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加強人大監督 以良法善治保障高質量發展

2020-12-13 每日經濟新聞

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強人大對「一府一委兩院」的監督,以良法善治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12月9日~10日,四川舉行全省人大監察和司法工作座談會,通報省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後稱「監司委」)今年工作的主要情況和明年工作的初步考慮,成都、南充等11個市(州)人大監司委相關負責人作交流發言。

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作明在會上表示,要圍繞「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從人大監察司法工作角度,認真研究如何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問題,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運行和監督機制,以更高質量的人大監察司法工作推動法治中國、法治四川建設。

關口前移、提前介入 提高立法質量

四川省人大監司委自2019年更名以來,協助省人大常委會制定了省反間諜安全防範條例,修訂了司法鑑定管理條例,審議了基層法律服務管理條例(修訂草案),立法質量不斷提高。

「總結起來,有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監司委很好地堅持關口前移、提前介入,在立項、調研、起草和論證等工作中積極主動作為,發揮主導作用,加強統籌協調,有效推動了立法質量的提升。」劉作明表示。

他同時強調,地方立法要緊密結合地方實際,加強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增強立法的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

要善於通過「小切口」解決「大問題」。「許多地方從解決停車難治理共享單車亂停放,規範煙花爆竹燃放,加強犬類管理,查處摩託車和非機動車非法載客等『小切口』入手,因地制宜解決當地發展面臨的問題,靶向更集中,措施更明確,操作更具體可行,實現了市域社會治理水平的大提升。」劉作明說。

另一方面,也要嚴守立法權限,「不能越權立法」。劉作明表示,對地方立法要抱有審慎的態度,同時要維護5年立法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確實需要增加的,必須要有充分的論證,包括合法性、合規性和必要性審查。「地方立法是為了彌補上位法的欠缺和不足,拾遺補缺,保證法律更正確地落實」,「地方立法太多未必是好事」。

值得注意的是,鑑於工作職責的調整,更名後的四川省人大監司委承擔的立法任務有所削減,市(州)人大監察司法委的立法任務相對更少。如何在監督工作中發現司法實踐、社會治理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及時把監督發現的問題轉化為相關立法建議,推動實際問題的解決,成為新形勢下加強人大監督的重要課題。

發揮代表作用 深入開展調研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四川省人大監司委在選題設置上更加聚焦、工作方式上更強調創新,注重協同配合,特別是各級人大上下聯動,圍繞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履行相關職能情況的專項工作報告,對提升全省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公開報導顯示,四川省人大監察司法委組織多次召開座談會,聽取省市縣三級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等部門的工作匯報和意見建議,聽取在川商會、企業家、人大代表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建議。目前,《四川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二次審議稿)》正在公開徵求意見。

面向「十四五」,還需要在加強智慧財產權審判工作、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強民營企業司法保障、拓展檢察公益訴訟、築牢國家安全屏障、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幫助有關國家機關查找問題、督促其及時整改。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座談會還邀請了兩名四川省人大監司委代表專業小組成員列席——該專業小組於今年成立,成員主要有重視並積極參與人大監察司法工作、有司法工作經歷或法律專業背景的常委會及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監察司法工作領域代表、企業和媒體代表。

四川省人大監司委通過邀請代表專業小組成員參加各類立法調研論證、專題座談、執法檢查等活動,有效發揮了代表主體作用和專家智囊作用。據悉,下一步還將搭建線上線下履職平臺,拓寬有效參與渠道,引導專業小組成員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提出相關議案和建議。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不同階段的工作重點,開創性地開展立法工作,我國立法工作呈現出數量多、分量重、節奏快的特點,取得了一批新的重要立法成果,為改革發展穩定發揮了重要的保障和促進作用。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
  • 以良法善治保障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監管不是限制發展,而是為了更健康可持續發展。包容與審慎並舉,才能明確面向新業態新模式的監管定位  面對新業態新模式帶來的風險挑戰,通過法治途徑將其規範在可控範圍之內,才能實現新業態新模式的良性發展,也才能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近期,多個與新業態新模式有關的監管新規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以良法善治保障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人民時評)
    包容與審慎並舉,才能明確面向新業態新模式的監管定位  面對新業態新模式帶來的風險挑戰,通過法治途徑將其規範在可控範圍之內,才能實現新業態新模式的良性發展,也才能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近期,多個與新業態新模式有關的監管新規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怎樣「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簡而言之
    在講話中,他特別指出:「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良法善治是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出的要求。那麼,什麼是社會主義的良法善治?在新時代應怎麼進一步實現良法善治呢?簡言之,良法,即符合時代要求,滿足人民需要的法律法規;善治,即優良的治理,也就是要實現我國治國理政的最佳狀態。
  • 從"法律之治"到"良法善治"
    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習近平同志強調指出:「人民群眾對立法的期盼,已經不是有沒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不是什麼法都能治國,不是什麼法都能治好國;越是強調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質量」。「要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體制和程序,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願、得到人民擁護。」
  • 央視播出 | 開啟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以高質量立法 推動良法善治
    央視播出 | 開啟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以高質量立法 推動良法善治 2020-11-13 2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日報新論:良法善治引領美好生活
    十九大報告強調,「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這不僅表明了良法對於治國理政的重要性,也反映出良法建設任務的繁重。理解良法善治精神,需要明晰良法的基本判斷標準,從十九大關於法治的重要論述中把握良法的需求和供給問題。   良法有其識別、依循的基本標準。良法是具備公開、明確、穩定、可預期、無內在矛盾、可遵循、具有同一性、不溯及既往等品質之法。
  • 良法善治促發展——嘉峪關市改進新時期地方立法工作綜述
    良法善治促發展——我市改進新時期地方立法工作綜述  趙明霞 楊恆田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市人大常委會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地方立法工作,不斷進行實踐探索,在立法領域上準確把握權限,在立法方法上堅持小切口選題,在立法項目上充分集中代表和選民意願,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堅持黨的領導,小切口選題立法  堅持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保證立法工作正確的政治方向。
  • 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地方人大監督工作的思考
    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設計,各級代表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履職盡責、發揮作用,可以保障人民群眾依法實行民主監督,並團結和動員全市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態投身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事業。市人大常委會要嚴格按照黨中央的方針政策,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圍繞市委的決策部署,結合我市具體實際情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人大監督工作,創造性地發揮人大監督的重要作用,以更好地發揮人大力量助力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事業。
  • 遼寧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召開黨組會議
    11月19日,遼寧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張國清主持召開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七次黨組會議。會議聽取省人大常委會研究室關於專題調研《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東北地區深化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及省委省政府《實施方案》貫徹落實情況的匯報,聽取省人大法制委關於我省公共衛生與應急管理法治保障體系建設評估和實施民法典組織開展地方性法規專項清理工作有關情況、關於《遼寧省電梯安全管理條例(草案)》《遼寧省城鎮燃氣管理條例(草案)》《遼寧省鐵路安全管理條例(
  • 永州市人大常委會2020年監督工作:奏響新時代人大監督工作強音
    配合全國、省人大常委會開展執法檢查3次。聚焦經濟運行,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巨大衝擊。這一年,市人大常委會堅持與黨委同向、與政府同力、與人民同心,堅決有力推動中央、省委和市委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 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召開全省人大監督工作會議 研究部署地方人大監督...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 7月23日訊(記者 拾冠之 苑青青)7月23日,省人大常委會召開全省人大監督工作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特別是關於人大監督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省委人大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地方人大監督工作。
  • 甘肅:讓人大監督更有針對性實效性
    ——聚焦高質量發展開展監督2019年,甘肅省人大常委會聽取了計劃、預算、審計等工作報告。依法批准省級財政決算及預算調整方案,開展財政支出預算總量與結構調研,完善預算聯網監督系統,推動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
  • 甘肅:立法工作邁上新臺階 監督工作取得新成效
    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省委的工作重點作為立法工作的重點,圍繞高質量發展、生態環保、民生保障、優化營商環境、社會治理等重點領域,加強經濟、民生、環保和弘德立法。監督工作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聚焦高質量發展開展監督。
  • 胡云騰談40年來刑事審判理念之變:從撥亂反正到良法善治
    本文原標題:《胡云騰:從撥亂反正到良法善治 改革開放四十年刑事審判理念變遷》人民法院的刑事審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色根據地開創,在抗日戰爭時期的陝甘寧邊區發展,在解放戰爭時期的解放區形成。
  • 良法善治 ▏織密保障人民權益的「法律網」
    良法善治 ▏織密保障人民權益的「法律網」 2020-12-14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青年報:「有恆產者有恆心」的前提是良法善治
    無恆法,無恆產,亦無恆心。而恆法既包括良法,也包括善治。《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背後的制度設計理念和規則創新,植根於我國注重產權保護的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植根於廣大人民群眾對加強產權保護的根本利益訴求,也植根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知常明變 守正出新——蘭州市人大常委會加強和創新監督工作紀實
    近年來,蘭州市人大常委會圍繞監督工作,不斷探索創新監督方式,切實提升監督質量和實效,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實現了人大監督工作水平的新提升,有力地保障和支持了全市經濟社會和各項事業健康穩定發展。旗幟鮮明講政治監督路上闊步行堅持黨的領導是人大監督工作必須遵循的政治原則,也是首要原則。
  • 新時代人大監督的經典範本
    赴地方檢查時,各地區各部門和廣大幹部群眾普遍表示,通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親身感受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重大成果,扭轉了過去鋪攤子上項目、追求眼前利益的觀念,摒棄了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粗放發展方式,正在積極探索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 陳國勝:以鐵的紀律保障高質量發展
    作為一名任職不到一年的紀檢戰線「新兵」,我倍感責任重大,唯有牢記使命擔當,立足當前,在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新能源事業部保電價投產、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認真履職,以鐵的紀律保障年度目標任務務期必成,為「十四五」開局起步營造風清氣正氛圍,彰顯紀檢幹部的擔當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