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你知過去的「二十四史」指的是那些書

2020-12-21 騰訊網

二十四史不是一部史書,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正史的合集,是24部史書的總稱。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是研究中國曆更的唯一正規記載。從第一部《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後一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

止,前後歷時四千多年。後來在北京大學叱吒風雲的傅斯年據說七歲時就聽中過舉人的爺爺講完了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的內容非常豐富,它包含著大量的歷史資料。它不僅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跡,而且還曲折地反映了社會的階級鬥爭和人民的一部分真實生活情況。

三國時期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隨著歷史的發展,又相繼出現了「十史」「十三史」「十七史」。清朝乾隆年間,經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稱就被「二十四史」所專有,其取得了「正統」史書的地位。下面是全部二十四史的內容。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

《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

《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1921年,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而多數地方不將《新元史》列人,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的歷史。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

離騷」。

相關焦點

  • 被稱為正史的「二十四史」指的是哪些書?
    「二十四史」就是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這些書在不同的歷史時代裡寫成,各自獨立,如果將它們連接起來,就等於一部完整地記錄從上古直到明代末年的中國歷史。這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晉書》,唐房玄齡撰;《宋書》,南朝梁沈約撰;《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撰;《梁書》,唐姚思廉撰;《陳書》,唐姚思廉撰;《魏書》,北齊魏收撰;《北齊書》,唐李百藥撰;《周書》,唐令狐德菜等撰;《隋書
  • 事業單位:二十四史知多少
    說到史學常識,你是從哪裡學到我們幾千年中華文明史的呢?是不是各種史學著作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我國的二十四部正史有哪些事業單位常考知識點。我們事業單位考試的考點中涉及到二十四史包括哪些,按照各史所記朝代的先後排列,二十四史分別為:《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 二十四史是哪二十四史?
    我們常說的二十四史,一般是指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史書的總稱,二十四史以《史記》作為開端,《史記》的紀傳體寫法被後世認為是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所以使用相同寫作方式的史書都被稱為「正史」。這二十四史的跨度自公元前2550年黃帝開始,一直到明朝的崇禎年間,共二十四部,3213卷,4000萬字以上,使用了統一的本紀和列傳的方式編寫,被稱為「二十四史」民國時候,總統徐世昌把《新元史》列到了國學正史中,二十四史演變成了二十五史,但是全國人並不認可這一說法,所以把《清史稿》作為了第二十五史。那麼這二十五史主要有哪些,又是什麼人撰寫的,跨度有多長呢?
  • 「二十四史」指的是哪二十四本史書?
    「二十四史」是指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而被歷代朝廷列入正史的二十四種史書的總稱。「二十四史」記事上起傳說中的黃帝,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總計三千二百一十三卷,約四千萬字,都是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而成的史書。三國時期,當時社會上就有了「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編撰的《東觀漢記》。
  • 中國的「二十四史」具體指哪些史書?又是如何發展演變的?
    「二十四史」以本紀、列傳、表、志等形式,縱橫交錯、脈絡貫通地記載了各個朝代的歷史概貌。包含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個方面,同時又以中國歷代王朝的興亡更替為框架,反映了中國錯綜複雜的歷史進程,規模巨大、卷帙浩繁。
  • 二十四史之一《周書》8句千古名句,經典睿智,值得一看!
    二十四史之一《周書》8句千古名句,經典睿智,值得一看!   《周書》為《二十四史》之一,內容上記載了自周孝閔帝元年(公元557年),下迄靜帝大定元年(公元581年),共25年的歷史,為令狐德棻主編而成,其內容共分為本紀八卷,列傳四十二卷,無志、表,共五十卷。
  • 通讀《二十四史》的不是韓寒,而是黃宗羲和他們!
    在網上,甚至有人會說自己讀完了《二十四史》,甚至讀了很多遍。《二十四史》這本書是過去的人對所有皇家欽定的「正史」的簡稱,這本書從漢代開始,記載到清代,從《史記》到《明史》一共有二十四部,論字數,據統計約有4700萬字。它涵蓋了中國五千年的文獻,是研究中國文化以及中國歷史重要的文獻。如果說,想要了解古代中國,那麼是很難脫離開這本書的。
  • 竟如此上癮:不讀「二十四史」,怎麼知道帝王將相是壞的呢?
    常言道: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下面這20句話,取自《二十四史》,句句大智慧。《二十四史》濃縮成20句名言,句句大智慧,值得收藏1.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後漢書》【譯文】博學廣聞又堅持自己的志向,深切了解未悟之事並隨時思考自己能及之事,仁德就在其中了。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譯文】原指桃李雖然不言,然其花果芬芳能吸引許多人到樹下,以至於樹下走出了一條小路。
  • 中華文化瑰寶之二十四史
    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而多數地方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二十四史不是一部史書,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正史的合計是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
  • 《今注本二十四史·宋書》出版座談會舉辦
    他認為,《今注本二十四史·宋書》的發行適應了新時代新形勢的發展需要,並對朱紹侯先生表示了由衷的敬意。卜憲群強調,《今注本二十四史·宋書》是一部創新性的學術作品,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凝聚著編寫者的學術智慧,對朱紹侯、孫曉及其團隊經歷了20餘年辛勤的耕耘後終於出版表示衷心祝賀。開幕式結束後,座談會由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祁琛雲主持。
  • 二十四史是一部什麼樣的史書
    宋代開「欽定」各朝代史的先例,從此,只有那些最能代表封建正統觀點而又經過「欽定」的紀傳體史書,才能入正史類。沒有被「欽定」的紀傳體史書,被歸入別史類。「正史」共有二十四部,就是「二十四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是《史記》,寫成於漢武帝時期。最後一部是《明史》,成書於清朝乾隆初年。它的整個編撰過程,長達一千八百多年。記事從傳說人物黃帝到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帝書死煤山,上下四千多年。
  • 我校舉辦《今注本二十四史•宋書》出版座談會
    》編委會主辦、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承辦的《今注本二十四史•宋書》座談會在開封一桐酒店舉辦。他表示,《今注本二十四史•宋書》的發行適應了新時代新形勢的發展需要,並對朱紹侯先生傾注巨大心力精力表示了由衷的敬意。卜憲群強調,《今注本二十四史•宋書》是一部創新性的學術作品,非常值得肯定,並對參與本書的編寫者大加讚揚,對朱紹侯、孫曉及其團隊經歷了二十餘年辛勤的耕耘後終於出版表示衷心祝賀。張禮剛對卜憲群、孫曉以及其他同仁的大力支持與辛勤付出表示感謝。
  • 「鵬為文化出品之二十四史」——《宋書》
    書籍介紹《宋書》,「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著,記述南朝劉宋王朝自劉裕建基至劉準首尾六十年的史實。南朝梁沈約撰,全書一百卷,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沈約根據何承天、徐愛等所著宋史舊本,旁採註記,撰續成書。紀轉部分成於南齊永明六年,諸志當成於隆昌元年之後。
  • 二十四史之一《梁書》8句千古名言,簡短卻耐人尋味!
    二十四史之一《梁書》8句千古名言,簡短卻耐人尋味!《梁書》是姚思廉編撰而成的,為《二十四史》之一,其內容上自梁武帝天監元年,下迄梁敬帝太平元年,共55年,分為本紀,六卷,.列傳,五十卷,無書志、年表,共五十六卷。
  • 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新增兩部修訂本《魏書》《南齊書》
    2017年8月29日訊,中華書局2007年啟動了對點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訂工程,此次修訂工程是點校本「二十四史」問世以來的首次「大修」,自2013年以來,《史記》《遼史》《新五代史》《舊五代史》修訂本已陸續問世。近日又傳來好消息,《二十四史》修訂本再添兩位新成員,它們是南北朝時期兩種代表性的史書《魏書》和《南齊書》。
  • 《趣說二十四史》第1集:關於「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包括《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
  • 二十四史之一《周書》的4句千古名句,經典睿智,值得一看!
    中國歷史典籍汗牛充棟、浩如煙海,其中以「二十四史」為最盛。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最早追溯到人文初祖的黃帝時期,最晚止於明末朱由檢時期,共計有3229卷,大約4000萬字。今天子曰帶來的就是二十四史之一《周書》的4句千古名句,經典睿智,句句道出人生,值得一讀!一、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周書·君陳》釋義:黍稷泛指五穀,明德為美德。五穀雖然能發出香味,但是它的美味並不是最香的,真正能夠發出香氣的是一個人的美德。
  • 「二十四史」驗文人真偽,韓寒一句話露怯,他還不知道得意洋洋!
    年少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 --張潮《二十四史》的內容非常豐富,涉及到的人物也較多,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跡。是過去人們對所以皇室的欽定的"正史"的簡稱,從漢記錄到清。
  • 到底有多少人讀完過「二十四史」?韓寒的牛皮,成為經典笑話梗!
    所以我看網上,時不時有雅人追問:有沒哪個牛人,能把那堆「二十四史」讀完,甚至讀過許多遍的?豐澤園書房,佔數最多就是「二十四史」所謂「二十四史」,是過去中國人,對所有皇家欽定的「正史」的簡稱。從漢代《史記》,到清初修纂的《明史》,共有24部。
  • 文化常識:你知道二十四史是什麼嗎
    二十四史,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舊時稱為正史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是由乾隆皇帝欽定的24部紀傳體正史的總稱。這些史書記載了上起皇帝時代,下到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4000多年的歷史。「二十四史」共3213卷,約4000萬字,使用統一的本紀、列傳的紀傳體形式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