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書法是「字因人貴」,還是「個人造詣,名副其實」

2020-11-02 書法之一

王羲之書法是「字因人貴」,還是「個人造詣,名副其實」?

王羲之的書法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當代,其法則都被奉為圭臬,而且暢行無阻,同時也被千秋萬代引為基本法,不容置疑。那麼,王羲之書法到底是「字因人貴」還是「個人造詣,名副其實」呢?

對於王羲之書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要給出一個準確的總結、準確的評價很難做到,有的從技法角度認識王羲之,有的從結構角度去看待王羲之,也有的從章法角度去闡釋王羲之。這個被千秋萬代公認的「書聖」,是被捧得這麼高,還是憑實力站上高臺?有人說是因為唐太宗的作用,唐太宗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沒有唐太宗的推波助瀾,王羲之的書法鮮為人知,「書聖」地位也無從談起。客觀地說,唐太宗到底有沒起到作用呢?毋庸置疑,肯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唐太宗真起那麼大作用嗎?也未必。如果是「字因人貴」,那麼書聖」一定是唐太宗,不是王羲之,原因是唐太宗字也寫得很好,再加之其至高無上的地位,唐太宗貴為天子,字應該貴,那麼唐太宗將被稱為「書聖」。但事實上,歷代皇帝留下的字跡,比如唐太宗,趙佶等,其字並沒有王羲之的字貴重,說明了王羲之「書聖」的稱號並非都是唐代宗捧起來的,雖然唐太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極力地吹捧王羲之,但是王羲之因書法上的造詣,決定了它書聖的地位,其個人書法水平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才使其書法家喻戶曉,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婦孺皆知。

那王羲之為什麼寫出來的字那麼美呢?因為其字剛柔並濟,陽剛之氣與陰柔之美恰到好處。王羲之的字屬於中和一派,並非雄強一派,是以韻取勝,即所謂「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雖然王羲之生在晉,但是王羲之的書法只是尚韻嗎?不尚意嗎?不尚法嗎?其法被奉為萬世法程,後代的書家都在學習臨摹其書法,他不尚法嗎?其書法意境高遠,他不尚意嗎?其書法韻味之醇,難道就只尚韻嗎?所以王羲之的書法包含了神、意、力、韻、法等等的各個方面,其字是各方精華的集合,是個人造詣勉力的彰顯。舉個例字,大家看王羲之《蘭亭序》


/


其作品整個剛柔具,沒有過於狂野,也沒有過於媚俗,嫵媚中透露著堅定,雄強中滲透著嬌媚。再看其單字,露鋒、藏鋒兼用,粗線細線兼具,陽剛與陰柔共存。

大家再看王羲之《十七帖》





整個作品也是剛柔兼具,沒有過於狂野,也沒有過於媚俗,嫵媚中透露著堅定,雄強中滲透著嬌媚。再看其單字,露鋒、藏鋒兼用,圓轉方轉互存,粗線細線兼具,陽剛與陰柔共存。

如果用王羲之的高度,審視其他的書法家,似乎都感到有某些不足之處,儘管後面的書法大家們也已經風騷數百年,但是王羲之書法無與倫比,獨領風騷。所以,雖然唐太宗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王羲之書法家喻戶曉,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婦孺皆知,取決於其書法上的造詣,其個人書法水平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書聖」並非浪得虛名,名不副實。

相關焦點

  • 在書法界為何有「字因人貴」和「字因人廢」一說,其含義是什麼?
    為何在書法界會有「字因人貴」、「字因人廢」一說呢,它到底有什麼深刻的含義?我們先來聽聽北宋歐陽修是怎樣認為的:「愛其書者兼取其為人」。蘇東坡在對「字因人貴」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古之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書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
  • 在書法界有「字因人貴」和「字因人廢」一說,如何理解其精髓
    在古代,文人用毛筆寫字就相當於現代文化人用電腦辦公一樣,是一件不可缺少的日常工具。為何在書法界會有「字因人貴」、「字因人廢」一說呢,它到底有什麼深刻的含義?我們先來聽聽北宋歐陽修是怎樣認為的:「愛其書者兼取其為人」。
  • 王羲之:神來之筆,鬼斧神工,書法造詣爐火純青
    對於王羲之這個人,大家可能並不是太熟悉,即使知道這個人的,也只是知道他的作品,其中比較有名的應該是書法,不太了解這個書法作品的大家可以去網上搜一下,看一看。小編只能說世上在無第二個人能寫出來這麼漂亮的字,雖然小編這麼說可能太絕對了,但是王羲之的字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上上等,小編本人就非常喜歡王羲之的字,但是小編永遠也寫不出那麼漂亮的字體。說了這麼多,大家都只是知道他的名字,但是對他本人了解並不是太多,下面就讓全能的小編來給大家普及一下子吧。
  • 王羲之和王獻之的書法,誰的造詣更高呢?
    學書人都講究追隨二王風韻,在書法上以二王為宗,二王指的就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和王獻之,那麼王羲之和王獻之誰的造詣更勝一籌呢?南北朝時期的書法家王僧虔曾說過,獻之遠不及父,而媚趣過之!王羲之以中和為主,書風俊逸優美,王獻之初學其父書風,他的書法在張芝和王羲之的基礎上又有創新,張懷瓘《書斷》說,王羲之書寫《樂毅論》給獻之,獻之學竟,能極小真書,可謂窮微人聖,筋骨緊密,不減其父。
  • 蔡京的楷書,技藝精湛卻為人所棄,字如其人還是書因人貴?
    蔡京的楷書,技藝精湛卻為人所棄,「字如其人」還是「書因人貴」?雖然由於人品問題,蔡京流傳下來的書法作品並不多,但從少數的作品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出他的書法技藝精湛,擅長多種書體,包括行書和楷書,其水平不在北宋當時書法名家之下,可惜最後失勢被貶,客死他鄉,其書法作品也為人所棄,不再被人提起。不是常說「字如其人」嗎?為什麼這樣的奸臣權相,還是能夠寫一手好字?
  • 水滸傳:蔡京如果不是走上了奸賊的道路,書法造詣可能不輸王羲之
    說起迎合帝君的一方面,蔡京還是很有個人能力的。眾所周知,宋徽宗處理政務實在不在行,一生都在搞文藝、搞體育、搞宗教。其筆墨丹青造詣高超,在歷史上鼎鼎有名,開創的瘦金體更是流傳至今。同時,這位皇帝也非常熱衷於體育事業。
  • 水滸傳:蔡京如果不是走上了奸賊的道路,書法造詣可能不輸王羲之
    說起迎合帝君的一方面,蔡京還是很有個人能力的。眾所周知,宋徽宗處理政務實在不在行,一生都在搞文藝、搞體育、搞宗教。蔡京的書法深研王羲之的筆法,形神兼備,後採眾家之長自成風格,名滿天下,被各路讀書人爭相摹寫,這可不是在恭維他,而是真材實料。
  • 王羲之書法倍受人們喜愛,那麼他的字好在哪?為什麼被推崇?
    在近代的今天很多人給歷史上的書法名家們排了個名詞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黃庭堅、懷素、蘇軾、文徵明、褚遂良、歐陽詢、董其昌。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書法十大家。我們看著排名就能看出來王羲之赫然排名第一。王羲之有對於真書、草、行主體書法造詣都很深,其中書寫的《蘭亭集序》歷代被文人書法家們推崇,爭相效仿,也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書法其實並非是最漂亮的,但是綜合多個方面來看,確實最值得去學習,觀摩的範本。在歷史上每個朝代時期書法都是自己的風格,美感。每一種字體,每一種書畫形式都有著自己的獨特,有這獨自的欣賞人群。
  • 清代進士的書法,雖然沒有王羲之造詣深厚,但是寫出了文人風採!
    #傳世書畫#很多人會想到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這些書法大家,但是從古至今有很多人並不是以書法為業卻寫出了大家風採,雖然不能說他們的書法超越了古人,但是與一些名家一爭高下的實力還是有的。清代進士吳樹梅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並不是以書法為生,卻寫一手好書法,在當時的書壇名噪一時。吳樹梅是光緒二年的進士,是一位飽讀詩書之人,但是很多人在欣賞吳樹梅書法之後,曾說他的書法比很多書法家造詣還要深厚。
  • 王羲之的《蘭亭序》體現著怎樣的書法造詣
    而王羲之就是其中翹楚,先後吸收隸書與魏碑字體的特長,獨成一種字體——行書。隸書渾厚剛勁,魏碑工整,顯然這兩種字體都不足以體現王羲之的人物性格。魏晉時期,以老莊思想為基本,以張良為祖師創建的道教迅速舉起,一教中興。而王羲之就是一個痴迷的道教信徒,時常也會燒香作揖什麼的。其自身當然以「道法自然」「逍遙自在」這樣的哲學為信仰,融入其生活,其血液,其書法。
  • 王羲之所寫一幅書法,只有324個字,被稱為行書的典範之作!
    從古至今出現很多書法家,要說書法造詣之高名氣之大,那麼非王羲之莫屬。他的代表作《蘭亭序》被後世很多書法家稱為行書的範本,也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很多學書法的人都曾臨摹過此帖,那麼此帖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讓後世書法家對此帖推崇不已呢?
  • 中國書法藝術成就最高的,是啟功還是王羲之?
    有人問我,中國書法造詣最高的是哪位?是啟功先生嗎?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但是基本上我們有一個共識,那就是中國書法知名度最高的還是王羲之。至於啟功先生,我想他自己也很明白,他自己的書法水平到底是怎麼樣子的。所以看起來,這個問題我們似乎就可以直接下一個確切的答案了,那就是,中國書法成就最高的是王羲之。中國書法藝術造詣最高的也是王羲之。王羲之不僅創造出了名滿天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 王羲之和王獻之誰的書法造詣更高一些?看看他們的作品就知道了
    十二個"之"字,形態各異,除了表現出王羲之對書法技巧的把握和熟練,我們還可以藉助這不疾不徐的墨線體悟到王羲之酒後行文,一氣呵成的情緒得以流暢表達,在沒有猶豫滯澀的字體中感受《蘭亭序》的自然天成。內容由開始的明媚、輕鬆逐漸轉入沉痛哀嘆。王羲之不會想到,他這份醉酒情起的作品竟然會引來之後幾千年的臨摹和複製。
  • 書法史罕見的「曠世奇才」,精通「五體」,造詣比王羲之還高
    在書法史上亦是如此,有的人天分極佳,只可惜英年早逝,如王獻之、王寵、孫過庭等人,有的人勤奮如斯,但是未能臻最高境界,比如康裡子山、文衡山諸人,有的人才氣逼人,但是運氣不佳,諸如唐伯虎之類。趙子昂的書法初學高宗趙構,形成了一種嫵媚儒雅的「貴族氣息」,後來聽從了鮮于樞的建議,開始上追晉唐,他從鍾繇到王羲之、王獻之,在從虞世南、到褚遂良到智永,歷代名家他都學了個遍,據說趙子昂每天能夠臨帖1萬字,這樣的功力,今人多有不及也!趙子昂平生的傳世作品很多,而其中尤其以小楷與行書最為出色。
  • 他是歷史上的明君,還是造詣深厚的書法家、書法理論家
    司馬光的評價還是比較中肯的。李世民當然是真心愛書法,不然他不會大力提倡書法藝術,置書學博士,以書取士;設弘文館,專門培養書法人材。不然他不會想方設法搜羅王羲之等人的法書,也不會把那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做為自己的陪葬品。李世民也堪稱得上是王羲之的知己,王羲之的書法廣為傳播,王羲之本人被尊崇為書聖,王羲之在書法史上的「老大」地位,應該說和李世民的大力推崇也不無關係。
  • 王羲之是哪個朝代的人 王羲之是什麼朝代的人
    相信大家對王羲之都不陌生吧,我們在課本上學到的《蘭亭集序》就是出自王羲之之手。說起書法,不能不說王羲之,王羲之的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至今仍然有非常大的影響,那你知道王羲之是哪個朝代的人嗎?
  • 為什麼有人書法練了20年,寫春聯還是不好看?王羲之用12個字講透
    很多學書法的有個感覺,自己寫小字挺漂亮,一寫大字(比如寫對聯)就難看,字如同散架一樣,什麼原因?這個問題還比較普遍,有很多人問我。今年一個喜歡書法的朋友(練了20年的書法)想自己寫春聯,試了幾次都寫不好,過來問我,為什麼他寫春聯不好看?
  • 中國最貴的十大書法作品,宋代最受歡迎,黃庭堅力壓王羲之登頂!
    那你知道拍賣最高的書法作品有多貴嗎?盤點一下中國最貴的十大書法作品,看看他們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1. 砥柱銘《砥柱銘》是北宋著名書法家黃庭堅的作品!收卷長達11米,其內容是唐代名相魏徵的《砥柱銘》,共600多字!
  • 毛筆書法的字貴自然
    有人說,字如其人。我說寫字如寫人,這是有區別的,因為我是把每一個字當做有生命的個體,你只有把它寫活了,這個字才好看,有些人寫字沒有考慮到這一點,所以字寫的雖然非常中規中矩,卻失去了活力,像死魚一樣,試問這樣的字有什麼看頭?
  • 一幅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王羲之只寫了28個字,乾隆卻寫了上萬字
    但凡附庸風雅的帝王,都會喜歡名人字畫,乾隆愛好書法,自然非常喜歡古代書法大家的名作。乾隆最喜歡的書法大家就是王羲之,王羲之有書聖的美稱,書法造詣極高,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更是被稱為絕世國寶。乾隆得到這份書法作品後,將其珍藏在養心殿自己的書房內,和王獻之的《中秋帖》,王洵《伯遠帖》掛在一起,乾隆每每看到三幅作品都心情大好,他得意的將書房稱作三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