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大家分享了念佛能積累自己的功德後,有人就問,到底要怎樣念佛,才能以「更快的速度」積累自己的福德?
我們一般所說的念佛,指的是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佛經中講,只要一個人有心去念誦「阿彌陀佛」,就能積累無量無際的福德了。《佛說阿彌陀經》中記載,只要一個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念誦,就能達到一心不亂。到了一定的程度,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就能「現在其前」,接他前往佛國世界享受他念佛所積累的無量福報了。
念誦「阿彌陀佛」時,只要你能做到牢記這2個字,你所獲得的功德,就會更圓滿!大家不妨來看看,是哪兩個字呢?
01第一個字:空
眾所周知,佛教中最講究的是一個「空」字。過去人們出家當比丘,他不叫「出家」,而叫「入空門」。所謂的「空」,就是佛教的核心義理。因為在佛陀看來,這個世界的一切,全都是虛幻而不實的。
這種空,是當事物發展到一定的地步,會走入到一種「空」的境地。佛陀將這種現象稱之為「成住壞滅空」。
佛陀講空的意義,就是讓人不要去執著任何東西。否則,到最後,你會一無所得。
《金剛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虛妄的實質,就是空。所以在念佛的時候,要讓自己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雖然念佛能積累自己的福德,但是你在念的時候,就不能牢記福德,要牢記這個「空」字。其實,不僅普通人要牢記,作為菩薩來說,如果她還認為有福德,那麼她就是「非菩薩」。
而一個念佛的人,更是要懂得「空」的真正含義。當你懂得了之後,你再去念佛,即便有「福德」從心裡冒出來、即便再有任何執著的東西,想要來勾引你的心,你都會認為它們是假的,那麼你就不會為它們所打動。達到這種狀態,你念佛的功德,就會更圓滿。
02第二個字:一
佛教中對於「一」非常的注重。這裡的「一」,指的是自己的專注力。也就是你在念「阿彌陀佛」時,心中只能有「阿彌陀佛」,不能有其它的任何東西存在。
因為念佛的最終目的,就是讓自己達到一心不亂。當你達到一心不亂,你就會擁有無量之福。但是在念的時候,會有諸多的妄想執著出來阻礙你。這些妄想執著,其實都是自己以前造下的業障。在你享福之前,先要消除這些業障。佛教中都是這樣認為的。
《法華經》中,大勢至菩薩說,眾生都是佛的孩子,但是都因為執著追求某個東西,從而「棄父逃走」。到了娑婆世界,就算自己有了「佛心」,也無法顯露出來。所以唯有念佛,與佛產生感應,同時顯露出自己的「佛心」,才能回到佛那裡去。
因此,大勢至菩薩有這麼一句話:「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說的就是,當你不斷地念佛,就是想要扔掉自己從前所執著的東西。但是在念佛時,這些妄想執著會前來「阻礙」你。你只要讓自己不再受它們的「誘惑」,將心思始終專注在你念誦的「阿彌陀佛」上,你就能達到目的了。
那天有人問,念佛到底要念多久,才能「收穫」這些功德?其實,念佛之事,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一個人,作天長日久的堅持。只有在你的堅持下,你才能獲得成就,才能真正令你的功德,更加的圓滿。有的人念了一天兩天,或者念了一年兩年,他獲得了一些功德,就不再念了。其實,這些功德會很快消耗掉。只有真正讓自己達到一心不亂,才算是達到了念佛的目的。到了那個時候,才能真正收穫你念佛所帶來的所有功德。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聽聞者,悉發菩提心。
共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