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與佛教傳入日本,為何一個興盛無比?一個沒落無聞

2020-09-13 無根樹花正孤

眾所周知,日本佛教是從中國傳入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迄今已經有了一千多年的歷史。

但是佛教在日本的傳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反而經過了慢慢長途。

在經過了飛鳥時代、奈良時代七個時期的發展之後,佛教才成為了日本盛行的一個宗教,更是在日本吸收了當地的文化習俗和特色,發展出了具有日本文化特徵的佛教派系。

而日本人在供奉佛教上面也花了不少功夫,他們結合了中國古建築的風格在日本建立了大約7萬多座佛殿。

在佛教輝煌局面的映照下,中國傳入日本的另一個本土宗教——道教卻難尋蹤跡。

一、佛教、道教傳入日本的過程

佛教起源於印度,後來經過西域三十六國的傳播,在公元1世紀左右就來到了中國。

在中國,佛教廣受中國君主以及中國百姓的喜愛和推崇。於是佛教從中原地區傳播開來,與中國本土的宗教一起發展。

公元五六世紀,唐朝時期,儒釋道三教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形成了儒、釋、道,三足鼎立的局面,於是中國開始了對外的文化輸出。最初佛教從中國傳到了朝鮮,在朝鮮半島上發展到一定程度又被傳入日本。

但是當時的日本社會環境還很落後,相當於中國的周朝時期,在政權上也被劃分成了兩個不同且暗自較量的王權,即「蘇我氏」、「物部氏」,其中一個政權對於佛教的傳入更是持有否定態度,所以佛教在這時並沒有掀起什麼浪花。

漸漸地,日本政權發生了變化,它的社會環境也相繼改變,日本政府實現了政權統一,王權大臣聽命於天皇的統治,恰好此時出現了一個推崇佛教的聖德太子,在他的支持下,佛教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在日本展開了奇異的傳播過程。

為什麼說是奇異的傳播呢?

原因就在於佛教在日本的傳播和發展不是一氣呵成的,反而經過幾番波折,反覆徘徊在受重視、興盛和頹廢、衰微之間,直到最後佛教融入普通民眾生活,並吸收了日本當地的民俗文化才慢慢地被承認並被保留下來。

雖然過程曲折,但是佛教傳播的結果卻是好的。反觀道教在日本的傳播就不是如此順利了。

唐朝時期,統治者也推崇了很久的道教,尤其是唐玄宗李隆基,不僅自己熱愛道教更曾試圖將道教文化及思想傳播到印度、日本等其他國家。

可惜這都沒能成功,而日本更是屢次三番地拒絕唐朝妄圖派人前往日本弘道的想法。那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道教為何不曾在日本興起?

二、道教難尋蹤跡的原因

最初人們認為,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融合了中國傳統的文化內容和精神思想,而日本與中國臨近,受到中國的影響更為深厚,為何佛教能夠傳入日本,道教就不行呢?

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唐朝統治者!

唐朝統治者推崇道教思想,而道教的創始人老子原名李耳,唐朝歷代君王恰好姓氏也為李,於是這些唐朝歷屆君王就自稱自己為老子後人。

在中國人看來,這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在日本人眼中問題卻大了。

唐朝君主將老子奉為祖先,將道教奉為國教,如果日本推廣道教,那日本豈不是承認了自己對唐朝的附屬關係。

這對日本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於是道教就沒能在日本傳播開來。其次就是道教的思想內容與日本統治思想相斥。

日本最初想要建設君主集權制的國家政權,但是道教思想倡導無為而治,這不利於日本的集權統治。

所以道教沒能作為宗教傳入日本。當然唐朝時期,日本拒絕了道教的傳入,但是隨著兩國的不間斷的經濟、文化交流,道教的部分思想還是傳入了日本。

只不過這個道教文化傳入的並不徹底,日本僅僅接受了相應的道教符篆文化,以及一些神靈文化,其他具有中國特色的道教文化被日本摒棄。於是中國的道教在日本就變成了一個新的宗教——神道教。

雖然中國真正的道教並沒有實現對日本的文化輸出,但是中國的其他文化習俗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日本的社會、經濟、文化,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輸出的魅力。

希望現代中國文化和思想也能夠成功對外輸出。

相關焦點

  • 同是從中國傳入的宗教,為何佛教在日本廣泛流行,道教卻難尋蹤跡
    日本的佛教和道教都是由中國傳入的(或經朝鮮半島間接傳入)。佛教大約在公元6世紀中葉進入日本,並於7世紀以後開始蓬勃發展,中國不少高僧如鑑真和尚曾赴東瀛弘法,日本也有空海和尚等僧徒來中國取經。首先,和蘇我氏勢力的信仰的有關,蘇我氏擊敗了物部氏,控制了朝局,蘇我氏的政治盟友聖德太子也是自幼奉佛,故而佛教自然而然地得到大力弘揚。其次,隋唐篤信佛教,日本當時仰慕隋唐文化,故將佛法當成先進中原文明的一部分加以學習。另外佛教的興盛,有利於一個統一的律令制國家的產生,原先日本都是各個部族組成的聯合體。一個氏族有一個氏神,互相不對付。
  • 同是從中國傳入的宗教,為何佛教在日本廣泛流行,道教卻難尋蹤跡
    同是從中國傳入的宗教,相較於佛教,道教就顯得默默無聞了些;是怎樣的歷史成因導致佛教廣泛流行,道教卻蹤跡難尋呢?兩教後來又有了怎樣的發展呢?一、佛教東傳,太子弘佛促繁榮佛教起源於印度,在漢朝時傳入中原,並在中原立足根基。
  • 遭遇「三武一宗」毀滅打擊的佛教,為何依舊比本土的道教興盛?
    古代時候的人,由於對宇宙的未知探索,神秘事物的崇拜、以及尋求心靈上的慰藉由此誕生了宗教,大約從兩晉南北朝以來,中國逐漸形成了以儒、釋、道為首的三足鼎立基本格局。不過作為舶來品的佛教為何歷經了「三武一宗」的滅佛打擊,卻依舊比本土的道教興盛呢?
  • 同樣是千年宗教,為何中國本土「道教」輸給了外來「佛教」?
    在我國最為興盛的宗教莫過於佛教和道教,兩者同為發展了上千年的宗教,在我國歷史上都曾經有過重大的影響,有時還影響了一個王朝的走向,然而現在的佛教依然風光無限好,但是道教卻走向了沒落,在民間的影響力不在重要,經常可以聽到有人去拜佛,但是沒有經常聽到有人去求神。
  • 佛教傳入中國以及早期的傳播發展
    其中比較可信的傳入方式是兩條路線,一條是陸路,由中亞傳入中國的新疆,然後再深入中國的內地。另外一種是海上路線,是由斯裡蘭卡、馬來半島、越南等地到達廣州或東部沿海地區。佛教傳入中國的路線也就是北傳佛教為主。傳入的時間有兩個時間點比較重要,一個是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另外一個是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
  • 佛教為何在唐朝時期如此興盛?從佛教八大宗派看唐代佛教的興起
    佛教起源於印度,何時傳入中國說法不一,有人認為在漢朝張騫打通中原與西部的道路後,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有人認為是先秦時期,從海上絲綢之路,經海南的天涯海角傳入中國。也有人認為是漢明帝夜夢金佛後,派人取經,經白馬馱經傳入中國。
  • 佛教為何在唐朝時期如此興盛?從佛教八大宗派看唐代佛教的興起
    佛教起源於印度,何時傳入中國說法不一,有人認為在漢朝張騫打通中原與西部的道路後,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有人認為是先秦時期,從海上絲綢之路,經海南的天涯海角傳入中國。也有人認為是漢明帝夜夢金佛後,派人取經,經白馬馱經傳入中國。
  • 為啥說,佛教的傳入,促進了中國植物裝飾紋樣的崛起和興盛?
    佛教傳入以前,中國植物裝飾紋樣並不發達,裝飾主題以本土神話中的仙人神獸及雲氣紋為主。但隨著漢代絲綢之路的日漸開通,中國與印度、西域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佛教文化也更多地獲得了由陸路經西域傳播到河西和中原的機會。
  • 道教造反為何沒事,佛教什麼都沒做,卻被滅了四次
    道教造反為何沒事,佛教什麼都沒做,卻被滅了四次自古以來,在中國聽到最多大教派無非就是佛教與道教,對於道教,大家都也比較了解,是自己本土的宗教,但佛教實際上是外面傳入到中國的。雖然國內一直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很以前就已經有了佛教的痕跡。這兩個宗派一直宗教的話題,為何道教屢次造反沒有事,佛教什麼都沒做,卻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滅了四次。這四次是哪四次呢?其中,兩次是發生在南北朝的時期,還有一次是發生在五代十國時期的唐朝。
  • 憑什麼佛教比道教有錢和興盛?因為什麼人都能成為道士的!
    憑什麼佛教比道教有錢和興盛?因為什麼人都能成為道士的!中國在沒有基督教傳入的時候,基本上民間的主流宗教信仰就只有佛教和道教。這其中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道教卻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作為目前中國唯一本土宗教,數千年來對中國的民俗信仰和民族文化起到了相當大的影響。談到佛教和道教孰強孰弱這個問題,就好像是爭論玉皇大帝和如來佛祖誰大一樣,一直以來各派別爭論不休,在今天看來,不少學術學者認為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但是從人數上說,佛教是三大宗教,當然比道教人數多;其次在時間上。而且佛教比道教影響更深遠。
  • 佛教都傳入中國,為何強勢的印度教沒有東傳?佛教更適合我國嗎?
    關於我國的古代,主要有三種,一個是土生土長的道教,起源於漢朝,對中國影響深遠;一個同樣是漢代傳入的佛教;還有一個是明朝時期傳入的基督教,這三個宗教中,屬佛教佔據的影響較大,道教次之,基督教最少。那麼這裡又個疑問,佛教起源於古印度,也就是現在的尼珀爾,在印度壯大,隨後才開始的東傳。而印度教一直都是印度本地的宗教,甚至在後來的時候把佛教擠了出去,既然在印度如此受歡迎,為何沒有東傳呢?關於這個問題,首先要看看佛教傳入我國的情況。
  • 道教的形成和佛教的傳入
    道教是我國固有的宗教,它根植於中國傳統思想信仰之中,起源有6個方面,即古代的巫術、神仙方士、讖緯之學、老子道家思想、墨子學說以及陰陽五行說。東漢初年,出現黃老道,它是盛行於西漢前期黃老思想的宗教化。他的孫子張魯曾率道徒據守漢中,用道教管理屬民,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權達25年之久(公元191-215年),據歷史文獻記載,這個政權受到當時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歡迎。佛教是釋迦牟尼所創的宗教。釋迦牟起姓喬達摩,名恐達多。是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王國境內)淨飯王的太子,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意思是釋迦族的聖者。
  • 道教興起,佛教傳入,儒學衰落——魏晉南北朝到底經歷了什麼?
    魏晉南北朝時期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思想卻也是最活躍的時期:道教興起,佛教傳入,居於統治地位的儒學思想衰落。玄學產生道教興起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源自遠古的多神教(中國人什麼神都信)。秦漢的方士,西漢初年崇奉黃老之學,都是後來道教的早期雛形。道教發端於東漢末年,興起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著名的黃巾大起義,張角其實就是利用的太平道,他們靠著用符咒給人治病等名頭發展信眾。
  • 歷史上,道教為什麼不如佛教興盛?
    其中,儒家作為官方意識形態,無論在思想、文化還是政治、社會等領域,都居於主流地位;釋(佛教)、道(道教)兩家作為宗教信仰,對中國民眾也有巨大的影響。道教曾有過興盛時期;但總體上看,其勢力卻遠不如佛教。直到今天也仍是如此。當然,我們是指兩晉南北朝以來。在那之前,佛教初傳中土,最初甚至還被人們當作道教的一種。
  • 為何道教不如佛教興盛 在全新《夢想世界》裡的道家表現怎麼樣
    在大家出去旅遊的時候,應該都注意到,有非常多知名的旅遊景點,似乎都會和佛教有所淵源。像是河南嵩山的少林寺,樂山的大佛,南海的三面觀音等等。反而與道教相關的景點,就感覺沒有那麼多了。按理說,道教是咱們的本土宗教,已經創立了這麼多年,理所應當的應該發展得不錯,會有非常多的名勝古蹟可以去遊覽,為何反倒不如佛教這個外來的宗教呢?其實這與兩個宗教的修行理念有很大的關係。佛教講究"慈悲為懷,普度眾生",對於一般的窮苦大眾來說,這種理念的吸引力非常大,而且通俗易懂,自然信徒也就多了。
  • 如果東漢時期傳入中國的是基督教而不是佛教,會怎樣?
    我們不妨來想像一下,倘若當時傳入中國的是其它宗教,還能夠取得如此的成就嗎,還會像佛教一樣的成功,在這裡我們不妨通過比較當時的社會環境,來推測出這個問題的答案。早在東漢時期,因為受董子的影響,儒學得以成為了漢武帝後的主流學說,但同時儒學也正式從經典的正式哲學,開始往神學方面轉化,其中逐漸摻雜了很多的迷信思想。
  • 佛教在中國什麼時候最興盛?又是什麼時候最危險?
    佛教在中國什麼時候最興盛?又是什麼時候最危險?標籤:中國人文歷史、魏晉南北朝、佛教最興盛時期我們都學過,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首詩中可以得知,在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是非常興盛的。尤其是江南地區更是對佛教極為推崇。
  • 道教作為本土宗教,為何影響力比不上佛教?
    想要知道為何道教為何比不上佛教這想要從多方面來分析。因為當中涉及古代統治者的利益,兩教之間的教義以及其發展的歷史與背景。首先,古印度(今尼泊爾)北傳的佛教分陸路和海路兩條線進行。陸路經西北印度和西域諸國古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另一路由海路傳入中國南方,從海路直接來到中國在廣州登陸後北上。其在漢代就出現在中國。而道教通過張道陵也在漢代正式建立了教派。
  • 為何道教在中國興盛至今,卻從不為統治者忌諱?魯迅回答一針見血
    道家把老子視為道教老祖,其所著《道德經》也是道教經典之首。說到道教,其實對於我們而言並不陌生。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既講究度世救人,也追求得道成仙,是非常接地氣的一個宗教。眾所周知,在我國歷史悠久的佛教,因為其勢力龐大曾被各朝皇帝三番五次打壓。然而,道教在中國興盛至今,卻為何從不為統治者忌諱?
  • 為何道教在中國興盛至今,卻從不為統治者忌諱?魯迅回答一針見
    道家把老子視為道教老祖,其所著《道德經》也是道教經典之首。說到道教,其實對於我們而言並不陌生。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既講究度世救人,也追求得道成仙,是非常接地氣的一個宗教。眾所周知,在我國歷史悠久的佛教,因為其勢力龐大曾被各朝皇帝三番五次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