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中,武松絕對是個非常有實力的人物。武松並非出身大戶人家,而是一直跟著兄長武大郎一起生活。也許和生長環境有關,武松似乎具有其他很多好漢都不具備的一股韌勁。兄長武大郎只能靠著做點小生意養活自己和兄弟,所以在沒有上梁山之前,武松一直與兄長在縣裡面過著尋常百姓的日子。兄長武大郎因為身體原因經常被別人欺負,作為弟弟的武松自然看不過去,此前就與縣裡的一個潑皮有過矛盾還動了手腳。後來武松認為自己殺人了,於是出去避風頭,可是後來得知這個人沒死,這件事也不了了之。
武松知道這個消息之後,準備回到家中和哥哥團聚。因為生活中武松只有一個親人,因此他十分注重這份兄弟情。可是後來西門慶的事情讓武大郎送了性命,作為兄弟的武松按奈不住內心的悲憤,直接殺了西門慶與嫂嫂潘金蓮。武松是去了兄長之後,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親人了。既然是孤家寡人,他也沒有什麼好留戀的。其實武松的行者打扮與其內心追求相吻合,他也更加的佛性,因此後來與魯智深的感情最好。
武松失去兄長之後,遇到了宋江。兩人都在柴大官人家中,相談甚歡,想必此時武松一定想念自己的哥哥,於是就把宋江當成了哥哥。宋江一項假仁假義,他想結識武松並不是想和他結拜兄弟,而是想著日後能用上武松。就這樣武松是真心願意與宋江結拜的,而宋江到底是不是真心願意和武松結拜,相比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當然宋江與武松後來就此別過,隨著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武松內心也在懷疑宋江是不是真心。後來武松經歷了一系列欺騙,而這樣的欺騙他是接受不了的,最終武松雙手沾滿鮮血。
武松其實內心並不複雜,畢竟他的成長環境並不複雜,他討厭虛偽,更痛恨別人的欺騙。比如當年在鴛鴦樓上,他一下子殺了十幾個人,其中除了仇人之外,還有一些無辜慘死的人。對於武松來說,這些人都該死,畢竟他們都在欺騙武松,甚至欺騙他的感情。武松本來因為自己能夠與玉蘭私定終身,可到頭來發現此人並不是真心,而是受到被人的指使,欺騙他罷了。面對這樣的情感,武松抑制不住內心的怒火,直接大開殺戒。很多人覺得武松十分冷血無情,但事實上並不是,他期盼著真情,只是得到的都是虛情假意。
武松的功夫很高,在梁山上也沒幾個人是他的對手。後來他知道了宋江的本意,宋江自然想讓武松入夥梁山,可是此時武松與楊志、魯智深一直在二龍山,並不願意去梁山。為什麼武松不願意呢?他覺得去哪裡都一樣,如果去了梁山,看不慣宋江虛偽的面孔,十分不舒服。魯智深是個真真切切行俠仗義的好漢,他救過很多人的性命,在江湖上也有很不錯的口碑,梁山上也有他認識的人。
魯智深幫助別人,並不是滿足自己的利益,純粹是為了行俠仗義。其實宋江的境界還不如武松以及魯智深高,他一心想著招安,甚至打起了武松的主意。武松在二龍山,最不放心的就是宋江,他覺得有這股勢力在,遲早是招安的障礙。於是就私底下聯繫武松,讓他說服魯智深以及楊志一起上梁山。這分明就是在挖牆腳。武松起初並不願意,可是後來想想他和宋江是結拜兄弟,就硬著頭皮,撮合這件事。最後三人都上了梁山。對於招安,武松一直很反對,畢竟大宋朝廷並不值得眾兄弟為其賣命。後來兩人甚至發生了一些小衝突,雖然宋江很快安撫了武松,但是這一次小衝突成為兩人內心的隔閡。
武松知道,在梁山就是為宋江賣命,但是既然來了,走也不好走,於是就和魯智深以及楊志等人上了這條賊船。楊志其實並不排斥招安,畢竟他也想回到以前的生活,當年要不是生辰綱被劫,自己也不會淪落成山賊。而魯智深比較佛性,他對於富貴並沒有太大的期望。因此眾兄弟們招安的決心並不堅定,宋江此後不斷宣傳招安的好處,這才將眾人綁在一根繩上。攻打方臘的時候,武松很賣命,甚至失去了一個手臂。最終擒住方臘之後,宋江甚是開心,因為可以和皇帝邀功請賞了。武松拒絕賞賜,此時宋江正準備進京,而面對重傷在身的武松,宋江輕描淡寫地說"任由你心",意思就是隨你便。武松知道情義已盡,後來決定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