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雜誌《萌芽》迎60歲生日 最擅長是當好"土壤"

2020-12-21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一甲子,最擅長的是當好「土壤」

新中國第一本青年文學刊物、培養出幾代作家的文學雜誌《萌芽》迎來了它的60歲生日,昨天,《萌芽》創刊60周年座談會在上海作協大廳舉行。在60年裡,這本雜誌曾走出陸文夫、馬原、蘇童、金宇澄以及郭敬明、張悅然等幾代作家,如今60歲的它,依然是文學領域的領頭羊。

始終相信文學本身的力量

《萌芽》1956年在上海創刊。其首任主編哈華在創刊詞中解釋了刊名之由來:萌芽,既代表新生,又是紀念和學習魯迅先生在1930年代主辦《萌芽》雜誌,「在文藝戰線造就大群新戰士」的精神。

在為紀念一甲子風雨輝煌推出的7月號特刊上,雜誌重新刊登了巴金寫於1981年復刊號卷首的寄語。網絡時代讓寫作的門檻消失,但「有勇氣,有良心,有才華,有責任感」,理應還是每個青年作家努力的方向。60年來,《萌芽》也一再向讀者、作者證明,當好「土壤」,一直是自己最擅長也最堅持的事,相比看「風向」、看「行情」,《萌芽》始終相信文學本身的力量。

北島、顧城當年都投過稿

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趙麗宏曾於1982年至1987年在《萌芽》詩歌散文組當過5年編輯,回憶這段經歷時,他非常感激,自己在這裡出版了人生第一部詩集。

趙麗宏說,1980年代初,正是朦朧詩風靡大江南北的時候,北島、顧城、楊練等詩人都給《萌芽》投稿,當時編輯部收到的讀者來稿,一麻袋一麻袋地堆在辦公室。

也正是在那個時候,趙麗宏知道了當時還在當郵遞員卻狂熱喜愛文學的孫甘露,詩歌寫得很好,卻苦於無處發表。在昨天的座談會上,如今已是《萌芽》雜誌社社長的孫甘露打趣地說,自己曾是《萌芽》的退稿者。

金宇澄小說生涯在此起步

《上海文學》執行主編、小說《繁花》作者金宇澄說,自己的小說也是從《萌芽》起步的。

1985年,金宇澄在《萌芽》上發表了小說處女作《失去的河流》,當時已經33歲了,次年,《方島》發表。《失去的河流》和《方島》接連獲得兩屆《萌芽》小說獎,在工廠上班的金宇澄因此獲得機會,進入上海作協辦的第一期青年創作班學習,他和郵遞員孫甘露等一批基層文學作者,作為文學新人集中培養。1986年,《上海文學》 以青創班專輯的形式,發表了金宇澄的《風中鳥》、孫甘露的《訪問夢境》、阮海彪的《死是容易的》。1988年,《風中鳥》得了《上海文學》小說獎,也是在這一年,金宇澄離開工廠,調入作協,成為《上海文學》的編輯。

金宇澄至今仍很佩服《萌芽》編輯部,可以始終觸摸到年輕人的脈搏。

繼續引領嚴肅文學雜誌

《收穫》主編程永新早年也曾在《萌芽》上發表小說和散文。他說,《萌芽》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容忍作品不夠成熟,正如巴金所說,「他們是正在生長、發展的新生力量。所以難免腳步不穩」。

作為純文學雜誌的掌門人,程永新特別感慨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像《萌芽》這樣的青春文學刊物很多,但《萌芽》至今仍然是領頭羊,這與它的掌門人有關。

1995年,趙長天接手主編一職,一系列的新舉措成功幫助《萌芽》再次「突圍」;1999年由《萌芽》雜誌聯合北大、復旦等著名高校一起舉辦的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更堪稱近代文壇的一樁大事。

程永新表示,《萌芽》借「新概念作文大賽」華麗轉身,簡直就是一個奇蹟。大家都是從1980年代走過來,都經歷了商業大潮,經歷了經濟轉型,很多刊物就沒有聲音了,但《萌芽》依然屹立潮頭。他希望,「迎來60歲生日的《萌芽》作為領頭羊,能繼續引領嚴肅文學雜誌」。(記者 徐穎)

(責編:宋心蕊、燕帥)

相關焦點

  • 60歲《萌芽》雜誌改版慶生 繼續當好年輕人"土壤"
    原標題:60歲《萌芽》以改版慶生,從80頁增至112頁 「潮流越來越輕薄,我們越來越豐厚」 60歲的《萌芽》選擇了以改版來慶生,將在原有上下半月刊的基礎上,「兩刊並一刊」,從80頁增至112頁,《萌芽》 的口號是,「潮流越來越輕薄,我們越來越豐厚」。昨天,《萌芽》雜誌還與備受年輕人喜愛的文藝生活應用「ONE·一個」結成戰略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文藝平臺,挖掘新生代作家。
  • 《萌芽》60年 一本雜誌裡竟走出這麼多大咖!
    但輕輕翻開抽屜裡躺著的那本《萌芽》,霎時間世界仿佛明亮了。相信這是80後共同的記憶,一本雜誌,記錄著無數人的青春,是在那個最單純美好的年華裡,最可幻想的夢境。就是這本載著新中國無數青年共同記憶的雜誌,近日迎來了她60歲甲子生日。7月12日,《萌芽》創刊60周年座談會在上海作協大廳舉行。
  • 文學雜誌還有存在必要嗎
    《萌芽》編輯部主任徐敏霞向澎湃新聞介紹:「這些成熟作家的作品也代表著文學創作新人在未來一個階段所能達到的高度,可以對新人作者產生一定的示範性作用,有心的寫作者可以從中汲取不少養分。當然為了與《收穫》、《上海文學》等老牌純文學雜誌相區別,採用的成熟作家作品題材也會與青年生活有關,『不離青年』是《萌芽》自身的特點。」
  • 清華美術學院今迎60歲生日
    原標題:清華美術學院今迎60歲生日   本報訊(記者張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今天迎來60歲生日,上午數千名校友返校慶祝。   清華美院的前身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成立於1956年11月1日,這是新中國第一所工藝美術與現代設計高等學府。
  • 《萌芽》副主編胡瑋蒔:引領青春文學新風尚
    (趙長天:《50歲了,還是萌芽》)今天,一些文學期刊仍然還在關門辦刊,而《萌芽》在20多年前就有了自覺的讀者和市場意識:更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防守。這可不可以說是新《萌芽》的核心競爭力?   胡瑋蒔:與作協其他刊物不同,《萌芽》很早就自負盈虧,所以讀者意識和市場動向一直是雜誌關注的重點。
  • 從雜誌到青春文化平臺 《萌芽》走過50年
    1956年7月1日,一本嫩綠色封面的青年文學雜誌《萌芽》創刊。當年巴金在創刊號的祝詞中寫道:「任何美麗的花朵、任何參天的大樹都是由萌芽長成的。」50年過去,當年的《萌芽》果真成長為月發行量達到50萬份的青春文學知名平臺與品牌。  昨日,《萌芽》雜誌社的新老編輯以及它培養出來的一批作家共聚上海作家協會,回顧50年來《萌芽》的歷程。
  • 麥可·傑克遜60歲了,全世界怎麼給他過生日?
    8月29日是麥可·傑克遜的60歲生日。儘管這位搖滾巨星已經在2009年不幸去世,但音樂界和全世界的無數粉絲們仍然在每年的8月舉辦各種活動,來慶祝他的誕生日。太陽馬戲將舉辦特別演出來紀念麥可·傑克遜的60歲生日 資料圖傑克遜的家人和朋友們將參加麥可·傑克遜遺產委員會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生日音樂慶典,太陽馬戲團排演了一出名為「Michael Jackson One」的特別演出,將在8月29日晚進行首演。
  • 文學雜誌:「變臉」方向在哪?
    在成功轉型為青春文學大本營後,《萌芽》也遭遇了來自各方的質疑。曾經推出無數優秀作家的「四小名旦」,在歷經挫折和迂迴之後,能否再次讓人們感到驚訝和激動?歷程:輝煌背後的故事很多文學雜誌走向沒落不能全怪外部因素,還要怪辦雜誌的人失去了藝術素質和文學追求。
  • 上海作協副主席趙長天去世 曾任萌芽雜誌主編
    趙長天2013年3月31日上午,原上海市作協副主席、《萌芽》雜誌主編、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主要創辦人趙長天先生因病去世,享年66歲。上午10時,作家陳村在文學論壇「小眾菜園」上發布該條噩耗,沉痛哀悼趙長天先生離世。大批作家、尤其是受惠於新概念作文的文學新生代在網絡上發起悼念。新概念作文大賽曾圓了韓寒、郭敬明、張悅然等一大批當紅文學青年的作家夢。一年多前,曾傳出趙長天患上血液疾病的消息,後身體狀況一直欠佳,甚少出席活動。兩天前,作家那多(趙長天之子)曾臨時取消多場籤售會,也是因此緣故。
  • 文學名家、翻譯家楊絳迎101歲生日:我就是宅女
    今日,是著名文學名家、翻譯家楊絳先生的101歲生日,華西都市報,特地獻上祝福和致敬。這標誌著,本報正式開啟向大師致敬之旅,探尋他們的年輪智慧……  101年的歲月風塵難掩她的風華。多年前,錢鍾書便給了她一個最高的評價:「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現在,她是這個喧囂躁動的時代一個溫潤的慰藉,讓人看到,「活著真有希望,可以那麼好」。
  • 打出文科教育品牌 《萌芽》雜誌「誤入」教育圈
    中新網上海9月4日消息:文科學校、批發韓寒……在籌劃期就被包圍在媒體輿論中的上海萌芽實驗中學,9月終於露出廬山真面目。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經上海市教委和浦東社會發展局審核批准,今年首批新生開始邁入「萌芽」大門。儘管學校目前暫時只招收上海地區的初中生,但這所掛了「萌芽」牌子的學校,還是受到了更廣泛人群的熱切關注。
  • 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迎十歲生日
    原標題: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迎十歲生日 本報訊(記者 周凡愷)10月3日,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將迎來建院十周年慶典,並將舉行「十年磨一劍」等一系列人文活動。十年來,相繼成立了中國木版年畫研究中心、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傳承人口述史研究所三個國字號研究機構以及文學研究室、視覺工作室和互為支撐的教研體系,形成了傳承人口述史、傳統村落、木版年畫研究等學科特色,承擔了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形成了廣泛的國內外學術聯繫與合作。
  • 紐西蘭最年長老人迎110歲生日 波蘭大使登門道賀
    紐西蘭最年長老人迎110歲生日 波蘭大使登門道賀 2017-05-,成為紐西蘭最年長的人。由於有一半波蘭血統,110歲生日當天,波蘭駐紐西蘭大使特意登門看望這位人瑞。  5月4日,波蘭駐紐西蘭大使Zbigniew Gniatkowski來到Anderson家中,祝她生日快樂。Anderson是紐西蘭早期波蘭移民的後裔,祖父輩是紐西蘭第一批波蘭定居者。她1907年出生在Dunedin,是4個女兒裡最年長的一個。父親是波蘭人,母親則是蘇格蘭人。
  • 全球最長壽老人迎118歲生日(圖)
    全球最長壽老人迎118歲生日(圖)中新網1月3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當地時間2日,被金氏世界紀錄組織認定為「全球在世最長壽老人」的日本老人田中力子,迎來了118歲生日。田中稱,其長壽的秘訣在於「吃好吃的、進行學習」,目標是活到120歲。圖為日本老人田中力子。圖片來源:日本廣播協會(NHK)新聞視頻截圖。據報導,田中出生於1903年1月2日。
  • 《萌芽》
    《萌芽》【簡介】:《萌芽》雜誌創刊於1956年7月,是中國第一本青年原創文學刊物,至今已走過了50多年的輝煌歷程目前《萌芽》發行量已達50萬份,是對中國青年深具影響力的一本原創文學雜誌。1999年,萌芽聯合13所著名高校合辦中國權威作文大賽—新概念作文大賽。大賽發掘出韓寒、郭敬明、張悅然等80後文化偶像,《萌芽》因而被譽為「80後偶像搖籃」。
  • 《萌芽》雜誌社簡介
    已有四十五年歷史的《萌芽》雜誌繼承了魯迅先生辦《萌芽》的傳統,在文學戰線上造成大群新戰士;又在新時期新環境下提倡文學性、社會性、都市青春風貌,從而形成了雜誌的更新特色,近年來,《萌芽》的"小說家族"、"校園清泉"等已成為雜誌的名牌欄目,培養了一大批有特色的青年作者。
  • 有一群人像做時尚雜誌一樣做著文學雜誌《小說界》
    本文原標題:《在上海,有一群人像做時尚雜誌一樣做著文學雜誌《小說界》 | 新批評》原創:何平 喬曉華文學雜誌流露著作家最新鮮的作品氣息,也因為雜誌風格與定位呈現千姿百態。每一份文學雜誌都有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並以此佇立於當代文學的浪尖。
  • 文學雜誌《收穫》60年代為何兩度停刊?
    鳳凰衛視10月25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何亮亮:上世紀八十年代,純文學期刊的「四大名旦」之中,《當代》雜誌被稱為是正旦,它刊登的作品獲矛盾文學獎最多,而在「四大名旦」之中,資格最老的當屬是「老旦」《收穫》,如今提起《收穫》,大家都會想起大作家巴金,其實,這本雜誌是1957年由巴金和靳以共同創辦的,它是1949
  • 浙江省春暉中學迎110歲生日 4000校友相約白馬湖「最憶春暉園」
    浙江省春暉中學迎110歲生日 4000校友相約白馬湖「最憶春暉園」 原標題:   薪火百十載,相逢在春暉。12月2日,位於白馬湖濱、象山之麓的浙江省春暉中學迎來110周歲生日,4000多名來自五湖四海的校友及在校師生齊聚紹興上虞,敘友情、話未來。  浙江省春暉中學坐落在紹興上虞,現屬於省一級重點中學,省一級特色示範高中。
  • 從《江南》雜誌創刊四十年,看文學刊物的繁榮與未來
    獲獎作家遲子建現場發言頒獎現場,一場有關《江南》雜誌創刊四十周年的研討會召開,全國各大文學刊物編輯、作家和學者齊聚,共議文學雜誌的當下與未來。在《江南》雜誌40歲生日之際,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發來賀詞,肯定《江南》四十年為讀者留下了美好回憶,祝願《江南》在這蓬勃如春的大時代,前路似錦,風光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