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杜甫是典型的「身後揚名」。
雖然如今我們都說杜甫和李白都是唐朝最出名偉大的詩人,但其實在當時盛唐,杜甫的詩名絕對排不進前10。
第一個大力吹捧杜甫的是元稹,後來的韓愈,還有宋朝大批文人,都曾高度讚揚杜甫,這才奠定了他在詩壇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杜甫生前,他是李白的超級迷弟,而在他身後,卻有很多人成了他的鐵桿粉絲。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韓愈的大弟子張籍,張籍崇拜杜甫到了什麼程度呢?
有朋友曾見他將杜甫的詩燒成灰燼,然後拌著蜂蜜,每天早上吃上三大匙。
而他如此瘋狂的原因,就是為了能夠寫出和杜甫一樣好的詩。
可惜的是,雖然他在樂府詩上頗有成就,但委實不能和杜甫相提並論。
而若要說到最像杜甫的詩人,我覺得非南宋的陸遊莫屬。
陸遊是南宋的詩詞大家,無論是在詩歌方面,還是詞作上,都有非凡的成就。
他的《釵頭鳳》,「錯錯錯,莫莫莫」,千年來打動無數人,還有《卜算子·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堪稱經典。
而他在詩歌上的成就更是甩了南宋很多文人一大截,他一生留下了9000多首詩,要知道唐朝有「詩王」之稱的白居易,也不過是留下了3000首而已。
在唐宋,如果說李白對應的是蘇軾,那麼杜甫對應的無疑是陸遊了。
他跟杜甫一樣有著一個顯著的特徵,那就是:憂國憂民。
杜甫的詩歌沉鬱頓挫,而陸遊的詩歌同樣悲壯沉痛。
杜甫曾經歷過安史之亂,且一生都是小官宦,鬱郁不得志。
陸遊剛出生不久,就經歷靖康之難,他一生致力於收復河山,卻一直被主和派排擠,壯志難酬。
從這一點來看,杜甫和陸遊算得上「同是天涯淪落人」了。
陸遊曾為杜甫寫下一首詩,翻譯過來就是:你的苦,我都懂。
這首詩名為《題少陵畫像》,全文如下:
長安落葉紛可掃,九陌北風吹馬倒。
杜公四十不成名,袖裡空餘三賦草。
車聲馬聲喧客枕,三百青銅市樓飲。
杯殘朒冷正悲辛,仗內鬥雞催賜錦!
這首詩只有短短56字,卻道盡了他對杜甫的同情和理解。
詩歌開頭從長安的落葉寫起。
在唐朝,長安有八街九陌,所以在很多詩歌中都曾以「九陌」來代指長安街道。
一葉知秋,「落葉」在詩歌中一向是悽涼的象徵,例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落葉滿庭階,秋風吹復起」。
所以詩人以「落葉」開頭,這就奠定了全文「悲涼」的感情基調。
接著的頷聯詩人引用杜甫的詩句,寫出了當年杜甫的窘境。
「四十不成名」一句源於杜甫48歲時所寫的《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飢走荒山道」。
杜甫寫這七首詩時,他辭去了官職,帶著妻兒遠行,是他生活最困頓的一段日子。
一直到了成都,得到好友的資助,他們一家才擺脫這樣難熬的日子。
而「三賦草」則是出自他的《莫相疑行》,「憶獻三賦蓬萊宮,自怪一日聲烜赫」。
這是他辭去嚴武幕府後所寫的詩,主要目的是為了表明自己的心志。
陸遊引用的這兩首詩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是寫於杜甫辭官後。
那麼是否可以猜測一下,此時的陸遊應該也是賦閒在家。
與其說他是在緬懷杜甫,不如說他是借杜甫的詩來澆自己心中的塊壘。
接下來的頷聯兩句同樣是引用。
這兩句源於杜甫的《逼仄行》,「速宜相就飲一鬥,恰有三百青銅錢」,這是一首感慨生平懷才不遇、平窮困頓之作,雖然悽苦,但卻也率直。
而杜甫的困頓不遇,也正是陸遊當時的寫照,所以他才會心有戚戚焉。
最後一聯的「杯殘朒冷正悲辛」,出自杜甫的著名長詩《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這兩句將當年杜甫困守長安,飽受冷清冷暖,受盡白眼的心酸,寫到了極致,讀來令人傷感。
縱觀全詩,雖然都是引用杜甫的詩句,卻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杜甫一生的痛,而這樣的痛也許當時的陸遊也正經歷著。
整首詩翻譯過來就是:你的苦,我都懂。
所以後人都說陸遊是最像杜甫,也是最懂杜甫的人,不是沒有道理的。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讚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