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念誦「阿彌陀佛」,牢記這2個字,功德更圓滿!

2020-12-04 畫卷天心

在與大家分享了念佛能積累自己的功德後,有人就問,到底要怎樣念佛,才能以「更快的速度」積累自己的福德?

我們一般所說的念佛,指的是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佛經中講,只要一個人有心去念誦「阿彌陀佛」,就能積累無量無際的福德了。《佛說阿彌陀經》中記載,只要一個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念誦,就能達到一心不亂。到了一定的程度,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就能「現在其前」,接他前往佛國世界享受他念佛所積累的無量福報了。

念誦「阿彌陀佛」時,只要你能做到牢記這2個字,你所獲得的功德,就會更圓滿!大家不妨來看看,是哪兩個字呢?

01第一個字:空

眾所周知,佛教中最講究的是一個「空」字。過去人們出家當比丘,他不叫「出家」,而叫「入空門」。所謂的「空」,就是佛教的核心義理。因為在佛陀看來,這個世界的一切,全都是虛幻而不實的。

這種空,是當事物發展到一定的地步,會走入到一種「空」的境地。佛陀將這種現象稱之為「成住壞滅空」。

佛陀講空的意義,就是讓人不要去執著任何東西。否則,到最後,你會一無所得。

《金剛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虛妄的實質,就是空。所以在念佛的時候,要讓自己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雖然念佛能積累自己的福德,但是你在念的時候,就不能牢記福德,要牢記這個「空」字。其實,不僅普通人要牢記,作為菩薩來說,如果她還認為有福德,那麼她就是「非菩薩」。

而一個念佛的人,更是要懂得「空」的真正含義。當你懂得了之後,你再去念佛,即便有「福德」從心裡冒出來、即便再有任何執著的東西,想要來勾引你的心,你都會認為它們是假的,那麼你就不會為它們所打動。達到這種狀態,你念佛的功德,就會更圓滿。

02第二個字:一

佛教中對於「一」非常的注重。這裡的「一」,指的是自己的專注力。也就是你在念「阿彌陀佛」時,心中只能有「阿彌陀佛」,不能有其它的任何東西存在。

因為念佛的最終目的,就是讓自己達到一心不亂。當你達到一心不亂,你就會擁有無量之福。但是在念的時候,會有諸多的妄想執著出來阻礙你。這些妄想執著,其實都是自己以前造下的業障。在你享福之前,先要消除這些業障。佛教中都是這樣認為的。

《法華經》中,大勢至菩薩說,眾生都是佛的孩子,但是都因為執著追求某個東西,從而「棄父逃走」。到了娑婆世界,就算自己有了「佛心」,也無法顯露出來。所以唯有念佛,與佛產生感應,同時顯露出自己的「佛心」,才能回到佛那裡去。

因此,大勢至菩薩有這麼一句話:「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說的就是,當你不斷地念佛,就是想要扔掉自己從前所執著的東西。但是在念佛時,這些妄想執著會前來「阻礙」你。你只要讓自己不再受它們的「誘惑」,將心思始終專注在你念誦的「阿彌陀佛」上,你就能達到目的了。

那天有人問,念佛到底要念多久,才能「收穫」這些功德?其實,念佛之事,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一個人,作天長日久的堅持。只有在你的堅持下,你才能獲得成就,才能真正令你的功德,更加的圓滿。有的人念了一天兩天,或者念了一年兩年,他獲得了一些功德,就不再念了。其實,這些功德會很快消耗掉。只有真正讓自己達到一心不亂,才算是達到了念佛的目的。到了那個時候,才能真正收穫你念佛所帶來的所有功德。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聽聞者,悉發菩提心。

共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相關焦點

  • 念誦「阿彌陀佛」名號,牢記這2個字,功德更圓滿!
    提起「阿彌陀佛」四個大字,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阿彌陀佛似乎是佛教的象徵,我們在寺院的各個角落都能尋找到這句佛號的蹤影,僧眾也常常嘴裡不停地念它,然而「阿彌陀佛」究竟是誰?念「阿彌陀佛」的功德到底有多大?如何念誦才能功不唐捐?本篇文章小編就來為大家簡單普及一下這個佛教常識。
  • 念誦「阿彌陀佛」,牢記這3點,你的功德更圓滿!
    有善根之人,因此而功德圓滿,花開見佛。佛說於八萬四千法門中,有一法門最為方便,是「最方便法門」。這個法門,僅僅需要執持佛的名號即可達到修行的要求,甚至達到圓滿的程度。這個法門,就是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淨土法門。淨土法門中,只要你一心念佛,就能得到佛的加被。當你能達到一心不亂的時候。「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 念「阿彌陀佛」聖號,牢記這3點,功德更圓滿!
    提到「阿彌陀佛」,大家應該非常熟悉,他似乎是佛教的一個代表。我們在寺院裡會經常看到這幾個字被寫在各個角落,也會常常從出家僧人以及信眾口中聽到這句佛號不離口。本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關於「阿彌陀佛」的一些佛教常識,讓您對佛門的了解更深入,以及念這句佛號時應該注意的3點事項,讓您念佛的功德更圓滿。阿彌陀佛,梵文音譯,是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佛,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並非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由釋迦牟尼佛說法。
  • 佛教:天天念「阿彌陀佛」,牢記這3點,功德更圓滿!
    此文「一千五百餘字」閱讀預計需要7分鐘!古德有言:「念經不如誦咒,誦咒不如念佛。」眾所周知,佛家接引眾生的八萬四千法門,念佛一法可以說最為方便。畢竟,娑婆眾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因而心易散亂,也容易生執著。
  • 佛教:念誦阿彌陀佛時,牢記這2點,功德無量!
    佛經云:「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陀字八萬諸聖教,三字之中是具足。」只要一個人能堅持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得無量福報,一切智慧功德,悉皆具足。不僅如此,佛經中還說,只要一個人一心不亂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其人臨命終時,就能得到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的「接引」,就能花開見佛,前往極樂世界享福。千百年來,念誦阿彌陀佛名號的人,數不勝數。但是,真正能「花開見佛」的人,卻少之又少。其原因,是不懂得念佛的真正方法。
  • 念「觀音菩薩」名號,牢記這2點,功德更圓滿!
    「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這句話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威名早已婦孺皆知、家喻戶曉。觀世音菩薩自傳入中國,男性的形象也被改造成女性,因為其慈悲柔和的特徵更符合女性形象,能夠更方便救渡眾生的心。但其實,佛菩薩是沒有性別之分,一切都是我們的分別心在起作用。
  • 佛教:供養花果時,牢記這2點,功德更圓滿!
    本篇文章,小編就來 和大家談談佛前供養花果的無上功德。佛前供養花果時,牢記這2點,功德更圓滿。一、供養花果,要敬畏因果佛前供養花果,並不是佛菩薩需要,而是它們代表著一種深意,用來表佛法,是佛教度化世人的一種方便法。
  • 佛教:誦經念佛時,牢記這2點,功德圓滿!
    心中雜念妄想太多,一切功德就散了。誦經念佛不是走形式、裝樣子,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是否真正有功用,因果知道。有些人學佛修行只是在不斷感動自己,一味貪求數量之多,愚痴地認為只要自己多誦讀經書,就離開悟不遠了;無知地認為只要自己佛號念的遍數多,就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而受到加持力,這都是妄想。
  • 念誦「阿彌陀佛」聖號時,牢記這3句話,功德無量!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鹹令登彼岸」,這首著名的《贊佛偈》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阿彌陀佛曾在過去無量劫因地修行時就發下大願,要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廣度無邊受苦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
  • 念誦「阿彌陀佛」名號時,注意這2點,功德無量!
    提起「阿彌陀佛」,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許多信眾也經常嘴裡念這句佛號。常去寺院的人,會發現寺院處處都可見「阿彌陀佛」的身影。雖然許多人常念「阿彌陀佛」,但對「阿彌陀佛」的了解知之甚少,念誦其名號,也往往追逐表面形式主義,使念佛的功德漏了、散了,這就不好了。
  • 念「阿彌陀佛」時,心中牢記這2個字,福德無量!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鹹令登彼岸」,提起阿彌陀佛,最先想到的應是阿彌陀佛的無量慈悲,堪稱「世間大慈悲父」。
  • 念「阿彌陀佛」時,牢記這一句話,功德更圓滿!
    淨土一宗聲震東土,「阿彌陀佛」的聖號幾乎婦孺皆知,民間歷來也有「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的說法。不管是影視劇還是現實中,我們經常看到出家人見面第一句話,就是合掌互道「阿彌陀佛」。念佛者,得福無量,若平日念佛時,能牢記「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一語,功德則會更加圓滿。為何這樣講呢?古德云:「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佛法歸根結底是心法,一切功德福報,都離不開一顆清淨、善良的內心。同樣的道理,念佛人若想與佛法相應,乃至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當下一念心就應當是清淨慈悲的。
  • 念「阿彌陀佛」聖號時,牢記這2句話,功德無量!
    許多信眾都有到寺院燒香拜佛、誦經念佛的習慣,尤其我們會注意到,自己接觸佛教以後聽得最多的便是那句「阿彌陀佛」。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呢?難道「阿彌陀佛」是佛教裡最大的佛嗎?稱念「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最大嗎?不是的。
  • 佛教:念「阿彌陀佛」,做不到這2點,再念也無用!
    提起「阿彌陀佛」,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阿彌陀佛」似乎是佛教的代名詞,寺院裡出家僧人或善信居士也常常是一句句「阿彌陀佛」不離口。那麼,「阿彌陀佛」到底是誰呢?如何念誦該佛號才能功德更圓滿呢?本篇文章,小編帶大家一起走進「阿彌陀佛」的世界。
  • 佛前供花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現代人學佛,最先接觸的佛教名相,肯定包括「功德」一詞。我們平時見到一些善行義舉,也會感嘆功德無量,並且會說一句「隨喜功德」。實際上,很多學佛人都希望依靠布施、供養等方式積累功德,廣結善緣。從佛理來看,布施與供養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也就是說它們是同一行為的兩種說法。
  • 念誦大悲咒,這兩點不要有,功德更圓滿!
    《大悲咒》全名《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是佛教淨土宗所奉持的一部經咒。全文八十四句,每一句都以音譯的方式流傳。根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此經是觀世音菩薩為了利益眾生,使眾生消障除礙、離苦得樂而宣說。
  • 佛教:念一句「阿彌陀佛」的功德到底有多大?看完你就明白了!
    提起「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我們可以在寺院裡處處看到它的蹤跡、聽到它的聲音。寺院僧眾之間見面打招呼也常稱一聲「阿彌陀佛」,以表恭敬。但其實,我們大家對於「阿彌陀佛」本身的了解卻是知之甚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念佛的功德就會不圓滿。
  • 佛教:佛前「燒香」,牢記這2點,使你的功德更圓滿!
    你燒不燒香、做不做供養,都由你自己而定,功德在心不在形。一切供養不是在於佛菩薩「交易」,其目的在於培養大眾的布施心、慈悲心、清淨心、平等心,而不是在攀比,看誰更有功德。如果你心地不清淨,燒再好的香也無用。如果你真誠恭敬,不用燒香,也福報很大。我們也不要去迷信民間所說的「高香」、「頭香」,香燒的再好,如果不存良善,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 念「阿彌陀佛」時,牢記這2個字,能獲無量福報,花開見佛!
    這是因為,你念的方法不對。念誦阿彌陀佛,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方法,才能獲得無量的福報,才能「花開見佛」。當你念「阿彌陀佛」時,牢記這兩個字,能獲無量福報,花開見佛!阿彌陀佛的名號,現在是盡人皆知。寺院中的僧人們互相之間一見面,第一句話不是「你好」,而是「阿彌陀佛」!
  • 念誦阿彌陀佛時,牢記這3句話,福報無量!
    佛教中有一個《贊佛偈》非常著名:「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甘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鹹令登彼岸。」這首詩讚頌的,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為度眾生,建立了西方極樂世界。令無量眾生,前往佛國淨土,享無量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