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人用毛筆寫字就相當於現代文化人用電腦辦公一樣,是一件不可缺少的日常工具。
為何在書法界會有「字因人貴」、「字因人廢」一說呢,它到底有什麼深刻的含義?我們先來聽聽北宋歐陽修是怎樣認為的:「愛其書者兼取其為人」。蘇東坡在對「字因人貴」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古之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書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北宋沈作喆對此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為要遠離奸佞人之書,因為「佞人書跡」容易對人造成染汙:「佞人書跡,入眼便有睢盱側媚之態,唯恐其汙人,不可近。」
古人「字因人貴」的代表人物
北宋歐陽修推崇顏真卿「字因人貴」的根本原因在於「人書合一」,即書品與人品融為一體。顏真卿為人尊嚴剛勁,忠義氣節受到歷代書家、文人士大夫等階層的極力推崇。顏真卿是盛唐時代精神的體現,更是士大夫的勵志典範。顏真卿登進士第,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憲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職,到了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中組部部長。
王羲之作為影響最深的書法家之一,他的作品也是被後人一直頂禮膜拜的對象,就連李志敏也稱讚道:「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衝和。」他的《蘭亭集序》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也是名至實歸。他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等職。領右將軍,相當於現在的國家軍委副主席。
于右任(公元1879年-1964年),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被譽為「當代草聖」、「近代書聖」。曾擔任過中華國民政府審計院長、監察院長,還競選過副總統。于右任是民國時期的一個主要的政治人物,也是一個著名的草體書法家,他寫的字蒼勁有力,被很多人用於收藏。
通過對顏真卿、王羲之、于右任的「字因人貴」實例,充分說明了書法中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人格修為、道德水準,書法過硬的前提必須是人格修養的具備。如果一個身高權位的人違法亂紀,即使他的書法水平最高也得不到同行及社會的認可,更談不上傳承與創新了。
古人「字因人廢」的典型代表
中國古代「字因人廢」最典型的代表莫過於蔡京和秦檜了。
先說說北宋奸臣蔡京,因「北伐之由,靖康之禍」,被彈劾為「六賊之首」,放逐嶺南而身敗名裂,最終遭到後人唾棄,其書法就字因人廢了。「北宋四傑」書法家「蘇黃米蔡」原來是指蘇軾、黃庭堅、米芾、蔡京,但是由於蔡京「人品奸惡」,他的歷史地位無法與「蘇、黃、米」並列。後世將「蘇黃米蔡」中的蔡京換成了德高望重、興國安邦的蔡襄。元代書家鄭杓在《衍極》中說道,遇到蔡京書法都要「掩鼻而過」。
再談談北宋秦檜,任末任左司諫、御史中丞。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抗金名將嶽飛,被世人所唾棄,遺臭萬年。
秦檜在中國書壇的影響大,沿用至今的宋體是他發明的,按一般的習慣,應該叫秦體,由於他人品太差,殺害忠良,成為千古罪人,人們痛恨他,所以把他創立的字體命名為宋體。他也是歷史上「字因人廢」最典型的代表。
南宋嶽珂曾警示世人說,以文藝自居者,不得不重視自己的名節,否則其文藝無法得到世人的認可,更談不上傳承有序了。清代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中也認為「學書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頭」。綜上所述:雖然在書法造詣上身懷絕技,如果人品惡劣,終究會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朋友們,您對「字因人貴」和「字因人廢」是如何理解的?請在下面留下寶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