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科幻,當然不能錯過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的劉慈欣。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曾一邊在山西省陽泉市的娘子關發電廠擔任計算機工程師,一邊利用業餘時間出版小說集。劉慈欣數次獲得中國科幻文學最高獎項銀河獎,可以說是拿獎拿到手軟。
雨果獎是公認的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國際科幻大獎,堪稱科幻界的諾貝爾獎。劉慈欣是該獎項自1953年設立以來的首位亞洲獲獎者。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等都是他的忠實粉絲。之前《三體》還未更新時,歐巴馬還曾與劉慈欣聯繫過,催促他趕快更新。
就是這樣一位厲害的大作家,對自己文字的表現力卻從不滿足。2018年的亞太科幻大會上,他曾說:「我從來沒有用文字把自己想像的畫面真正表現出來,一次都沒有。」
劉慈欣一直在尋找更直觀的表現形式,為了實現他的心願,也為了讓更多人感受他筆下的恢宏宇宙,代號為《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的「神秘行動」,誕生了!
這套漫畫,用全球20+傑出漫畫藝術家的畫筆,忠實還原了劉慈欣經典科幻作品中的想像世界,接下來還將在八個以上的國家陸續出版。
這次「神秘行動「,計劃用四年將《流浪地球》、《鄉村教師》、《微紀元》、《贍養人類》、《球狀閃電》等十五部劉慈欣經典作品,改編成漫畫。這一次率先推出4部知名代表作。
給人類帶來生命之光的太陽被證實將在四百年內發生災變「氦閃」,地球也將因此而從宇宙中完全消失。為了謀求全人類的整體生存,人類構建了無比宏大的星球移民計劃……萬餘座如珠峰般宏大奇崛的地球發動機日夜不停地運轉,帶著人類開始了逃離太陽系的流浪。
在被愚昧和迷信籠罩的大山深處,他用一腔執著與熱愛在孩子們的心中燃起科學和文明的火苗。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把牛頓三定律印刻進孩子們的腦海……距地球五萬光年的太空深處,碳基文明聯盟開始了摧毀僅存有低級生命的恆星系統的旅程,大山裡的五個孩子成了整個太陽系得以存留的唯一希望……
一年一度的冰雪藝術節竟然吸引了天外來客——一位在暗物質雲團中孕育而生的低溫藝術家,在他的世界裡,藝術是文明存在的唯一理由,他創造了極致的美,也帶來了極致的殘酷和災難。然而,在無水的世界奄奄一息之時,還有一群人在為人類的生存而不遺餘力……
圓圓從小就喜歡吹肥皂泡,並始終把吹出世界上最大的泡泡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當她終於用高科技手段吹出了可以籠罩一座城市的大泡泡時,卻讓整座城市陷入了巨大的麻煩,然而,這也讓圓圓觸摸到了打開那個夢想之門的鑰匙。
漫畫逼真還原了劉慈欣的想像,大氣磅礴,生動入情,每一幕都堪比電影畫面,帶你快速進入劉慈欣的宇宙世界,細節之處更是耐人尋味。
▲ 漫畫《流浪地球》裡的木星,在那沸騰的暗紅色的雲海上空,地球仿佛是一隻藍色小氣球。
▲ 漫畫《鄉村教師》裡銀河系碳基文明與矽基文明之間的星際戰爭。
▲漫畫《夢之海》裡從外星文明飛到地球上興風作浪的低溫藝術家。
▲ 漫畫《圓圓的肥皂泡》裡從遙遠的印度洋飛越漫長路程,給乾燥的大西北運送溼潤空氣的無數個大大的肥皂泡。
《流浪地球》裡的「氦閃爆發」,原作中用教科書般的優美語言,描寫了太陽的死去:
「大海冰層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漸漸地,照在地面上的光柔和起來,天空出現了微微的藍色。後來,強烈的太陽風產生的極光在空中出現,蒼穹中飄動著巨大的彩色光幕……光最終還是消失了,在太陽的位置上,出現了一個紅色球體……50億年的壯麗生涯成為飄逝的夢幻,太陽死了。」
但對絕大多數讀者來說,還是有些專業。漫畫用連續的畫面,呈現「氦閃」全過程,國際高水準漫畫像看大片一樣過癮。
獨特的、藝術化的視覺語言,再造了劉慈欣筆下想像力恢弘的宇宙世界,讓作家深邃的思想,得到最通俗化、最可被讀懂的方式表達。科幻原作中過於深奧的文字,被逼真的畫面一解讀,一下子就懂了。
這套漫畫集結全世界20+漫畫藝術名家,代表當代漫畫藝術的國際水準,包含中國青年漫畫領軍人物張曉雨、法國漫畫家蒂裡·羅賓、義大利漫畫家史蒂芬諾·拉弗雷、美國藝術家丹·帕諾西恩等。
對於參與創作的漫畫家來說,最大挑戰就是如何使用視覺語言,既原汁原味保留劉慈欣原著的故事結構、抽象的科幻概念,又創造性地還原原著的世界觀和精神內核。
漫畫《流浪地球》作品的繪者,是義大利漫畫家史蒂芬諾·拉弗雷,曾參與《蝙蝠俠》、《X戰警》等20餘部知名美漫作品的創作。史蒂芬諾·拉弗雷的手稿為了讓自己在創作時不受影響,拉弗雷至今還沒有看過電影版的《流浪地球》。
他的作品,兼具美式漫畫的寫實風格和歐洲漫畫的深厚底蘊,在注重畫面比例、結構、透視和光影的精準把握上,為讀者創造了猶如3D電影的立體畫面世界,引人入勝,超越想像。
▲ 色彩豐富、細膩,地球發動機的每一處構造,都被精準體現。
史蒂芬諾表示,他最喜歡的分鏡,是一個不太容易繪製的四頁雙拉頁,上面展現的是星球的宏偉,上面有雄壯美麗的高山。「人類在畫面裡非常小,但我希望能體現出人類雖小,卻可以創造出比這些高山更雄壯的事物:那些能推動地球的發動機。這裡,讀者應該能意識到這些事物的偉大。這個拉頁體現的是對人類力量的讚揚。」
漫畫《鄉村教師》的繪者張曉雨,曾獲第38屆法國尚貝利國際漫畫節「金象獎」、第十屆中國國際動漫節「金猴獎」漫畫金獎。張曉雨和《鄉村教師》的淵源很深,當初這部小說在《科幻世界》上連載的時候,他就是插畫作者。張曉雨從人物、場景和道具等的設定開始,純手工畫圖,《鄉村教師》近100頁,他畫了一年半。
▲ 畫孩子時,會有破舊的衣領、蓬亂的頭髮,得了食道癌的老師,床前就是帶血的痰盂。
漫畫家們的認真努力,讓這套書不僅能訓練你的想像力,也是一場關於「漫畫」、關於「美」的教育。
有評論家曾經這樣評價劉慈欣的作品:劉慈欣是21世紀中國最重要的文化輸出,是因為劉慈欣所輸出的,是一種現代化甚至超越現代化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內核。科幻文學作為現代文化中比較高端的一支,曾經完完全全就是歐美世界的天下,劉慈欣則是以一己之力,實現了現代文化的反向輸出。
在劉慈欣作品裡,還有著一個對於今天的人類社會,格外重要的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比如,在《流浪地球》裡,當太陽要吞噬地球了,他不會讓一部分地球人坐飛船離開,而是一起帶著地球去宇宙裡流浪。
換句話說,他對技術邊界、人類命運和宇宙歸宿的探討,都徹底超越了國家、民族甚至時代的界限。
正如在《鄉村教師》中所表達的那樣,這本書一方面是高度發達的外星文明;另一方面是黃土高坡落後貧窮的小村莊。當地球即將因文明等級太低被消滅時,鄉村教師的最後一堂物理課,無意間拯救了整個地球。
講到小村莊時,畫面有著濃濃的鄉村風情:忙著做飯的老師、開心吃飯的孩子、破舊的教室、舉起的小手、燃起的燭光……無須多言,就能跨越文化壁壘,傳達對奉獻、知識、文明的歌頌。
當外星人知道地球人「沒有記憶遺傳」時,給出的臺詞是:「他們有一種個體,有一定數量,分布於這個種群的各個角落,這類個體充當兩代生命體之間知識傳遞的媒介……教師。」
人類的知識、文化、傳統,就是這麼一代代延續下來,不斷綻放著自己的光彩。漫畫最後一幕,祭奠李老師的紙錢在火光中飛舞,頭頂是璀璨遙遠的星空,一切盡在不言中。
常有人問劉慈欣,閱讀科幻作品對一個人的成長有什麼幫助?
他說:「曾有一位科幻迷女孩對我說過一句話,這句話也闡釋了我對科幻作者的理解:『希望你們能拉著我們的手在太空中飛行,在時間中看未來和過去,帶著我們仰望星空,帶我們聆聽宇宙中最深邃的思想。』」
希望這套《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
成為你書架上的珍藏。
《凡爾納科幻小說精選集》
《中國神話故事》
全國門店、線上微店熱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