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羅鍋」的稱號,是怎麼來的,他真的是個駝背嗎

2020-12-04 穆哥說動物

小時候電視上播了一部宰相劉羅鍋,當時裡面的劉墉形象是一個背部弓起來很高,駝著背的樣子。但是那是電視劇裡的樣子,真實的他也是這個樣子嗎?他的羅鍋外號又是從哪裡而來呢。劉墉是乾隆時期的書法大家,而且水平相當深厚。不是普通會寫書法,而是他的字都是作為別人用來練字的帖子存在的。能為別人當字帖的書法,可想而知水平如何。

但是古代都是用毛筆寫字,如果見到電視裡一些古人寫書法的樣子,應該知道寫書法是需要半俯身子提筆的。長年累月的練習,人的身體會形成一種狀態,只要一寫字就會調整到那個姿勢。但這種姿勢往往持續久了,當你再次站起來以後,腰會挺不直,總會顯得有點駝背。古代很多愛好書法的文人都會有一些駝背,這種寫字姿勢不像坐著寫。

坐著寫你可以挺直背,低頭就可以了。但是坐下寫只能寫些小字,大一點的字根本施展不開。真正的書法家沒有隻寫小字的,大字也是常寫的。包括愛畫畫的畫家,他們在畫水墨畫時,都是站在桌前提筆細描,沒見幾個人是坐在那裡畫的。坐著時你的手天然的沒有站著時運筆流暢,所以這些人肯定不會選擇坐下練習。這種日積月累的狀態,背怎麼可能不駝。

人正常年老了駝背很正常,因為身體力氣不夠了,支撐不起上半身,但是年紀輕一點就駝,那肯定是做了什麼長期哈腰的事情。劉墉作為宰相,朝中自然沒人敢給他駝背起外號,但是皇帝可就不同了。皇帝也會打趣大臣的,所以當劉墉駝著背出現在嘉慶皇帝面前時,嘉慶皇帝就會打趣劉墉是劉駝子。皇帝自然不是想要貶低他的意思,只是看他的狀態隨口說的而已。那時候劉墉已經是個上了年紀的老人了,他年輕時就總彎腰,到了年老,腰更加駝了,他的書法生涯讓他比一般人在年老時,腰駝得更厲害了。

小編認為一個人長期做一件事情肯定對身體是有比較大的影響的,就像長期練琴的人,他們都會有相應的職業病。每一個行業都會有職業病,只是表現的不一定明顯。皇帝本來無心的一句話,竟讓他的外號流傳開來。其實這個外號更加能證明劉墉是一個真正的書法家,沒有長期的彎腰,哪裡會有那麼深的水平呢,書法水平都是一天一天累積造就的。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劉墉真的是個彎腰駝背的羅鍋嗎?
    《宰相劉羅鍋》裡,劉墉一直被人叫做劉羅鍋,因為是個駝子,頂個羅鍋,乾隆帝和和珅沒事就拿他開刷。雖然其貌不揚,但劉羅鍋是個剛正廉明、足智多謀的清官,很有智慧,經常讓和中堂出醜,大快人心,就連醜陋的「羅鍋」也顯得十分可愛。現實的劉墉真的是羅鍋嗎?
  • 清朝大學士劉墉,真的是羅鍋嗎?揭秘真實劉墉
    乾隆年間中進士,官至內閣大學士,做官期間為官清廉,而且劉墉擅長書法,流傳後世的書法作品也有很多。與與鐵保、翁方綱、成親王並稱為清代四大書法家。我們一般都會叫劉墉劉羅鍋,那麼歷史史上真實的劉墉是羅鍋嗎?他做過宰相嗎?歷史上,劉墉當過吏部尚書,做過內閣大學士,官居一品。但是從來沒有做過宰相,因為從明朝朱元璋開始,就已經取消了「宰相」這一職位。
  • 《宰相劉羅鍋》:真實的劉墉,既不是羅鍋,也不是宰相
    一部《宰相劉羅鍋》把劉墉從書本上,推到了屏幕上,也讓人們多了個了解他的途徑。然而事實上,宰相劉羅鍋,既不是宰相,也沒有羅鍋。1958年,考古學家打開了劉墉的墓穴,他們驚奇發現,劉墉的小腿竟然有75公分,整個身體的長度達到了1.9米,並且從他的骨骼來看,劉墉並非是個駝背之人。
  • 遺骨為證,原來劉墉身高一米九多,不是羅鍋
    在《宰相劉羅鍋》中,劉墉是一個除了有一對智慧狡黠的雙眼外,便是個身材不高,後背大包的羅鍋形象。然而歷史真實果真如此嗎?先看看劉墉的這張畫像,個子非常高,眼大且不是羅鍋。1958年,在對劉墉墓的考古過程中,通過觀察劉墉的屍骨,驚奇地發現,劉墉小腿骨的長度竟然有75釐米之多,真實身高在1米90左右,而且從骨骼來看也不駝背,顱骨和眼眶較大。這是不是和上面的畫像很吻合。因為劉墉個子太高,加上常年躬身讀書寫字,看上去似乎有點駝背。
  • 劉羅鍋的駝背是真的嗎?考古專家測量完他的骨骼後,終於被證實
    看過影視劇劉羅鍋的朋友們一定還記得,他長得不好看,有點矮,而且背還有點駝,這樣的一個形象,那麼劉羅鍋的駝背是真的嗎?其實和歷史中記載的劉羅鍋是有較大差異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有以下幾個分析。就算你長得不帥,最起碼也得看的讓人很舒服,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五官端正,身高方面肯定也是有要求的,如果很一個人非常的矮,那肯定是不符合要求的,假如有駝背的狀況,那指定是不可能做官的。我們都知道乾隆皇帝是一個很注重外貌的皇帝,他身邊的幾個紅人,都是實打實的美男子,就比如說和珅,專家把和珅的畫像給復原之後,和珅的樣子足以秒殺現在的小鮮肉。
  • 歷史上真實的劉墉:並非羅鍋,不是宰相,鬥不過和珅,存在感很低
    而等到劉墉出仕為官的時候,內閣已經完全沒有權力了。劉墉所擔任的正一品體仁閣大學士可能也就相當於一個榮譽稱號了,而若是論實權,和歷史上的宰相之權根本就是天地之差,雲泥之別了。擔任大學士的劉墉既無宰相之名,又無宰相之權,所以說宰相劉羅鍋則完全是因為劇情需要而創作出的一個文學形象了,和正真的史實還是區別很大的。
  • 清朝時期大名鼎鼎的「宰相劉墉」,自然會想起他的外號:劉羅鍋
    一說起清朝時期大名鼎鼎的「宰相劉墉」,人們自然會想起他的外號:劉羅鍋。那麼,歷史上的劉墉真的是「羅鍋」嗎?相聲段子《金殿鬥智》裡面說,「羅鍋」這個稱號是乾隆皇帝所賜,乾隆皇帝在賜封劉墉「羅鍋」這個稱號的同時,還特地為此做了一首詩寒磣劉墉,詩中說:「人生殘疾是前緣,口在胸膛耳垂肩。
  • 《宰相劉羅鍋》實際上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羅鍋,這是真的嗎?
    歷史上真正的劉羅鍋,既不是羅鍋,也不是宰相。在清朝,選拔官員比較看重外貌,雖然不要求個個是帥哥,但至少面貌要周正,不能是歪瓜裂棗,更不能有身體殘疾,像羅鍋這樣的,要首先排除在外的,連考秀才的資格都沒有,更別提做官了。
  • 一人親手鬥倒和珅,誰知其死後200年來,人們對他有個最大的誤解
    雖然電視劇中,劉墉被稱為劉羅鍋,身材矮小,還有點駝背。但實際上正史當中,劉墉根本就不矮,不僅不矮個子還挺高,據說是有一米九。當然就更不是什麼羅鍋。再說了,清朝時候選官制度比較嚴格,加上乾隆皇帝有點強迫症,如果他真的是個羅鍋,那皇帝肯定不會要他。
  • 羅鍋不能為官,劉墉為啥可以,人們為何這樣稱呼他!
    《宰相劉羅鍋》掀起了一股清廷熱,劉墉在人們的印象裡可能就是羅鍋的形象,事實上,真實的劉墉和劇中的劉墉形象卻是大相逕庭。劉墉從出生來看就註定不一般,曾祖父劉必顯在順治年間高中進士,爺爺是是康熙年間的大清官,父親更是厲害,深受乾隆帝的賞識,是第一位任軍機大臣的漢族人。
  • 歷史上真實的劉墉到底是什麼樣的,不是宰相,更不是羅鍋
    說起劉墉,可以說很多人知道這個人。因為主要是受《宰相劉羅鍋》這部電視劇的影響,在這裡劉墉是乾隆時期的宰相,一直在和和珅鬥智鬥勇。不過劉墉身體有缺陷,就是駝背,背上有個羅鍋。所以才被稱為宰相劉羅鍋。不過這只是影視作品上的描寫,和事實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那麼,真實的劉墉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是不是真的是宰相,身體是不是羅鍋呢?
  • 別被影視劇劉墉智鬥和珅給欺騙了,其實他是諳熟為官之道的
    一:劉墉真的是影視劇中的羅鍋形象嗎咱們大家都看過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裡面的劉墉多耿直多正氣一身正氣,這是劉墉的法寶,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劉墉是不是這樣的呢?首先電視劇劉墉從外貌形象和歷史原型人物就不對,電視劇劉墉的形象是小矮個,羅鍋,然後後邊有一個挺大的羅鍋弓著,那麼歷史上劉墉的形象是不是真是這樣呢?
  • 清朝宰相劉墉,為何被戲稱為「劉羅鍋」原因原來是這個!
    劉墉的書法,詩作,都是值得讚賞的。他的書法渾厚有力,他也被稱為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除了書法,他寫的詩,紀曉嵐也非常喜歡。劉墉不僅在學識上優秀,在仕途上也很順利。劉墉良好的家庭就決定了他和普通人家是不一樣的,他不需要通過層層艱苦的選拔。不過,劉墉的實力擺在那裡。說到科舉,這裡講個故事。
  • 乾隆給劉墉出上聯:只可嘆,彎木難當頂梁柱,劉墉給出下聯更經典
    話說,當乾隆皇帝第一眼見到劉墉時,就被他的樣貌驚呆了,這個滿腹詩書的學子,竟然是個羅鍋,而且駝背還非常嚴重。乾隆一直都喜歡長的比較帥氣的人,比如紀曉嵐和珅都是因為樣貌才華,才進入了乾隆的法眼,官職都晉升的很快。當劉墉來到乾隆面前謝恩的時候,乾隆看到劉墉的長相,就不想給他封官了。於是,他想用一個對子為難劉墉,乾隆思考了片刻,說道:「只可嘆,彎木難當頂梁柱!」
  • 探班《劉公案之劉墉下山東》:劉墉其實不「羅鍋」
    電視劇《劉公案之劉墉下山東》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展現出劉墉到山東辦案的種種不易與艱辛。因假聖旨的案子,劉墉被皇帝欽點去山東查案,以此案件為導火索,連續引發一連串看似毫無關聯,背後卻有千絲萬縷聯繫的謎案。劉墉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一一化解,也引來殺身之禍!看劉墉機智斷案,我們拭目以待。
  • 劉墉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他演義的劉羅鍋幽默詼諧、清正廉潔,不畏權勢,體恤百姓,尤其是他機制逗趣的與和珅相爭相鬥的畫面,給觀眾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這部劇上演後,不僅在大陸非常熱播,而且還席捲了港澳臺,風靡了東南亞、北美、西歐等華人聚集地……劇中的劉墉官居宰相,而且形象上是個彎腰駝背的羅鍋。這樣的形象豐富了人們對電視劇主角的印象,卻掩蓋了歷史的真相。歷史上劉墉的真實形象是什麼樣的呢?
  • 長得高大威武又是忠臣,卻被傳聞是駝背,關於他到底有哪些誤解
    受電視劇的影響,很多人心中的劉墉是個羅鍋,他是山東人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為人十分正直,原本出生在一個名門望族中,家中世代都是官員,他的父親甚至還是當朝的重臣,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官。第二點 身高要知道他的身高在一米九以上,可以說是非常高的,而且也不是個駝背但是大家管他叫劉羅鍋,這個確實和他的身高身材有關係。
  • 宰相劉墉不是羅鍋,身高一米九(組圖)
    劉必顯官至戶部員外郎,其四個兒子分別名為劉楨、劉果、劉棨、劉棐,其中劉果、劉棨考中進士,劉楨、劉棐分別為貢生和監生,這四個人的後代被稱為東武劉氏的「老四支」。劉棨就是劉墉的祖父,官至四川布政使,在他的帶領下,劉家「父子九登科」在當地傳為美談。即劉棨的十個兒子中有八個先後考中舉人,後又有其中三人中了進士,而劉墉的父親劉統勳就是其中之一。
  • 清朝沒有宰相制度,劉墉為什麼叫「宰相劉羅鍋」?
    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家最為熟悉劉墉與螢屏上的這位劉墉有月大的差別一一歷史上,劉埔雖然歷任乾隆、嘉慶兩朝、身負重職,但是他從而且他也沒有駝背的宿疾。那麼,「宰相劉羅鍋」未任過宰相,這一說法又是怎麼來的呢?提到宰相,我們就不得不簡單了解一下古代的宰相制度了。在封建社會裡,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在朝廷中的地位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官員中職位最高的。
  • 乾隆說自己屬馬,劉墉卻為何突然說自己屬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令人啼笑皆非又充滿大智慧的民間段子「馬驢說」。劉墉並非羅鍋劉墉,也就是劉羅鍋,他是一代名臣劉統勳的兒子。我們千萬不要被影視劇那個駝背的形象給欺騙了,正史中的劉墉長相肯定不算醜,至少能對得起觀眾。因為滿清選官制度十分嚴格,除了需要文採實力之外,還需要長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