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中的春夏秋冬

2020-11-22 人民網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春夏秋冬

南朝鐘嶸《詩品》云:「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古往今來,嘆春、詠夏、悲秋、憫冬的詩詞不計其數,四季不同景觀引發文人騷客萬般感慨,揭示出人與自然之間的感應與互動。詩人毛澤東善於詠物抒情言志,對春夏秋冬不同景致情韻有諸多吟詠,與歷代詩家既有同聲相應,更有別樣格調。
       春:春風楊柳萬千條
  毛澤東標明寫於春天的作品有三首,其中《賀新郎·讀史》屬詠史之作,與季節無關。《菩薩蠻·黃鶴樓》中「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勾勒了1927年春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嚴峻形勢,描繪內心難以平復的激蕩心潮。《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中「萬木霜天紅爛漫」「霧漫龍崗千嶂暗」,正值冬春交替,但因第一次反「圍剿」戰果輝煌,並無冬日肅殺,卻有溫馨如春的暖意。毛澤東沒有對春花春雨的細膩描寫,但四季之中,帶有「春」字的詩句最多。《四言詩·祭母文》「養育深恩,春暉朝靄」中的「春暉」,源自孟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五古·挽易昌陶》「琴絕最傷情,朱華春不榮」;《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雲開衡嶽積陰止,天馬鳳凰春樹裡」;《採桑子·重陽》「不似春光」「勝似春光」;《七律·和周世釗同志》「春江浩蕩暫徘徊」,這些「春」字寓意著春天萬物復甦、大地回暖。《卜算子·詠梅》中「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春」既指輪迴交替的季節,又寓指自然美景和人世繁華。而《念奴嬌·崑崙》中「閱盡人間春色」以及《七律二首·送瘟神》中「春風楊柳萬千條」,則完全超越了對自然的詠嘆,賦予春天新的蘊涵、新的立意。「春色」是人類歷史的滄桑巨變,「春風」是新中國萬象更新的形象代言。
       夏:熱風吹雨灑江天
  毛澤東標明寫於夏天的作品有《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菩薩蠻·大柏地》《清平樂·會昌》《浪淘沙·北戴河》四首。前三首作品側重描繪中央蘇區武裝鬥爭的緊張與凝重,但「贛水蒼茫閩山碧」「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等詩句也表達了毛澤東對根據地壯美河山的一片深情。《浪淘沙·北戴河》中「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寫出了北戴河夏天大雨傾盆,雨聲如鼓、浪聲如雷的恢宏氣勢。《七律·登廬山》中「熱風吹雨灑江天」,是夏天獨有的氣象。在《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念奴嬌·井岡山》中,毛澤東對夏日景象作了詳盡描寫,「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參天萬木,千百裡」,真是「舊貌變新顏」「江山如畫」。《七律·和周世釗同志》中,「春江浩蕩暫徘徊,又踏層峰望眼開。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夏日風情如此婆娑多姿,詩人寄情山水,快慰欣然。1955年夏,毛澤東登臨杭州附近山巒,接連寫下《五律·看山》《七絕·莫幹山》《七絕·五雲山》,盡情領略「熱來尋扇子,冷去對佳人」「回首峰巒入莽蒼」「此中聽得夜鶯啼」的閒情雅趣。1956年夏,毛澤東寫下《水調歌頭·遊泳》,肆意抒發「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的豪邁與從容。
       秋:萬類霜天競自由
  「睹落葉而悲傷,感秋風而悽愴」絕大多數古代詩人將悲情愁緒與草木搖落、萬物凋零的秋景聯繫在一起,儘管也有劉禹錫「我言秋日勝春朝」那樣盛讚秋景的《秋詞》,但悲秋無疑是中國古代文人吟秋作品的主基調。毛澤東對秋天情有獨鍾,有多首標明寫於秋天的作品。《西江月·秋收起義》中「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暮雲愁」並非個人愁苦,它是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的誘因,也是意欲徹底改變的社會現實。《清平樂·六盤山》中的「天高雲淡」,表達紅軍過了岷山之後「柳暗花明」的心境。《五律·喜聞捷報》中的「秋風度河上,大野入蒼穹」,西北野戰軍連獲大捷,秋風淡定,秋景壯美。《浪淘沙·北戴河》中「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不見半點悲涼悽愴,只有新社會日新月異的豪邁與激越。
  毛澤東詩詞脫儘自古文人悲秋的窠臼,展現寥廓豪邁的藝術境界,彰顯出超凡脫俗的人格魅力。《沁園春·長沙》是一篇遊故地而觀秋景、憶同窗而思往事、勵鬥志而抒豪情的壯美詞章。寫秋景而不衰颯,憶往事而不惆悵,縱橫捭闔,大氣磅礴。特別是身處逆境時寫的《採桑子·重陽》,有沉鬱的思索,但絕無怨天尤人的牢騷與哀嘆。「戰地黃花分外香」,將詩的主題升華為對革命戰爭的禮讚。「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充滿「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的戰鬥激情。
       冬:梅花歡喜漫天雪
  毛澤東戎馬倥傯,歷盡千辛萬苦,但反映最多的卻是雪天。「滿天皆白,雪裡行軍情更迫」「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是一幅雄壯的雪裡行軍圖,刻畫出紅軍高昂的戰鬥激情以及冒雪行軍的雄壯氣勢。長徵途中紅軍所遭遇的雪更加威猛,但《七律·長徵》中只有簡約的一句話,「更喜岷山千裡雪」。「更喜」二字把「紅軍不怕遠徵難」的大無畏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念奴嬌·崑崙》中,常年積雪的崑崙山「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毛澤東誓言劍劈崑崙,決心改造世界、造福人類,實現「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的崇高理想。《七律·冬雲》折射了毛澤東對雪的複雜心態:一方面是「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惡勢力來勢洶洶,形勢嚴峻;另一方面是「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寓意共產黨人堅貞不屈,風骨凜然,而反動派貪生怕死,不堪一擊。
  毛澤東讀陸遊《卜算子·詠梅》「反其意而用之」。陸遊眼裡的梅花消極退縮、悽涼愁苦。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盛讚梅花「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一「俏」一「笑」令人耳目一新,反出了骨力遒勁、偉岸飄逸的藝術神韻。「飛雪」是迎春使者,是險惡環境,是嚴峻挑戰,是困難局面,是搏擊戰場。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的巔峰之作,被柳亞子稱讚為「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千裡堅冰封凍,萬裡雪花飄揚,山峰綿延像銀蛇舞動,高原相接似白象飛奔。面對銀裝素裹的大好河山,回憶起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文明史,毛澤東激情澎湃,視通萬裡,思接千載,從指點江山到評點人物,一氣呵成。

相關焦點

  • 毛澤東詩詞中的春
    作為政治家、思想家、理論家、新中國主要締造者的毛澤東同志,除了其驚人的政治素養和搏擊風雨、力挽狂瀾的魄力外,於此道亦是爐火純青。當年郭沫若所作《滿江紅·讀毛澤東詩詞》一詞中,對毛澤東詩詞高度讚賞,評價其乃「經綸外,詩詞餘事,泰山北鬥」。  細覽毛澤東詩詞,其內容極為豐富,內涵博大精深,選題包羅萬象。
  • 毛澤東詩詞中的風雲雨雪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風雲雨雪 「八月秋高風怒號」「白雲千載空悠悠」「清明時節雨紛紛」「有梅無雪不精神」。古典詩詞對氣象景觀的描繪異彩紛呈,反映出人們對自然的觀察認知、生活體驗和情感態度。毛澤東詩詞涉及風、雲、雨、雪等意象的句子也不勝枚舉,這些意象既是自然物象的表現,又是時代風雲的象徵,體現了毛澤東對人生的細緻體悟,對時勢的敏銳洞察,對社會的深刻把握,對事業的執著追求。這些詩句或直抒胸臆,或深沉含蓄,或讚賞有加,或極力貶抑,生動形象地抒發了毛澤東的政治理念、奮鬥精神和英雄情懷。
  • 毛澤東詩詞中的生態文化氣象
    毛澤東詩詞是獨具神韻的藝術珍品。其作品的內容不僅有吐納時代風雲、評說歷史春秋的軒昂氣勢,也有指點江山、飛揚情志的生態文化情懷。在毛澤東的筆下,風花雪月均有情,春夏秋冬皆有景。閱讀偉人的詩作,讀者仿佛能夠看到一幅幅「風景這邊獨好」「江山如此多嬌」的壯美自然生態畫卷。
  • 生態文化 | 毛澤東詩詞中的生態文化氣象
    在毛澤東的筆下,風花雪月均有情,春夏秋冬皆有景。閱讀偉人的詩作,讀者仿佛能夠看到一幅幅「風景這邊獨好」「江山如此多嬌」的壯美自然生態畫卷。我們在悉心感受偉人遠大的革命理想、宏偉的政治抱負以及深厚的家國情懷的同時,不妨透過生態文化這個視角,走進詩人筆下氣象萬千的意境之中。筆者認為,毛澤東詩詞中,生態意境之美的經典作品首先當屬《沁園春·雪》。1936年,中共中央決定東徵。
  • 毛澤東詩詞中的「興觀群怨」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興觀群怨」   毛澤東對古典詩詞情有獨鍾,認為「一萬年也打不倒」。「因為這種東西,最能反映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特性和風尚。可以興觀群怨嘛!哀而不傷、溫柔敦厚嘛!」「興觀群怨」出自《論語·陽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 毛澤東詩詞中的長徵
    《清平樂·六盤山》詞意圖 傅抱石作 毛澤東詩詞中的長徵詩詞,是其整個詩詞創作中的一個重頭,可謂成就最高、影響最大可以看出,長徵前後是毛澤東詩詞創作的一個高峰期。詩人著力創作的幾首詩詞,生動再現、描述了紅軍長徵中那些崇高壯烈、激動人心的戰鬥場面和情景。 細數毛澤東長徵詩詞作品,大體有《十六字令三首》《憶秦娥·婁山關》《念奴嬌·崑崙》《七律·長徵》《清平樂·六盤山》《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沁園春·雪》等7首。
  • 毛澤東詩詞中的冬
    每臨此景,古人詩詞中多有寫雪之作,且錦篇迭出,汗牛充棟。而作為一代偉人、詩人的毛澤東,在其詩詞中也不乏詠雪的佳構。 臨窗奉讀主席詩詞,跳入眼帘的一首,偏巧就是首冬天寫雪景的《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詞曰: 漫天皆白,雪裡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 毛澤東詩詞中的十百千萬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十百千萬 數字原本枯燥單調乏味,可詩人的生花妙筆使其情趣陡增,韻味無窮。巧用數字的古詩佳作俯拾皆是,如邵雍的《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因巧妙嵌入數字而膾炙人口。毛澤東心中有「數」,在數字王國「勝似閒庭信步」,將數字魅力揮灑自如,虛實有度,文採飛揚,氣象萬千。
  • 毛澤東詩詞中的喜怒哀樂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喜怒哀樂 陸機《文賦》曰:「詩緣情而綺靡。」白居易《與元九書》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詩詞之美,美在深情。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中「問世間情為何物」一句,迷倒了無數人,也難住了無數人。毛澤東一生讀詩、解詩、論詩、賦詩,箇中必有一個「情」字,深邃、豐富、厚重。毛澤東詩詞究竟抒發了一些怎樣的感情?
  • 毛澤東詩詞中的中國智慧
    要想了解中國人民的真實面目和精神,在所研讀的經典著作中,是不能不列入毛澤東詩詞的。 作為詩詞中的瑰寶,毛澤東詩詞蘊含著他對於前人詩詞歌賦的理解,蘊含著他為古典詩詞注入的新鮮血液,蘊含著中國智慧。此外,毛澤東尤其關注古典詩詞創作者的人生經歷,正所謂知人論世。文字書寫的背後總是反映著作者的人生際遇和其對人生的獨特思考。毛澤東能熟練地背誦許多古典詩詞,並能準確解讀出詩詞背後作者的思想,因而在詩詞創作中,對前人成果可以信手拈來,尋章摘句,宛若天成。比如《賀新郎·別友》一詞中的「揮手從茲去」,就引自詩人李白《送友人》中的「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 毛澤東詩詞中的江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江   江者,水也。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全詞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悠悠流水,不舍晝夜,流出了歲月,流出了人文歷史。在激昂的詞句中,展現出青年毛澤東凌雲壯志、磅礴氣概和遠大抱負;洋溢著青年毛澤東特有的精神風採。   這首詞最早見之於蕭三《毛澤東同志的青少年時代》一書,後經毛澤東親自審定,正式發表於1957年創刊的《詩刊》上。這是毛澤東最早借吟詠江水直抒胸襟的一首詩詞。
  • 毛澤東詩詞中的夏
    毛澤東詩詞中有一首便是借夏天雨後彩虹的悅目景象,以《菩薩蠻》為曲牌,寫下大氣磅礴而又瑰麗多姿的《大柏地》詞。詞云: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這首詞背後有段小故事。
  • 毛澤東詩詞中的紅旗
    紅旗,中國革命的色彩。在井岡山兩年多的時間,毛澤東詩詞中體現了濃濃的「紅旗情結」。比如:「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西江月·井岡山》)、「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清平樂·蔣桂戰爭》)、「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如夢令·元旦》)、「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等。
  • 毛澤東詩詞中的帝王將相
    毛澤東詩詞思接千載,視通萬裡,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多年,從三皇五帝到歷代將相,毛澤東每有所感,就有評說。這些評點,雖只區區三言兩語,卻折射了他的歷史觀,反映了他的是非觀,也表現出「掌上千秋史」的豪情壯志。 五帝三皇騙過客魯迅在小說《狂人日記》中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
  • 毛澤東在長徵中創作的詩詞
    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 題:毛澤東在長徵中創作的詩詞  肖石忠、梅常偉、孫杰  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長徵,被譽為「地球上的紅飄帶」。紅軍將士們在艱苦的行軍與作戰間隙創作的詩詞,則是鑲嵌在這條紅飄帶上的璀璨寶石。其中,毛澤東創作的長徵詩詞尤為光彩奪目。
  • 毛澤東詩詞中的赤橙黃綠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赤橙黃綠 色彩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把大自然裝點得五彩繽紛,煥發出無窮魅力和生動氣韻。詩詞中的色彩讓語言文字充滿形象感,使抽象的情感具體化、物態化,表達著詩人的精神意念。「人面桃花相映紅」之「紅」令人遐想,「春風又綠江南岸」之「綠」令人神往,「黑雲壓城城欲摧」之「黑」令人恐怖。獨領風騷的毛澤東妙手著詩詞,神筆繪畫卷。
  • 光大毛澤東詩詞中的中國精神
    原標題:光大毛澤東詩詞中的中國精神   汪建新簡介: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著有《毛澤東詩傳》《毛澤東的詩人情懷》等,主講電視系列片《毛澤東的詩人情懷——閱盡人間春色》。2005年8月至今,致力於毛澤東詩詞的教學與研究。2017年11月,在人民網開設《汪建新專欄》。
  • 毛澤東詩詞中的古往今來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古往今來   1963年12月,由毛澤東親自編定的《毛主席詩詞》出版,山東大學教授高亨填詞《水調歌頭》予以點評,「掌上千秋史」一句高度凝練了這本詩集的歷史蘊涵。毛澤東詩詞縱覽天下風雲,俯瞰歷史興衰,感受時光飛逝,把握時代潮流,反映了毛澤東的歷史觀和人生觀,浸透著歷史智慧,洋溢著壯志豪情。
  • 毛澤東詩詞中的秋-中新網
    作者:徐廷華   「悲秋」歷來是中國古典詩詞的一個傳統主題。在詩句中每一觸及節令之秋,詩人往往會不由自主地隱喻人生之秋,透著一種蒼涼之感。唐代劉禹錫獨闢蹊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開闢了昂揚向上的新意境。今人寫秋景,繼承了他的這種曠達情懷。尤其在毛澤東的詩詞中,寫秋景可謂氣勢磅礴,胸襟開闊,意象萬千。
  • 毛澤東詩詞中的神仙鬼怪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神仙鬼怪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了浩如煙海的神話傳說,為歷代文學創作提供了不竭素材毛澤東詩詞植根於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蘊涵著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元素,其中也包含對古老神話資源的挖掘與運用。毛澤東賦予神話人物以善惡、正邪、美醜等多種特徵,表達了鮮明的愛憎情感和深邃的價值觀念。毛澤東詩詞中的神話內容,與詩意水乳交融,顯示著他對神話原型的透徹理解和把握,反映出他對現實生活的深刻認識和感悟,也彰顯了他對神話人物形象獨具匠心的改造與超越,從而達到了「器大聲宏,志向高遠」的詩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