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南之「勺」有了「鐵」證?

2020-12-18 廣州日報

岑老師在演示司南的工作原理。

岑老師做實驗用的材料。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翔宇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于濤

一個銅製方形底盤中,放置著一把可以指南的勺,這是大部分人腦海中司南的形象。司南被認為是指南針的始祖,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發明。現在一般認為司南指南的「勺」是由天然磁石打磨而成的;但在現實裡,司南的真實形象在學界一直有一定的爭議,因為用天然磁石複製出的司南還沒有真正指南過。司南到底是用什麼材質製成的?漢代真的能做出指南的司南?中山一位中學物理老師潛心研究司南數年,並提出了一個新的猜想:鐵製的司南「勺」可以實現司南功能。

大膽推測:司南可能是鐵勺而不是磁勺?

有關司南作為指南儀器的論斷被認為最早出現在東漢人王充在《論衡·是應篇》中的一句話:「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後經我國歷史學者王振鐸的研究認為,司南是一把用天然磁石製成的勺子,能用來辨別方向。王振鐸根據自己對司南的研究和理解,製成了復原的司南模型,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見的勺形司南模型。

但是真實的司南究竟是不是王振鐸復原模型的樣子,迄今學界並無共識。爭議的背後是因為目前通過漢代以前的工藝所復原的司南,沒有一個「磁勺」可以指南。

中山市華僑中學的物理教師岑天慶是一個司南研究愛好者,他從2014年開始研究司南,已經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了數篇的專業論文。

「必須要用漢代工藝製作出一個指南的司南,才能反駁那些認為司南不存在的觀點。」岑天慶堅信司南在中國古代真實存在,他主要研究的問題就是,如何能復原出一個可以指南的「司南」。

「目前所有使用天然磁石製作『磁勺』來復原司南的做法都是不成功的。」那是否司南的「勺」可以是其他材料呢?岑天慶經過多方研究後,大膽提出這樣的假設。「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應用古代存在的技術復原勺形司南,只要用古代存在的磁性材料或磁化方法製作勺形司南,並成功指南;那麼,質疑和爭議就將不復存在。」岑天慶告訴記者。

為什麼岑天慶認為司南的「勺」是用天然強磁性材料磁化鐵勺而不是直接打磨成磁勺呢?「古代司南製法由天然磁石琢成的推測,存在多方面無法克服的對進行指向實驗不利因素。首先,天然磁石在琢磨的過程中造成的磁性減弱。其次,磁石極易破碎,磨成勺狀,相當困難。如果加工成勺,要有一定的厚度,使得磁勺子重量比較重。」岑天慶告訴記者。

岑天慶說,而與「磁勺」相比較,用普通鐵打製成湯勺後經磁化,有多方面對進行指向實驗有利的因素和合理的理由。首先,由於先加工好湯勺後再磁化,不存在加工過程磁性減弱問題。其次,我國東漢時期形成了較成熟的鋼鐵冶煉技術。而且用鐵打製成實用普通的湯勺可以加工得較薄、重量較輕。將普通食用鐵湯勺經磁化後發現其有指向功能,更合乎常理和常識,也符合我國古代羅盤磁針製作工藝的實際。

做定向實驗來實證復原古代司南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岑天慶多方尋找到了傳統的鐵匠鋪,讓鐵匠師傅用古時候的普通鍛鐵造鐵勺來做實驗。通過比對文獻和出土文物,岑天慶讓鐵匠師傅按照東漢墓出土的漆勺規格打造,「復原古代司南的製法和過程只能用古人已有的材料和掌握的技術手段,不能摻雜有現代科技的因素。」

傳統鐵勺製作完畢後,岑天慶就開始了實驗,經過幾組對比實驗之後,岑天慶驗證了鐵勺經過強磁化後可以指南。「我在實驗中用的是釹鐵硼強磁鐵及普通碲形磁鐵對鐵勺進行磁化,磁化後的鐵勺可以指南。」岑天慶告訴記者。

「雖然其磁化鐵勺的蹄形磁鐵古代並不存在。但古代是有天然強磁石的。」岑天慶告訴記者,在安徽萬安鎮最出名的吳魯衡羅經老店,有一塊祖傳「天然磁隕石」,磁性極強,能在比較遠的距離使磁針劇烈晃動,以及磁化鋼針時吸引鋼針,其磁性與普通蹄形磁鐵的磁性強度相當。

岑天慶認為,既然吳魯衡老店有磁性這麼強的「天然磁隕石」,那麼古代乃至漢代也可能存在這樣的磁性極強的天然材料去磁化鐵勺。

岑天慶將其研究成果撰寫成了《用磁鐵磁化復原勺形司南及定向實驗研究》一文,發表在了中科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大學主辦的國家一級學術期刊《自然辯證法通訊》上;此外他還主持了一個廣東省教育研究院的教育研究課題:關於教科書中司南和磁偏角問題的研究。

專家:為復原古代勺形司南找到了一條可行之路

岑天慶將研究成果寄給了一些知名的司南研究學者,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戴念祖認為岑天慶的研究「為復原古代勺形司南找到了一條可行之路,為科技史中長期沒有定論的問題提供了解決途徑」。即使是質疑司南存在的學者,最早提出司南是北鬥七星說法的原東北師範大學教授劉秉正的兒子劉亦未,也沒有在與岑天慶的書信交流中質疑岑天慶的實驗結果,但劉亦未堅持認為岑天慶的實驗只是司南存在的必要條件,並不是充分條件。

相關焦點

  • 磁石勺「司南」的重製者黃興
    自然也存在不同觀點,其中尤以「指南針的前身——司南」爭議最多。 比如,我們從小到大課本上講的磁石勺「司南」,並未發現古代原物,而是王振鐸先生依據文獻記載提出的復原方案,因故才有不明就裡的人在多年後驚嘆——「這麼多年的教育受到了侮辱」。
  • 磁勺狀「司南」模型不是歷史上真正的司南
    >原載《看歷史》雜誌2011年第01期主筆│楊東曉那個流傳甚廣,以一把磁勺放在一個銅盤上的「司南」造型,確切的出現時間是1940年代末,而學術界的一種看法則是,這個造型從來就不是歷史上真正的司南。但真正的司南是什麼呢?2006年9月27日,中國公路零公裡標誌在北京中心地帶的正陽門前對公眾開放。清華大學王培波教授設計的方案從來自全國的1024個方案中勝出。這個標誌整體造型取自中國傳統的「天圓地方」概念,中間刻有代表東南西北的「四靈」圖案。而此前在民間有過呼聲的司南造型方案並沒有被採用。
  • 「司南」真的是一把磁勺嗎?| 短史
    ,也是「用人工磁鐵製作的」:「王振鐸先生根據他的理解製作的『司南』,是在佔栻的銅地盤上放置一個有磁性的勺。(2)學者孫機認為,「司南」就是指南車,與磁性無關。2005年,學者孫機發表《簡論「司南」兼及「司南佩」》一文。文章認為,王振鐸所依據的「司南之杓」一句有誤,正確的原文是「司南之酌」,所謂「司南」,其實是與磁性無關的指南車:「王先生的引文所據之《論衡》的通行本,應是自明嘉靖通津草堂本遞傳下來的。
  • 你不了解的四大發明,司南真的是磁勺嗎?
    其實,我們所習以為常的「司南之杓」一語,實應為「司南之酌」,我們有宋刊本和蕭梁時代的吳均的詩為證,「杓」其實是錯字!「司南之酌」原本指的是司南車在地上行駛,與磁勺根本毫無關係。近來有人認為在漢代以前,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製造不出指南車,這個看法其實亦無充足的科學依據。又有人認為「司南之酌」是以磁針和小葫蘆瓢組成的水浮指南儀,這也只是根據推理提出的想法,無任何考古材料作支持。
  • 為何博物館中,很少展出司南模型了,因為加工過的磁勺不指南
    在古代文獻的記載中,在2000多年前的時候,有古人將一塊天然磁石,雕磨成了湯匙的形狀,再將這種磁石湯匙,放在刻有方向的水平底盤之上,加力後,讓其自由的轉動。但是無論這些湯匙轉動的速度,是快是慢,最終指向的方向,也就是大家所知的南北兩方。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這也是公認的,世界上最早的磁性指南儀器,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司南」。
  • 司南之謎——讀史札記(之八)
    指南針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最早記載指南針的典籍是《鬼谷子·謀篇第十》:「故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鬼谷子是戰國時期人,生活在距今大約2300多年前的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當地有一座磁山,產磁鐵石,極有可能就是產生指南針的故鄉。但令人十分遺憾的是,迄今未發現漢代或者更早的司南勺遺物。
  • 復原的疑云:古書裡的司南到底長得什麼樣?
    文|郭曄旻與《韓非子》等書一樣,對《論衡》裡的這段話的解釋至今仍有不同意見,甚至對「柢(抵)」字是否為「杓」之誤,而應解釋為「使用」也有爭議。但比較主流的一種看法認為,「杓」就是勺子。「地」指託著勺子的地盤。而「柢」則指「勺柄」。以此推知,王充筆下的「司南」應當是做成勺子樣式,當它放置在堅硬光滑的「地盤」之上,其柄便會自動指向南方。這會不會就是一種磁石勺呢?
  • 國博撤下磁石司南,是磁性不足還是沒有存在過?中科院來告訴我們
    文章認為,王振鐸所依據的「司南之杓」一句有誤,正確的原文是「司南之酌」;王振鐸引文所據之《論衡》的通行本,應是自明嘉靖通津草堂本遞傳下來的;但此外還有更古老的版本——在前北平歷史博物館舊藏本中發現了宋版的《是應篇》,通行本中的司南之「杓」,此本作司南之「酌」;隨後,孫機解讀
  • 司南是否存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科院物理教授做了一次實驗
    01關於指南工具,春秋戰國時代有三則記載。《管子》和《呂氏春秋》記載,河北百姓發現一種奇特的石頭,能夠吸鐵,具有指向性,將之命名為「慈石」。《鬼谷子·謀篇第十》記載:「故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
  • 司南,指南針的始祖
    據近代考古學家猜測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勺形的東西,放在一個光滑的盤上,盤上刻著方位,利用磁鐵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別方向,是現在所用指南針的始祖。傳統的觀點認為司南是中國漢代甚至戰國時代華夏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但還不是指南針。
  • 司南與指南車的異同,重新審視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
    通過比較也許我們會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現規律,利用自然從產生更多的崇敬之情。 最關鍵的信息來自於 王充《論衡》中有「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 在王振鐸先生的《司南指南針與羅盤經》中認為司南是一個勺型磁體,勺柄可以指示方向。這個論斷給予司南一個基本的形象,後來也有人開始仿製司南的模樣。王振鐸後來在抗戰時期還真的做了幾枚勺型的司南,是可以實現指向的作用。文獻中的指南車 談完司南,我們回頭再來看看指南車。這是一個更加神秘的工具。
  • 國博藏「司南」復原件誤解歷史?(組圖)
    「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已故科技考古學家王振鐸先生根據王充《論衡·是應篇》的這十二個字,考證中國古代有過名為「司南」的勺形磁性指向器,並據此設計了司南復原模型,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長期以來,司南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的一大重要發現。
  • 司南真實性遭質疑 《博物館奇妙夜》解歷史之謎
    ,「司南」由理論基礎到製造成功起碼要有5000多年歷史。一直以來司南都被認為是磁羅盤或指南針,而司南到底是什麼?沒有任何史書有圖片的記載,本期《博物館奇妙夜》偵探小組將去尋找有關司南的秘密。  「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科技考古學家王振鐸先生根據王充《論衡•是應篇》的這十二個字,考證中國古代有過名為「司南」的勺形磁性指向器,並據此設計了司南復原模型,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長期以來,司南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的一大重要發現。
  • 專家釋疑:天然磁石勺能指南嗎—新聞—科學網
    在先秦文獻中,有不少關於磁石可以互相吸引、排斥和吸鐵的記載。在唐代之前,有沒有磁性指向工具,可能是什麼樣子的?在這個問題上,學者們有近百年的學術探索。 1928年,青年歷史學家張蔭麟提出,東漢王充《論衡·是應篇》「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南指」中記載的 「司南」很可能是東漢最新發明的磁性指向器。
  • 司南不是指南車,我們都被《晉書》給騙了
    本文從歷史文獻記載中來看一下關於司南還有指南車到底有啥異同點,而歷來的史學界又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通過比較也許我們會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現規律,利用自然從產生更多的崇敬之情。文獻中的司南首先我們先給司南下一個簡單的定義:它就是一種磁性指向器。在中國的文獻中最早是《韓非子 有度》中記載「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 司南,世界上最古老的磁性指向器,其科學依據是啥?
    司南,一種世界上最古老的磁性指向器,在戰國時期已被用作指示方向的儀器。以天然磁石加工而成,形如勺。它可以自由旋轉,當其靜止時,勺柄就指向南方,故古人稱之為司南。《韓非子·有度篇》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
  • 勺子狀的司南是朝廷誡勉器物,相當於座右銘
    當時誤記司南勺柄指向北方,引出上述對話。歪打正著,弄懂了司南被做成勺子狀原因。其實,司南的發明更有一個深層原因。四個方向中,東西北三個方向很容易分辨。太陽升起,天下大明,萬物皆動,因此日升的方向被古人稱為動(東)。太陽落山,天下皆暗,萬物皆息,因此日落的方向被古人稱為息(西)。晴天的夜晚北極星閃爍,與正午時分太陽所處的方向相背,因此被古人稱為背(北)。
  • dnf單人司南和組隊司南有什麼不同 單人還是組隊司南好
    但是進入這個地下城需要玩家準備好門票——司南,而司南又有組隊和單人的區別,那麼哪種模式比較好呢。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詳解吧。 dnf單人司南和組隊司南有什麼不同 單人和組隊司南的區別很小,只有在最終boss掉落的物品上有一點小小的區別,單人司南的boss是有機率掉落同樣階層或者更高階層的司南的,但是組隊司南就無法爆出這些東西了。
  • 《地下城與勇士》司南有什麼用 司南作用介紹
    導 讀《地下城與勇士》遊戲中司南的作用是進入未央幻境副本,分為不同的十八個級別,每個級別對應相應難度的副本,玩家可以從副本中獲得司南、玉榮和闢邪玉三種材料,門票分為組隊和單人兩種
  • 《DNF》司南怎麼用 司南是用方法攻略
    導 讀 地下城與勇士是目前玩家比較關注的一款遊戲,很多玩家都喜歡玩這款遊戲,那麼各位小夥伴們知道司南有什麼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