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結緣,點點「關注」吧!此文「一千五百餘字」閱讀預計需要7分鐘!
古德有言:「念經不如誦咒,誦咒不如念佛。」眾所周知,佛家接引眾生的八萬四千法門,念佛一法可以說最為方便。
畢竟,娑婆眾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因而心易散亂,也容易生執著。唯有念佛法門,串點成線,又連線成面,一聲佛號念到綿綿密密,風雨不透,佛法一切妙用不求自得。而且,念佛法門三根普被,不管是上根利器之人,還是凡夫眾生,只要具足信願行,則萬人修萬人去,是利鈍全收之法。
最近,有初入佛門的師兄問到,既然佛經中講十方三世有無量諸佛,那麼我們為何要專念「阿彌陀佛」,他究竟是誰?再者,我們又該如何念佛,才能達到「一心不亂」的境地。本文就對這些疑惑,一一做出解答。
其一,阿彌陀佛究竟是誰?
有心的同參大概會發現,經典中記載諸佛成道時,多是國王、王子的身份。譬如,釋迦牟尼佛即為迦毗羅衛國的悉達多太子。
根據《無量壽經》中記載,阿彌陀佛之成道本緣,與佛陀有著相似之處。過去久遠劫前,有位年輕且富有才幹的國王,他在見到世自在王如來之後,深感如來的莊嚴相好十分難得,遂舍國捐王,發心出家,皈依於世自在王佛座下,得號法藏比丘。
法藏於因地修行時,勇猛精進,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他熟知諸佛之淨土,揀擇其精要勝妙之處,歷經五劫的深遠思慮,宏發四十八大願。在這之後,他又廣修六度萬行,不斷累積功德,終於在距今十劫之前,圓成佛果,佛號「阿彌陀佛」。
也就是說,阿彌陀佛即西方極樂淨土的住世佛,因其能接引念佛眾生,故而也被稱為「接引佛」。
其二,為何專念阿彌陀佛?
可能很多人都與上文的師兄一樣,對念佛時稱念的佛號心存疑惑,也即為何專念阿彌陀佛。實際上,念佛並不單念六字洪名,譬如有修藥師法門的善信,會念藥師佛的名號;修觀音法門和地藏法門的善信,則分別稱念觀音和地藏菩薩的名號。
之所以提倡專念阿彌陀佛,是因為這一聲佛號,可以說是一切諸佛的本名。而諸佛的聖號,則可稱為「阿彌陀」的別名或異名。為何這樣講呢?
「阿彌陀」來源於梵文,從整個名號來看,鳩摩羅什法師在翻譯《阿彌陀》經時說:「此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故名阿彌陀。」光明表法智慧,壽命表法福德,故而阿彌陀可理解為福慧兩足。而事實上,一切佛都是福慧兩足尊。
再從單字來講,梵音「阿」意為「無」,「彌陀」意為「量」,佛意為「覺者」。所以,阿彌陀佛又表示無量覺。試想,又有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呢?所以,專念阿彌陀佛,即念十方三世諸佛之本名。
其三,如何念佛才能一心不亂?
淨宗藕益大師曾說:「能否往生,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之深淺。」而《阿彌陀經》中又言,「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像這樣一日、二日……,念到「一心不亂」,則蒙佛接引。
所謂一心不亂,即專注無散亂,它是念佛人所追求的境界。《念佛圓通章》當中,大勢至菩薩告訴世人,一心不亂的要訣,在於「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儘管念佛法門如此殊勝、方便,然而祖師卻講「念佛者多如牛毛,往生者稀如牛角」,在我看來,其中原因就是我們念佛人的六根不清淨,常在俗世中攀緣。譬如過去我隨眾打念佛七,就有同參因為身旁人念佛聲大,於是自己也提高嗓音與他「競賽」。
執持名號,不論出聲念,還是靜默念,都要「念」得清楚,「聽」得明白。娑婆眾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把耳、意兩根攝伏了,其餘四根也就容易降伏。單單圍繞一聲佛號,不間斷,無夾雜,行住坐臥不離稍許,如此就是「一心不亂」。
念佛法門之所以被稱作「易行道」,是因為能夠乘佛願力,橫超三世,不需三劫修福慧,只憑六字出乾坤。故而,念誦彌陀聖號時,牢記文中三點,功德也將更為圓滿。敬請常念阿彌陀佛。
嘈雜紛擾的塵世間,人生需要一雙看透假象的慧眼。
蓮荷居士每天帶你一起學佛悟道,破解人生迷局。
圖片來自於網絡,侵聯刪。作品均為作者原創,隨喜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