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法界有「字因人貴」和「字因人廢」一說,如何理解其精髓

2020-12-18 馮彬藏墨

在古代,文人用毛筆寫字就相當於現代文化人用電腦辦公一樣,是一件不可缺少的日常工具。

為何在書法界會有「字因人貴」、「字因人廢」一說呢,它到底有什麼深刻的含義?我們先來聽聽北宋歐陽修是怎樣認為的:「愛其書者兼取其為人」。蘇東坡在對「字因人貴」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古之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書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北宋沈作喆對此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為要遠離奸佞人之書,因為「佞人書跡」容易對人造成染汙:「佞人書跡,入眼便有睢盱側媚之態,唯恐其汙人,不可近。」

古人「字因人貴」的代表人物

北宋歐陽修推崇顏真卿「字因人貴」的根本原因在於「人書合一」,即書品與人品融為一體。顏真卿為人尊嚴剛勁,忠義氣節受到歷代書家、文人士大夫等階層的極力推崇。顏真卿是盛唐時代精神的體現,更是士大夫的勵志典範。顏真卿登進士第,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憲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職,到了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中組部部長。

顏真卿《告身帖》

王羲之作為影響最深的書法家之一,他的作品也是被後人一直頂禮膜拜的對象,就連李志敏也稱讚道:「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衝和。」他的《蘭亭集序》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也是名至實歸。他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等職。領右將軍,相當於現在的國家軍委副主席。

王羲之《蘭亭集序》

于右任(公元1879年-1964年),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被譽為「當代草聖」、「近代書聖」。曾擔任過中華國民政府審計院長、監察院長,還競選過副總統。于右任是民國時期的一個主要的政治人物,也是一個著名的草體書法家,他寫的字蒼勁有力,被很多人用於收藏。

于右任草書作品

通過對顏真卿、王羲之、于右任的「字因人貴」實例,充分說明了書法中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人格修為、道德水準,書法過硬的前提必須是人格修養的具備。如果一個身高權位的人違法亂紀,即使他的書法水平最高也得不到同行及社會的認可,更談不上傳承與創新了。

古人「字因人廢」的典型代表

中國古代「字因人廢」最典型的代表莫過於蔡京和秦檜了。

先說說北宋奸臣蔡京,因「北伐之由,靖康之禍」,被彈劾為「六賊之首」,放逐嶺南而身敗名裂,最終遭到後人唾棄,其書法就字因人廢了。「北宋四傑」書法家「蘇黃米蔡」原來是指蘇軾、黃庭堅、米芾、蔡京,但是由於蔡京「人品奸惡」,他的歷史地位無法與「蘇、黃、米」並列。後世將「蘇黃米蔡」中的蔡京換成了德高望重、興國安邦的蔡襄。元代書家鄭杓在《衍極》中說道,遇到蔡京書法都要「掩鼻而過」。

蔡襄《思詠帖》

再談談北宋秦檜,任末任左司諫、御史中丞。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抗金名將嶽飛,被世人所唾棄,遺臭萬年。

秦檜在中國書壇的影響大,沿用至今的宋體是他發明的,按一般的習慣,應該叫秦體,由於他人品太差,殺害忠良,成為千古罪人,人們痛恨他,所以把他創立的字體命名為宋體。他也是歷史上「字因人廢」最典型的代表。

秦檜的宋體

南宋嶽珂曾警示世人說,以文藝自居者,不得不重視自己的名節,否則其文藝無法得到世人的認可,更談不上傳承有序了。清代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中也認為「學書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頭」。綜上所述:雖然在書法造詣上身懷絕技,如果人品惡劣,終究會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朋友們,您對「字因人貴」和「字因人廢」是如何理解的?請在下面留下寶貴的意見。

相關焦點

  • 在書法界為何有「字因人貴」和「字因人廢」一說,其含義是什麼?
    為何在書法界會有「字因人貴」、「字因人廢」一說呢,它到底有什麼深刻的含義?我們先來聽聽北宋歐陽修是怎樣認為的:「愛其書者兼取其為人」。蘇東坡在對「字因人貴」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古之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書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
  • 如何理解「字如其人」?
    對於寫字與人品的關係,歷來有兩種聲音。有人主張做人為先, 有人認為寫字與做人無關。而我認為:寫字先做人是一個普遍規律,「字如其人」符合大眾觀念,但確有人品低下之人卻寫得一手好字,這是其特殊性,我們不可因特殊性而否定普遍性。
  • 蔡京的楷書,技藝精湛卻為人所棄,字如其人還是書因人貴?
    蔡京的楷書,技藝精湛卻為人所棄,「字如其人」還是「書因人貴」?雖然由於人品問題,蔡京流傳下來的書法作品並不多,但從少數的作品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出他的書法技藝精湛,擅長多種書體,包括行書和楷書,其水平不在北宋當時書法名家之下,可惜最後失勢被貶,客死他鄉,其書法作品也為人所棄,不再被人提起。不是常說「字如其人」嗎?為什麼這樣的奸臣權相,還是能夠寫一手好字?
  • 王羲之書法是「字因人貴」,還是「個人造詣,名副其實」
    王羲之書法是「字因人貴」,還是「個人造詣,名副其實」?王羲之的書法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當代,其法則都被奉為圭臬,而且暢行無阻,同時也被千秋萬代引為基本法,不容置疑。那麼,王羲之書法到底是「字因人貴」還是「個人造詣,名副其實」呢?對於王羲之書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要給出一個準確的總結、準確的評價很難做到,有的從技法角度認識王羲之,有的從結構角度去看待王羲之,也有的從章法角度去闡釋王羲之。這個被千秋萬代公認的「書聖」,是被捧得這麼高,還是憑實力站上高臺?
  • 「二簡字」為什麼被廢?專家:外形很像日本字,丟了漢字的精髓
    但很奇怪的是,「二簡字」沒過多久便被廢除了,根據專家所說,因為「二簡字」看起來很像日本字,丟失了漢字的精髓。他們錯誤的認為,中國近代以來之所以會這麼的落後,究其原因就是漢字的存在。因此,他們發起了所謂的「廢除漢字運動」。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這些人的舉動完全就是在搞笑。但讓我們想不到的是,雖然這次運動最後結果失敗了,卻促進了漢字的改革,也可以算是陰差陽錯。
  • 「二簡字」為什麼被廢?專家:外形很像日本字,丟了漢字的精髓
    但很奇怪的是,「二簡字」沒過多久便被廢除了,根據專家所說,因為「二簡字」看起來很像日本字,丟失了漢字的精髓。在1972年的時候,經過專業人士的多方面討論以及修改後,歷史上出名的二簡字就此誕生。在國家的推廣之下,二簡字很快就傳遍全國,比起之前的漢字,似乎二簡字更加容易書寫,而且也更加的容易學會。跟之前的漢字相比,完全就不是同一種字體。而這所謂二簡字的推廣,也大大提升了當時中國人的識字效率。那為什麼二簡字這麼成功,最後還是會被廢除呢?「二簡字」為什麼被廢?專家:外形很像日本字,丟了漢字的精髓。
  • "二簡字"為何被廢?——漢字精髓都被丟掉了
    1月31日,《人民日報》全文發表了國務院的《關於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和《漢字簡化方案》。法定的簡化字在現今中國大陸地區取得了&34;的地位。,很多原本大字不識一個的人也能夠熟悉一些簡單的漢字,大大推進了我國的教育事業。
  • 鄭孝胥早年題寫「交通銀行」招牌,晚年虧節,交行不因其人廢其書
    這四個大字讓人一見難忘,的確大氣美觀,與交通銀行的國際範配得上。該字體結構緊奏舒展,既肅穆典雅,又險絕縱逸,既不出規範,又奇姿流美,的確氣派。但是,關鍵的關鍵鄭孝胥1931年後當了漢奸,康有為不會也不屑日本人。所以說,人一生最關鍵的幾步是不能走錯的,走錯了一切歸零,甚至進入「人生負數區」——歷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 字如其人,趙孟人品如何?書品又如何?
    明代張醜、項穆、傅山,清代馮班、包世臣、康有為等都有專門文字批評趙書,如張醜《清河書畫舫》說:「趙書過為妍媚纖柔,殊乏大節不奪之氣」;項穆評其:「子昂之學,上擬陸、顏,骨氣乃弱,酷似其人」;馮班亦云:「趙文敏為人少骨力,故字無雄渾之力」。自明代以來趙孟之所以被評「殊乏大節不奪之氣」;「為人少骨力」;「骨氣乃弱,類其為人」皆是因他身為宋朝宗室後裔,出仕元朝所致。
  • "二簡字"為何被廢?專家:外形太像日本字,漢字精髓都被丟掉了
    漢字簡化後的確使其更容易推廣,很多原本大字不識一個的人也能夠熟悉一些簡單的漢字,大大推進了我國的教育事業。1977年二簡字正式公布。可二簡字從公布到廢除,僅存在了9年時間。為什麼二簡字這麼快就被廢?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二簡字雖然在強大的力度下很快就被大眾所接受,可以說哪怕原本不識字的人只要學了幾個二簡字,也能磕磕絆絆認出一些街上常用的招牌等;但二簡字簡化太過,導致很多字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用字混亂,比如說&34;簡化為&34;,那麼這到底是指&34;這個頭銜還是&34;這個人呢?
  • 「二簡字」為什麼被廢?專家:外形太像日文,失去了漢字的精髓
    「二簡字」為什麼被廢?專家:外形太像日文,失去了漢字的精髓。02新中國剛剛成立的個時候,可謂是百廢待興。一批留學進步青年,抱有一腔報國思想想要將中國進一步發揚光大。經過討論和修改之後,「二簡字」正式誕生。在社會各界的推動下,二簡字很快就傳遍中國,很受老百姓歡迎。
  • 人以名分,字做表率,人的名和字有何區別
    人以名分,字做表率,人的名和字有何區別文/在古代,一個人會有三個名,分別是乳名、名和字。名,是登記在戶籍上的正式名字,也叫官名。字,是名的補充,也是名的衍生品,是非官方的名字。名和字的不同,主要在所取時間、依據方法和作用範圍三個方面。
  • 古人對「孝」字的理解和今人有這麼大的區別
    下面,我們先來分析「孝」字上部的「屍"字。理解了「屍"的含義,也就知道「孝」字的本義了。先秦時期,在說「屍"的時候,不完全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屍體的意思,「屍"字與中國古代「祭必有屍"的習俗有關。先秦時期,尤其是西周時,在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中,其中最為重要的事項就是「屍祭"。"屍"字在先秦文獻中隨處可見。
  • 都說字如其人,如何讓孩子寫出一手好字?
    現在電腦橫行,還有多少人在用筆寫字呢?你的小孩寫字好看麼?有句老話說得好「字如其人」,我認為說得不僅僅是字體寫得好壞和人的外貌有一定聯繫,我認為一個人的字體也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性格和內在以及一個人的處事態度和未來的走向。
  • 顏真卿其人其字,真的不合時宜了嗎
    上半年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的顏真卿特展落幕,這也引發了許多人對顏真卿其人其書的熱議與再認識。尤其是對顏真卿《祭侄文稿》的欽慕與關注。顏真卿究竟有何魅力?顏真卿書法在當下究竟怎樣的地位?如何看待顏真卿的書法藝術?
  • 《金剛經》解讀:如何修行?佛說了4個字,如何理解?
    關於修行,如何修行?佛在《金剛經》中說了4個字:「持戒修福」。這4個字雖少,所包含的意思卻不少,甚至可以說,「持戒修福」這4個字道出佛教之中,所謂修行的所有真相。佛像那麼,我們如何理解這4個字呢?在《金剛經》,佛對須菩提說:「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也就是說如果有人在佛滅後的五百年,能夠「持戒修福」,並奉持此經的人,就一定可以覺悟成佛。
  • 字如其人的典範,釘截鐵勢,一字千金,唐文宗:猶如王羲之再生
    當唐穆宗向他請教如何寫好書法時,他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心正,筆正!也是「字如其人」另外說法!「字如其人」來形容人品與書品的關係,一個人,書法寫得再好,人品很差,往往會被「因人廢書」,不值一提!比如秦檜、蔡京、嚴嵩等等人書法,學者甚少!當今書壇,盛行「拜金」和「出名」,心不正,自然筆也就不正,所以醜書、怪書層出不窮,也不足為怪!柳公權,則是「字如其人」典範,也是「心正筆正」的踐行者,作為三朝元老,他總是能及時勸諫皇帝,多行正事,少走彎路!
  • 「書因人貴」的畸變:滋生《平安經》現象的土壤該剷除
    一部著作本身也是作者的學識、修養的一種表現,正是這些字外的東西無形中形塑為作品價值的重要部分。有的作品可能會有「一時長安紙貴」的假象,但往往不能經受時間的考驗,熱得快冷得也快。而真正優秀的作品經久不衰的,值得反覆品味,作者的高明也正在於此。讀者買書、選書往往會先看作者。知名作家、權威專家的作品更受青睞。
  • 這個讓天下人誤解了一千年的「字如其人」
    「字如其人」,「見字如面」這些類似的話,出處雖然已經無從考證,可是也足以在民間傳播的膾炙人口,尤其是一提起書法,這些話一定是最走俏的評語。01直觀字如其人,有一種是很顯而易見的說法,說的是寫字的人。看字就如同看見了寫字人的個性,唐張懷瓘在《書議》中也說得很清楚:「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見其志,覽之即瞭然。」
  • 「二簡字」為何被廢?專家:外形太像日本字,把漢字的精髓都丟了
    1972年,總理主持恢復制訂,在經過專業的討論和修改之後,「二簡字」終於誕生。「二簡字」誕生後,在教育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推廣下,很快就傳遍了全國。顧名思義,在經過第二次簡化後的漢字,比之已經簡化過一次的「一簡字」更為容易學習和掌握。與最初晦澀難懂的繁體字相比較,更是脫胎換骨一般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