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逛潘家園 淘樂遊原 書香氤氳看西安。
一城文化 半城神仙 何處容身舊書攤?
在巴黎,沿著塞納河行走,你會看到一排綠色的書箱,每一個清晨,它們都會被打開,為全世界的舊書愛好者提供思想的盛宴。不知不覺中,塞納河的舊書攤已經歷了近百年歷史,成為巴黎一道獨一無二的風景。
塞納河畔舊書攤(圖源自網絡)
在西安,也有這樣一條舊書市,它最初由分散在古城各處的舊書商們自發擺攤而起,漸成規模,迄今已有十餘年歷史。往年,每逢正月初一至十五,整座城的舊書商們仿佛都湧在了這裡,一條街被擺得滿滿當當,淘書者幾乎沒有落腳的地方。想挑出一本心儀的書,你的最佳選擇只能是跪在一沓舊書中慢慢翻閱。當然,除了舊書,你還能淘到花燈、煙盒、玩具、舊信封、鎮紙、明信片、收音機、茶壺、鐘錶、胸針、紀念幣、老照片、繪畫習作等各種有趣的老物件,不知不覺中度過一個美妙的下午。
書市一角(網友供圖)
今年,這裡的舊書市依舊如約擺起,然而規模已縮減到往年的三分之一左右。那些每年都來的老書迷和舊書商們都憂心忡忡,因為涉及「佔道經營」和「安全隱患」,一部分書商選擇了新的擺攤陣地,而留下來的人們都不知道,明年,這條承載了古城書迷和遊客們無數記憶的舊書市,是否還會繼續存在。
一個午後,乘坐地鐵三號線,我們抵達了這條舊書市所在的樂遊路,傾聽了舊書商、老書迷、遊人的故事與心聲。
路標
老王 舊書商
「你不知道,今年這條舊書市差一點兒就沒了。我們跑了有關部門好幾次,又給市民熱線、電視臺和紙媒反映情況,希望能讓舊書市存下來,估計是市民熱線起了作用,也是有關部門的領導考慮了民俗這一情況,最後才暫時可以擺了。」舊書商老王說,「受此影響,往年這條街能有近百家舊書攤,今年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書商出攤,有一部分人轉戰到了附近慈恩西路上的伴山書屋附近,但那裡是遊擊隊,除了遊客能逛到那裡,老書迷們都不知道那地方。」
老王說,好多老書迷來了後都問他,今年怎麼舊書攤規模銳減,聽到解釋後大家都挺理解,也挺失落。「往年舊書都是隨地往那裡一攤,人多且雜亂,也有安全隱患,今年規定『舊書不落地』,所有舊書商都自發購買了架子床,把書放在床上,規範了許多;每家書攤旁還放著滅火器,以避免安全事故。」
談話間,有讀者拿著一本厚厚的80年代小說問老王多少錢,老王說5塊錢,讀者便很爽款地掏錢揣書了。「只要你有興趣,就能看到好書。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書就是千裡馬,而你就要做伯樂。出來擺攤,一是給孫子賺個壓歲錢,二是結交到朋友。至於舊書嘛,難得遇見有緣人,報價那麼貴真沒意思的。」老王憨笑。
「書多得很呢,架子上只是一部分,還有很多書沒有擺出來。」老王說,「我在這裡擺攤十幾年了,從剛開始擺到現在,親眼看到了每年愛書人聚在這裡的盛況,也結交到各行業的許多好朋友。雖然現在實體書店式微,網絡購書便利,但依然有堅持著的傳統書商。不知道明年這條街會是什麼政策,據說舊書市很有可能會被取締掉。我想無論是對於書商還是書迷們來說,這都不是一個好消息,有關部門可以採取規範化、固定化的措施把這個文化之景沿襲下來,這也是我們書商和所有書迷的心願。」
舊書攤一角,吸引著愛書人的視線
認真挑選「寶貝」的淘書者(網友「豬」供圖)
張大爺 75歲 退休教師
見到張大爺時,他正佝僂著腰,眼鏡幾乎貼在了書頁上,認真挑選著舊書,腳下的一個舊布袋裡,已滿滿當當裝了幾十本淘到的「寶貝」。因為書太多太重了,當他和老闆講好價、付了款、裝了書、提起舊布袋時,布袋的提手突然斷掉,熱心的老闆連忙抽出幾個新的大塑膠袋,過來幫他收拾。
一邊收拾著書,張大爺一邊露出羞澀卻滿足的笑:「好書太多了,忍不住,就買多了。往年,這裡的舊書市規模更大,我經常是早上出門,淘到晚上才回家,好幾次還因為買書太多,只能讓孩子們來接。」
翻看張大爺淘的書的種類,多以音樂及國學有關,他說,這與自己的工作有關聯。「我退休前是高中語文教師,所以喜歡研究國學的內容。而退休後又愛上了音樂,所以就經常看一些音樂方面的書來自學。」
「從舊書市剛開始擺時我就每年都來,幾乎沒有間斷,大概有十幾年日子了。」張大爺說,「這條舊書市很奇特,只在每年的初一到十五間出現,有時十一二三就沒有了,這麼多年,看著它的規模越來越大,知道的人越來越多,我這心裡啊,也很欣慰。作為老讀者,當然不希望它被取締掉,不然,城市又失去了一個文化特色地標,對我們愛書人來說,也失去了一個心靈的寄託。」
琳琅滿目的舊書
柯林 57歲 作家、醫生
一個胖嘟嘟的小女孩,「刷」地從眼前飛過,趴在一堆舊書上,對不遠處的爸爸大喊:「爸爸我要看書,我要學習!」爸爸快步跑過來,笑著拉起她,輕輕拍掉衣服上的土,然後和小女孩一起挑起了小人書。
就在小女孩不遠處,有一位戴著眼鏡、氣質儒雅的中年人,正在一堆舊舊的木版畫中細細挑選。「你來幫我看看,這兩張畫哪張更好看點?」他突然轉過頭對筆者說。
挑到了心儀的畫後,柯林接著說:「我家就在舊書攤後面的樓上住著呢。看著這條舊書攤擺了十幾年,每年初一早上開始,一場以舊書古籍為主的盛宴,就從這裡拉開帷幕了。買賣舊書的人,一般都比較文雅,所以每年並不吵,相反,看著來來往往的愛書人,心裡反而會充實又滿足,而人頭湧動的情景,也讓過年的氣氛都似乎更足了一些。」
2月21日下午,認真的淘書者們
欣子 30歲 編輯
「我大概是四五年前,從朋友口中知道這條舊書市的,當時激動壞了,大年初五趕緊拉著我爸過來,淘了幾十本外國小說,還不盡興,過了三四天,又來淘了一批舊書。」30歲的編輯欣子說,「那時地鐵三號線還沒有通,所以我和老爸是坐著公交車晃蕩晃蕩過來的,那一麻袋書,提回家,把我倆可累壞了!也把我那有潔癖的老媽氣壞了,因為是舊書,不免有塵土,她怕我感染什麼細菌,用抹布打了消毒液,給我把近百本舊書封皮全擦了個乾淨,跟新的一樣。」
欣子清晰地記得,在這條舊書攤上,自己淘到的第一套外國小說是《琥珀》,講了一個美貌但缺乏教育的外國女孩的一生。「那套書很舊,三本書一共花了15塊錢,但是書的翻譯質量真好啊,我只看了兩頁,就陷入了故事情節中無法自拔,沒日沒夜地讀了三天,把上中下三本書讀完了,時至今日,這還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個故事。」
小說《琥珀》
後來,欣子還在這裡淘到了很多舊書,也成為了每年都來的舊書迷大軍中的一員。「這裡能發現很多市面上買不到的書,而且價格也很公道。當然,也能淘到很多時間新一點的書,我記得2017年過年間,自己淘到了一套《平凡的世界》,也是沒日沒夜地用了三天時間讀完,其中每個人的命運都令人揪心不已。」
「肯定不希望這裡被取締,我有許多外地和外國的朋友,過年間來西安,逛完大雁塔,我都喜歡帶他們來這裡轉轉,大家都會愛上這裡,說在舊書市場裡能找到安靜和快樂。」
Elane 21歲 遊客
見到Elane時,她正和自己的兩位好友在挑選花燈,三個人都對花燈發出「哇!好精妙的藝術品!」、「好好看!」等感嘆。天性愛笑的她介紹說,自己來自美國喬治亞州,此次西安是中國之行的第二站,將會在西安呆五天。
「哪個外國人不知道西安啊!這裡可是歷史古都,在學校裡,老師經常對我們提起!」Elane說,「今天是我們在西安的第二天,我們是逛完大雁塔後,誤打誤撞走到這條路上來的。沒想到太棒了!能發現這樣一條有趣且寶貝不少的街道,身處其中,就像在淘寶一樣,每一件東西都好神奇!」
舊書攤上也售賣這種古老的工藝品
談話間,與Elane同行,從事文創工作的法國朋友Adrien在一家書攤上買了一套80年代的繪本,當攤主把繪本裝好交給他時,Adrien捧著繪本愛不釋手。他說,這裡讓自己想到了巴黎的舊書市場。「無論走到哪裡,我都希望這樣具有文化意味的市場越來越多。因為它能促使更多的人溫故知新,從舊書中收穫回憶、思考和研究。」
舊書攤上的古老繪本(圖片來自網友「黃臻」)
後 記
《買書瑣記》藏書家陸昕寫過:「從事古舊書業的人,大多喜歡讀書,願意的專家學者交朋友,同時也深知讀書人愛書成癮又囊中羞澀的窘迫。"
然而書卷翻開背面,又是逐漸瀰漫的頹勢。樂遊路上這條曾承載無數愛書人回憶的舊書市場背後,是有關部門不知何時會下發的關閉令和日益蕭條的書籍市場。明年我們是否還能前來淘書,一切仍是未知數。
在法國巴黎,塞納河畔的舊書攤,已然成為一道靚麗風景,其中以莎士比亞書店為首,早已經被旅行社列為必去的巴黎聖地。
巴黎舊書攤
從巴黎舊書攤的發展歷史中,我們看到了希望。期待通過合理的市政規劃及手段,在未來,這條古城裡流動的金黃色舊書市場能夠以一種新的面貌留存下來,同塞納河畔的舊書攤一樣,不止傳承著老西安的民俗歷史,也見證著古城文化傳承的未來。
互動
愛書的你,還知道古城哪些地兒藏著舊書市?對於樂遊路舊書市的未來,你又怎樣的看法?歡迎留言與我們互動。
本期文圖:陳夢揚、何肖
編輯製作:萌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