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與武松:曾經相見恨晚的結拜兄弟為何最後分道揚鑣、形同陌路

2021-01-19 讀史

梁山好漢排定座次後,轉眼之間就到了重陽節,宋江大開筵席,舉辦「菊花之會」, 一時間忠義堂上遍插菊花,堂前兩邊敲鑼打鼓,眾頭領各就各位,觥籌交錯,笑語喧譁,開懷暢飲。梁山上的三位才子馬麟、樂和、燕青也粉墨登場,吹簫唱曲彈古箏,一派安樂和諧的氣象。


面對此情此景,宋江一高興又喝醉了,這一喝醉不要緊,老毛病又犯了,這回他不寫反詩,而是填了一首《滿江紅》的詞,道是:


喜遇重陽,更佳釀今朝新熟。見碧水丹山,黃蘆苦竹。頭上盡教添白髮,鬢邊不可無黃菊。願樽前、長敘弟兄情。如金玉。


統豺虎,御邊幅。號令明,軍威肅。中心願,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


宋江寫完,自我欣賞一番也就罷了,他卻非要樂和將這首詞唱出來。樂和剛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時,就出事了。


先是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隨後李逵睜圓怪眼,發起了酒瘋,大吼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還飛起一腳把桌子踢翻在地。


按常理,鬧事的始作俑者是武松,李逵同學只是響應,不過是言行粗魯一些罷了,但宋江卻呼叫左右,要把李逵推出去斬首,在眾頭領求情後,才饒了李逵,送他關禁閉了。


李逵天不怕地不怕,只服宋江,是宋江的頭號死忠粉。武松是宋江的結拜小弟,倆人也曾意氣相投,相見恨晚。但宋江與李逵的關係要遠遠好過了與武松的關係,所以宋江要殺李逵,實際上是做給武松看的。


當時,宋江對武松是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的:「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


仔細分析一下,宋江的話有幾層意思。


第一,宋江的一聲「兄弟」,是對武松的提醒。當初倆人邂逅在柴進莊上,其時一個淪為罪犯、流落江湖,一個窮困潦倒、寄人籬下。宋江對不被柴大官人待見的武松噓寒問暖,關懷備至,又是送銀子又是做新衣。武松對宋江也是五體投地、相見恨晚。倆人臨分手時,武松主動與宋江結拜為兄弟。


宋江此時是提醒武松,你我有兄弟之情,何故帶頭拆我的臺?


第二,宋江說武松「你也是個曉事的人」,那是話中有話。宋江和武松在孔家莊重逢,同睡一榻,情同手足,宋江邀請武松和他一同到花榮那兒小住。武松怕連累宋江和花榮,婉言謝絕了,只想去投二龍山落草,並說了一句十分重要的話:「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


這句話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水滸傳中第一個提出「招安」主張的是武松,而不是宋江。宋江說武松「你也是個曉事的人」,其實是在暗示武松,當初是你提出「招安」,現在又反對招安,你怎麼能出爾反爾呢?


第三,宋江責問武松:「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意思很明白,我要招安,是為弟兄們的出路考慮,你武松反對招安,那是你個人意見,你能代表眾人的看法嗎?


說得嚴重點,宋江內心裡並不想輕易放過武松,即便沒動殺心,那也是很想給武松一個教訓。不過魯智深的一番話,讓宋江迅速冷靜了下來。


魯智深便道:「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宋江道:「眾弟兄聽說:今皇上至聖至明,只被奸臣閉塞,暫時昏昧,有日雲開見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擾良民,赦罪招安,同心報國,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願早早招安,別無他意。」眾皆稱謝不已。

魯智深的仗義直言,打消了宋江教訓武松的想法。魯智深是三山派系的一號人物,在梁山上頗有號召力,宋江還是很忌憚的,於是宋江轉而解釋了一番,並強調「別無他意」。


「別無他意」究竟是何意?就是沒有為難你們的意思,你們不要多想。深究一下,是不是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


其實宋江並沒有放下這件事,所以第二天當眾人引著李逵到堂上向宋江請罪時,宋江喝道:「我手下許多人馬,都是你這般無禮,不亂了法度?且看眾兄弟之面,寄下你項上一刀,再犯必不輕恕。」


這話表面是對李逵說的,實質上是說給武松聽的。


此後,宋江如願實行了招安,並帶領梁山好漢東徵西討,武松雖也參與其中,但再也得不到宋江的信任,兄弟倆很少有交集,情分也越來越薄。


宋江、武松最後一次相見是在六和寺,其時武松已在徵討方臘時被包道乙暗算,砍去一臂,成了廢人。


武松對宋江說道:「小弟今已殘疾,不願赴京朝覲。盡將身邊金銀賞賜,都納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閒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冊,休寫小弟進京。」


宋江見說:「任從你心。」


任從你心是什麼意思?就是你想咋的就咋的,我不管了。


面對已成廢人的武松,宋江沒有表達一絲同情,也沒有說一句安慰話,一句「任從你心」,就把武松打發了。


非但如此,林衝風癱後,留在六和寺,宋江還讓武松去照顧林衝。


宋江被害後,吳用和花榮雙雙吊死在宋江墳前,那麼武松得知宋江的死訊會作何感想呢?書中沒有交待,估計武松不會有多麼傷痛感懷,因為他們二人早已形同陌路、恩斷義絕。

那麼,曾經相見恨晚的結拜兄弟,為何到最後卻分道揚鑣?


其一,在招安問題上,倆人產生了嚴重分歧。


當初宋江和武松在孔家莊分手時,武松對宋江說:「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


宋江對武松提出的招安想法非常認同,並說了一段很暖心的話:「入夥往後,稍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輟魯智深、楊志屈從了。日後可是在邊上,一刀一槍,贏得封妻蔭子,久後青史上留一個好名,也不枉為人一世。」


但人算不如天算,武松上了二龍山後,不但沒有勸說魯智深、楊志二人招安,反而受到魯智深的影響,成了反對招安的急先鋒。


其二,兩人不同的出身,決定了他們完全不同的志向。


武松出身草根,屬於貧苦階層,一生所追求的無非是豐衣足食,有尊嚴的活著。


同樣是反對招安,武松和李逵是有區別的。李逵反對招安,是要把皇帝拉下馬,讓他的宋江哥哥坐上皇位。武松反對招安,並沒有要改朝換代的意思,他只想保持現狀,和眾頭領在梁山上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宋江是鄉村富二代和刀筆吏出身,「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所以他不甘平庸,「敢笑黃巢不丈夫」。他選擇招安,是為梁山眾兄弟尋找出路,更是為實現自己的遠大志向,那便是報效朝廷,建功立業,贏得封妻蔭子,青史留名。


不同的志向,決定了他們最終走不到一起,分道揚鑣是必然結果。


其三,徵討方臘梁山好漢十損其七,武松對宋江徹底絕望。


攻打江南方臘一役,梁山好漢損兵折將,死的死,傷的傷,跑路的跑路,原來那種笑語喧譁、親如一家的快樂場面不復存在。特別是魯智深坐化六和寺,更是讓武松心灰意冷。武松把這一切都歸罪於宋江的招安,認為宋江為了自己的前途,使兄弟們變成了毫無價值的炮灰。武松不願赴京朝覲、接受封賞,固然是他看透了官場黑暗,看淡了人生得失,但更主要的還是對宋江徹底絕望。


若干年後,當武松回首往事時,不會因沒有做官而悔恨,也不會因沒享受榮華富貴而羞恥,因為他活到了八十歲,而宋江呢?他已長眠蓼兒窪四、五十年了。


選擇即命運,宋江和武松選擇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也就有了不同的人生結局,孰對孰錯?誰能說得清呢。

點擊查看:《水滸傳》的「水滸」原來是這個意思,豁然開朗!

相關焦點

  • 武松與宋江,好兄弟為何最終分道揚鑣?
    武松宋江交集頗多,從素不相識到義結金蘭,從若即若離到分道揚鑣,研究他們的關係變化,可見三觀之重要,志同道合者,才能行遠。一、一見相投武松與宋江,初次相見,是在柴進莊上。宋江是逃犯,武松也是逃犯,就連罪名都高度一致。宋江殺閻婆惜,武松殺公務員(一年後才知被救活)。
  • 武松唯一看走眼的結拜兄弟,兩人形同陌路,最終老死不相往來
    「兄弟們」身上。武松認識的第三個兄弟,是金眼彪施恩,相比張青,施恩和武松結拜的原因,則多了幾分利益在裡頭然而武松也有唯一看走眼的結拜兄弟,那就是宋江,武松和宋江的感情,最初比起張青施恩更加要好,兩人在小旋風柴進莊子上結識,各奔前程前,還揮淚拜別,之後宋江又在孔家莊遇到了武松,兄弟見面
  • 武松和宋江私下結拜,他為何卻不和魯智深結拜?晚年武松道出真相
    因此即使有一身本事,也是需要廣結朋友,拜為兄弟。在水滸年代,流行結拜。只有結拜,依仗生死兄弟,方能在這個動蕩的社會裡安身立命。那及時雨宋江來說吧,他和混江龍李俊結拜過,而李俊曾三次將宋江救出虎口之中。宋江還和武松結拜過,當年在柴進莊院,這宋江見武松人高馬大、武藝不凡,言行之中更是透露出一種非比尋常的氣質,因此宋江認為武松不是池中之物,他日必成大器。果然宋江沒有看走眼,和武松結拜後,武松為宋江上刀山下火海,無論是攻打遼國還是出徵方臘,武松都貢獻出了不可比擬的力量。
  • 武松為何主動和宋江結拜兄弟,他圖什麼?
    當然,宋江所做的這一切,他的所有選擇,都是帶有極強的規劃和目的性,不是小孩過家家。成年人的世界裡其實全是衡量和算計,每一步都是經過精心測算。正是因為這樣,宋江才最終決定上梁山,這一步也改變了他的命運,同時也改變了梁山其他好漢的命運。武松的命運之船也是系在宋江的大船上。和其他絕大多數梁山好漢不一樣的是,武松和宋江的關係更近,他們還曾結拜過,是真正的袍哥兄弟。
  • 水滸傳中,為什麼宋江不重用武松?
    實際上,很多人都只記得武松與宋江最後形同陌路,卻忘了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兩人的感情非常深厚。 畢竟這時候的宋江在江湖上早已有些知名度,而武松還沒有打虎,就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江湖人士,甚至處境有些落魄,但宋江打量武松一番覺得是個非凡之人,且他喜好結交江湖人士,所以多次討好武松,在武松沒有能力掙錢,宋江掏出腰包,送武松衣服,把自己的所有錢都給了武松,最後還結拜了兄弟,對武松的情可謂是自家兄弟情。
  • 水滸傳中和武松關係密切的4位好漢,兩個是假兄弟,兩個是真兄弟
    而第一個假兄弟,是金眼彪施恩,他同樣和武松結拜為了兄弟,此人可以說也是改變了武松人生軌道的重要因素, 而最後一個假兄弟,便是宋江,水滸初期,兩人的關係十分要好,在孔家莊,宋江還曾救下武松的性命,但是在上了梁山之後
  • 武松的武功那麼高,又是宋江的結拜兄弟,為何才排第14把交椅?
    武松的武功那麼高,又是宋江的結拜兄弟,為何梁山排座次才排第14把交椅?首先我們說梁山一百單八將排名順序是有玄機的,這裡面是有水分的。這個排名歸根到底是圍繞著宋江這個核心人物設定的。但這些跟排名一點關係沒有,即便武松與宋公明稱兄道弟,可宋江在排位上卻一點沒有過多偏袒過武松。
  • 宋江被賜毒酒,武松反應冷漠:一切都結束了,卻道破宋江真實人品
    世間之大,人各有志,早已數不清有多少曾經情同手足的好朋友最終由於志向和選擇不同,分道揚鑣,形同陌路。《水滸傳》中就有這樣的例子:&34;武松和&34;宋江。原本武松和宋江也算是情意深重的好兄弟,卻由於二人志向追求不同,最終分道揚鑣,形同陌路。後來得知宋江被賜毒酒的消息,也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34;武松雖然只說了這六個字,卻道出了宋江的齷齪本性。
  • 比起李逵,宋江為何越來越討厭武松?你瞧武松發現宋江啥秘密?
    如此半個月過去了,武松和宋江越是覺得相見恨晚,但武松瘧疾痊癒,思鄉甚重,於是告別宋江柴進,要回家裡看望武大郎。宋江見狀,急忙拿出金銀送給武松,更是要送武松一程。這一別後,兩人都歷經了許多磨難,最後武松上了梁山和宋江匯合之後,武松對宋江的各項決議都是鼎力支持。尤其在選舉「第一把交椅」的時候,武松更是義無反顧地站在了宋江這一邊。再看宋江,比起第一次見面,他聽聞了武松「血濺鴛鴦樓」的事情,更加欣賞武松那一身絕技,慶幸自己當初沒有看走眼,有這麼一位武藝高強的兄弟站在背後,日後更能大展拳腳。
  • 武松是宋江最早招攬的好漢,為何卻沒成為心腹?魯智深看破不說破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花榮、李逵之前,宋江就曾經花大力氣招攬過一個好漢,但最終的效果卻並不明顯,那個好漢自然就是武松。後來武松要回家去探望哥哥,與宋江等人辭行,柴進說句場面話就進去了,宋江與弟弟宋清,送了武松十多裡路,又請他喝酒吃飯,最後還送了他十兩銀子,結拜為異姓兄弟,將武松堂堂的八尺大漢,感動得淚如雨下。
  • 作為宋江結拜兄弟的武松,是什麼時候看透宋江薄情寡義的呢
    ,結識了宋江,相比於武松來說,宋江的城府就深多了,有意識的對武松噓寒問暖,結識不久後,宋江便忽悠的武松和他結為兄弟。對於宋江,武松是真心把他當作大哥的,因為武松自小和哥哥武大郎相依為命,從小就嘗遍世間的酸甜苦辣、看遍了人間的無奈冷暖,對於宋江的噓寒問暖,武松是很感動的,加上武松又是重義氣,重恩情的人,所以他是真的把宋江當大哥對待。一個有意識,一個有真心,兄弟情深啊!
  • 冷暖自知,武松與宋江的塑料兄弟情分,從暖洋洋到冷冰冰
    並且兩個人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名聲在外,宋江的「及時雨」就不用說了,那可是聲名遠播山東,河北的大名人。就連還不是打虎英雄的武松,也是宋江嘴裡的「江湖上多聞說武二郎的名字」。原來兩個人還有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名人,都有著名人效應。如今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所以一見如故,握手言和,把酒言歡,親密無間,情同手足,結拜兄弟。
  • 武松出家,宋江只淡淡的說了4個字,為啥兩人從兄弟一下變成路人
    水滸中的忠義之心、兄弟之情,讓我們讀來都熱血沸騰!當初,宋江、武松初見,兩人惺惺相惜,武松仰慕宋江的仗義疏財、扶危濟困,宋江看上了武松的萬夫難敵之勇、千丈凌雲之志!兩人相伴十幾天,離別的時候,宋江依依不捨,武松便提議兩人結拜,於是,武松倒頭四拜,認了宋江這個哥哥!最後還送了武松十兩銀子,武松則回以「墮淚、拜辭」。本該是兄弟情深的兩人,為什麼最後武松出家的時候,宋江只是淡淡的說了「任從你心」4個字呢?
  • 行者武松的三個結拜兄弟,兩個早已沒有感情,唯獨他死了武松大哭
    武松為人豪爽仗義,是水滸中為數不多的一條好漢,也是打仗的一把好手。正由於他的為人性格和處事,很多人都願意和他結為朋友。梁山108好漢,他曾與三人結過兄弟,結果兩個淪為路人,只有一個兄弟多年來都讓他念念不忘。第一個是宋江。
  • 唯一讓武松看走眼的結拜兄弟,最終恩斷義絕,從此不相往來
    並且還在父親管轄的地盤內,對武松非常仗義,所以即便武松身上披著被流放的外衣,但是卻得到了被尊重的結局。隨後武松便和施恩成為了結拜兄弟。然而張青當時也知道武松是一個俠義之客,於是便在客棧內就和武松拜了把子,成為了結拜好兄弟,但是由於孫二娘和武松之間的關係看起來比較曖昧,所以為了兄弟武松還是想要劃清雙方的距離,這才慢慢疏遠了張青。 武松的第3位結拜兄弟是宋江。
  • 武松成為廢人之後,宋江就說了四個字,道盡了涼薄,兄弟之情終結
    在梁山上的諸多好漢中,武松是為數不多當得起「好漢」二字的人。也許是武松的性格在書中太過於剛烈,所以作者給武松安排了一個比較悽涼的結局。曾經赤手空拳搏殺猛虎的武松,最後卻斷了一臂成為廢人。而且,在武松成為廢人之後,宋江對他說的那四個字,更是道盡了世間涼薄,他們的兄弟之情也就此終結。
  • 林衝魯智深武松三人早已看透宋江,為何不選擇離開梁山?
    彼時,不止魯智深,身在梁山的林衝,亦對宋江仰慕有加。而最早於柴家莊結識宋江的武松,心下卻暗自有了幾分保留,這種變化,始於二人重逢孔家莊。 別後一年,武松與宋江意外重逢孔家莊。彼時,景陽岡武都頭之名鵲起江湖,歷十字坡、飛雲浦、鴛鴦樓、蜈蚣嶺幾番經歷生死,化身頭陀面刺金印的武松,心態悄然轉變!
  • 宋江怒魯智深離開梁山,卻任憑武松離開:利益面前沒有「兄弟情」
    但當結拜兄弟武松要走,他卻一句「任你心意」便打發離去,似乎漠不關心。具是兄弟,為何如此區別對待?水滸同門,如何情義難全?十數年後,他還將再次站在廊簷外,還是面對著這個陌生的人,在黑暗中無聲地呼喊:「兄弟!兄弟!我們當初結識時也是兄弟,你也曾待我恩重如山,如今為何這般輕易便捨棄了我!」火盆這件事後,宋江認為武松不甘居於人下,是個好漢,便主動與其結識。
  • 為何武松最後會選擇出家?你看看捉住方臘後,宋江說了什麼
    水滸中,武松絕對是個非常有實力的人物。武松並非出身大戶人家,而是一直跟著兄長武大郎一起生活。也許和生長環境有關,武松似乎具有其他很多好漢都不具備的一股韌勁。兄長武大郎只能靠著做點小生意養活自己和兄弟,所以在沒有上梁山之前,武松一直與兄長在縣裡面過著尋常百姓的日子。兄長武大郎因為身體原因經常被別人欺負,作為弟弟的武松自然看不過去,此前就與縣裡的一個潑皮有過矛盾還動了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