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納,從科幻小說到現實世界的偉大預言家!

2020-12-18 閒話郵票

說起儒勒·凡爾納,可能大家對這個名字有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但是只要提起《地心遊記》、《海底兩萬裡》、《從地球到月球》、《神秘島》、《氣球上的五個星期》等等作品,你一定會大叫「我知道了!」,對!就是他!被稱為「科幻小說之父」的儒勒·凡爾納。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凡爾納作品被翻譯的數量位列世界第二,排名在莎士比亞之上(第一名是推理作家阿加莎·克裡斯蒂)。

凡爾納的作品受到全世界人民喜愛的原因,除了他的故事裡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堅韌不拔的主人公,瑰麗神奇的風景外,主要是源於他對未來世界發展的預測,這些情節激發了人們野外冒險、研究科技、探索太空的熱情。

凡爾納作品最神奇在於那些科學幻想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一變為了實現。

被譽為「現代潛艇之父」的西蒙·萊克在他的自傳裡說「凡爾納是他一生的舵手」,西蒙·萊克正是在讀了凡爾納《海底兩萬裡》後,對凡爾納描繪的一艘名叫「鸚鵡螺號」的潛艇產生了狂熱的興趣。1898年,他造出的現代意義上第一艘潛艇正式航行。

1863年,凡爾納在《20世紀的巴黎》中成功描述出影印機、傳真機、無線電報、電視、子彈列車、電椅死刑等「未來科技」,同時,凡爾納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預言,他說未來的巴黎會建設「一座沒有很大實用價值的燈塔刺向夜空」,哈哈!大概應該是下面這個建築吧。(艾菲爾鐵塔擬建於1886年,開建於1887年)

1886年,凡爾納在《徵服者羅比爾》中預測,「將來人類一定會駕駛比空氣重的物體作定向飛行」,還和好友成立了「鼓勵藉助比空氣重的機器進行空中飛行協會」(巨長的名字)。

在1903年萊特兄弟首次試飛飛機成功。

將凡爾納的科學幻想變成現實最讓人驚訝的是在1865年發表的《從地球到月球》,及1870年發表的續集《環繞月球》,這兩本書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巴爾的摩城大炮俱樂部的主席想要向月球發射炮彈以建立與月球的聯繫,探險家建議將炮彈設計為空心的。幾個朋友克服困難建造了大炮與炮彈,並乘坐由大炮發射的炮彈出發飛向月球。途中遇到流星而偏離軌道,在離月球4500千米處繞月飛行。後來,三位探險家利用繞月飛行的機會,仔細觀測了月球,最後炮彈速度越來越快,脫離了月球的引力範圍,從而進入了地球的引力圈,最終落在太平洋。

這個故事幾乎就是美國後來「阿波羅登月計劃」的說明書,當登月計劃成功的時候,凡爾納的「科幻小說之父」的稱號實至名歸。

「預言家」凡爾納用自己充滿想像力的科幻故事吸引了一代代的孩子走進科學,喜愛科學,崇尚科學,也許這才是凡爾納一生最大的成就吧。

(註:以上郵票版權由其國家郵政所有)

相關焦點

  • 凡爾納小傳:讓潛艇、火箭變為現實的「現代科幻小說之父」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紅旗飄揚)凡爾納小傳:讓潛艇、火箭變為現實的「現代科幻小說之父」1828年2月8日,儒勒·凡爾納出生於法國的南特費多島。(《氣球上的五星期》插圖)自此,凡爾納和赫澤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兩人籤訂合同,每年創作兩本科幻小說。凡爾納寫作進入了穩定的高產期,包括探索地下世界的《地心遊記》(1864年)、試圖利用大炮炮彈飛向月球的《從地球到月球》(1865年)、探索海底世界的《海底兩萬裡》(1870年)等等。
  • 從凡爾納到劉慈欣,什麼樣的科幻小說才算有魅力?
    故事發端於一個巨大的、能撞擊且導致沉船的怪物,三個勇敢的科學家加水手,在偶然情況下掉落到怪物的脊背,他們發現其實這是一艘世界上最先進的多功能深潛船——鸚鵡螺號。偉大的尼摩艇長發明並製造了這艘可以永遠潛行的航海器。 鸚鵡螺號有著獨特的外觀和強大的功能,無盡的電力照管著潛水艇上的一切,海水中的動植物則提供了食品和衣服。
  • 凡爾納小說:優秀的科幻作品,是真實生活與思維突破的完美結合
    在19世紀的法國,一個偉大人物的誕生,開啟了無數青少年的科幻之夢,他就是著名的「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地心遊記》立足於現實和科學的合理想像,以科學為基礎的適當延伸如果凡爾納小說脫離了現實基礎,那就會變得誇張、虛幻;而如果它僅僅依據現實,或者只是將現實世界的冒險以文字的方式重新完整地記錄一遍
  • 法國科幻小說作家:儒勒·凡爾納
    法國19世紀作家儒勒·凡爾納以其革命性的科幻小說《八十天的世界》和《兩萬裏海》而聞名。誰是儒勒·凡爾納?,這些書籍在它們成為現實之前就已經存在了。1863年,赫策爾出版了《氣球上的五個星期》,這是凡爾納的一系列冒險小說中的第一部,其中將包括他的非凡航行者。晚年,死亡與遺作
  • 【極客漫遊指南】凡爾納:世紀預言家
    這個略顯詭異的墓地裡所安葬的正是百年來最偉大的「預言家」——儒勒·凡爾納。他就像雕像所展示的這樣,雖然只是地球上的一個小小人類,卻竭盡全力去探求未知的世界,向人們預告 100 年後的世界。尼莫船長是凡爾納最著名的小說之一《海底兩萬裡》的主人公,他駕駛著一艘名為「鸚鵡螺號」的潛水艇週遊於各大洋。凡爾納在書中詳細描述了「鸚鵡螺號」的設計:「船是很長的圓筒形,兩端作圓錐狀。很明顯,它很像一支雪茄菸。這種形式,在倫敦有些船的構造早已採用過了。這個圓筒的長度,從頭到尾,正好是七十米,它的橫桁,最寬的地方是八米。
  • 薦書┆如何向孩子介紹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
    儒勒·凡爾納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自160多年前其第一部作品問世至今,他已經成為世界上被翻譯作品第二多的名家,僅次於阿加莎·克裡斯蒂,位於莎士比亞之上。在全世界範圍內,其作品的譯本已累計達4751種。凡爾納生活在一個工業革命蓬勃發展、現代科學用偉大的力量重塑世界的年代裡。
  • 【極客漫遊指南】儒勒·凡爾納:世紀預言家
    這個略顯詭異的墓地裡所安葬的正是百年來最偉大的「預言家」——儒勒·凡爾納。他就像雕像所展示的這樣,雖然只是地球上的一個小小人類,卻竭盡全力去探求未知的世界,向人們預告 100 年後的世界。尼莫船長是凡爾納最著名的小說之一《海底兩萬裡》的主人公,他駕駛著一艘名為「鸚鵡螺號」的潛水艇週遊於各大洋。凡爾納在書中詳細描述了「鸚鵡螺號」的設計:「船是很長的圓筒形,兩端作圓錐狀。很明顯,它很像一支雪茄菸。這種形式,在倫敦有些船的構造早已採用過了。這個圓筒的長度,從頭到尾,正好是七十米,它的橫桁,最寬的地方是八米。
  • 聽說過「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嗎?不知道說明你OUT了!
    你愛看科幻小說嗎?聽說過科幻大師儒勒·凡爾納嗎?實在想不起來的話,也許你看過布拉德·佩頓執導的2012年動作冒險電影《地心歷險記2:神秘島》,這部電影就改編自凡爾納的經典小說《神秘島》。今天是儒勒·凡爾納的誕辰日,在192年前的1828年2月8日,他出生在法國南特市一個中產的法官家庭。19歲時按照父親的期許,到巴黎開始學習法律,但法律不是他真心喜歡的專業,於是畢業後不願當法官,選擇為劇院創作劇本。最終成為19世紀法國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以及詩人。
  • 身為科幻小說作家的凡爾納,是怎麼被譽為科學界「先知」的?
    從劇作家到科幻小說作家 在大仲馬的幫助之下,凡爾納連續幾次為劇院編寫劇本,並獲得了不小的反響。1851年的時候,一家雜誌的主編早上了法爾納,並希望他能創作有關歷史、地理方面的短篇小說。雖然一生寫出了大量的優秀科幻小說,但晚年的時候,他成為了一個自然神論者,甚至也間接地影響到了日後的作品。1886年,因凡爾納的侄子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所有無意識地向法爾納開了兩槍,並導致一條腿永久性殘疾。1905年,凡爾納因病離世,兩部未完成的小說《大海的入侵》和《天邊燈塔》則由他的兒子續寫完成。
  • 歷史上的今天,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逝世
    儒勒-凡爾納1905年3月24日,法國備受歡迎的作家儒勒-凡爾納在亞眠逝世。1828年2月8日(距今190年),凡爾納出生在法國南特。1863年,他的小說《氣球上的五星期》使他名利雙收。在這之後他創作了一系列驚險小說和科幻小說如《八十天環遊地球》、《海底兩萬裡》和《地心旅行記》等。他在《神秘島》中出色地預見到許多項未來的科學器械和發展,包括潛艇、水下呼吸器、電視以及太空旅行等。現在這一切都已經成為現實。儒勒·凡爾納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 曾寫過《海底兩萬裡》、《地心遊記》等著名科幻小說。
  • 劉慈欣:沒有一個科幻作家預言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在這場深刻改變中國、深刻影響世界的偉大變革中,有多少波瀾壯闊的徵程,有多少值得銘記的時刻?
  • 宅家的日子,讓孩子跟著科幻小說家凡爾納一起環遊世界
    宅家的日子,讓孩子跟著科幻小說家凡爾納一起環遊世界 2020-03-06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為什麼我們今天依然要讀凡爾納?——從《從地球到月球》談起
    說起登月,不由得使人想起儒勒·凡爾納的傑作《從地球到月球》及其續集《環繞月球》。通常的說法是這部出版於1865年的小說提前104年預見了阿波羅計劃的成功。  而且,凡爾納在小說裡預言準的可不只這些數據。  有一點很奇怪,身為法國人,凡爾納在《從地球到月球》中,完成登月壯舉的,不是法國人,而是美國人。
  • 科幻變成過去——凡爾納
    科幻不是一拳打爆星系麼?科幻不該是金丹成聖麼?總之一句話,這科幻大師的名頭是否吹的太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世界公認科幻大師這個名頭可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得到的。《海底兩萬裡》一書成書與19世紀,本貓也無查詢了一下潛艇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奈何回答混亂不堪,所以就不列舉。
  • 儒勒·凡爾納是穿越人?!
    ——儒勒·凡爾納(儒勒·凡爾納的籤名)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是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預言家、劇作家以及詩人。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一些人稱作「科幻小說之父」。
  • 「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星辰大海裡的秘密世界
    ■陳翔  人們習慣稱他為「科幻小說之父」,他小說中的很多想像,至今仍是人們科學探索的方向。濃密的捲髮與鬍鬚,在海風的吹拂下微顯凌亂,雙眉皺起,不停歇一副思索的樣子,眼角漸深的皺紋將他眼神的堅毅越凝越深,映出了兩萬裡的海底,映出從非洲到南北極,映出從地球到月球,映出人類探索世界過程中的更多可能性。這副面容,便屬於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伴隨過我們童年成長,也伴隨著科學探索成長的小說家。
  • 儒勒·凡爾納 簡介及個人故事
    ,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是現代科幻小說的重要開創者之一。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貢獻,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他一生寫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說,總題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遊》。代表作有《海底兩萬裡》、《氣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環遊地球》、《地心遊記》等,其中《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裡》和《神秘島》被稱為「凡爾納三部曲」。   最近,隨著對於其作品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發現,學界對於凡爾納的認識也在趨於多樣化。
  • 薦書|好看的科幻小說集錦:用寫作的溫度來抵禦現實的嚴寒
    你的想像力真豐富,希望這些都會實現」2020這個印象中遙不可及又充滿幻想的年份,還有不到一個月就要到了,那些關於未來的想像實現了嗎?本期我們帶來科幻小說專題,包括獲得雨果小說獎的作家劉慈欣和郝景芳,以及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
  • 十大世界著名科幻小說家
    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裡》《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遊記》等。他創作的科幻小說對該領域影響深遠,如「時間旅行」、「外星人入侵」、「反烏託邦」等都是20世紀科幻小說中的主流話題。1895年出版《時間機器》一舉成名,隨後又發表了《莫洛博士島》、《隱身人》、《星際戰爭》等多部科幻小說。他還是一位社會改革家和預言家,曾是費邊社的重要成員,會晤過羅斯福和史達林,撰寫了《基普斯》、《託諾-邦蓋》、《恩惠》、《預測》、《世界史綱》等大量關注現實,思考未來的作品。
  • 讓海洋觸手可及,科幻大師凡爾納的海底帝國
    今年的2月8日,是法國著名科幻作家凡爾納誕辰190周年的日子。絕大多數人對於凡爾納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他的「科幻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裡》和《神秘島》。然而這位「科幻小說之父」坎坷離奇的一生卻遠比他的科幻小說更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