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萌芽》雜誌改版慶生 繼續當好年輕人"土壤"

2020-12-15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60歲《萌芽》以改版慶生,從80頁增至112頁 「潮流越來越輕薄,我們越來越豐厚」

改版後的《萌芽》雜誌

曾走出陸文夫、孟偉哉、馬原、蘇童、金宇澄等幾代作家的青年文學期刊《萌芽》,明年迎來創刊60周年。60歲的《萌芽》選擇了以改版來慶生,將在原有上下半月刊的基礎上,「兩刊並一刊」,從80頁增至112頁,《萌芽》 的口號是,「潮流越來越輕薄,我們越來越豐厚」。昨天,《萌芽》雜誌還與備受年輕人喜愛的文藝生活應用「ONE·一個」結成戰略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文藝平臺,挖掘新生代作家。

社會性將得到更多展現

在傳統紙媒越來越式微的當下,大多數文學雜誌的日子越來越難過,60歲的《萌芽》為何還有膽量,越改越厚?

《萌芽》社長孫甘露在接受記者時稱,這次改版不是簡單的兩刊內容相加,而是希望打造出1+1>2的文學厚度。改版後,依然以青年作為主要閱讀群體,但對「青年」的定義進一步向上拓展,使作者在創作時,眼光不僅僅局限於校園和家庭,與年輕人生活相關的方方面面都能夠在作品中看到。「『90』後已經登上舞臺,他們見多識廣,生命體驗比以前的年輕人更深,讀者群體在不斷提升與成熟,雜誌應該匹配這樣的閱讀需求。」《萌芽》的陪伴不僅僅止步於畢業,社會性將在新刊中得到更多展現。

據悉,改版後的《萌芽》所收錄的文學作品將呈現「階梯式」分布,除了採用目前作者群體的稿件,還將大幅增加成熟作家作品,並配以文學評論家對作家的訪談。如改版第一期就收錄了作家路內的短篇小說新作《十七歲送姐姐出門》,以及青年學者金理對他的訪談《夢裡的荒涼和美是同一件事》。

新改版的《萌芽》頁數也將從80頁增至112頁,為文學作品的選取提供更大的刊載空間。「版式和欄目都有所簡化,將更多的空間讓位於內容本身,所刊作品的篇幅會變得更靈活,過去較難承載的中篇小說能夠獲得一次性刊出的機會,而類似配合『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活動的作品專號,也有了更加充足的空間得以更加全面的展示。」

與「ONE」聯手建文藝平臺

《萌芽》雜誌在迎來改版之際,昨日還宣布與「ONE·一個」結成戰略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文藝平臺,挖掘新生代作家,為文化產業提供新鮮血液,為讀者打造更加新穎的閱讀環境。

文藝App「ONE·一個」發布3年來,備受青年讀者的喜愛,累計用戶3000多萬,總閱讀量超10億次,旗下作者作品近年來出版銷售近500萬冊,發掘出張皓宸、張曉晗、陳諶等眾多優秀青年作家。

據悉,《萌芽》與「ONE·一個」聯手後,「ONE·一個」明年將冠名第十九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與《萌芽》共同孵化由「新概念」賽事發掘的文學新人,打造「新概念作文大賽」——文學夢想平臺的新高度。1999年,《萌芽》聯合13所著名高校合辦中國權威作文大賽——新概念作文大賽,通過這個大賽,挖掘了多位80後文化偶像。

此外,「ONE·一個」也將協助《萌芽》 建立優勢新媒體閱讀產品,加快數字轉型步伐,實現傳統文學刊物在網際網路+時代的跨越式發展。

繼續當好年輕人的「土壤」

在網絡媒體、新媒體的衝擊下,紙媒的任何一次轉型都頗具風險,《萌芽》 依然選擇堅持文學性與嚴肅性。對此,孫甘露表示,因為一貫面向青年辦刊,「當好『土壤』是《萌芽》60年來最擅長的事」。

孫甘露對改版顯得信心十足。據他透露,由《萌芽》雜誌主辦的「新概念作文大賽」今年已經舉辦至第18屆,出人意料的是,本屆大賽的讀者來稿比前兩年翻了一倍多,近5萬份,直逼大賽最高峰時期的讀者來稿數量。對於為什麼不採用電子郵件方式徵稿,《萌芽》編輯部主任徐敏霞說,除了讀取不便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希望讓參賽者感受到,寫作是一件嚴肅的值得被認真對待的事情。

孫甘露稱,「或許,現在又到了年輕人對待閱讀和寫作的一個新階段,一波新的回潮,年輕人有閱讀和寫作的需求,關鍵是正確引導」。(記者 徐 穎)

 

相關焦點

  • 文學雜誌《萌芽》迎60歲生日 最擅長是當好"土壤"
    新中國第一本青年文學刊物、培養出幾代作家的文學雜誌《萌芽》迎來了它的60歲生日,昨天,《萌芽》創刊60周年座談會在上海作協大廳舉行。在60年裡,這本雜誌曾走出陸文夫、馬原、蘇童、金宇澄以及郭敬明、張悅然等幾代作家,如今60歲的它,依然是文學領域的領頭羊。 始終相信文學本身的力量 《萌芽》1956年在上海創刊。其首任主編哈華在創刊詞中解釋了刊名之由來:萌芽,既代表新生,又是紀念和學習魯迅先生在1930年代主辦《萌芽》雜誌,「在文藝戰線造就大群新戰士」的精神。
  • 《萌芽》60年 一本雜誌裡竟走出這麼多大咖!
    但輕輕翻開抽屜裡躺著的那本《萌芽》,霎時間世界仿佛明亮了。相信這是80後共同的記憶,一本雜誌,記錄著無數人的青春,是在那個最單純美好的年華裡,最可幻想的夢境。就是這本載著新中國無數青年共同記憶的雜誌,近日迎來了她60歲甲子生日。7月12日,《萌芽》創刊60周年座談會在上海作協大廳舉行。
  • 文學雜誌還有存在必要嗎
    「『90』後已經登上舞臺,這個時代背景下他們獲得消息渠道多且便利,見多識廣生命體驗比以前的年輕人要更深」,主導此次改版的《萌芽》社長孫甘露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讀者群體在不斷提升與成熟,雜誌應該匹配這樣的閱讀需求。孫甘露說:「我們始終在堅守青年文學的陣地,同時《萌芽》也希望引導青少年讀者熟悉與接近純文學。
  • 從雜誌到青春文化平臺 《萌芽》走過50年
    1956年7月1日,一本嫩綠色封面的青年文學雜誌《萌芽》創刊。當年巴金在創刊號的祝詞中寫道:「任何美麗的花朵、任何參天的大樹都是由萌芽長成的。」50年過去,當年的《萌芽》果真成長為月發行量達到50萬份的青春文學知名平臺與品牌。  昨日,《萌芽》雜誌社的新老編輯以及它培養出來的一批作家共聚上海作家協會,回顧50年來《萌芽》的歷程。
  • 《萌芽》編輯談寫作:留一條縫,重新審視生活
    葉楊莉 攝《萌芽》首次轉型,在縫隙中求生存《萌芽》創刊於1956年7月。當時,在巴金的提議下,這份純文學雜誌成為許多初涉文壇的新人的平臺。「它和《收穫》《上海文學》這樣的嚴肅文學雜誌沒有什麼區別,可能僅僅是作者群體在資歷上稍顯稚嫩,但沒有人會認為它在內容上專門面向青年人。」
  • 《萌芽》副主編胡瑋蒔:引領青春文學新風尚
    第一任主編哈華在創刊詞中說,「萌芽」代表著新生的意思。2006年,《萌芽》創刊50年時,編輯過一套6本「萌芽50年精華本」,整個就是一部中國當代作家的青年文學史。1996年1月,「基於時代的變化,《萌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改版,更強調文學的普及和推廣,更多著眼於提高青年人的文學素養,佔領文化市場。」
  • 有一群人像做時尚雜誌一樣做著文學雜誌《小說界》
    我記得上一輪文學期刊的改版潮是1990年代中後期,《作家》《山花》《青年文學》《芙蓉》等等的辦刊思路都做了大幅度的調整,上海的《萌芽》改版後完全是一家和以前不同的新刊物了。1990年代,你當時在做傳媒嗎?對這一輪文學期刊改版潮有印象嗎?
  • 在上海,有一群人像做時尚雜誌一樣做著文學雜誌《小說界》 | 新批評
    文學雜誌流露著作家最新鮮的作品氣息,也因為雜誌風格與定位呈現千姿百態。每一份文學雜誌都有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並以此佇立於當代文學的浪尖。在中國文學雜誌之林,2017年改版的《小說界》亦有其獨特性。較之以往,如今的《小說界》更體現其「新都市」性,將海派文學的韻致以年輕化、都市化的新樣態展現在讀者面前。
  • 《自然》雜誌紙質及在線版全新改版
  • 《中國新聞周刊》改版: 加強深度報導,做有靈魂的雜誌
    原標題:《中國新聞周刊》改版: 加強深度報導,做有靈魂的雜誌編者按:今日,《中國新聞周刊》雜誌宣布迎來全新改版。《中國新聞周刊》雜誌表示,在這次改版中,首先著眼挖掘深度報導的價值,更注重原創報導的完整性、豐富性以及深度;與此同時,人文氣質和思想性的提升也是此次改版的重要內容;內容方面,將進一步拓寬視野,兼顧更為國際化的報導風格與微觀的中國社會。除此之外,還在版塊欄目與視覺風格方面進行了調整優化。
  • 文學雜誌:「變臉」方向在哪?
    6月底,湖北武漢的《芳草》雜誌召開改版會議,繼改版為網絡文學選刊之後,再推出一本208個頁碼的純文學雙月刊,並由武漢市政府每年撥款120萬,「專心走精英化、純文學之路」;同時,《芳草》還主辦「女評委獎」,邀請國內十餘名女評論家、報紙副刊女編輯,以20萬獎金,甄選年度純文學力作。
  • 《國家地理》雜誌改版,說要專注於「用視覺講故事」
    在即將發行的五月刊裡,130 歲的《國家地理》雜誌將以全新的面貌示人。由雜誌的創意總監 Emmet Smith 和諮詢公司 Godfrey Dadich Partners(GDP)合作, 這一次國家地理的改版把重點轉向了「用視覺講故事」,與此同時,還新增了內容板塊和字體設計,以展示一個更輕快的雜誌形象。
  • 創刊40周年湖湘文化名片《芙蓉》雜誌改版
    圖為改版後的《芙蓉》雜誌在湖湘文化名片《芙蓉》雜誌創刊40周年之際,日前在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中南出版傳媒集團的指導下,《芙蓉》雜誌全新改版,成立新的編輯委員會,並將舉辦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芙蓉文學大獎評選。
  • 萌芽雜誌:已調查
    當日晚,《萌芽》雜誌通過官方微博回應稱,已對此展開調查。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並非新概念大賽獲獎者第一次陷入「抄襲」風波。1日傍晚,微博@愛簡傳媒總經理在微博怒斥許如珵抄襲,並曬出多張截圖。也有網友在微博下方留言,貼出大量涉嫌抄襲的內容,並稱大段複製粘貼原文,設定雷同,甚至只改人物姓氏或名字。
  • 打出文科教育品牌 《萌芽》雜誌「誤入」教育圈
    中新網上海9月4日消息:文科學校、批發韓寒……在籌劃期就被包圍在媒體輿論中的上海萌芽實驗中學,9月終於露出廬山真面目。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經上海市教委和浦東社會發展局審核批准,今年首批新生開始邁入「萌芽」大門。儘管學校目前暫時只招收上海地區的初中生,但這所掛了「萌芽」牌子的學校,還是受到了更廣泛人群的熱切關注。
  • 四十載芳華:傳統文學雜誌《芙蓉》全新改版再出發
    在湖湘文化名片《芙蓉》雜誌創刊40周年之際,在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中南出版傳媒集團的指導下,《芙蓉》雜誌全新改版,全面重新啟航:成立新的編輯委員會、全面提升改質、聚攏作家資源、打造當代文學高地,未來將舉辦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芙蓉文學大獎評選。7月18日,芙蓉雜誌社召開編輯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 美國女星60歲女星拍雜誌大片 凍齡臉蛋身材美
    最近她拍攝了一組照片,要求對方不要修片,清純的外表讓人根本看不出來她已經60歲。最近她拍攝了一組照片,要求對方不要修片,清純的外表讓人根本看不出來她已經60歲。艾倫·巴金近日為某雜誌拍攝一系列照片,為了想呈現真實樣貌,主動向廠商提出「不準改變容貌」的要求,她表示,每當看到那些PS過的照片,內心都會有很強烈的感受,雖然知道大家希望她永遠長得都像年輕人一樣,但她的眼袋代表她這個人,所以一向不害怕以真面目示人,尤其是她在工作的時候,不會化妝,像是在接受訪問時,她也只化了眉毛,其餘部分脂粉未施。
  • 故宮主辦《紫禁城》雜誌改版 封面取意「玉粹軒」
    故宮主辦《紫禁城》雜誌改版 封面取意「玉粹軒」 (圖一:《紫禁城》雜誌 16開全彩印 160頁 定價40元人民幣)    圖二(上圖):玉粹軒的「暖冬」,取自寧壽宮花園的通景畫。
  • ELLE雜誌將升級改版為月刊,進一步拓展立體化平臺
    上海2016年11月5日電 /美通社/ --  ELLE China將於2017年重新布局產品架構,進一步拓展社交及視頻媒介,同時雜誌將升級為月刊,從明年三月刊起改版(2月正式上市)。作為ELLE核心精神的代表,《ELLE世界時裝之苑》每一次出刊頻率的改變、內容的調整,都是順應潮流、與時俱進的決定。
  • 《中國文化產業智庫》雜誌將改版出刊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6日訊 6月5日,《中國文化產業智庫》雜誌改版出刊暨《中國文化產業智庫評價研究》開題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發起人、首席科學家西沐,包商銀行首席文化官、北京中傳文化金融產業研究院院長王德恭等相關研究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