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的。
可是端午節真的只是紀念屈原的嗎?其實不是的。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其實有很多說法,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關於端午節的另一個故事。
伍子胥,原是春秋時楚國人。他的父親伍奢得罪於楚平王,遭滅族之禍。只有伍子胥逃脫隻身投奔吳國。

後來伍子胥幫闔閭奪得吳國王位。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吳王闔閭信任。他幫助吳王又發展了吳國的軍事力量。後率軍隊攻破楚國,開棺鞭笞楚平王屍骨以洩仇恨。
可是,他也沒能逃出為人臣者的悲劇命運。吳王闔閭去世後,他繼續輔佐夫差即位,幫助吳國打敗越國。伍子胥分析吳越兩國由於自然條件的因素,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張一定要滅掉越國。但是吳王夫差聽信伯噽讒言,允許越國保全下來,而且賜死伍子胥。公元前484年,夫差贈劍令他自盡。
伍子胥在憤恨之餘,留下遺言,要家人於他死後把他的眼睛挖出,掛在東城門上,要親眼看著越國軍隊滅掉吳國。吳王夫差極怒,五月初五把伍子胥的屍首用鴟夷革裹著拋棄於錢塘江中,五月初五,這一日他永遠告別了他操盡心力的吳國,沉入了滾滾的江濤……吳人哀憐他,為其在江上立祠,命名為胥山。
後來吳國果然被越王勾踐所滅,夫差羞於在陰間見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雙眼後才舉劍自盡。 千百年來,江浙一帶相傳伍子胥死後忠魂不滅化為濤神,端午節即為紀念伍子胥之日。伍子胥死於公元前484年,屈原死於公元前278年。

端午節紀念伍子胥的說法是否更可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