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畫派傳人關偉山水畫新展,畫中聆聽宇宙之聲

2020-12-18 三事堂

2020年12月3日(周四)-17日(周五),關偉「天地清氣」山水畫展將在二沙島「一物一喜」藝術空間舉辦,歡迎各位蒞臨觀展。

展覽:關偉「天地清氣」山水畫作品展

時間:2020年12月3日(周四)-17日(周五)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二沙島文立方富一樓「一物一喜」藝術空間

(文立方南廣場星巴克門前樓梯下行)

費用:免費

藝術簡介

關偉,1954年生。曾任第九屆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畫院創作室副主任,廣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第一屆、第二屆主席,廣東畫院院長關山月助手、入室弟子。現為廣東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館館員、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館畫院院長,廣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其作品入選首屆全國中國畫展,第九屆全國美展,第二屆、第三屆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全國五大畫院展及廣東歷屆美術展、中國畫展。作品被選送到澳大利亞、日本、泰國、馬爾他等國及中國港、澳地區展覽。

曾在中國香港、廣州、甘肅等地及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多次舉辦個人畫展並獲得好評。作品被釣魚臺國賓館、全國政協、中南海、中央統戰部、廣東省政協、廣州市政協、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甘肅省美術館、甘肅省博物館等多家單位收藏。

展覽作品欣賞: 《滿目春山春水綠》

行萬裡路,繪萬幅圖

嶺南畫派傳人關偉,二十多年來,他不曾停歇過「行萬裡路,繪萬幅圖」的腳步,無數次泛舟長江三峽,攀臨峨眉絕頂,俯瞰黃山雲海,領略西湖煙雨...橫跨塞外草原、大漠、戈壁,足跡遍及祖國大江南北。近些年,他每年都要深入青藏高原和西北黃土高坡採風寫生。

展覽作品欣賞:《初融》

無數次置身於廣闊天地,那時人就如一粒沙般渺小。或許正是這樣的經歷,養成了他恬淡謙遜的性情,「人類常常自大,當他們站在大自然面前,就會知道我們在大自然面前不值一提。」

看他的山水作品,尺幅巨大,許多作品保留著壁畫色彩,好像打開了一個魔法盒子,流光溢彩,頃刻間復甦了我們的想像力。

展覽作品欣賞:《千山鳥飛絕》

代表作品有:《陽春》(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雨餘山氣欲吞湖》(獲當代青年書畫展優秀獎)、《冷月無聲》(入選首屆全國中國畫展)、《群山寂然》(入選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黃河遠上白雲間》(入選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等。

關山月入室高徒,嶺南畫派關山月嫡系傳人

20世紀80年代,關偉開始作為關山月之助手,隨關山月系統學習國畫達九年之久。作為關山月的得力助手,入室高徒,關偉甚得嶺南畫派的精髓,成為嶺南畫派的第三代傳人。嶺南畫派前兩代赫赫有名,影響深遠,堪稱珠玉在前,因此想要做嶺南畫派的第三代傳人是非常難得。嶺南畫派兼具「革命性」與「時代性」的雙重特點,作為嶺南畫派的繼承人必須在傳承前代大師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和創新,否則便談不上是一個合格的傳人。此外,嶺南畫派素來致力於革新中國畫,因此每一代的嶺南畫派傳人都應該關注國畫的整體發展與革新,並身體力行國畫的求新與求變。關偉的繪畫風格一直在變與不變之間,有定法又無定法,可見關偉一直謹記恩師教誨,沒有停止自我突破。

展覽作品欣賞:《秋葉黃花秋景寬》

作為嶺南畫派的第三代傳人,關偉先生肩負了推進國畫革新的歷史使命。其實在關偉看來,最好的方法莫過於身體力行,不斷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關偉身上有傳統畫家的書卷氣,注重寫意和「冷月無聲溼桂花」的悠遠意境;同時他又有紮實的筆墨功底和技法基礎,繼承了嶺南畫派一直以來兼容並蓄的特點,並不輕視技巧將其一概斥之為「匠人氣質」。更重要的是,關偉的作品具有「無聲詩」般雋永的氣質,可供千秋頌讚。

展覽作品欣賞:《湖山春曉》

中南海、全國政協、中央統戰部多次收藏作品

國家高度認可的中國畫一線大家

關偉的作品為當代藝術之典範,極具收藏價值。他的作品多次被中南海、全國政協、中央統戰部、外交部釣魚臺國賓館、廣東省委等國家機關收藏,「當代中國畫高端收藏一線大家」的稱號,名副其實,無比貼切。

1998年,為中南海創作作品《深秋》。中南海是國家中樞,是黨的中央機關和中央國家機關辦公所在地,也是國家最高領導人的 居住地,是最高行政權力的象徵和代名詞。這裡收藏的國畫巨製,無一不是國家高度認可的頂尖藝術大家的作品。關偉被點名為中南海作畫,其地位與價值,更是頂尖中的頂尖。

力挑重任,擔任廣東文史館國畫院院長

文史研究館是毛澤東同志親自倡議設立,在毛澤東、周恩來等第一代中央領導人的深切關懷下設置的機構,目的是為德高望重、生活困難的老學者的生活作出一個應有安排。後成為傑出的文人耆宿、專家學者、丹青名家以及社會各界名流們或修史編志,或著書立說,或潛心書畫,或詩詞唱和,創造不平凡業績的舞臺,先後有符定一、葉聖陶、蕭乾、啟功等眾多名家賢士在此任職,素有「當代翰林」之稱。自成立以來開展了無數的文史研究、書畫創作和海外聯誼活動,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為推進我國的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為祖國的完全統一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展覽作品欣賞:《山色》

教科書級別的藝術造詣

經典作品被選為中國高等藝術院校臨摹範本

關偉一直致力於國畫的革新與發展,他無論藝術作品還是藝術理論,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平。其經典作品多次被出版成中國高等藝術院校臨摹範本,作為各大高等藝術院校師生臨摹的樣本、學習的標杆。關偉作為當代藝術大家,其作品無論是從思想 境界上,創作內容上,還是從繪畫技法上,都是教科書級別的水準,無疑能給新生代美術學子們帶去許多深入指導與啟發,幫助培養更多的年輕藝術家。

展覽作品欣賞: 《世外詩情淡山中》

展覽作品欣賞: 《望雪》

展覽作品欣賞:《溪山清遠》

展覽作品欣賞: 《溪聲獨帶夜來雨》

展覽作品欣賞: 《意靜不隨流水轉》

展覽作品欣賞: 《有雲更覺千山秀》

展覽作品欣賞: 《遠山》

展覽作品欣賞: 《雲嶺春深》

展覽作品欣賞: 《 初春 》

相關焦點

  • 海內外嶺南畫派傳人集體「回家」
    「這次展覽一切都是以『家』為線索、以『家』為根基,要讓『回家』的嶺南畫派親人們感受到家的溫暖。」高劍父紀念館館長李琰介紹,展覽旨在繼續弘揚嶺南美術的家國情懷,喚起新時代的愛國共鳴與文化自信。「我是廣東人,『回家』是我一直以來的期盼!」嶺南畫派第三代傳人、臺灣著名畫家歐豪年雖年屆85歲高齡,依然難掩內心激動之情。
  • 十位嶺南山水畫名家合辦「情滿山川」作品展
    人民網廣州10月16日電(李士燕、資良)廣東美術界又一大型展覽——「情滿山川——嶺南山水畫十人作品展」於10月14日在廣東省文聯藝術館開幕,展出陳金章、梁世雄、鄧子敬、劉斯奮、盧延光、莫各伯、方楚喬、關偉、曾嶸、朱永成等10位嶺南名家的山水畫佳作約80幅。
  • 高勵節等三位嶺南畫派傳人北京辦展
    高勵節等三位嶺南畫派傳人北京辦展 2014-09-28 18:59:4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9月28日,嶺南畫派傳人高勵節、劉致遠、關則開三人國畫廣彩陶瓷展在北京唐王藝術中心開幕
  • 加拿大嶺南畫派傳人歐陽耀東「回家」獻藝
    展覽呈現了其近年創作的花鳥畫作品百餘件,從中不僅可以看到藝術家對傳統筆墨的精到把握與東西方意象的創造性融合,也可以窺見嶺南畫派在海外的傳播與發揚。信息時報記者 馮鈺  承嶺南花鳥畫精髓  「在當今浮燥世態中,能用幾十年業餘時間專研一派家法者,可謂鱗角鳳毛,誠藝壇之美談!」
  • 嶺南畫派傳人臺灣水墨大師黃磊生畫展在京開幕(組圖)
    主辦單位領導為畫展開幕剪彩黃磊生先生為本網題詞  中國臺灣網4月30日北京消息昨天,臺灣當代水墨畫大師、「嶺南畫派」第三代傳人黃磊生畫展在中國美術館揭幕。他是臺灣地區頗具代表性的嶺南畫派第三代畫家。黃磊生生於廣東臺山,師從「嶺南畫派」名師趙少昂習國畫;1954年創辦國風藝苑,1960年移居美國後又設「國風畫苑」,並榮獲加州榮譽市民。其一生致力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現為臺灣「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系專任教授,美國東方藝術協會最高榮譽顧問、美國中華藝術學會理事長及三石畫藝學會理事長。
  • 香港嶺南畫派傳人司徒乃鍾:一個人的遊擊隊
    中新社北京9月16日電 題:香港嶺南畫派傳人司徒乃鍾:一個人的遊擊隊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作為「一個人的遊擊隊」,在加拿大奮鬥了25年的司徒乃鍾,在這一年回到香港。  這位在瑞士、美國、英國以及港澳臺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過個展的畫家,如今是香港蒼城畫院院長。
  • 「中華美網·畫派」嶺南畫派「寫生就是創作」?
    嶺南山水畫是隨著嶺南畫派創始人「兩高一陳」 (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的出現而逐漸成形的。之後的蔡元培、徐悲鴻都有這樣的主張,明確指出了中國文人畫的種種弊端,主張以西方寫實主義改良中國畫的融合道路。「在那個國難危亡的時刻,大部分畫家們都苟且偷安,嶺南畫派的高劍父、陳樹人等,敢於直面現實的氣度甚至超越了同時代的張大千、齊白石。」
  • 嶺南畫派傳人劉春草辭世 兩個月前仍抱恙收徒(圖)
    記者龍成通攝  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劉春草辭世  新年伊始,嶺南畫派突然痛失大師。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陳樹人唯一弟子、「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劉春草於2月7日中午1時55分在順德樂從醫院病逝,享年89歲。一桿畫筆、兩袖清風、站三尺講臺,傳中華文化於四海,是劉春草一生的寫照。旅居馬來西亞大半輩子,惦記著順德故土的劉春草晚年落葉歸根,在順德樂從安享晚年,並於故鄉辭世。
  • 嶺南畫派高奇峰得意弟子,花鳥畫造詣高超,網友稱他青出於藍!
    嶺南畫派高奇峰得意弟子,花鳥畫造詣高超,網友稱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的繪畫造詣也是相當的高超,尤其是他的花鳥畫,更是深得人心,就在這個世界上它有一種美是跨越式的長廊,在世間繁華落盡之時,我們反覆去品讀他,或許會品出其中滋味。
  • 嶺南畫派
    元以後,畫家多重師承,且以臨摹為能事,師古人之述,而不師古人之心,流風所及,終於造成了明、清衰微的局勢,正如近代名家黃賓虹所說的:唐畫如面,宋畫如酒,元畫以下,漸如酒之加水,時代愈後,加水愈多,近日之晝,已經有水無酒,不能醉人,薄而無味。民國以來,隨著政治上掀起的火焰,繪畫也導致了革新的運動。
  • 專訪:嶺南畫派的新典範
    嶺南畫派的新典範山水畫的創作流派紛呈,風格多樣。其中擁有百餘年歷史的嶺南畫派,也是山水畫創作的當代重要流派之一。傳承嶺南派,風格獨樹一幟的張際才不失為嶺南畫派的典範。張際才秉承「專家認可,老百姓喜歡」的理念,曾得到黎雄才、關月山等大師的指導和教誨,並受嶺南畫派風格的影響,走出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道路。張際才虔誠地以自然為師、以傳統為師、以生活為師。堅持自己的藝術家園,堅持自己的創作道路。他的畫追求的是一種質樸雅氣和生生不息的意境,而不是個性的肆意張揚和浮躁之氣。
  • 羅樹輝,用如椽健筆展示「嶺南畫派」的風採
    黎雄才一張一張地認真翻看,具體點評,並不時地拿起筆,在羅樹輝的畫稿上進行修改和示範,一邊畫一邊說:「畫松,一曰『活』,二曰『準』。活則有靈,畫才有魂。要想『活』,必須『準』,熟極才『準』。功夫運到『準』時,自然就能『活』。」黎老還說:「許多人學畫以為靠臨摹就能學會。無論畫松,還是畫山水畫,不寫生怎麼行?山水畫是走出來的,不是畫出來的。」
  • 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民國女畫家何香凝與她的山水畫
    其特點是保持了濃厚的日本畫風格,喜歡明豔的色彩,形象生動,反映她雖然經過多次亡命的奔波,還能跟父親一起過革命生活的愉悅,心是開朗舒暢的。」這一段描述對我們了解何香凝非常重要。當然,何香凝畢竟是中國人,受過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很多畫還比較沉著。這也是嶺南畫派的主要特點之一。
  • 嶺南畫派四大家,風格各有異同,同樣光彩奪目
    嶺南畫派是中國近現代畫壇上的一支繪畫流派,是人稱「嶺南三傑」的高劍父、高奇峰和陳樹人所創立。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的創作始終沿著創新的道路而行,在20世紀30年代脫穎而出,進行了新的探索和嘗試。嶺南畫派第二代的主要人物有方人定、黃少強、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等。其中趙、黎、關、楊四人被譽為當代嶺南畫派四大畫家。
  • 他的行草被譽為當代董其昌-嶺南畫派第三代傑出傳人伍嘉陵
    嶺南畫派作為一個有著巨大影響力的重要中國畫流派之一,其旗幟下的優秀書畫家有許多。從高劍父、陳樹人、高奇峰三位創始人創立這個畫派起直到現在,已經發展了好幾代。今天我們介紹的這位伍嘉陵便是嶺南畫派的第三代傳人,也是第三代代表人物。伍嘉陵可謂是詩、書、畫、印無所不精。
  • 嶺南畫派四大家,風格各有異同,同樣光彩奪目
    嶺南畫派是中國近現代畫壇上的一支繪畫流派,是人稱「嶺南三傑」的高劍父、高奇峰和陳樹人所創立。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的創作始終沿著創新的道路而行,在20世紀30年代脫穎而出,進行了新的探索和嘗試。嶺南畫派第二代的主要人物有方人定、黃少強、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等。其中趙、黎、關、楊四人被譽為當代嶺南畫派四大畫家。
  • 趙少昂:嶺南畫派大師、現代花鳥第一人
    《陽朔暮靄》以山水畫題材形式,汲取西方繪畫表現、同時發揮嶺南畫派傳統的奧妙,集於此圖中,是一幅不可多得的逸品。 嶺南畫派極重寫生。趙少昂無論在中國內地,移居香港或遠遊外地,足跡踏遍海內外不少風景名勝,在師造化過程中,對景寫生為日後創作積累素材。本幅寫於一九七一年,題曰「寫港郊景色」,未有確切明示取景地點。若對照畫家在五十及六十年代期間香江寫生的作品,取景處多為新界沙田及大埔等地,故畫中老樹生於水湄,漁舟泊岸之景致,似同屬當年尚未都市化的新界漁村。
  • 《嶺南畫派》了解一下!你學的又是哪一派?
    除此以外,有的還以畫家群體的某種特點得名,如中國的文人畫派、外國的巡迴展覽會派等。至於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南派」、「北派」之分則比較特殊,它既與佛教的禪宗分派有關,亦與中國南北地質環境、氣候特徵的差異有關。很明顯,「嶺南畫派」之稱,是按第一種原則——地區性命名的。這本來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很奇怪,這個名稱卻曾經很令畫派的創始人感到不滿。
  • 長安、嶺南畫派再續前緣,300多幅畫作驚豔白雲
    10月20日,「從寶塔山到廣州塔」——長安·嶺南山水畫名家邀請展在空港文旅小鎮春睡畫院美術館舉行。,拿起手中的筆,將小鎮優美的風光盡收畫中。走進春睡畫院美術館,上百幅出自山水畫名家的畫作映入眼帘,陳列滿三層樓的展廳,彰顯著畫家們精妙的筆墨,散發出長安與嶺南兩種畫風碰撞交融的魅力。
  • 「歸鳥畫夕陽」——漫談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趙少昂的繪畫藝術
    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趙少昂(1905-1998),名恆,字叔儀,廣東番禺人。15歲從高奇峰學畫,有「出藍」之譽。1980年在廣州創立嶺南藝苑,作品參加比利時萬國博覽會,並獲金獎。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廣州大學等。1948年後定居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