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電視上播了一部宰相劉羅鍋,當時裡面的劉墉形象是一個背部弓起來很高,駝著背的樣子。但是那是電視劇裡的樣子,真實的他也是這個樣子嗎?他的羅鍋外號又是從哪裡而來呢。劉墉是乾隆時期的書法大家,而且水平相當深厚。不是普通會寫書法,而是他的字都是作為別人用來練字的帖子存在的。能為別人當字帖的書法,可想而知水平如何。
但是古代都是用毛筆寫字,如果見到電視裡一些古人寫書法的樣子,應該知道寫書法是需要半俯身子提筆的。長年累月的練習,人的身體會形成一種狀態,只要一寫字就會調整到那個姿勢。但這種姿勢往往持續久了,當你再次站起來以後,腰會挺不直,總會顯得有點駝背。古代很多愛好書法的文人都會有一些駝背,這種寫字姿勢不像坐著寫。
坐著寫你可以挺直背,低頭就可以了。但是坐下寫只能寫些小字,大一點的字根本施展不開。真正的書法家沒有隻寫小字的,大字也是常寫的。包括愛畫畫的畫家,他們在畫水墨畫時,都是站在桌前提筆細描,沒見幾個人是坐在那裡畫的。坐著時你的手天然的沒有站著時運筆流暢,所以這些人肯定不會選擇坐下練習。這種日積月累的狀態,背怎麼可能不駝。
人正常年老了駝背很正常,因為身體力氣不夠了,支撐不起上半身,但是年紀輕一點就駝,那肯定是做了什麼長期哈腰的事情。劉墉作為宰相,朝中自然沒人敢給他駝背起外號,但是皇帝可就不同了。皇帝也會打趣大臣的,所以當劉墉駝著背出現在嘉慶皇帝面前時,嘉慶皇帝就會打趣劉墉是劉駝子。皇帝自然不是想要貶低他的意思,只是看他的狀態隨口說的而已。那時候劉墉已經是個上了年紀的老人了,他年輕時就總彎腰,到了年老,腰更加駝了,他的書法生涯讓他比一般人在年老時,腰駝得更厲害了。
小編認為一個人長期做一件事情肯定對身體是有比較大的影響的,就像長期練琴的人,他們都會有相應的職業病。每一個行業都會有職業病,只是表現的不一定明顯。皇帝本來無心的一句話,竟讓他的外號流傳開來。其實這個外號更加能證明劉墉是一個真正的書法家,沒有長期的彎腰,哪裡會有那麼深的水平呢,書法水平都是一天一天累積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