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60歲《萌芽》以改版慶生,從80頁增至112頁 「潮流越來越輕薄,我們越來越豐厚」
改版後的《萌芽》雜誌
曾走出陸文夫、孟偉哉、馬原、蘇童、金宇澄等幾代作家的青年文學期刊《萌芽》,明年迎來創刊60周年。60歲的《萌芽》選擇了以改版來慶生,將在原有上下半月刊的基礎上,「兩刊並一刊」,從80頁增至112頁,《萌芽》 的口號是,「潮流越來越輕薄,我們越來越豐厚」。昨天,《萌芽》雜誌還與備受年輕人喜愛的文藝生活應用「ONE·一個」結成戰略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文藝平臺,挖掘新生代作家。
社會性將得到更多展現
在傳統紙媒越來越式微的當下,大多數文學雜誌的日子越來越難過,60歲的《萌芽》為何還有膽量,越改越厚?
《萌芽》社長孫甘露在接受記者時稱,這次改版不是簡單的兩刊內容相加,而是希望打造出1+1>2的文學厚度。改版後,依然以青年作為主要閱讀群體,但對「青年」的定義進一步向上拓展,使作者在創作時,眼光不僅僅局限於校園和家庭,與年輕人生活相關的方方面面都能夠在作品中看到。「『90』後已經登上舞臺,他們見多識廣,生命體驗比以前的年輕人更深,讀者群體在不斷提升與成熟,雜誌應該匹配這樣的閱讀需求。」《萌芽》的陪伴不僅僅止步於畢業,社會性將在新刊中得到更多展現。
據悉,改版後的《萌芽》所收錄的文學作品將呈現「階梯式」分布,除了採用目前作者群體的稿件,還將大幅增加成熟作家作品,並配以文學評論家對作家的訪談。如改版第一期就收錄了作家路內的短篇小說新作《十七歲送姐姐出門》,以及青年學者金理對他的訪談《夢裡的荒涼和美是同一件事》。
新改版的《萌芽》頁數也將從80頁增至112頁,為文學作品的選取提供更大的刊載空間。「版式和欄目都有所簡化,將更多的空間讓位於內容本身,所刊作品的篇幅會變得更靈活,過去較難承載的中篇小說能夠獲得一次性刊出的機會,而類似配合『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活動的作品專號,也有了更加充足的空間得以更加全面的展示。」
與「ONE」聯手建文藝平臺
《萌芽》雜誌在迎來改版之際,昨日還宣布與「ONE·一個」結成戰略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文藝平臺,挖掘新生代作家,為文化產業提供新鮮血液,為讀者打造更加新穎的閱讀環境。
文藝App「ONE·一個」發布3年來,備受青年讀者的喜愛,累計用戶3000多萬,總閱讀量超10億次,旗下作者作品近年來出版銷售近500萬冊,發掘出張皓宸、張曉晗、陳諶等眾多優秀青年作家。
據悉,《萌芽》與「ONE·一個」聯手後,「ONE·一個」明年將冠名第十九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與《萌芽》共同孵化由「新概念」賽事發掘的文學新人,打造「新概念作文大賽」——文學夢想平臺的新高度。1999年,《萌芽》聯合13所著名高校合辦中國權威作文大賽——新概念作文大賽,通過這個大賽,挖掘了多位80後文化偶像。
此外,「ONE·一個」也將協助《萌芽》 建立優勢新媒體閱讀產品,加快數字轉型步伐,實現傳統文學刊物在網際網路+時代的跨越式發展。
繼續當好年輕人的「土壤」
在網絡媒體、新媒體的衝擊下,紙媒的任何一次轉型都頗具風險,《萌芽》 依然選擇堅持文學性與嚴肅性。對此,孫甘露表示,因為一貫面向青年辦刊,「當好『土壤』是《萌芽》60年來最擅長的事」。
孫甘露對改版顯得信心十足。據他透露,由《萌芽》雜誌主辦的「新概念作文大賽」今年已經舉辦至第18屆,出人意料的是,本屆大賽的讀者來稿比前兩年翻了一倍多,近5萬份,直逼大賽最高峰時期的讀者來稿數量。對於為什麼不採用電子郵件方式徵稿,《萌芽》編輯部主任徐敏霞說,除了讀取不便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希望讓參賽者感受到,寫作是一件嚴肅的值得被認真對待的事情。
孫甘露稱,「或許,現在又到了年輕人對待閱讀和寫作的一個新階段,一波新的回潮,年輕人有閱讀和寫作的需求,關鍵是正確引導」。(記者 徐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