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傳播開來。越來越多的人從建築設計、構件的使用甚至所接收到的信息等方面提倡「極簡」。他們相信「Less is More」,讓生活方式回歸簡單純粹。極簡主義者認為,極簡主義不是虐待狂,而是一種更加人性化、經濟化、輕鬆愉快的生活方式。當然,雖然極簡主義在中產階級和白領中有很多擁躉,但也有很多人冷思考這種生活方式。
少買東西的生活方式
一個家庭有多少東西?幾千還是幾萬?不僅如此,美國一個家庭平均擁有300000件物品。而且,事實上,30萬件物品中有一半不會被扔掉,也不會影響成為家庭的正常生活。生活中有一個「二八法則」,在擁有商品的情況下也是一樣的:80%的時間裡只使用了20%的擁有商品;只有在20%的時間範圍內使用了另外80%的商品。商品少的生活方式是目前許多人追求的極簡主義生活。
美國人喬舒亞是「成為極簡主義者」網站的創建者和編輯。這個網站激發了數百萬人的靈感,讓他們擁有更少的物品和更豐富的人生。喬舒亞從他開始倡導極簡主義生活,一種整理車庫的體驗。容納兩輛車左右搖擺:箱子堆起來,幾輛自行車放在牆邊。有花園水管用來澆水。有耙子、鏟子和掃帚。……要趕快收拾車庫和兒子玩,因為還有太多事情沒做完。一時間,喬舒亞突然覺得陪伴兒子的「我不需要擁有這些東西」,影響只是這些雜物。他突然想通,「擁有」不等於幸福。從這一刻起,一個極簡主義家庭誕生了。
很快,喬舒亞一家就開始出售、贈送或扔掉不想要的東西。在半年的時間裡,他丟棄了一半的物品。喬舒亞很快就看到了極簡主義的好處,並逐漸形成了一種理念更多人們如何從更簡單、更有意義的生活中獲益。很快,他創建了名為「成為極簡主義者」的博客作為聯機日誌。但是後來卻發生了驚人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閱讀博客的喬舒亞,讀者數量從數百人增加到數千人,從後來增加到數萬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長。今天,博客每月有100多萬讀者。他也從教會負責學生工作的老師變成了「擁有更少的益處」概念的專職推動者。
不斷重複:擁有太多的材料不會讓我們幸福。更糟糕的是,他們會讓我們遠離真正讓人幸福的東西。只有放棄那些不重要的東西,我們才能追求真正重要的東西更多的自由。
如何「斷舍離」
與減產相比,在鋪天蓋地的商業廣告影響下,人們多年來一直在積累商品。說到購物,美國有「黑色星期五」,中國有「雙十一」。很多人以「滿足安全感」的名義囤積大量商品,實際上是在積累舒適感。想要過極簡主義生活的人經常掙扎:那我的傳家寶呢?那麼孩子的玩具呢?戀人寄來的紀念品呢?
與極簡主義的思想類似,日本有一個名為「斷舍離」的名詞。「斷舍離」是日本雜項管理顧問山下幸之助提出的人生概念,其中,打破:永不需要東西;放棄:放棄多餘的浪費;離開,遠離對事物的執迷。喬舒亞是將一天中的三個書架縮減為一個書架:過期的參考書應先清理;從未讀過的書(實際上永遠也不會讀),清理後,這些書將不再使那些「應該讀」的書成為自己的負擔;已經讀過的書將看它們是常用的還是經常被推薦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留下來,否則就從架子上拿下來。
廚房裡存儲器空間永遠不夠。相比之下,祖母可以在更小、設備更少的廚房裡中更複雜、更頻繁地提供美味膳食。物質的真相是指烹調,簡單的永遠是最好的選擇。我們真的比現在需要更少的廚房用具。最簡單的方法是從廚房裡中取出29件廚房用具,並在接下來的29天內將其儲存起來。看看你是否能在一個新的,無雜物的廚房環境中更好地享受烹飪過程。衣櫃也是如此。從衣櫃裡拿出29件衣服,在接下來的29天內不要穿。也許你會發現,實際上你根本不需要29件廚房用具或衣服。
雖然極簡主義首先談到清理物體,但最終的目標是讓人們更好地實現生活中的最高目標。極簡主義表達了自由、和平和喜樂,講述是為空間開闢一種新的可能性。它可以幫助人們「甩掉包袱」,消除障礙,過上少商品多自由的生活。
極簡主義者「冷思考」
大衛在聖地牙哥大學工作,他是一個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他把自己的物品限制在100件以內。這篇文章由《新聞周刊》發現發表。現在「戴維」100個項目挑戰已經成為極簡主義者非常推崇的目標,甚至導致更激烈的競爭,比如只有75個、50個甚至12個項目。
當然,這是一個贏家的例子。不難想像挑戰成功人畢竟很少。對大多數人來說,放棄東西並不容易,否則「斷舍離」不會一次又一次出現在媒體上。最後,生產出來的新衣服比扔掉的還多,而且家具和書都不願意扔掉。最後,不可避免的是撣撣塵埃將以一系列類別堆積,然後繼續。
事實上,即使在學術界和中產階級群體中,對極簡主義已經存在疑問。從Google英文搜索的結果可以看出,極簡主義的更多是標籤的「簡單生活」,這實際上是一種反消費主義的生活方式。以「斷舍離」形式存在的極簡主義生活會被對抗消費主義侵蝕嗎?有學者認為,極簡主義不是對消費主義的批判,而是一種被動的接受。它沒有觸及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它只是認為,我們可以從純粹的心靈禁慾和少數欲望中戰勝「保持飢餓」的消費邏輯,從而面對誘惑的全面消費社會。事實上,這種約束和自律,無法抵擋衝擊的時代消費洪流。
有些人還認為極簡主義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極簡主義者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信息片段的渠道宣傳當季最流行的時尚信息,他們寫了無數的文章,出版了無數的書來解釋這個道理,用各種名詞和形容詞來描述「簡單」規則,合上這本書,但是發現是正確的胡說八道;他們試圖告訴你我們如何拋棄現有的東西,養成良好的習慣,克服拖延,克服欲望,為了你可以過上簡單的生活,計劃各種複雜的表格來填寫;即使是設計也有各種簡單但昂貴的日常生活用品……來過極簡主義的生活,有時這意味著付出更複雜和昂貴的方式和代價
在對極簡主義的各種萬花筒解釋之後,讓我們來看看黑格爾:「最簡單的才是最豐富的。」的最佳哲學描述
作者:徐敏
編輯:潘曉斐
實習生:田曉月潘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