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武松最後會選擇出家?你看看捉住方臘後,宋江說了什麼

2020-11-02 文太師

水滸中,武松絕對是個非常有實力的人物。武松並非出身大戶人家,而是一直跟著兄長武大郎一起生活。也許和生長環境有關,武松似乎具有其他很多好漢都不具備的一股韌勁。兄長武大郎只能靠著做點小生意養活自己和兄弟,所以在沒有上梁山之前,武松一直與兄長在縣裡面過著尋常百姓的日子。兄長武大郎因為身體原因經常被別人欺負,作為弟弟的武松自然看不過去,此前就與縣裡的一個潑皮有過矛盾還動了手腳。後來武松認為自己殺人了,於是出去避風頭,可是後來得知這個人沒死,這件事也不了了之。

武松知道這個消息之後,準備回到家中和哥哥團聚。因為生活中武松只有一個親人,因此他十分注重這份兄弟情。可是後來西門慶的事情讓武大郎送了性命,作為兄弟的武松按奈不住內心的悲憤,直接殺了西門慶與嫂嫂潘金蓮。武松是去了兄長之後,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親人了。既然是孤家寡人,他也沒有什麼好留戀的。其實武松的行者打扮與其內心追求相吻合,他也更加的佛性,因此後來與魯智深的感情最好。

武松失去兄長之後,遇到了宋江。兩人都在柴大官人家中,相談甚歡,想必此時武松一定想念自己的哥哥,於是就把宋江當成了哥哥。宋江一項假仁假義,他想結識武松並不是想和他結拜兄弟,而是想著日後能用上武松。就這樣武松是真心願意與宋江結拜的,而宋江到底是不是真心願意和武松結拜,相比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當然宋江與武松後來就此別過,隨著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武松內心也在懷疑宋江是不是真心。後來武松經歷了一系列欺騙,而這樣的欺騙他是接受不了的,最終武松雙手沾滿鮮血。

武松其實內心並不複雜,畢竟他的成長環境並不複雜,他討厭虛偽,更痛恨別人的欺騙。比如當年在鴛鴦樓上,他一下子殺了十幾個人,其中除了仇人之外,還有一些無辜慘死的人。對於武松來說,這些人都該死,畢竟他們都在欺騙武松,甚至欺騙他的感情。武松本來因為自己能夠與玉蘭私定終身,可到頭來發現此人並不是真心,而是受到被人的指使,欺騙他罷了。面對這樣的情感,武松抑制不住內心的怒火,直接大開殺戒。很多人覺得武松十分冷血無情,但事實上並不是,他期盼著真情,只是得到的都是虛情假意。

武松的功夫很高,在梁山上也沒幾個人是他的對手。後來他知道了宋江的本意,宋江自然想讓武松入夥梁山,可是此時武松與楊志、魯智深一直在二龍山,並不願意去梁山。為什麼武松不願意呢?他覺得去哪裡都一樣,如果去了梁山,看不慣宋江虛偽的面孔,十分不舒服。魯智深是個真真切切行俠仗義的好漢,他救過很多人的性命,在江湖上也有很不錯的口碑,梁山上也有他認識的人。

魯智深幫助別人,並不是滿足自己的利益,純粹是為了行俠仗義。其實宋江的境界還不如武松以及魯智深高,他一心想著招安,甚至打起了武松的主意。武松在二龍山,最不放心的就是宋江,他覺得有這股勢力在,遲早是招安的障礙。於是就私底下聯繫武松,讓他說服魯智深以及楊志一起上梁山。這分明就是在挖牆腳。武松起初並不願意,可是後來想想他和宋江是結拜兄弟,就硬著頭皮,撮合這件事。最後三人都上了梁山。對於招安,武松一直很反對,畢竟大宋朝廷並不值得眾兄弟為其賣命。後來兩人甚至發生了一些小衝突,雖然宋江很快安撫了武松,但是這一次小衝突成為兩人內心的隔閡。

武松知道,在梁山就是為宋江賣命,但是既然來了,走也不好走,於是就和魯智深以及楊志等人上了這條賊船。楊志其實並不排斥招安,畢竟他也想回到以前的生活,當年要不是生辰綱被劫,自己也不會淪落成山賊。而魯智深比較佛性,他對於富貴並沒有太大的期望。因此眾兄弟們招安的決心並不堅定,宋江此後不斷宣傳招安的好處,這才將眾人綁在一根繩上。攻打方臘的時候,武松很賣命,甚至失去了一個手臂。最終擒住方臘之後,宋江甚是開心,因為可以和皇帝邀功請賞了。武松拒絕賞賜,此時宋江正準備進京,而面對重傷在身的武松,宋江輕描淡寫地說"任由你心",意思就是隨你便。武松知道情義已盡,後來決定出家。

相關焦點

  • 武松獨臂擒方臘之後,宋江說了4個字,武松聽了很寒心,選擇出家
    成為朝廷官兵的梁山眾兄弟接受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徵討方臘,他們出色的完成了任務,武松最後獨臂擒了方臘。所以按軍功來說,武松是這次任務中軍功最高的一個。武松若是回到朝廷,那麼他一定會被升為高官。這一定是武松一直以來的夢想,而不是整天用戴罪之身在世間苟活。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功勞最大的武松卻選擇了出家。為什麼他面對著榮華富貴,卻最終選擇了皈依佛門。況且前面也從來沒提到過武松是一個喜歡佛法之事的人,這看起來並不像是他自己心中的選擇,而是被逼無奈選擇逃離。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為何武松沒有回朝廷接受封賞,而是選擇出家?只因宋江說了4個字
    不知道大家喜歡誰,筆者最欣賞的是武松。且不說他景陽岡打虎和醉打蔣門神,他單臂擒方臘真的是讓人熱血沸騰。大家都知道,宋江後來接受了招安,被朝廷派去徵討方臘去了,最終也獲得了勝利。然而,作為擒獲方臘的功臣武松,最後是沒有跟著宋江一起回朝廷的,而是選擇去了寺廟出家。
  • 武松獨臂生擒方臘後,宋江說了4個字,讓他非常寒心從而選擇出家
    但是經過了一系列的事情,武松看到此時的宋江是有點失望的,尤其在勸武松的時候,此時武松深表傷心,感覺一下就不是自己認識的那個宋江了,隨後漸漸的也就對宋江產生了生分,從後來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宋江將眾人聚集起來,表達了要招安的想法,但是此時武松卻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其實此時武松已經對宋江的做法深感不滿了。。
  • 魯智深擒住方臘後,當面懟了宋江
    在書中,作者施耐庵創作了一百零八個人物,每個人物的形象都活靈活現,像宋江,林衝,李逵,魯智深......然而在這些英雄好漢中,能夠得以善終寥寥無幾。有的病逝於行軍途中,有的歿於朝廷迫害,有的葬送於徵討方臘。而這些人物中的魯智深,在擒住方臘後,當面懟了宋江,另有五人聽懂魯智深話中含義也選擇了離開,最後這幾人終得以善終。
  • 活捉方臘後,斷臂武松看透宋江,選擇及時止損,去杭州六和寺出家
    《水滸傳》是一部將兄弟情義、英雄豪氣刻畫地登峰造極的著作,其中的官逼民反、路見不平、兩肋插刀都在字裡行間輕易地挑動著人們的神經,可以說《水滸傳》中的江湖遠不僅僅是打打殺殺那麼簡單。武松作為通篇最為人所熟知的角色,在他身上世人可以清楚地看到最典型的梁山氣節。
  • 他生擒方臘,卻不聽宋江挽留,還說了兩句話,讓武松燕青得以善終
    損失慘重的梁山眾人,最後還是將方臘生擒了。以此為鑑,拿住賊酋,無論是在什麼時候都是大功一件。宋江這個時候就對魯智深說,你可以以此大功到汴京城裡邀功,弄一個封妻蔭子的官職不在話下。但是,這個時候,魯智深卻懟了宋江一句,說自己不願當官,只想要有個安身立命之所就可以了。
  • 打完方臘後,武松魯智深都不願回京,為何宋江對二人態度截然不同
    而其中就包括水滸傳裡的超級明星武松和魯智深二人,但是,宋江在聽到這二人的言語後,反應卻是相去甚遠,甚至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當時,魯智深由一個老僧指點,鬼使神差地住到了方臘,對於此事宋江自然是歡喜異常。可見,對於魯智深,宋江還是想方設法地挽留的,可是接下來在對待武松時,宋江就立刻變了一副嘴臉。當時,武松在與方臘交戰中,被方臘軍中的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等到宋江去看他的時候,武松「雖然不死,已成廢人。」
  • 水滸傳:武松斷臂之後,宋江做了什麼讓武松寒心離去?
    在水滸傳中大家感慨頗深的就是招安,這也改變了梁山的結局以及各位英雄的命運,很多人都在感嘆如果宋江不主導招安,那麼這些好漢也不至於大部分以悲情謝幕,至少不會丟掉性命。反觀接受招安後的梁山,先是被派去徵討方臘,緊接著梁山兄弟是損兵折將,最終能夠回京接受封賞的已經所剩無幾了。
  • 直至武松斷臂後才明白,宋江為何苦勸魯智深回京,原因只有3個字
    當徵討完方臘以後,梁山兄弟十死七八,怎一個悽慘了得。可就算這樣了,宋江卻還執迷不悟。在魯智深活捉了方臘後,宋江就開始苦勸魯智深回京,什麼「可以還俗為官,在京師圖個蔭子封妻,光耀祖宗,報答父母劬勞之恩」。
  • 魯智深擒拿方臘後,兩句話戳穿宋江,聽懂此話的梁山六人得以善終
    這種現象直接讓人們對「活擒方臘之人」產生了混淆,當日魯智深守候在茅草庵當中,一位神秘的老和尚叮囑與他:「柴米菜蔬都有,只在此間等候,但見個長大漢從松林深處來,你便捉住。」我們對《水滸傳》原著當中的這一細節進行了還原,親手擒住方臘之人,並不是打虎武松,而是花和尚魯智深。
  • 武松肯為宋江失去一臂,但最終為何分道揚鑣?只因宋江說了兩個字
    武松等好漢不能對自己的哥哥不管不顧,於是拼了命幫助宋江討伐方臘。我們知道方臘陣營中的能人異士也很多,在宋江等人出現之前,對戰宋朝軍士可以說是勢如破竹。所以方臘陣營與宋江陣營對陣肯定會有多場惡戰要打。等待武松醒來之後,做了一個令人佩服的選擇,直接將自己的左臂砍斷,然後繼續作戰。原文中是這樣描寫的:待得武松醒來,看見自己的左臂快被砍斷,只剩皮肉連著,自己直接拿刀把剩餘皮肉割斷,將左臂一扔,繼續參與戰鬥如果武松不去幫助宋江徵討方臘,武松的手臂也不會失去,可以說為了宋江武松可以做到上刀山下火海。
  • 水滸中,宋江為何一直提防武松?武松斷臂後說了4個字看透了一切
    在水滸傳中,宋江號稱及時雨,一直在江湖上都有著非常好的名聲。而武松也正是因為仰慕宋江,所以在初相識的時候就和他結為兄弟。但是後來上了梁山之後,宋江和武松的關係就漸漸的疏遠,甚至宋江一直提防著武松,為什麼宋江要提防武松呢?武松斷臂後說的四個字表明了他看透了一切。
  • 魯智深生擒方臘時說了2句話,在場有6人聽懂,遠離宋江得以善終
    於是他果斷選擇出家當和尚,如此豁達開朗的形象讓很多人羨慕不已正是他率真的性格,讓他一路在江湖中闖蕩沒有阻礙,最後成為了水滸故事中難得一見的高峰。正是有魯智深這樣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人物存在,水滸傳的故事才可以曲折精彩,而魯智深的武藝高超也就註定了後來他可以活捉方臘,在這方面魯智深宛如神助一般順利。當時魯智深因為戀戰,一直追趕對方的士兵到了深山老林一時間迷失了方向。
  • 《水滸傳》武松徵討方臘後,為何拒絕回京受封?
    按理說,經過了千辛萬苦,全程參與其中的武松,心中也始終有著官家美夢的武松,怎麼樣也應該享受勝利的果實,封官授爵,衣錦還鄉呀,但是武松拒絕了,以照顧林衝為理由在杭州六合寺出家了。這個時候不知道你感受到武松的悲涼沒有,我心中是心疼這個英雄的。為什麼武松寧願出家也不願意回京受封呢?
  • 武松單臂擒方臘,武松為何自斷一臂,原來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水滸傳的武松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了,武松的事跡也不少,我們熟知的就有,景陽山打虎、血濺鴛鴦樓、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單臂擒方臘。今天我們就說一說,在徵討方臘的時候,武松為什麼自斷一臂。武松是水滸傳當中受到最多人喜歡的一位梁山好漢,雖然他的武功不是梁山最好,但是很多人都喜歡他的性格,他為人忠義,嫉惡如仇,這些都是我們喜歡武松的原因。
  • 98版《水滸傳》,因何會把魯智深捉方臘改成武松斷臂擒方臘?
    方臘究竟是被誰所擒?《水滸傳》原著中,是魯智深在得道高人的指點下,沒有經過搏鬥,就把方臘搞定。98版《水滸傳》裡,有大家非常喜歡的一節,武松用他的一隻手臂,才制服了方臘。以前看的時候,跟文本一對比,覺得有點張冠李戴,是武松搶了魯智深的東西。慢慢發現,方臘讓武松捉住,更符合魯智深、武松兩人的性格特點。在趙官家所列的四股流寇,田虎、王慶、宋江、方臘中,方臘最終稱帝。這裡面除了實力的原因外,還說明方臘是一個非常懂權術的人。
  • 《水滸傳》原著裡,捉方臘的明明是魯智深,電視裡怎麼成了武松?
    而後,宋江帶領梁山好漢徵滅方臘返回時,夜宿杭州六和寺,魯智深聽到錢塘江的潮信,便頓悟坐化了。而在魯智深出家剛到五臺山時,智真長老也曾送給過他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遷,遇江而止。」(《水滸傳》 第一百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烏龍嶺神助宋公明)你看看,又是魯智深,幸虧魯智深來救,武松才撿回一條命,武松和魯智深誰更完美,自不必說。電視劇為何要做這種改編,在我看來不過以下這幾個原因。
  • 宋江與武松:曾經相見恨晚的結拜兄弟為何最後分道揚鑣、形同陌路
    此後,宋江如願實行了招安,並帶領梁山好漢東徵西討,武松雖也參與其中,但再也得不到宋江的信任,兄弟倆很少有交集,情分也越來越薄。宋江、武松最後一次相見是在六和寺,其時武松已在徵討方臘時被包道乙暗算,砍去一臂,成了廢人。武松對宋江說道:「小弟今已殘疾,不願赴京朝覲。
  • 宋江中毒身亡後,武松不但沒有流淚哭泣,反而冷笑說出7字
    上了梁山之後,武松也為梁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南徵方臘的時候,甚至還失去了一條手臂,因此在戰鬥之後,武松沒有選擇跟隨宋江回京,而是選擇在杭州出家當和尚。而當宋江聽到武松的請求之後,只好無奈地說了4字:&34;由此可見,宋江並沒有挽留武松繼續留在梁山好漢的隊伍之中,可能是宋江覺得武松已經失去了一條手臂
  • 徵討方臘後,武松為啥把自己手臂砍斷?背後隱藏了武松的先見之明
    &34;武松之所以最後會上梁山落草為寇,也正是因為要給這兄長&34;報仇。原本武松因為在家鄉打了人,以為自己將人打死了,為了避禍才遠離家鄉,投奔滄州的柴進,柴進見武松身上有英雄氣魄便將他留在府中。武松在柴進府中遇到了同樣因為避禍來到柴進府裡的宋江,後來還和宋江結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