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正在消失的舊書攤

2020-12-17 騰訊網

  引言

  逛潘家園 淘樂遊原 書香氤氳看西安。

  一城文化 半城神仙 何處容身舊書攤?

  在巴黎,沿著塞納河行走,你會看到一排綠色的書箱,每一個清晨,它們都會被打開,為全世界的舊書愛好者提供思想的盛宴。不知不覺中,塞納河的舊書攤已經歷了近百年歷史,成為巴黎一道獨一無二的風景。

  塞納河畔舊書攤(圖源自網絡)

  在西安,也有這樣一條舊書市,它最初由分散在古城各處的舊書商們自發擺攤而起,漸成規模,迄今已有十餘年歷史。往年,每逢正月初一至十五,整座城的舊書商們仿佛都湧在了這裡,一條街被擺得滿滿當當,淘書者幾乎沒有落腳的地方。想挑出一本心儀的書,你的最佳選擇只能是跪在一沓舊書中慢慢翻閱。當然,除了舊書,你還能淘到花燈、煙盒、玩具、舊信封、鎮紙、明信片、收音機、茶壺、鐘錶、胸針、紀念幣、老照片、繪畫習作等各種有趣的老物件,不知不覺中度過一個美妙的下午。

  書市一角(網友供圖)

  今年,這裡的舊書市依舊如約擺起,然而規模已縮減到往年的三分之一左右。那些每年都來的老書迷和舊書商們都憂心忡忡,因為涉及「佔道經營」和「安全隱患」,一部分書商選擇了新的擺攤陣地,而留下來的人們都不知道,明年,這條承載了古城書迷和遊客們無數記憶的舊書市,是否還會繼續存在。

  一個午後,乘坐地鐵三號線,我們抵達了這條舊書市所在的樂遊路,傾聽了舊書商、老書迷、遊人的故事與心聲。

  路標

  老王 舊書商

  「你不知道,今年這條舊書市差一點兒就沒了。我們跑了有關部門好幾次,又給市民熱線、電視臺和紙媒反映情況,希望能讓舊書市存下來,估計是市民熱線起了作用,也是有關部門的領導考慮了民俗這一情況,最後才暫時可以擺了。」舊書商老王說,「受此影響,往年這條街能有近百家舊書攤,今年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書商出攤,有一部分人轉戰到了附近慈恩西路上的伴山書屋附近,但那裡是遊擊隊,除了遊客能逛到那裡,老書迷們都不知道那地方。」

  老王說,好多老書迷來了後都問他,今年怎麼舊書攤規模銳減,聽到解釋後大家都挺理解,也挺失落。「往年舊書都是隨地往那裡一攤,人多且雜亂,也有安全隱患,今年規定『舊書不落地』,所有舊書商都自發購買了架子床,把書放在床上,規範了許多;每家書攤旁還放著滅火器,以避免安全事故。

  談話間,有讀者拿著一本厚厚的80年代小說問老王多少錢,老王說5塊錢,讀者便很爽款地掏錢揣書了。「只要你有興趣,就能看到好書。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書就是千裡馬,而你就要做伯樂。出來擺攤,一是給孫子賺個壓歲錢,二是結交到朋友。至於舊書嘛,難得遇見有緣人,報價那麼貴真沒意思的。」老王憨笑。

  「書多得很呢,架子上只是一部分,還有很多書沒有擺出來。」老王說,「我在這裡擺攤十幾年了,從剛開始擺到現在,親眼看到了每年愛書人聚在這裡的盛況,也結交到各行業的許多好朋友。雖然現在實體書店式微,網絡購書便利,但依然有堅持著的傳統書商。不知道明年這條街會是什麼政策,據說舊書市很有可能會被取締掉。我想無論是對於書商還是書迷們來說,這都不是一個好消息,有關部門可以採取規範化、固定化的措施把這個文化之景沿襲下來,這也是我們書商和所有書迷的心願。」

  舊書攤一角,吸引著愛書人的視線

  認真挑選「寶貝」的淘書者(網友「豬」供圖)

  張大爺 75歲 退休教師

  見到張大爺時,他正佝僂著腰,眼鏡幾乎貼在了書頁上,認真挑選著舊書,腳下的一個舊布袋裡,已滿滿當當裝了幾十本淘到的「寶貝」。因為書太多太重了,當他和老闆講好價、付了款、裝了書、提起舊布袋時,布袋的提手突然斷掉,熱心的老闆連忙抽出幾個新的大塑膠袋,過來幫他收拾。

  一邊收拾著書,張大爺一邊露出羞澀卻滿足的笑:「好書太多了,忍不住,就買多了。往年,這裡的舊書市規模更大,我經常是早上出門,淘到晚上才回家,好幾次還因為買書太多,只能讓孩子們來接。」

  翻看張大爺淘的書的種類,多以音樂及國學有關,他說,這與自己的工作有關聯。「我退休前是高中語文教師,所以喜歡研究國學的內容。而退休後又愛上了音樂,所以就經常看一些音樂方面的書來自學。」

  「從舊書市剛開始擺時我就每年都來,幾乎沒有間斷,大概有十幾年日子了。」張大爺說,「這條舊書市很奇特,只在每年的初一到十五間出現,有時十一二三就沒有了,這麼多年,看著它的規模越來越大,知道的人越來越多,我這心裡啊,也很欣慰。作為老讀者,當然不希望它被取締掉,不然,城市又失去了一個文化特色地標,對我們愛書人來說,也失去了一個心靈的寄託。」

  琳琅滿目的舊書

  柯林 57歲 作家、醫生

  一個胖嘟嘟的小女孩,「刷」地從眼前飛過,趴在一堆舊書上,對不遠處的爸爸大喊:「爸爸我要看書,我要學習!」爸爸快步跑過來,笑著拉起她,輕輕拍掉衣服上的土,然後和小女孩一起挑起了小人書。

  就在小女孩不遠處,有一位戴著眼鏡、氣質儒雅的中年人,正在一堆舊舊的木版畫中細細挑選。「你來幫我看看,這兩張畫哪張更好看點?」他突然轉過頭對筆者說。

  挑到了心儀的畫後,柯林接著說:「我家就在舊書攤後面的樓上住著呢。看著這條舊書攤擺了十幾年,每年初一早上開始,一場以舊書古籍為主的盛宴,就從這裡拉開帷幕了。買賣舊書的人,一般都比較文雅,所以每年並不吵,相反,看著來來往往的愛書人,心裡反而會充實又滿足,而人頭湧動的情景,也讓過年的氣氛都似乎更足了一些。」

  2月21日下午,認真的淘書者們

  欣子 30歲 編輯

  「我大概是四五年前,從朋友口中知道這條舊書市的,當時激動壞了,大年初五趕緊拉著我爸過來,淘了幾十本外國小說,還不盡興,過了三四天,又來淘了一批舊書。」30歲的編輯欣子說,「那時地鐵三號線還沒有通,所以我和老爸是坐著公交車晃蕩晃蕩過來的,那一麻袋書,提回家,把我倆可累壞了!也把我那有潔癖的老媽氣壞了,因為是舊書,不免有塵土,她怕我感染什麼細菌,用抹布打了消毒液,給我把近百本舊書封皮全擦了個乾淨,跟新的一樣。」

  欣子清晰地記得,在這條舊書攤上,自己淘到的第一套外國小說是《琥珀》,講了一個美貌但缺乏教育的外國女孩的一生。「那套書很舊,三本書一共花了15塊錢,但是書的翻譯質量真好啊,我只看了兩頁,就陷入了故事情節中無法自拔,沒日沒夜地讀了三天,把上中下三本書讀完了,時至今日,這還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個故事。」

  小說《琥珀》

  後來,欣子還在這裡淘到了很多舊書,也成為了每年都來的舊書迷大軍中的一員。「這裡能發現很多市面上買不到的書,而且價格也很公道。當然,也能淘到很多時間新一點的書,我記得2017年過年間,自己淘到了一套《平凡的世界》,也是沒日沒夜地用了三天時間讀完,其中每個人的命運都令人揪心不已。」

  「肯定不希望這裡被取締,我有許多外地和外國的朋友,過年間來西安,逛完大雁塔,我都喜歡帶他們來這裡轉轉,大家都會愛上這裡,說在舊書市場裡能找到安靜和快樂。」

  Elane 21歲 遊客

  見到Elane時,她正和自己的兩位好友在挑選花燈,三個人都對花燈發出「哇!好精妙的藝術品!」、「好好看!」等感嘆。天性愛笑的她介紹說,自己來自美國喬治亞州,此次西安是中國之行的第二站,將會在西安呆五天。

  「哪個外國人不知道西安啊!這裡可是歷史古都,在學校裡,老師經常對我們提起!」Elane說,「今天是我們在西安的第二天,我們是逛完大雁塔後,誤打誤撞走到這條路上來的。沒想到太棒了!能發現這樣一條有趣且寶貝不少的街道,身處其中,就像在淘寶一樣,每一件東西都好神奇!」

  舊書攤上也售賣這種古老的工藝品

  談話間,與Elane同行,從事文創工作的法國朋友Adrien在一家書攤上買了一套80年代的繪本,當攤主把繪本裝好交給他時,Adrien捧著繪本愛不釋手。他說,這裡讓自己想到了巴黎的舊書市場。「無論走到哪裡,我都希望這樣具有文化意味的市場越來越多。因為它能促使更多的人溫故知新,從舊書中收穫回憶、思考和研究。」

  舊書攤上的古老繪本(圖片來自網友「黃臻」)

  後 記

  《買書瑣記》藏書家陸昕寫過:「從事古舊書業的人,大多喜歡讀書,願意的專家學者交朋友,同時也深知讀書人愛書成癮又囊中羞澀的窘迫。"

  然而書卷翻開背面,又是逐漸瀰漫的頹勢。樂遊路上這條曾承載無數愛書人回憶的舊書市場背後,是有關部門不知何時會下發的關閉令和日益蕭條的書籍市場。明年我們是否還能前來淘書,一切仍是未知數。

  在法國巴黎,塞納河畔的舊書攤,已然成為一道靚麗風景,其中以莎士比亞書店為首,早已經被旅行社列為必去的巴黎聖地。

  巴黎舊書攤

  從巴黎舊書攤的發展歷史中,我們看到了希望。期待通過合理的市政規劃及手段,在未來,這條古城裡流動的金黃色舊書市場能夠以一種新的面貌留存下來,同塞納河畔的舊書攤一樣,不止傳承著老西安的民俗歷史,也見證著古城文化傳承的未來。

  互動

  愛書的你,還知道古城哪些地兒藏著舊書市?對於樂遊路舊書市的未來,你又怎樣的看法?歡迎留言與我們互動。

  本期文圖:陳夢揚、何肖

  編輯製作:萌萌羊

相關焦點

  • 海河邊的舊書攤,消失的風景
    昨天(8月4日),天津愛書人抵達海河邊,獅子林的橋頭,密密麻麻的舊書攤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上一周,《藏書報》還對此做過報導,不僅如此,遠在菲律賓的《世界日報》在前不久還是以《海河邊的舊書攤》為題書寫天津之美。「天津取締舊書攤,實在不是一個明智之舉。」多位愛書人對此表示。天津海河邊舊書攤最早是位於古文化街,每周六固定擺攤,然後被有關方面趕到海河邊,繼續擺攤。
  • 巴黎的標誌——塞納河畔的舊書攤正在走向死亡
    過去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會來逛舊書攤。圖片:pixabay正常情況下,巴黎人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會來逛他的小攤,以及其他大約230個舊書攤。在塞納河的左岸和右岸,四四方方的舊書攤延伸了近四英裡。但新冠疫情下的封城令人們望而卻步,舊書攤的生計正迅速受到威脅。
  • 這條只在過年間出現的舊書攤 如今卻面臨可能消失的命運
    在巴黎,沿著塞納河行走,你會看到一排綠色的書箱,每一個清晨,它們都會被打開,為全世界的舊書愛好者提供思想的盛宴。不知不覺中,塞納河的舊書攤已經歷了近百年歷史,成為巴黎一道獨一無二的風景。  在西安,也有這樣一條舊書市,它最初由分散在古城各處的舊書商們自發擺攤而起,漸成規模,迄今已有十餘年歷史。往年,每逢正月初一至十五,整座城的舊書商們仿佛都湧在了這裡,一條街被擺得滿滿當當,淘書者幾乎沒有落腳的地方。想挑出一本心儀的書,你的最佳選擇只能是跪在一沓舊書中慢慢翻閱。
  • 一個北京淘書人感受舊書攤的消失
    作為一個北京的淘書人來說,今年有特殊意義——各種市場裡的舊書攤都消失了。 因為城市的升級,低端業態的退出,絕大部分沒有光鮮經營場所的行當都屬於淘汰之類,經營舊書的場所自然大都在此列。
  • 舊書攤藏身古城各個角落 在煙火氣中為城市增添文化味道
    (記者 郝鍾毓 攝)■記者 雷縣鴻街邊的舊書攤,總是能吸引眾多市民的腳步和目光,在舊書攤淘到一本心儀的舊書,對愛書的讀者來講,是件非常愜意的事情。在專家們看來,舊書攤由來已久,它是書店的重要補充,給市民讀者的生活平添了一份樂趣。在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都西安,舊書攤無疑更加值得肯定與支持。
  • 與羅浮宮和聖母院同為巴黎標誌,但塞納河畔的舊書攤正在走向死亡
    巴黎人鍾愛的遊手好閒——漫無目的地散步來享受生活——已經完全消失了,宵禁和隔離措施扼殺了它,同時使舊書攤失去了忠實顧客。在塞納河的左岸和右岸,四四方方的舊書攤延伸了近四英裡。但新冠疫情下的封城令人們望而卻步,舊書攤的生計正迅速受到威脅。塞納河畔的舊書攤與羅浮宮和巴黎聖母院同為巴黎標誌性風景線,許多人擔心可能迎來它們的最終章。
  • 陝西西安:舊書攤藏身古城各個角落 在煙火氣中為城市增添文化味道
    記者 郝鍾毓 攝街邊的舊書攤,總是能吸引眾多市民的腳步和目光,在舊書攤淘到一本心儀的舊書,對愛書的讀者來講,是件非常愜意的事情。在專家們看來,舊書攤由來已久,它是書店的重要補充,給市民讀者的生活平添了一份樂趣。在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都西安,舊書攤無疑更加值得肯定與支持。在舊書攤上挑選一本喜歡的書,是很多資深讀者難忘的購書記憶,其最吸引人的樂趣就在於閒逛和不經意間的發現。
  • 潘家園舊書攤撿漏記
    我的業餘愛好,就是利用周六時間到潘家園舊書攤撿漏,潘家園舊書攤的「古玩市場」,這裡人山人海,眾多的讀書、藏書愛好者一大早就在這裡撿漏,潘家園舊書攤這裡因為舊書攤,吸引了較多的賣書者,來這裡賣書,所以市場規模較大,單單舊書攤就有100多個攤位。冬天雖然天氣冷,但仍吸引了不少購舊書的人,來這裡逛,買舊書是我平生的一大愛好。
  • 特寫 | 又見舊書攤
    山上曰舊書攤的黃金年代隨著城市整改業已成為上個世紀的故事,三年前,經營慘澹的舊書攤,如今仍在現實中掙扎.(詳情疇昔舊文 特寫 | 舊書攤,你慢些走)對於書攤老闆而言,無論是苦苦堅守或是沉淪現實,在他們的書攤像雨滴一樣被蒸發之前,淘書、出攤兒和吃飯一樣,仍然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三年過後,舊書攤的日子總還要過下去。
  • 天津海河邊的舊書攤
    周六,成都的瑪塞城有舊書攤,天津的海河邊也有舊書攤。舊書攤的多少,在某種程度上是檢驗一個城市閱讀力的高低的標準。舊書是知識的源泉,而通過知識的累積,讓我們看到了城市文化的厚度。在中國,有兩座城市的舊書攤均是位於水邊,一是株洲的湘江邊的舊書攤,每個周末固定擺攤,當地還為舊書攤分別建造了亭子,這樣的舉措讓他們少了風雨中擺攤的苦,那是湖南閱讀力的體現。而天津的海河邊舊書攤,是從古文化街趕了出來,不得已在這裡擺攤,極易受到天氣的影響。這幾年,去天津參加文化活動,少不得去逛逛舊書攤,第一次是在古文化街,那時書攤多,也鬧熱。
  • 難忘舊書攤
    □陸冠京讀書人總忘不了舊書攤。曾幾何時,在城市的街頭巷尾,舊書攤並不難覓。一摞摞各式各樣的舊書在地上擺開,吸引著愛書人的目光。記憶裡,最早接觸舊書攤,是上小學時。當時城市街邊有許多舊書攤位,擺放著四大名著的插圖本、小人書、舊雜誌、小說等。
  • 塞納河畔的舊書攤
    有人把塞納河畔的舊書攤稱為小型古典圖書館和袖珍博物館,把書商稱作「歷史的教科書」  美麗的塞納河是令人難忘的,而更令人難忘的是河畔的舊書攤。我們傍晚來到塞納河畔時,看到齊腰高的欄杆上掛著一個個綠色的鐵皮箱,全都上了鎖。  我們猜想這種長方形的箱子一定是垃圾箱了。可是第二天上午我們再漫步塞納河邊時,卻發現這些剛剛打開蓋子的鐵皮箱原來是舊書攤。
  • 懷念我以前居住小區樓下的那個舊書攤
    懷念我以前居住小區樓下的那個舊書攤。每當天氣晴好的雙休日,小區的路面便擠滿了蜂擁而至的小商小販,各霸一方,擺攤設點。一時間,人來人往,吆喝吵嚷之聲喧囂塵上,場面勝於鬧市。舊書攤鬧中取靜,一方彩條塑料布鋪地,各種或大或小或厚或薄的舊書靜躺其上。不算起眼,卻自有個性。
  • 宋石男:那些不復存在的舊書攤
    他們不在蓮桂路口擺舊書攤已經快9年了。在他們的書攤像雨滴一樣被國家蒸發之前,去他們那兒淘書,和吃飯一樣,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2001年我搬到現在的居住地時,蓮桂路口的舊書一條街已存在多年,頂峰時期有十幾家書攤。他們黃昏出來,在落日餘暉中將書一本本擺上帆布,到8、9點,散步的人都不見蹤跡,他們就將書一本本收拾到麻袋裡,各自回家。剛開始,我們並不和睦。
  • 深圳一舊書攤攤主出家 愛書如命曾被趕出出租屋
    因為一篇報導、一個舊書攤而走到一起成為朋友的一群深圳愛書人近日傳遞著一個好消息——任和達找到了!他已在溫州一家寺院出家,目前潛心修行。  這個與書有關的「悲情」故事終於畫上了句號。  本報報導引各方關注  故事被書友概括為,「一個愛書如命的人,經營一個舊書攤;經營困難,他被趕出出租屋;數萬舊書堆在華僑城一棵大榕樹下,最後書的主人不堪壓力悄然棄書消失」。2010年11月19日深圳商報「文化廣場」C3版刊發報導《深圳能否容下這個舊書攤?》,引發各方關注,「舊書攤」一時成為熱點事件。
  • 堅守舊書攤的老人|沈向明
    W是我的老師,退休以後,就在街上擺了一個舊書攤,雖說生意清淡,但他卻一直默默地堅守著,一邊看攤,一邊讀書,倒也落了個悠閒自在。在街頭巷尾找一塊較為寬敞的空地,鋪上一張大塑料布,上面擺放著幾個盛滿舊書的用白鐵皮做的頗似燒烤爐的條狀鐵盒,然後再在空餘處,整齊地碼放一些過期的《十月》、《讀者》、《青年文摘》,就可以任人隨意翻閱、選購了。那種專門用於放書的條形鐵盒,是W老師的書攤區別於在鬧市路邊常見的舊書攤的一個最明顯的標誌!
  • 舊書攤的樂趣
    因為疫情的原因,很久沒有逛舊書攤了。從大學畢業後不久就開始周末去逛書攤,這個習慣已經堅持二十多年了。這兩年逛得有些稀疏了,因為網上淘舊書也很方便 ,雖然方便,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時不時的還會在周末起個大早去「趕集」
  • 舊書攤沒有擺了?
    只好問他,「何以現在舊書攤都沒怎麼擺了?」「是不讓擺了。」「過一陣子會好吧?是不是因開會期間。」他皺起眉頭嘆氣說,「有一個多月了哩,不知後事如何。」以我多次來此訪舊書的經驗來看,此地絕大多數書都是大陸正規出版社的,多為八九十年代的正版二手書,是守法的,也並未像川普所說那樣侵犯了智慧財產權。在靠河邊買了個搪瓷茶缸,蓋子不緊的,將放在單位刷牙,3元。
  • 舊書攤——你把我淘書的故事收藏
    我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舊書攤之間逛來逛去,看到賣書的張老師時,他麻溜的拿起身邊的兜子,掏出一函深藍色的線裝書遞給我。我轉過身,躲開周圍人的視線,打開骨針鎖住的書函,很小心地翻看一下,馬上就合上了書函,裝進自己的書袋中,我怕被別人拿在手裡就再也要不回來了。市場裡經常發生被人看好的書,有人要看看,拿在手裡就交了錢,其實那人是在旁邊早就看好了,兩個淘書人互不相讓,經常糾紛四起。
  • 你的舊書怎麼處理:舊書攤、舊書網站的異同有哪些?
    二、半低廉的處置方式:賣給舊書攤   優點:處置快、必須比賣廢品收益高 缺點:有些地方舊書攤難找   舊雜誌還是有一定的價值,有些舊書攤會用兩本舊雜誌換你一本舊雜誌,實物換實物。舊書攤回收舊書也是給出的價格很有限,畢竟人家是做生意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