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能激活修車這個老行當嗎

2020-12-17 浙江新聞

  交通工具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依然離不開自行車這種簡單樸實的代步工具。小巷子裡的修車老師傅專注的背影為市民帶來便捷,自行車技師為賽車愛好者提供專業的保護,共享單車運維人員為市民解決最後一公裡的煩惱……修單車這門老行當,隨著時代的變化,也散發出新的生命力。

  編者按

  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昔日遍地開花,湧現眾多能人巧匠的職業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在過去的數十年裡,許多烙印在我們兒時回憶裡的老行當已不復存在。

  機械取代人工,昔日的奢侈品逐漸被棄用,與之息息相關的行業,難以為繼而被逐步淘汰。但時代的發展,也賦予這些老行當新的意義。

  今起,本報推出《傳統行當在台州的衰落與再生》系列報導,通過對話,反映時代變遷下行業工作者的更迭。

  辛師傅:

  放棄幹了33年的業務

  辛師傅

  60後,椒江人

  33年修自行車經驗

  辛師傅的修車配鎖老店開在椒江區橫河西巷與銀河西巷交叉口東北角50米左右的地方,配鎖的招牌蠻顯眼,路人一看便知,而修車的招牌早早就被拆下了。如今,只有一個自行車充氣筒和幾把修車用的扳手留在店門口,隱約告訴人們這裡還有修車這樁生意。

  修車33年,換過3個地方

  辛師傅是土生土長的椒江人,1984年開始學修車,算算日子,也有33年。「學修車那會兒還沒結婚,最早的修車攤設在中山西路,總共換了3個地方,在這兒的年份最長。」辛師傅說,「那時候騎自行車的人多,小修就幾毛錢,但夠生活成本。」

  後來,辛師傅結了婚,修車攤子成了夫妻店。一年365天,除了春節,辛師傅的店都開著。辛師傅說:「自行車在路上騎著,情況都不好說,指不定就要修車了,店得開著才行。」

  修車是門經驗活,接觸的車多了,自然就把握出門道。普通的自行車,辛師傅一眼就能看出問題所在,搗鼓幾下就能修理好。有了經驗,也知道最缺哪些零部件,修車鋪子裡也常常備著這些零件、工具,頗有點五金店的味道。附近人家有需要的,也會找上門借用一下。

  但凡是修車師傅,大多兼職配鎖業務。辛師傅也不例外,專門學習了配鎖。修車配鎖,兩項業務就撐起了一家小店。辛師傅說,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個月也能賺個五六千。

  生意慘澹後

  取消修車業務

  如今,修車店靠近銀河商場,也是老城區頗繁華的位置,但辛師傅的生意卻越發不如以前。「公共自行車、電瓶車多了,買普通自行車的人也就少了,需要修車的自然也更少了。」辛師傅表示,「以前的自行車是代步工具,但現在的自行車是愛好。小夥子們騎專業的賽車,有專門的品牌售賣店,有負責後期維修的技師,很少會到修車店來修理。」

  辛師傅表示,現在自行車的售價越來越貴,相對零部件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尤其是賽車的零部件,小店承擔不起囤貨的風險,也就沒辦法給人家修理。另外,專業賽車的修理與普通自行車有所區別,技術上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不少小夥子改行去修電瓶車,我也到退休年齡了,光靠修車這門手藝吃不上飯了,接下來顧好配鎖生意就行。」辛師傅表示。

  熊川:

  因為熱愛,無懼傷害

  熊川

  80後,四川內江人

  禧瑪諾(上海)貿易有限公司

  台州捷安特禧瑪諾店中店高級技師

  熱愛自行車是工作的前提

  「我們把愛好變成了職業,做自己喜歡的事是最幸福的工作,許多人都做不到這一點。」熊川說。而在2012年以前,熊川還在從事機械工作,朝九晚五、三點一線,枯燥的生活之外,只有騎車能帶給他生活的快感。

  於是,熊川毅然放棄原先的工作,進入台州捷安特專賣店工作。「其實我沒學過修車,幹這行的前提是熱愛自行車,不會修沒關係,可以學。」熊川表示。

  而熊川的熱愛不是簡單的喜歡,除了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之外,他還不忘將賽車這一愛好融入生活中。2015年9月,熊川在一次騎行中意外受傷,大腿粉碎性骨折。很多同行及愛好者都以為他不會再繼續這一行,沒想到,出院後的熊川再次回到崗位上。

  「騎行本來就是一項危險的運動,速降、死飛、攀爬,即使是最常見的公路騎行,也有一定的危險性。」熊川表示,「熱愛,就無懼傷害,自行車技師的工作之一就是維護好每一輛車,提升它們的安全係數,因為我受過傷,所以我更明白這項工作的重要性。」

  未來希望擁有

  自己的單車綜合店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工作出色,熊川得到一個進入禧瑪諾(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的機會。「當時剛好有這麼個機會,我們老闆就推薦我去試試。」熊川表示,專業的公司、每年更新的學習資料及考核,讓他對自行車技師這份工作越來越有信心。

  「和普通的修車師傅不一樣,我們面向的更多是賽車,性能結構零部件都有些差異化,這就需要不斷學習,有時遇到新車友不太懂行業,難免需要去好好解釋一番。」熊川笑道,「想在這個行業做到頂尖就必須不斷學習,普通修車師傅會修的我們還不一定會呢。」

  此外,熊川表示,自行車技師不僅要做後期的維修工作,也要參與到銷售環節,是整個自行車行業最接近消費者的人群。雖然他意識到這幾年整個行業態勢都在下滑,但熊川說,未來依然想擁有一家屬於自己的自行車綜合店。

  倪朋:平均每天維護50輛共享單車

  倪朋

  90後,椒江人

  ofo共享單車台州運維人員

  共享單車,為大家解決了最後一公裡的出行煩惱。但在社交平臺上,關於共享單車被破壞的花樣吐槽卻隨處可見。

  單車上樹、堆疊成山、二維碼被塗、私裝車鎖、車輪被盜……共享單車火了,修車師傅也成了單車界的「香餑餑」。

  運維共享單車側重後臺維護

  7月16日上午10點,在一處共享單車安置點,倪朋和同事將一輛輛ofo小黃車小心地從貨車上轉移下來。放置整齊後,倪朋又一次耐心地檢查了一遍小黃車,才前往下一個點。

  倪朋告訴記者,安排車輛到指定位置是他的日常工作之一。此外,作為一名共享單車運維人員,倪朋還要負責維護共享單車,將有損壞的單車轉移到倉庫並進行修理,修理完再投放出去。

  雖然並非專業修車出身,但倪朋大致看一眼,就知道該怎麼修理。「上崗之前,公司安排了培訓。運維工作區別於傳統修單車,更側重於後臺維護,其次才是修車。」倪朋表示,「另外,只要不是刻意破壞,共享單車的質量一般不會出現問題。現在都是剛剛投放的新車,需要進行檢修的還是鎖。」

  倪朋告訴記者:「6月20日開始,原先舊的機械鎖、密碼鎖都要更換成智能鎖,這也是當前檢修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平均每天維護40輛共享單車

  看似輕鬆,但實際操作卻不簡單。自5月ofo小黃車正式入駐台州以來,倪朋就開啟一周6天的運維工作,平均每天要維護40輛共享單車。除了將亂停亂放的車輛及時安置好外,倪朋最苦惱的還是人為破壞和私鎖現象。「有時碰到私鎖的情況,就要主動到附近尋找用戶溝通。」倪朋表示。

  記者了解到,大學畢業後,倪朋一直從事酒水銷售工作,直到ofo到台州招聘工作人員,才選擇轉行。「覺得這個行業更有前景,相對的福利待遇也更好。」倪朋表示,「兩個工作都要跑,但共享單車運維工作讓我多了一份責任感。」

  作為一名運維人員,倪朋表示會努力為市民解決最後一公裡的出行煩惱,但在為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時,他更希望能帶動大家文明出行。「不文明現象不僅僅增加運維人員的工作負擔,也給其他市民帶去不便,更會讓城市形象減分。」倪朋說。

相關焦點

  • 老手藝與新生活:共享單車滿大街,如何激活修車老行當
    而共享單車的出現,則進一步弱化了自行車在日常生活中作為代步工具的作用。而被騎行愛好者們青睞的山地運動自行車,則開始悄然流行起來。「過去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月維修單車能有1千多元收入,後來一周也能修個幾十塊,」喻師傅說,那個時候1千元不是個小數,但現在一天都難得有生意上門,騎自行車的人真的已經少了很多。他告訴三湘都市報記者,如今上門來的單車維修生意,最多的是打氣和山地車的變速器維修,「打氣一次收1元,變速器維修費則要看損壞程度來酌情收取。」
  • 深圳:自行車專賣店變成了共享單車專修店
    自2016年11月進入深圳以來,共享單車日均活躍用戶持續增長。目前在深圳共享單車投放超過32萬輛,共享單車日平均使用次數超過200萬人次。   在如此龐大的通勤數據之下,共享單車用戶如何能自由享受便捷廉價的通行?一切依賴於共享單車企業專門的線下和線上運營隊伍構建出的運維體系。   環環相扣的運維布局之中,有共享單車用戶們難以窺探到的企業智慧與思考。
  • 小區廢舊自行車重新拼裝 做一個拉風的社區版「共享單車」
    水秀苑社區供圖 新市井故事·水秀苑社區 記者 張超 劉雲 通訊員 沈媛瑛 現在市面上的共享單車很多,出門租輛公共自行車或者共享單車都很方便,家中的自行車已經很久沒騎了吧。 在杭州不少小區的非機動車庫裡,堆著相當數量的廢舊自行車,水秀苑社區就考慮到了這一點,回收廢舊自行車,通過志願者駐點維修翻新,最終改造成社區版的「共享單車」。
  • 共享單車:尚能飯否?
    曾經是當紅炸子雞的共享單車,如今似乎極少進入公眾的視線;曾經的「黃橙」之爭也開始淡出了角鬥場;曾經充滿理想主義的80後、90後創業者如今卻「勞燕分飛」,各赴前程......  轟轟烈烈之後,共享單車一片殘局。  而今,滿大街「缺胳膊少腿」的共享單車給城市增添了一道別樣的風景線,共享單車墳場也成為這個時代獨特的城市印象。
  • 共享單車「降溫」,公共自行車「復活」了嗎?
    新華社太原9月19日電  題:共享單車「降溫」,公共自行車「復活」了嗎?第三方研究機構比達發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共享單車用戶規模僅4050萬人,環比下降24.4%,其中費用成為影響用戶體驗的最大因素。  從「劍拔弩張」到「握手言和」  一冷一熱背後,難道是共享單車這個新事物比不上公共自行車這個「老傢伙」嗎?
  • 老鄭州人和「修車社」的二三事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寧田甜 現在滿大街都是可隨時取用的共享單車。但歷史上有關自行車的故事,你知道多少?自行車曾是公車?幾十年前,為了要面子,有人曾專門借自行車去約會?這裡的修車師傅一般都貌不驚人,甚至還有些不修邊幅,但大多手藝精湛,憑藉良好的口碑吸引了眾多的老顧客。鳳凰、永久、紅旗、飛鴿這些國產老品牌的自行車,是修車社的常客。修車社童叟無欺、價格便宜。
  • 她是共享單車「醫生」 從大年三十到現在沒休過一天
    四川在線記者 趙張冬「共享單車運維大部分都是男人,但我覺得自己不比他們差,我很享受這份工作,我也很喜歡它。」44歲共享單車運維人員向朝瓊是哈囉單車的一線運維人員之一,也是成都區域內僅有的兩位女運維之一。
  • 第二梯隊革新 優拜能頂起共享單車第三角嗎?
    「酷騎押金退還困難」、「小藍單車尋求收購」、「小鳴陷入押金問題」等等新聞,跟半年之前各家創始人的宏圖壯志相比顯得有一些心酸,用戶也陷入了退押金的旋渦中,這些單車好不容易與用戶建立的信賴一去不復返。這個冬天,它們是壯士斷腕亦或是絕地求生?共享單車的第二梯隊是否真的將全軍覆沒?
  • 共享單車豈能「信馬由韁」
    據了解,全國多地的共享單車在陸續減少。今年初,廈門30萬共享單車圍城,10萬單車閒置引發熱議,為此廈門重拳整治共享單車,單車數量將削減三分之二。今年杭州共享單車要減少四分之一,單車數量調控到約50萬輛。
  • 共享單車餘溫未了,共享汽車又來了!你還買車嗎?
    共享單車餘溫未了,共享汽車又來了!你還買車嗎?,它的出現甚至早於共享單車,但時至今日,共享汽車才借著移動網際網路這一熱風開始加快發展步伐,但真實的發展情況如何呢?,採取輕資產(即P2P)發展模式更能被用戶所接受,不僅如此,這種模式可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用車需求,取還車地點靈活方便,價格優勢明顯,具有極強的擴展性。
  • 國籍回歸與共享單車,人性只與制度共進退
    我們又必須要因為共享單車亂象而叫停共享單車或者必須接受收費管理嗎?對於這兩個問題,是需要做一些精準的評論的。楊某人歸國,並不值得歌頌我們先來看看混球對楊某人做出的讓人羞澀的歌頌詞句:1、與李政道一同在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2、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經常回國,為促進中國科學和高等教育的發展持續做出貢獻。
  • 共享單車墳頭的「新生意」
    ,居然發現有共享單車在上面公開出售。實際上,進入2018年後,哈羅單車接連宣布融資消息、滴滴接管小藍單車後推出自家的「青桔單車」、摩拜和ofo新一輪融資消息蠢蠢欲動,都讓人感覺到行業似乎正在回暖。但1號單車的聲明,顯然給其他還企圖進入這個行業的觀望者一記嚴實的「耳光」。
  • 共享單車引發的思考議論文
    如此,抓住單車研發、規則設計這個主體框架,單車破壞率將有效縮減。由上觀之,單車破壞行為至少涉及三個層面:在使用層面上,多數人不夠精細化;在治理層面上,具有較大規製成本;在設計層面上,給了破壞者可乘之機。
  • 一個共享單車創業者的自述:門檻很低 水很深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景毅  春節期間,從大都市到縣城甚至鄉鎮,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再次活躍起來。繁榮的景象似乎讓人們忘了,這個行業剛剛經歷了最殘酷的2017年。  在一路狂奔近兩年後,共享單車已經離最初的商業模式越來越遠。
  • 昆明:共享單車的"女管家"
    「女管家"可以同時運送3至4輛共享單車.當日.昆明街頭幾個由女性組成的共享單車運維小隊正在依次檢查整理路邊的共享單車.雖然是女性.她們依然每天風吹日曬步行十多公裡整理.巡檢車輛.據了解.她們大多是由「80後"和「90後"的年輕人組成.在加入這個團隊前各自從事著不同的工作.共享單車出現後.為她們提供了全新的就業機會. 任東(雲南分社)/中新社/視覺中國2018年3月7日.昆明.
  • 痛心,共享單車當廢鐵賣!看藝術家們如何將廢棄單車變廢為寶
    現在,你還能在路邊隨處可見共享單車的身影嗎?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以前擺放得密密麻麻的共享單車,如今只有依稀幾輛現身於指定的停放區域。甚至在成都的一個拆除場內,有大量共享單車被當做廢鐵,以15元/輛的價格賣掉!
  • 360免費共享單車如何收費 360共享單車在哪些城市上線【介紹】
    360免費共享單車在哪些城市上線?360官方簡體發文解決推出360共享單車,那麼這個單車是怎麼收費的呢?在哪些城市上線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據微博@36O共享單車發信息,「愚人節我們偏要幹真事兒!360免費共享單車,4.18日見」,想必以後大家會享受到36O免費單車。
  • 給共享單車加編碼,你覺得有用嗎
    去年這個時候,共享單車還剛剛露出芽來,誰曾想僅僅只過去了一年時間,共享單車就「咻」的一下長得又快又大,一時之間熱門城市的街道上堆滿了各式各樣的鮮豔單車。八月初,廣州市交委第一個哭著宣布暫停共享單車新增投放,當時就這一個城市竟然擠進了80萬輛單車,但相關企業的管理卻遲遲跟不上,再放任下去估計今後廣州的城管就不用幹別的了,天天搬單車就夠嗆。在廣州之後,各大城市也先後出臺了針對共享單車的相關管理辦法,有的表示暫停新增投放,有的表示要修建自行車道。
  • 共享汽車與共享單車同命運,共享經濟到底給我們帶來的是什麼?
    近幾年共享經濟這個詞紅遍中國大江南北,共享經濟給我們著實帶來了許多的便利。當共享單車問世的時候,所有人都覺得這簡直是太偉大太人性化的一項發明了,人們只要用手機掃碼,支付一定押金,花上一兩塊錢就可以隨時隨地騎上共享單車去往目的地,費用少還可以鍛鍊身體,既節能又環保,於是共享單車風靡全中國,特別是受一些學生和剛步入社會的小白領們歡迎。
  • 晉江:部門「亮劍」直擊共享單車亂象
    共享單車在晉江停放規範嗎? 有關部門將如何管理?昨日,記者就這些問題進行了走訪。 現場走訪 大部分能規範停放 上午10時,記者在晉江萬達廣場附近走了一圈發現,各路段的人行街道上都停滿了不同品牌的共享助力單車,這些助力單車大多有序地停放在指定停車區域,但也有少數停在了盲道、小區門口、消防通道、輔路等地方,影響了群眾出行和市容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