寺廟,但是道觀就很少見。
  • 「師兄與師傅下山抗日,至今未歸」的道教,為何沒有佛教受歡迎
    直到現在,佛教發展越來越興盛,還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而道教似乎卻慢慢在銷聲匿跡,走向衰敗。說到這裡,肯定有人會問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我們就要從道教的淵源說起了。道教起源於道家思想。在漢朝時期,在政治上對道家思想還是極力推崇的。所以那個時候的道教很是盛行,在那個時代,道教還衍生出了多個派別。
  • 中國道教與佛教傳入日本,為何一個興盛無比?一個沒落無聞
    而日本人在供奉佛教上面也花了不少功夫,他們結合了中國古建築的風格在日本建立了大約7萬多座佛殿。在佛教輝煌局面的映照下,中國傳入日本的另一個本土宗教——道教卻難尋蹤跡。原因就在於佛教在日本的傳播和發展不是一氣呵成的,反而經過幾番波折,反覆徘徊在受重視、興盛和頹廢、衰微之間,直到最後佛教融入普通民眾生活,並吸收了日本當地的民俗文化才慢慢地被承認並被保留下來
  • 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為何不敵外來佛教?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自創宗教,中國的「道」分為「道家」與「道教」,道家思想創始人是老子,主講哲學,道教創始人是張道陵,是宗教信仰。張道陵被道教信徒奉為「祖天師」,他的後裔張魯在東漢末年漢中建立了道教與政治將結合的政權,張魯依附曹操後,靠著曹魏龐大的人口基礎宣傳道教,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得到空前的發展規模。可是現今外出旅遊就會發現,道觀總裡冷冷清清,道士大多精瘦如柴,而佛教寺廟裡熱火朝天、香客絡繹不絕,和尚大多肥頭大耳。為何道教就沒落了,不敵外來的佛教呢?
  • 道教與佛教的差別
    留心觀察我國宗教狀況的朋友們會發現,我們身邊有五大合法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而其中佛教實力最為強大,全國各地都遍布著佛教寺廟,每天數以百萬計的信眾們出入著各種佛廟並留下「香火錢」。
  • 為何道教在中國興盛至今,卻從不為統治者忌諱?魯迅回答一針見血
    道家把老子視為道教老祖,其所著《道德經》也是道教經典之首。說到道教,其實對於我們而言並不陌生。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既講究度世救人,也追求得道成仙,是非常接地氣的一個宗教。眾所周知,在我國歷史悠久的佛教,因為其勢力龐大曾被各朝皇帝三番五次打壓。然而,道教在中國興盛至今,卻為何從不為統治者忌諱?
  • 為何道教在中國興盛至今,卻從不為統治者忌諱?魯迅回答一針見
    道家把老子視為道教老祖,其所著《道德經》也是道教經典之首。說到道教,其實對於我們而言並不陌生。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既講究度世救人,也追求得道成仙,是非常接地氣的一個宗教。眾所周知,在我國歷史悠久的佛教,因為其勢力龐大曾被各朝皇帝三番五次打壓。
  • 《西遊記》裡宗教的故事,道教與佛教之爭,你知道嗎?
    總體來說是道家的神仙系列。另一邊是如來佛祖為首的下邊觀音哪,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靈吉菩薩,地藏王菩薩,再加上什麼十八羅漢,這是佛家的勢力,就是道和佛這麼兩派。這為道如來佛這邊為佛,《西遊記》原版裡頭吳承恩寫的這現象,說怎麼那麼多筆墨在佛道上,因為佛教和道教在中國歷來是爭奪世俗勢力最為激烈的兩個教派。我們都知道佛教是西漢漢平帝元年,從天竺就印度傳到中國來,但道教是中國地地道道的本土宗教。
  • 道教、佛教的千年鬥爭
    南北朝時期佛教非常興盛。戰火紛飛、社會動亂、民不聊生的社會狀況,往往是宗教滋生的溫床。人們面對現實的無力感,便需要有宗教來聊以寄託。佛教這種宣揚普渡眾生、救苦救難的精神,尤其適合這種戰亂社會狀況。北魏時期佛教盛行,為後世留下了巨大的文化遺產。比如最有名的是雲岡石窟,被譽為是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道家說「太極生兩儀」,所謂兩儀即「陰陽」,盈虛消息的道理他們當然懂。佛教的鼎盛,另一面就是道教的衰敗。
  • 「原創」當今社會,佛教為什麼比道教興盛?
    佛教比道教興盛,主要是有四個方面原因:一是佛教的門檻極低,法門眾多,任何人都可以入得佛門學習佛法,並且佛教的初級法門比較容易學,同時佛教的經論典籍特別完備,想深入學習也完全沒有問題。而道教門檻相對比佛教高一點,對修行人的悟性也有較高要求,悟性差比較難進入,同時道教的典籍由於歷史的原因,大量都被毀壞了,沒有像佛教那樣得到較好的傳承。
  • 道教的興盛之道君皇帝
    道教是中華本土宗教,但是縱觀歷史道教興盛遠不及佛教。道教以黃老學術為根據理論,吸收先秦術士融合成為,距今1800年張道陵創立五鬥米教,是道教最早的團體,其後人一直以天師自稱。元世祖時朝廷予以承認,之後歷代均有冊封。
  • 佛教的發展與道教的傳播
    範縝的光輝思想,不但沉重地打擊了佛教的「神不滅論,而且促進了中國唯物主義哲學的發展。北朝時期,北方人民為了躲避封建國家沉重的賦稅、徭役負擔,紛紛出家投身w寺院。他們在寺院裡雖然受到僧侶貴族的剝削和壓迫,但可免除國家徭役,寺院已和士族地主的田莊一樣,成為封建經濟組織。由於佛教的發展,寺院經濟的膨脹,大量的土地,人口和財富為寺院所佔有。
  • 任繼愈談道家與道教
    世界有三大宗教,即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中國也有三大宗教:佛教、道教、儒教。中國的佛教與世界三大宗教有交叉。佛教與道教主張出世,宗教職業者、專一的信奉者要出家,不過世俗人的生活。儒教主張入世。儒教、道教是中國自己的土壤裡生長起來的,具有中國特色。儒、釋、道三教並稱,雖然南北朝已經有三教的說法,但並不普遍。直至隋唐時期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北周時期開始國家每逢重大節日詔三教公開辯論,唐代則將此形成制度。大文學家白居易有好幾次在三教辯論中代表儒教發言,《白氏長慶集》還保留了他參加辯論的發言提綱。
  • 在當代中國,為何佛教經久不衰,道教卻日薄西山?
    在當代中國,為何佛教經久不衰,道教卻日薄西山?本文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佛教是外國宗教,道教是中國的地方宗教。然而,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外來佛教佔據了大部分的江山,幾乎看不到道教的蹤跡。從一組數據可以看出:根據宗教研究和人口普查的數據,中國大約有22萬僧人,只有5萬左右的道教信徒,信佛的人口眾多,信道的人很少見。從直觀上可以看出,在佛教面前,道教過於薄弱。那麼,為什麼相反呢?
  • 河南老君山是道教的發源地嗎?道教和道家是一回事兒嗎?
    那麼,道教和道家是一回事兒嗎?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呢?老君山在道教中的地位如何?「道教」「道教」最開始的意思就是「道」的教化或說教,就是信奉「道」,通過精神形體的修煉而「成仙得道」的宗教。前面說了,道教作為有實體的宗教社團組織,與早期道家學派顯然有明顯區別,只能說道家是「道教」的上遊,道家是道教思想的源泉。
  • 道家治國強盛,為何佛教是我國大教?原因有三個,非常有道理
    道家讓國家強盛,為何現在的中國道教稀少,反而是佛教佔據了主要的信仰傳播呢?關於這個問題,有的人說是問題本身就有錯誤,國家的強盛和宗教的關係不大,但是筆者在這裡告訴大家,宗教的作用非常巨大。關於道家讓國家強盛的證據,也確實有,比如稀罕初期的時候,漢高祖劉邦開始施行道家的治國之策,用休養生息的策略治國,經歷了三代人,西漢打敗了北方強大的匈奴,成為了世界強國;還有強盛的唐朝,唐朝的強大毋庸置疑,影響力達到了中亞,但凡周圍的國家,無不是藩屬附庸,精要是唐朝在開始的時候,道教是國教。既然道教能讓國家強盛,為何後來佛教卻在中國的影響擴大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