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狄馬加
在這個美好的季節,我們在享譽中外的文化名城成都迎來了第二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的召開。這次論壇的召開,正處在一個特殊的歷史和時間的節點。整個世界正發生著劇烈而又難以預測的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所形成的國際秩序也正在被改變,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兩種思潮和力量開始了從未有過的博弈,一些極端的排他主義思想在一些地區和國家興起,在有的國家和區域恐怖主義肆意橫行,給人類的生活和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無論從國際政治的層面,還是從理論學術的角度,我們都必須正視人類今天所面臨的這個充滿了危機和變數的現實,也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要積極作為,為消除一切不利於人類間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壁壘發揮作用,我們只能最大限度的擴大這種交流和溝通,才能真正構築起涉及到這個地球上近80億人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我相信,人類應該有足夠的智慧,去破解這些關係到未來人類命運的一系列難題,讓創造和延續了數千年歷史和文明的人類化險為夷,從而讓全人類擁有一個更加安全、更加和平、更加美好的明天。也正因為此,我們今天的論壇所要發揮的作用才是巨大的,它的意義絕不僅僅是我們將完成一次有關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對話,而是要讓我們站在關注未來人類命運和發展的高度,通過溝通和對話,從而形成我們所取得的共識。
毫無疑問,這些共識都將凝聚著代表不同傳統、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所有參與者的智慧。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所謂文化和文明的衝突,從本質上講,都是一個虛擬的偽命題,因為漫長的人類發展史已經告訴我們,每一種偉大的文明,它們之所以能延續到今天,在其內含豐富的構成中,都有著對其它文化和文明包容和兼收並蓄的特質。當然也無可諱言,在人類宗教傳播的歷史上曾出現過無數的戰爭,我以為,這種衝突和戰爭並不能代表更大的文明,特別是在當下我們更不能將那些衝突帶來的問題,上升理解成是一種文明間所發生的衝突。由此我堅定地相信,這一論壇將給不同文明和文化間的對話提供一種可能,那就是通過這座被搭建好的通向不同文明的橋梁,將會給我們所有的參與者提供並分享到這一智慧的成果。當然,這一成果的創造者就是在座的諸位。
任何城市的發展都離不開文化,如果說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記憶,那這種記憶其實就是它的文化記憶。無論這個城市的歷史傳承、建築規劃、美學風貌以及所承載的人的全部生活,其實都會儲存在它的文化記憶中。從更精神的層面上來講,任何一座城市都延續著一條隱秘的文化密碼,這或許就是一座城市區別於另一座城市最獨特的基因,北京、上海、成都、巴黎、倫敦、羅馬、耶路撒冷、紐約、克拉科夫、布拉格等等,無一例外,作為城市它們都有著自己的記憶密碼,也有著不同於別的城市的基因。我想也正基於這樣的原因,無論人類的城市怎樣經歷著農耕文明、工業文明以及從未有過的現代化進程,還是我們今天能看見的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城市文化的記憶都用不同的方式在告誡我們,我們所有的發展都必須延續這一文化記憶,因為只有這種文化記憶才是城市的靈魂和血脈。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一定要處理好不同城市的個性和共性的關係。
我一直認為,城市的生長和發展始終不同於機械性的工業產品的生產過程,任何一座具有偉大傳統的城市都是不可複製的,而一座城市與另一座城市的最大不同就是它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品質,這一切除了體現在城市的外在風貌上,更重要的還潛藏在它看不見的傳承中。儘管今天的人類又進入了一個更新的科技創新的階段,人工智慧工程已經開始影響著城市的發展,但是越是這樣,如何傳承好一個城市的偉大文化傳統,實際上就已經成為了今天城市建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必須說明的是,城市所隱含的從未被中斷過的文化記憶,作為一種傳統,它還需要我們在今天進行新的創造。當然這種創造永遠不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它是原始和現代的一次又一次的對接。也許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時刻警惕那種中斷和破壞城市文化記憶的行為,它會讓我們從更全局的角度來考慮,什麼是建設和發展一座城市所應有的正確的理念。
人的生存和發展才是城市的中心,我並非強調的僅僅是一種人本主義的思想。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今天在世界上許多地方,人類還在經歷著戰亂、流亡並陷入生活極度艱難的困境,戰火和硝煙還沒有停息,所謂的城市並沒有給那裡的人民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當然,這是一個方面,也是我們不可迴避的一個現實。至於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正在建設中的安全的城市,我們都必須基於從人的全面發展的角度,去規劃、設計和建設我們的城市,我們永遠不能將城市的功能與人的需求變成一種對抗關係,我們同樣也不能改變城市為人服務這樣一個最終的目的,任何一種創造一旦變成異化人類的工具,這創造也就失去了它的價值和作用。就城市建設而言,今天的人類也站在一個十字路口上,我們如何建設一個以人為中心的城市,如何建設更環保、更綠色、更健康、更科技、更人性、更富有精神的城市,實際上,也是我們必須共同追求的一個方向。城市的文化傳統,除了被物質的形態所承載之外,很多時候它更是一種活態的文化。從精神和世俗兩個層面而言,人類的生活方式同樣是這個城市文化中最富有魅力的一個部分,所以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同樣要與保存和延續這種生活方式而相適應;從社會學和人類學的角度來看,人類生活方式的形成也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和歲月,一個城市內在的精神風貌和品質,其實更多地是從人類的生活方式中呈現出來的,我以為在今天的城市建設發展中延續和傳承人類的生活方式就更為重要。
我曾經在我們今天所置身的這個城市生活過八年,作為一座城市它給我留下的回憶和印象都是極為美好的。我在一次講演中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去過這個世界上許多的國家,也有幸地到過不少富有魅力的城市,如果你要問我在這個世界上,有哪些城市與詩歌的關係最為緊密,或者說這些城市其本身就是詩歌的一部分,那麼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那就是中國的成都。我這樣說成都那是因為它在延續傳統的同時,還對異質文化有著強大的包容和吸收能力,它有一種讓詩人和藝術家能完全融入其中的特殊氛圍以及狀態。」也因為這座城市給我帶來的感動和靈感,我還榮幸地為這座城市寫下了這樣一句話:「成都,一座詩歌與光明湧現的城池」。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本文為在2019第二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