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主義傳播了嗎?你的生活「極簡」?

2020-12-16 說數碼報

「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傳播開來。越來越多的人從建築設計、構件的使用甚至所接收到的信息等方面提倡「極簡」。他們相信「Less is More」,讓生活方式回歸簡單純粹。極簡主義者認為,極簡主義不是虐待狂,而是一種更加人性化、經濟化、輕鬆愉快的生活方式。當然,雖然極簡主義在中產階級和白領中有很多擁躉,但也有很多人冷思考這種生活方式。

少買東西的生活方式

一個家庭有多少東西?幾千還是幾萬?不僅如此,美國一個家庭平均擁有300000件物品。而且,事實上,30萬件物品中有一半不會被扔掉,也不會影響成為家庭的正常生活。生活中有一個「二八法則」,在擁有商品的情況下也是一樣的:80%的時間裡只使用了20%的擁有商品;只有在20%的時間範圍內使用了另外80%的商品。商品少的生活方式是目前許多人追求的極簡主義生活。

美國人喬舒亞是「成為極簡主義者」網站的創建者和編輯。這個網站激發了數百萬人的靈感,讓他們擁有更少的物品和更豐富的人生。喬舒亞從他開始倡導極簡主義生活,一種整理車庫的體驗。容納兩輛車左右搖擺:箱子堆起來,幾輛自行車放在牆邊。有花園水管用來澆水。有耙子、鏟子和掃帚。……要趕快收拾車庫和兒子玩,因為還有太多事情沒做完。一時間,喬舒亞突然覺得陪伴兒子的「我不需要擁有這些東西」,影響只是這些雜物。他突然想通,「擁有」不等於幸福。從這一刻起,一個極簡主義家庭誕生了。

很快,喬舒亞一家就開始出售、贈送或扔掉不想要的東西。在半年的時間裡,他丟棄了一半的物品。喬舒亞很快就看到了極簡主義的好處,並逐漸形成了一種理念更多人們如何從更簡單、更有意義的生活中獲益。很快,他創建了名為「成為極簡主義者」的博客作為聯機日誌。但是後來卻發生了驚人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閱讀博客的喬舒亞,讀者數量從數百人增加到數千人,從後來增加到數萬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長。今天,博客每月有100多萬讀者。他也從教會負責學生工作的老師變成了「擁有更少的益處」概念的專職推動者。

不斷重複:擁有太多的材料不會讓我們幸福。更糟糕的是,他們會讓我們遠離真正讓人幸福的東西。只有放棄那些不重要的東西,我們才能追求真正重要的東西更多的自由。

如何「斷舍離」

與減產相比,在鋪天蓋地的商業廣告影響下,人們多年來一直在積累商品。說到購物,美國有「黑色星期五」,中國有「雙十一」。很多人以「滿足安全感」的名義囤積大量商品,實際上是在積累舒適感。想要過極簡主義生活的人經常掙扎:那我的傳家寶呢?那麼孩子的玩具呢?戀人寄來的紀念品呢?

與極簡主義的思想類似,日本有一個名為「斷舍離」的名詞。「斷舍離」是日本雜項管理顧問山下幸之助提出的人生概念,其中,打破:永不需要東西;放棄:放棄多餘的浪費;離開,遠離對事物的執迷。喬舒亞是將一天中的三個書架縮減為一個書架:過期的參考書應先清理;從未讀過的書(實際上永遠也不會讀),清理後,這些書將不再使那些「應該讀」的書成為自己的負擔;已經讀過的書將看它們是常用的還是經常被推薦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留下來,否則就從架子上拿下來。

廚房裡存儲器空間永遠不夠。相比之下,祖母可以在更小、設備更少的廚房裡中更複雜、更頻繁地提供美味膳食。物質的真相是指烹調,簡單的永遠是最好的選擇。我們真的比現在需要更少的廚房用具。最簡單的方法是從廚房裡中取出29件廚房用具,並在接下來的29天內將其儲存起來。看看你是否能在一個新的,無雜物的廚房環境中更好地享受烹飪過程。衣櫃也是如此。從衣櫃裡拿出29件衣服,在接下來的29天內不要穿。也許你會發現,實際上你根本不需要29件廚房用具或衣服。

雖然極簡主義首先談到清理物體,但最終的目標是讓人們更好地實現生活中的最高目標。極簡主義表達了自由、和平和喜樂,講述是為空間開闢一種新的可能性。它可以幫助人們「甩掉包袱」,消除障礙,過上少商品多自由的生活。

極簡主義者「冷思考」

大衛在聖地牙哥大學工作,他是一個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他把自己的物品限制在100件以內。這篇文章由《新聞周刊》發現發表。現在「戴維」100個項目挑戰已經成為極簡主義者非常推崇的目標,甚至導致更激烈的競爭,比如只有75個、50個甚至12個項目。

當然,這是一個贏家的例子。不難想像挑戰成功人畢竟很少。對大多數人來說,放棄東西並不容易,否則「斷舍離」不會一次又一次出現在媒體上。最後,生產出來的新衣服比扔掉的還多,而且家具和書都不願意扔掉。最後,不可避免的是撣撣塵埃將以一系列類別堆積,然後繼續。

事實上,即使在學術界和中產階級群體中,對極簡主義已經存在疑問。從Google英文搜索的結果可以看出,極簡主義的更多是標籤的「簡單生活」,這實際上是一種反消費主義的生活方式。以「斷舍離」形式存在的極簡主義生活會被對抗消費主義侵蝕嗎?有學者認為,極簡主義不是對消費主義的批判,而是一種被動的接受。它沒有觸及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它只是認為,我們可以從純粹的心靈禁慾和少數欲望中戰勝「保持飢餓」的消費邏輯,從而面對誘惑的全面消費社會。事實上,這種約束和自律,無法抵擋衝擊的時代消費洪流。

有些人還認為極簡主義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極簡主義者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信息片段的渠道宣傳當季最流行的時尚信息,他們寫了無數的文章,出版了無數的書來解釋這個道理,用各種名詞和形容詞來描述「簡單」規則,合上這本書,但是發現是正確的胡說八道;他們試圖告訴你我們如何拋棄現有的東西,養成良好的習慣,克服拖延,克服欲望,為了你可以過上簡單的生活,計劃各種複雜的表格來填寫;即使是設計也有各種簡單但昂貴的日常生活用品……來過極簡主義的生活,有時這意味著付出更複雜和昂貴的方式和代價

在對極簡主義的各種萬花筒解釋之後,讓我們來看看黑格爾:「最簡單的才是最豐富的。」的最佳哲學描述

作者:徐敏

編輯:潘曉斐

實習生:田曉月潘文琪

相關焦點

  • 極簡主義蔓延,而你的生活「極簡」了嗎?
    「極簡主義」這種生活方式蔓延開來。越來越多的人從建築設計、使用器物甚至所接受的信息等等方面崇尚「極簡」,篤信「Less is More」,讓生活方式回歸簡單純粹。極簡主義者認為,極簡生活不是苦行僧式的自虐,而是一種更為人性化的、經濟的、環保的、輕鬆愉悅的生活方式。當然,極簡主義雖然在中產階級和白領中擁有不少擁躉,但對這種生活方式進行冷思考的也不乏其人。
  • 也說生活的極簡主義
    今天也說說極簡主義。前幾天看到這麼一個問題:崇尚極簡主義的日本,人生圖什麼,是不是想通了這個問題?「人生圖什麼」是個很大的話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追求,哪一種才是「想通了」的生活方式並沒有定論。極簡主義並不是日本人的專利極簡主義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這個概念並不是日本人創造的。極簡主義是西方一個重要的藝術流派,由極少主義衍生而來。極簡主義也並不是僅僅指生活層面的理解,至多只能算是對待生活態度的一部分。
  • 極簡主義生活從家具開始
    極簡主義認為擁有物品的數量的的多少和生活幸福感沒有直接的關係,如有以為自己還會看的學生時期教科書;顏色各異的品牌包包衣服;在電商購物節因為打折買了很多以為但實際上沒有用的、對自己來說沒有意義的東西,過後才後悔自己的衝動型消費是多麼不合理。
  • 極簡主義生活,就從斷舍離開始!
    賈伯斯曾說:「你的時間有限,請不要為別人而活。」同樣,你的時間有限,請不要為雜物而活。近年來,從北歐和日本等國家開始,極簡風潮也燒到了國內。極簡主義是什麼?許多人接觸極簡主義都是從斷舍離開始,但把東西丟光光就是斷舍離嗎?其實極簡生活的主要的目的是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與浪費。極簡主義可以讓我們不被物質欲望迷惑,得到時間與真正的自由。然而極簡生活的訣竅是什麼呢?先來戒掉錯誤的斷舍離觀念吧!
  • 你聽說過極簡主義的設計,但你是否體驗過極簡主義的生活?
    回到正題,我們會發現極簡主義的設計很多,極簡主義的生活卻很少。極簡主義的生活就是要通過砍掉生活中不必要的東西,從而改善你的生活。減少這些生活中無益的事情,從而騰出時間精力來留給更有益的事情,才是極簡主義的核心。
  • 今天你極簡主義了嗎?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和重負荷,以及海量碎片化信息使人們內心越來越焦慮,人們渴望內心的安寧,渴望緩解精神壓力,解除審美疲勞。極簡主義理性實用、簡約整潔、直觀易懂、優雅大方等特點,正好迎合了人們的精神需求,被社會大眾所青睞,在當下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追捧和喜愛。
  • 極簡主義者奉行的極簡主義是什麼呢?
    何為極簡主義?很多人在提到極簡這個詞時第一反應便想到的是簡單化,把一起事物都簡化掉,簡化到一種苛刻、不方便、不適應的程度,甚至還有些人會說要倒退到什麼都沒有那才是一種極簡,我通常都會問他們難道我們要過原始人的生活嗎?
  • 極簡主義是什麼,為什麼極簡主義會流行?
    極簡主義貌似最近幾年非常流行,可謂是萬金油,被運用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消費極簡主義、思想極簡主義、設計極簡主義等等。但究竟什麼是極簡主義,很多人反而是一頭霧水。當你在知網搜索「極簡主義」時,會發現「極簡主義」通常與設計有密切關係。
  • 「極簡主義」生活因簡而美好
    極簡主義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生活習慣。極簡主義追求生活以及藝術上極致簡約,捨棄華而不實的裝飾,保留純粹的生活所需,是精神生活的簡化。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極簡主義就像是一股清流,滌蕩著人的內心,將人們的欲望從物質轉移到自己和身邊的人身上,因此,簡單的生活最幸福。這幾年,極簡主義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
  • 你最應該過的極簡主義生活
    從此,小編就走上了極簡主義生活的「不歸路」.......嗯!小美就是我的大恩人啊!!! 話說,極簡主義生活,是一種很特殊的生活狀態。
  • 極簡主義——一種生活方式
    極簡主義者是一種人群的代名詞,這個人群無論以什麼樣的外向性體現,都是同一種以「少」為中心的生活方式,而根據不同的實踐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六類人群:視覺向極簡主義者—Aesthetic Minimalists:這類人群的所有一切均和極簡主義的美學視覺相關,他們不一定真的只擁有很少的東西
  • 極簡主義不是「禁欲主義」
    賈伯斯,生活異常簡單,穿衣打扮更是簡單到極致,常年都是黑色T-shirt, 藍色牛仔褲和球鞋,這代表他沒有欲望嗎?並非如此,他對事業的欲望是極強的。他希望可以改變手機,致力把技術「化繁為簡」。最後他做到了嗎?做到了。Apple對全人類的影響都是深遠的。他就是把最寶貴的欲望,全部聚焦在事業上,最終才產生了不可替代的成果。
  • 極簡主義,給你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極簡主義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今年已經是我踐行極簡的第三個年頭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沒有過去那麼混沌,生活的目標慢慢變得明晰起來。上述經歷看似與極簡主義無關,可我覺得這確是極簡主義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首先,一定要鼓起勇氣力行實踐,這樣才會有所收穫與改變。第二,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碰到不贊同極簡主義的人,甚至極簡主義者們之間也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我們需要包容,相互鼓勵。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斷吸取他人的優點,讓自己不斷成長,也幫助他人不斷成長。
  • 日式極簡主義,究竟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態?
    日式極簡主義,正是遵循這樣的一種原則,由繁複至簡單,於喧囂歸寂靜,打造「少即是多」的生活狀態。真正的日式極簡主義,指的就是這樣一種生活狀態,是需要你從擁有的足夠多,到如今擁有的足夠精簡,待真正靜下心來才發現,極簡才是極美。
  • 極簡主義:時機已到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恰好又是直播電商火熱的一年,所以想藉此契機唱唱反調,重提下極簡主義。 這是我個人要踐行的生活方式,並且我相信未來也會是越來越多人會選擇的消費和生活的方式。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極簡主義、極簡設計風格來源、極簡主義運動的發展,並踐行極簡主義生活,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幫助。
  • 別天真了,極簡主義生活可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現在的我比較窮,我需要踐行極簡主義來克制消費」往往說出這句話的你,其實並沒有了解什麼是極簡主義,極簡主義的生活理念是什麼樣的? 以及個人如何踐行極簡主義?1)極簡主義生活理念極簡主義首先是根植於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然後再煥發成各種創作形式,分布在人們的生活中,比如家居器具,衣服以及園林建築。 很多人對於極簡主義的理解往往片面,往往以為是片面的極簡設計,風格,藝術和哲學。極簡主義注重的是理性,規則,秩序,高效的現代生活方式。人們希望的是減輕負擔,化繁為簡。
  • 極簡主義~
    頁數: 288頁定價: 49.00元這是一本講述兩個作者在踐行「極簡主義」生活方式的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有趣的故事和心靈感悟,是一本以「極簡主義」生活理念為核心的回憶錄,是兩個作者踐行「極簡主義」的心路歷程。
  • 賈伯斯一生都在堅守的「極簡主義」,你真的參透了嗎?
    當你天天喊著要用極簡主義設計產品,但最後又失敗時,是否深思過,自己對這個看似簡單,其實內涵深蘊的名詞,真的理解了嗎?尋源一極簡主義,它有著什麼樣的前世今生,它是如何產生的,又經歷哪些階段的發展(見圖1)呢?
  • 極簡!極簡!極簡!想實現極簡生活,看這3本書就夠了
    前天做每月讀書流水帳時才發現,這一個多月來似乎一直在和「極簡」纏綿熱戀,《極簡法則》《極簡思考》《極簡生活》《極簡:在你擁有的一切之下,發現你想要的生活》《極簡主義》,一連串單子寫將出來,看的某小編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職業病的表示你這是要和極簡纏綿到底了麼?但本著:「一個人越炫耀什麼就越缺少什麼」的朋友圈定律,看這許多極簡主義的書,當然是日常生活太繁瑣的緣故。
  • 我們都一樣極簡主義嗎?
    欣賞李禹煥的作品,我們極易聯想到歐美的極簡主義藝術。所見即所見20 世紀 60 年代,極簡主義藝術流行於美國的紐約和洛杉磯,之後,傳播到世界其它地方 。一開始,極簡主義的大佬們比如唐納德·賈德、羅伯特·莫裡斯、卡爾·安德列的作品有被叫作「ABC 藝術」、「拒絕藝術」、「酷藝術」和「基本結構」,名目多樣。一直到 1967 年,「極簡主義」才被認可而普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