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潮還會不會來 人口過多過少都會犯愁

2021-01-19 中國搜索報刊
掃描到手機,看更多國搜資訊

您可以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您可以在手機國搜客戶端繼續瀏覽本文,並可以分享給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我國「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引來全球熱議。大約從10年前開始,就陸續有關於中國要迎來新一輪嬰兒潮的聲音。然而,預想中的嬰兒潮卻並沒有如約而至。

伊依

我國「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引來全球熱議。大約從10年前開始,就陸續有關於中國要迎來新一輪嬰兒潮的聲音。然而,預想中的嬰兒潮卻並沒有如約而至。

戰後「4664」現象

戰爭是人口的天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世界各國都或多或少因戰爭而人口增長不多。

嬰兒潮由「Baby boom」翻譯而來,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4664」現象:從1946年至1964年,這18年間美國出生的人口高達7800萬,這個人群被通稱為戰後「嬰兒潮一代」。但對於從那個年代生活過來的人來說,那段歲月,遠不是這簡單的一句話就可以概括的。

二戰結束後,遠赴戰場的男人解甲返鄉,對家人的思念以及戰爭結束後大量勞動力的缺乏,使歐美在十數年間出生率大幅上升,相繼在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出現「青年膨脹」現象。據人口學家研究指出,1965年至1970年間是全世界人口增長的高峰期,年均人口增長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2.1%。

戰後嬰兒潮最典型的國家便是美國,戰後兩三年,則是嬰兒潮相對集中的時期。到1964年,美國0至20歲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高達40%。而英國、法國在上世紀60年代,0至20歲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也高達30%左右。歐美的高出生率,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推出口服避孕藥及投入越戰後開始大幅下降。

其實不僅僅是歐美,戰後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出現了類似的嬰兒潮。被稱為「團塊世代」的日本800萬嬰兒潮,就出生於1947年至1949年之間,這三年,成為日本戰敗後空前絕後的人口增長時代。對韓國而言,韓戰結束後的10年是生育高峰期,在韓國,生於1955年至1963年的人,被稱為「嬰兒潮一代」。

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就出現了第一次嬰兒潮:剛剛解放的新中國實行鼓勵生育的政策,那時一個家庭四五個孩子很正常。但是當時中國人口只有4億,基數小,人口的絕對數量相對不大。第二次嬰兒潮自1962年三年自然災害結束後開始,這一波高峰在1965年,持續至1973年,是我國歷史上出生人口最多、對後來經濟影響最大的主力嬰兒潮。

地廣人稀的俄羅斯一直鼓勵生育,特別是在史達林時代,那些生了10個孩子的母親,被譽為「英雄母親」。「英雄母親」是蘇聯政府為生育10個以上兒女(且最小的孩子應不小於1周歲)的婦女們設立的榮譽稱號。1944年至1980年,約有30餘萬名蘇聯婦女獲此殊榮。

嬰兒潮的時代「烙印」

誕生於嬰兒潮時代的美國人,他們被時代所影響,也同樣影響著時代。他們的核心價值觀與生活態度,和長輩截然不同。他們把工作看做一種刺激和探險,而不是義務;把休閒看做生命意義所在,而不是對辛勤工作的獎勵;認為理財就是花錢而不是儲蓄。這種生活觀也是隨著戰後經濟迅速發展而產生的。

嬰兒潮人口的成長,讓美國的經濟步入了令人炫目的成長期。從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期間,嬰兒潮人口創造了歷史上最大的房屋需求、股市漲幅、國際航空、個人計算機、電腦網路和運動休閒工具的需求。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末,「嬰兒潮一代」掌握了13萬億美元投資性資產、50%的可支配收入,財富總額約40萬億美元,佔美國家庭總財富的70%左右。

現在美國很多風雲人物,都是上世紀40至60年代生人,如政壇領袖柯林頓、布希夫婦,以及現任總統歐巴馬,都大體上屬於嬰兒潮一代。此外還包括知名電影導演史匹柏、動作明星史泰龍,以及IT界精英比爾·蓋茨等。

2006年開始,1946年出生的嬰兒潮一代,開始慢慢步入退休期。退休的美國人大量拋售股票、基金等高風險投資,出售在城市中的房產搬到鄉間居住。有美國媒體報導稱,從2011年元旦開始,美國每天將有至少1萬名出生於嬰兒潮時期的老人達到65歲的退休年齡,這種狀況要一直持續到2030年。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伯特納養老金與退休研究中心主任米歇爾表示,由於沒有為退休後的生活存下足夠的錢,嬰兒潮一代的境遇將變得窘困。據估計,到2030年,醫保和社保支出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從2010年的8.4%上升到11.2%左右,而同期美國勞動人口增長速度將放慢,財政收入的增長也會變慢,財政赤字可能進一步擴大。到本世紀中葉,美國領取養老金的退休老人與就業者的比例將縮小到1:2,美國政府很可能面臨無力支付養老金的危險。

有「團塊世代」之稱的日本第一代嬰兒潮,也是日本戰後實施新的教育制度之後,接受民主化教育的第一代人。他們在戰爭結束時出生,在日本經濟復甦中成長。在日本經濟高速成長時期,迎來他們人生的青春黃金期,而現在隨著日本經濟的衰退,他們也開始步入老年,即將退出歷史舞臺……「團塊世代」的成長史,可以說就是一部戰後日本發展史。從「團塊世代」的人生、性格氣質以及價值理念,可以看到戰後日本的社會生態、國家體質以及前行方向。

人口過多過少都犯愁

「人口的增殖力無限大於土地為人類生產生活資料的能力」——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早在1789年出版的《人口論》中提出的著名論斷,影響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人,讚揚者有之,貶損者有之,但他的貢獻,在於第一次敏銳地提出了人口與它賴以存在的物質條件之間的關係問題。

《人口論》出版時,當時整個世界的人口大約是10億,1927年增長到20億,1960年達到30億,1975年達到40億,1987年上升到50億,1999年世界人口達到60億,2011年10月31日凌晨,地球上誕生第70億個人……人口增長在給這個星球帶來巨大壓力的同時,也促使人們思考各種對付人口問題的辦法。

發展中國家一般都苦於人口過多。在100多個發展中國家中,2005年至2010年總和生育率(總和生育率是指該國家或地區的婦女在育齡期間,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仍然高於5個孩子的國家有27個。超過一半的發展中國家幾乎都採取了抑制生育的人口政策,主要集中在非洲、南亞和中亞以及東南亞。人口大國如中國、印度等,都曾時時感受到龐大人口給經濟和環境帶來的巨大壓力。印度雖然長期實施抑制生育的人口政策,但效果並不十分理想,聯合國最新報告預計,在本世紀30年代,印度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而許多發達國家犯愁的是人口過少。在G8國家之中,除美國因移民因素得以保持人口規模大體穩定之外,其他幾國都面臨著人口規模萎縮和老齡化問題的嚴峻挑戰。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0年,發達國家的總和生育率已經下降到1.6,大大低於2.1的生育更替水平(更替水平是指生育的女孩數量與母親數量相等時,每個婦女需要生育的孩子數量。更替水平是2.1而不是2.0的原因在於,出生人口性別往往男孩多於女孩,要想生出和上一代母親數量相同的女孩,生育的孩子數量必須多於2個)。在世界人口出生率最低的25個國家中,22個為發達國家。

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則經歷了從抑制生育向鼓勵生育的轉變,如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在韓國,晚婚少育造成的少子化現象使人口專家驚呼:到2100年,韓國人口將會縮減一半以上。在深受少子化和老齡化折磨的日本,大批幼稚園和中小學校改成了老人院,著名的三菱銀行因讓年輕人提前下班「造人」而被譽為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資料統計表明,歷史上中國人大體是一百年生育五代,1990年之後的趨勢則是一百年生育四代。由於生育政策限制和少生優育觀念影響,目前中國育齡婦女的人均生育率只有1.7左右。

綜合來看,無論是抑制生育還是鼓勵生育的人口政策,取得成功的國家都是少數。世界各國人口政策的實踐表明,單獨人口政策的作用十分有限,人口政策發揮作用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必須與本國的國情相適應。本版供圖/華蓋創意

【 此內容為優化閱讀,進入原網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8610-87869836】

相關焦點

  • 不,中國永遠不會有嬰兒潮了
    即使有了政策鼓勵,在上一波「嬰兒潮」出生人群進入生育年齡的今天,預想中的生育高峰還是沒有出現。國家發改委今年7月31日發布的《人口和社會發展報告2014》裡寫到,我國總和生育率已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生育水平進入世界低生育率國家的行列。
  • 第三代「嬰兒潮」的消退:40年未見之變局
    日本、韓國、美國勞動力增速放緩後,經濟增長也明顯減速。勞動人口數量還會通過影響技術進步、資本積累,進而影響經濟增長。2、第三代「嬰兒潮」的消退。歷史上,我國已經經歷了兩波嬰兒潮,但第三代「嬰兒潮」至今未出現,根據我們的推算,未來也很難出現。而
  • 「嬰兒潮」人口在2018走到拐點,購房潮會降溫嗎?
    另外,中原地產發布報告稱,截至11月20日,今年一二線城市住宅土地流標高達267宗,創最近6年來最高紀錄,同比上漲152%。與此同時,市場伴隨著調控及萬科高喊「活下去」的狀態,房地產行業終於降溫。於是有專家就說過,在2018年和2019年可能是房地產最困難的兩年。除開宏觀環境,我們不妨從人口上去看看。
  • 第三代「嬰兒潮」消退,40年未見之變局!
    人口不僅對技術進步有影響,還會影響資本的積累。資本回報率是影響投資的關鍵變量,資本回報率越低,增加投資的動機就越小,而人口、技術進步、資本總量大小都會影響資本回報率。尤其是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至關重要,但是當前中國人口已經處於40年來未曾經歷過的大拐點上。
  • 未來30年中國人口趨勢:嬰兒潮沒了,光棍潮來襲
    文 | 中泰證券分析師 梁中華長期來看,人口是影響經濟增長和結構變化非常關鍵的因素。最近幾年在經濟增速不斷下臺階的背景下,關於人口問題的討論也越來越多,大家都在說我國的人口形勢非常嚴峻,但具體嚴峻到什麼程度,相關的細節測算和預測卻很少。在本專題中,我們採用經典的Leslie-年齡性別預測模型,對未來30年的人口形勢進行了預測。
  • 嬰兒潮真的會來嗎?
    瑞典家具零售商IKEA (宜家)的母公司——Ingka集團執行長Brodin說:「疫情危機將帶來嬰兒潮!」
  • 嬰兒潮是「大牛市」的引擎?
    人口學專家、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統計學博士黃文政則指出,全面二孩政策每年帶來的新增人口在300萬至800萬之間,估計中值為500萬,生育高峰可能在2017年出現。政策效果預計最快在2026年才能顯現。全面放開二孩的政策會不會給中國帶來嬰兒潮?我們只能拭目以待,而嬰兒潮會對經濟和資本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倒是可以看看美國的經驗。
  • 嬰兒潮沒了,光棍潮來襲——未來30年中國人口五大趨勢
    Leslie模型主要做兩大方面的預測,一是利用各年齡群體的死亡率來推算下一年的人口結構,二是利用女性生育率測算每年新出生的男性和女性嬰兒數量。在測算中,我們考慮了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教育程度女性的生育意願的差異,也考慮了死亡率隨時間的變化情況。測算使用的結構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2015年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
  • 中國第二波「嬰兒潮」來了!(影響深遠)
    2017年棚改目標600萬套,按貨幣化安置比例55%來估算,根據去化金額=棚戶區完工套數×套均面積×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可簡單估算出2017年貨幣化安置去化金額,約佔全國商品房銷售之比約為17%左右。3)本輪地產偏強與全面二孩帶來的嬰兒潮預期有關。
  • 與戰後嬰兒潮有關 人口老齡化浪潮席捲工業國家
    大約50年後,工業化國家60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將從佔總人口的20%激增到35%。  許多國家的金融機構根據人口增長與社會支出的線性變化做出結論,如果老齡人口的增長趨勢保持不變,在未來50年裡,養老金公共支出將在全世界各個角落顯著增長。  據預測,經合組織國家目前養老金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0%,而在未來30年內,這一支出將穩定在17%,相當於增長了70%。
  • 歐洲初現「嬰兒潮」 逾16個國家人口出生率上升
    低人口出生率近20年來一直困擾歐洲,歐洲的勞動力人數和經濟增長都受到影響。不過,美國媒體17日報導,一股「嬰兒潮」近兩年開始在歐洲大陸出現。  《今日美國報》報導,從歐洲北部的冰島到南部的義大利,超過16個國家在2004年至2006年間人口出生率持續上升。
  • 嬰兒潮沒了,光棍潮來襲?未來30年人口5大趨勢
    ,不僅會直接影響經濟增長,還會通過影響技術進步影響經濟增長,所以很多國家勞動年齡人口增速和經濟增速在走勢上都高度相關。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總共經歷了兩代「嬰兒潮」,第一代出現在60-70年代,尤其是1962-1975年平均每年出生2700萬以上;第二代「嬰兒潮」出現在80-90年代,也就是第一代「嬰兒潮」開始結婚生娃的時候,例如1982-1997年每年平均出生2200萬以上。
  • 嬰兒潮沒了,光棍潮來襲,未來30年中國人口5大趨勢
    1、人口預測模型的簡單介紹。Leslie模型主要做兩大方面的預測,一是利用各年齡群體的死亡率來推算下一年的人口結構,二是利用女性生育率測算每年新出生的男性和女性嬰兒數量。,不僅會直接影響經濟增長,還會通過影響技術進步影響經濟增長,所以很多國家勞動年齡人口增速和經濟增速在走勢上都高度相關。
  • 美國住房短缺誰之過?拜「嬰兒潮一代」所賜
    數十年來,「嬰兒潮一代(在1946年至1964年之間出生的人)」一直引領著美國的經濟趨勢,而且這一代人的住房擁有率為全國最高,接近80%。眼下,隨著年齡最大的「嬰兒潮一代」已邁入古稀之年,他們決定呆在自己的房子裡。
  • 時隔23年,第3代「嬰兒潮」或重現!房地產後繼有人了?馬雲說中
    如果用複雜的句子,晦澀的名詞,從央行貨幣政策,到土拍拿地、各城市限購限貸政策、銷售面積、投資額來闡述,很多人會被搞的一頭霧水。去繁就簡,撇開這些外因不談,最核心的因素只有兩個字:人口。更準確的說:是年輕人口、小學生、新生兒人數。
  • 嬰兒潮一代更比一代潮
    二戰後,全球女性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誕育下一代,彌補在戰爭中失去的大量人口。戰後全球普遍長期持續生育高峰,這一時期被稱為「嬰兒潮」(Baby born)。時光荏苒六十年,國際嬰兒潮漸漸平緩,但中國的媽媽們還在「努力」。眼下,她們正忙著迎接第五次嬰兒潮高峰。
  • 從嬰兒潮問題看中國年輕人的生存困境
    同樣當我們看完德魯克這篇有關嬰兒潮影響美國年輕人職業發展的文章,我們也會想到,中國的現在有何等相似的問題。這可能也就是中國年輕人感覺到職場之難的原因吧。不作過多評價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下面我們看看德魯克是怎麼說的。  有報導稱,最近有幾家管理諮詢公司以6萬美元的起始年薪招聘畢業於名牌商學院的優秀工商管理學碩士。我很同情那些吞下了這個大誘餌的愣頭青。
  • 為什麼年初網友預判的「嬰兒潮」,沒有出現?原因很現實
    文|秘籍君 今年因為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人被迫宅在家裡,所以很多網友都推測,今年年底的時候,應該會爆發出「嬰兒潮」,有很多新生兒出生。但是,沒想到現實很打臉。
  • 中國第4次嬰兒潮沒有如期而至,將引發什麼後果?
    如果還沒有,那麼,它真的會來嗎?預想中的嬰兒潮從十年前開始,就陸續有關於中國要迎來新一輪嬰兒潮的聲音。所謂嬰兒潮(Baby boom)指的是在某一時期及特定地區,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現象。從這個概念來說,與其說嬰兒潮是個人口學名詞,不如說它是個社會學名詞。
  • 中國第四次嬰兒潮爽約 該鬆口氣還是嘆口氣?
    從1992年開始,年出生人口持續下降,到2000年後略有增加,但始終在1600多萬的水平徘徊。△預想中2010年中國將出現嬰兒潮預想中國會在2010年左右會出現嬰兒潮的理由很簡單,1986年出生的2319萬嬰兒到2010年已經24歲,正處於生育旺盛期,新的嬰兒潮出現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