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鯤作為李氏畫派重要傳人,潛心研究中國古典繪畫,從範寬、黃公望、李成、龔賢、石濤入手,臨摹經典繪畫精品近千件。他作為李可染研究專家之一,常年接觸第一手資料,在研究李可染藝術上,有著獨特的觀察方法。——李庚首先,海鯤山水寫生重在求索李可染水墨山水寫生盛期之精髓(1956—64),包括探究可染師70歲以後晚年山水作品整體性、經典性品格;氣勢沉雄剛正,風骨厚重超邁,神韻天成。至於使筆運墨、語言語境、形式技巧,在海鯤了無拘束,了無掛礙,盡情發揮著他個人的天分才情。造化在手,筆勢、意境,任情隨性,而妙就妙在萬變不離其宗;不失李氏畫派之化魂。
第二,海鯤山水寫生,以傳承李可染寫生精神為核心,向中國歷代山水優秀傳統縱向推移,形成堅實牢固的中軸線;橫向則最大限度拓寬畫路理念,即可染師晚年總結:山水走現實主義道路,必須精讀兩本書:深入生活,寫生大自然,師法造化…是第一本書;學習傳統,深研傳統,淨化文心,…是第二本書。傳統的「面」很廣,中國的、民族的是傳統,西方的、外來的也是傳統。——孫美蘭王海鯤一定是權衡過李家山水這兩者的得與失。他採取了一條折衷的策略:首先,略微地恢復了一些深度空間,使得畫面的景深更深入一點;其次,保留了更多寫生山水的細節,使畫面的內容具有更多的文學性而不只是視覺性,滿足一般觀眾要求閱讀而不只是觀賞的審美需求;還有,色彩上比李可染更通俗一些,更甜美一些。
總之一句話,王海鯤的策略是,把一個深受大眾審美喜愛的李可染同一個站立在水墨實驗前沿的曲高和寡的李可染努力做一個平衡。我認為,在藝術市場化影響空前嚴重的今天,這也不失為普及李家山水的一種有效的策略。——王魯湘作品欣賞
王海昆1963年出生於南京,1996年至1998年就學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工作室,師從李行簡、賈又福、姜寶林等先生,主攻山水;現任李可染畫院常務副院長、李可染畫院圖形學美術館副館長、研究員、俄羅斯彼得羅夫藝術科學院院士、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生導師、北京塔拉斯·舍普琴科美術館名譽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山畫會會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