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強人大對「一府一委兩院」的監督,以良法善治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12月9日~10日,四川舉行全省人大監察和司法工作座談會,通報省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後稱「監司委」)今年工作的主要情況和明年工作的初步考慮,成都、南充等11個市(州)人大監司委相關負責人作交流發言。
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作明在會上表示,要圍繞「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從人大監察司法工作角度,認真研究如何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問題,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運行和監督機制,以更高質量的人大監察司法工作推動法治中國、法治四川建設。
關口前移、提前介入 提高立法質量
四川省人大監司委自2019年更名以來,協助省人大常委會制定了省反間諜安全防範條例,修訂了司法鑑定管理條例,審議了基層法律服務管理條例(修訂草案),立法質量不斷提高。
「總結起來,有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監司委很好地堅持關口前移、提前介入,在立項、調研、起草和論證等工作中積極主動作為,發揮主導作用,加強統籌協調,有效推動了立法質量的提升。」劉作明表示。
他同時強調,地方立法要緊密結合地方實際,加強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增強立法的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
要善於通過「小切口」解決「大問題」。「許多地方從解決停車難治理共享單車亂停放,規範煙花爆竹燃放,加強犬類管理,查處摩託車和非機動車非法載客等『小切口』入手,因地制宜解決當地發展面臨的問題,靶向更集中,措施更明確,操作更具體可行,實現了市域社會治理水平的大提升。」劉作明說。
另一方面,也要嚴守立法權限,「不能越權立法」。劉作明表示,對地方立法要抱有審慎的態度,同時要維護5年立法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確實需要增加的,必須要有充分的論證,包括合法性、合規性和必要性審查。「地方立法是為了彌補上位法的欠缺和不足,拾遺補缺,保證法律更正確地落實」,「地方立法太多未必是好事」。
值得注意的是,鑑於工作職責的調整,更名後的四川省人大監司委承擔的立法任務有所削減,市(州)人大監察司法委的立法任務相對更少。如何在監督工作中發現司法實踐、社會治理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及時把監督發現的問題轉化為相關立法建議,推動實際問題的解決,成為新形勢下加強人大監督的重要課題。
發揮代表作用 深入開展調研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四川省人大監司委在選題設置上更加聚焦、工作方式上更強調創新,注重協同配合,特別是各級人大上下聯動,圍繞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履行相關職能情況的專項工作報告,對提升全省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公開報導顯示,四川省人大監察司法委組織多次召開座談會,聽取省市縣三級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等部門的工作匯報和意見建議,聽取在川商會、企業家、人大代表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建議。目前,《四川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二次審議稿)》正在公開徵求意見。
面向「十四五」,還需要在加強智慧財產權審判工作、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強民營企業司法保障、拓展檢察公益訴訟、築牢國家安全屏障、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幫助有關國家機關查找問題、督促其及時整改。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座談會還邀請了兩名四川省人大監司委代表專業小組成員列席——該專業小組於今年成立,成員主要有重視並積極參與人大監察司法工作、有司法工作經歷或法律專業背景的常委會及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監察司法工作領域代表、企業和媒體代表。
四川省人大監司委通過邀請代表專業小組成員參加各類立法調研論證、專題座談、執法檢查等活動,有效發揮了代表主體作用和專家智囊作用。據悉,下一步還將搭建線上線下履職平臺,拓寬有效參與渠道,引導專業小組成員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提出相關議案和建議。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