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上午,「回家——第二屆嶺南畫派港澳臺海外畫家聯展」在廣州高劍父紀念館拉開帷幕,開幕儀式現場高朋滿座。76位來自海內外嶺南畫派畫家齊聚一堂,現場展出320多幅國畫作品。
「這次展覽一切都是以『家』為線索、以『家』為根基,要讓『回家』的嶺南畫派親人們感受到家的溫暖。」高劍父紀念館館長李琰介紹,展覽旨在繼續弘揚嶺南美術的家國情懷,喚起新時代的愛國共鳴與文化自信。
「我是廣東人,『回家』是我一直以來的期盼!」嶺南畫派第三代傳人、臺灣著名畫家歐豪年雖年屆85歲高齡,依然難掩內心激動之情。歐老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向記者透露讓代表作「回家」的心願。他期望,不久將來在廣州建成「歐豪年美術館」,為嶺南畫派「開枝散葉」留下生動見證。
本屆「回家展」為期21天,共分為四大展區。除高劍父紀念館外,其餘三大展區分布在南粵先賢館、高劍父高奇峰紀念館、高劍父藝術研究展覽基地等機構。其中,高劍父藝術研究展覽基地重點展出海內外嶺南畫派畫家的藝術交流作品,「嶺南畫派在海外研究」項目也將在參展嘉賓的共同見證下正式啟動。
李琰介紹,高劍父高奇峰紀念館坐落在「二高」故居番禺南村鎮,強化本次展覽「家」的內涵;而今年恰逢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先生誕辰140周年,也為「回家展」增添向先賢致敬的意義。
嶺南畫派後裔重要代表畫家陳金章、歐豪年兩位先生,分別擔當本次展覽的海內外總倡導召集人。「嶺南畫派自古就有尊師重道的傳統,是愛國的畫派。」香港港澳臺美協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司徒乃鍾指出,嶺南畫派自誕生之初就與國家民族休戚與共,畫派傳人無論身在何處總忘不了家國情懷。
剛剛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辦展的歐豪年,還專程從美國飛回廣州參加盛會。「我們從外地趕來,展覽真切地讓我們感受到『回家了』。」澳門當代水墨協會會長曾國明動容地說。
「中國是我們的祖國與故土,我們希望通過一筆一畫、一草一木描繪出對祖國的熱愛與相思之情。」澳門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露蕾丹表示,澳門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節點,澳門嶺南畫派也特別凸顯多元藝術特點。
嶺南畫派倡導「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藝術思想,一直注重美育創新。經過數代人的發展,嶺南畫派已成為世界上影響範圍最廣的畫派之一,傳人足跡遍布全球各地。
本次畫展老中青三代畫人齊聚一堂,年齡跨度從35歲至92歲。這些身處海外的嶺南畫派「後裔」,既有從事藝術教育的專業畫家,也有各行各業的業餘愛好者。「總體來說,他們對嶺南畫派的師承都比較重視,雖然創新性未必如內地的同行那麼引人注目,但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貢獻卓著。」李琰表示,正是由於這些海外傳人的影響,許多外國觀眾對中國書畫的認識,往往都是先從嶺南畫派開始。
「嶺南畫派從嶺南文化中誕生,有著嶺南文化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特點,永遠保持著先進性。」嶺南著名花鳥畫家、中國畫學會副會長陳永鏘說。
歐豪年:一直盼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回家」
南方日報:您連續兩年參加「回家展」,「回家」一詞對您來說有什麼獨特意義?為何萌生設立「歐豪年美術館」的想法?
歐豪年:我的想法十分簡單。早在2013年,我曾捐贈120幅作品給安徽博物院建立「歐豪年美術館」。近年為配合張大千先生的藝術研究,我與四川內江也有不少往來,當地也提議為我建設美術館。廣東是我的家鄉,我也一直期盼自己的作品能夠「回家」。我今年已經85歲了,我希望趁著自己還有活力的時候,儘可能地將嶺南畫派這一代人的努力成果留下來,呈現給社會。
南方日報:目前,嶺南畫派在海外發展狀況如何?您如何看待嶺南畫派的發展前景?
歐豪年:畫派的前景是發展還是衰落,關鍵還是在於畫家們是否努力。今年5月,我的畫展又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行,這充分說明西方對嶺南畫派藝術的重視。這次「回家展」的創作水平也有很大進步。我希望與年輕畫家一起努力,共同推進嶺南畫派的發展。
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楊逸 李欣 通訊員 馬漫漫 實習生 趙雨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