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新論:良法善治引領美好生活

2020-12-15 人民網

  法治是法律之治、良法之治。十九大報告強調,「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這不僅表明了良法對於治國理政的重要性,也反映出良法建設任務的繁重。理解良法善治精神,需要明晰良法的基本判斷標準,從十九大關於法治的重要論述中把握良法的需求和供給問題。

  良法有其識別、依循的基本標準。良法是具備公開、明確、穩定、可預期、無內在矛盾、可遵循、具有同一性、不溯及既往等品質之法。只有公開、明確、穩定、內在統一無矛盾、不溯及既往之法,方具有剛性,才能有效約束和規範權力,保障權利,為市場主體提供穩定可靠的預期,奠定市場信用基礎。可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法律要求人們做的必須是其能夠做的,只有可遵循,才能降低守法成本,增強守法意願。同一性要求行政指令必須在公開、明確、穩定的法律規定之下作出,這是避免行政指令「脫離」法律軌道「另起爐灶」的基本要求。

  隨著我國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良法善治,應該是美好生活的基礎和前提。這是因為,良法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引領和推動作用。法有良、劣之分,法治是良法之治,良法可以引領、推動發展,劣法制約、甚至窒息發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既是對提高立法質量的要求,又是對良法、法治作用的全面、精準闡釋。我們必須認識到良法促進發展、推動繁榮的作用,進而提高對新時代良法需求的認識。

  從良法的標準衡量,有些法律還存在規定不夠明確,針對性、可操作性不高等問題。在立法技術方面,諸如關鍵概念缺乏界定、新舊法律規則如何適用規定不明、法律語言精雕細刻不夠等,影響了法律規定的明確性。實踐中「各依各法」「依法打架」現象沒有根本性改善,法律之間,甚至同一法律的不同規定之間,程度不同地存在規定不統一的問題。此外,受制於法律制定過程透明度、公眾參與度不夠、部門主導立法以及立法技術等原因,法律對責、權、利的配置不夠平衡和妥當,對多樣的實踐、多元的需求考慮不周,出現了一些「一刀切」、過於原則、異常寬鬆或嚴格的不當規定,影響了法律的可遵循性。

  落實「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的要求,離不開黨的領導,為包括良法供給在內的法治建設奠定組織基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破除立法部門化、爭權諉責等問題,沒有黨的權威、堅強領導不行。十九大本著「厲行法治」的決心,適時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無疑是破除良法供給體制障礙的有力舉措。十九大要求「依法立法」,就是突出強調在法律制定環節強化合憲性、合法性審查,避免過去一些部門和地方不同程度存在的不依法立法、「立法違法」問題,保證法律的和諧統一。

  此外,十九大報告還提出「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從機制上保證憲法法律的統一和違反憲法的法律能被及時糾正,進一步確保良法善治。過去,憲法權威性不夠,一些與憲法明顯衝突的法律法規之所以能夠順利出臺且長期得不到糾正,與「合憲性審查」機制的缺位有直接關係。十九大提出的這一要求,對維護法制統一和憲法權威、保障良法供給具有重大意義。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30日 05 版)

(責編:馮粒、王倩)

相關焦點

  • 怎樣「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簡而言之
    在講話中,他特別指出:「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良法善治是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出的要求。那麼,什麼是社會主義的良法善治?在新時代應怎麼進一步實現良法善治呢?簡言之,良法,即符合時代要求,滿足人民需要的法律法規;善治,即優良的治理,也就是要實現我國治國理政的最佳狀態。
  • 從"法律之治"到"良法善治"
    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習近平同志強調指出:「人民群眾對立法的期盼,已經不是有沒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不是什麼法都能治國,不是什麼法都能治好國;越是強調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質量」。「要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體制和程序,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願、得到人民擁護。」
  • 以良法善治保障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包容與審慎並舉,才能明確面向新業態新模式的監管定位  面對新業態新模式帶來的風險挑戰,通過法治途徑將其規範在可控範圍之內,才能實現新業態新模式的良性發展,也才能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近期,多個與新業態新模式有關的監管新規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以良法善治保障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人民時評)
    包容與審慎並舉,才能明確面向新業態新模式的監管定位  面對新業態新模式帶來的風險挑戰,通過法治途徑將其規範在可控範圍之內,才能實現新業態新模式的良性發展,也才能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近期,多個與新業態新模式有關的監管新規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央視播出 | 開啟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以高質量立法 推動良法善治
    央視播出 | 開啟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以高質量立法 推動良法善治 2020-11-13 2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道:傳統良法善治之道
    中道:傳統良法善治之道 發表時間:2017-07-17    來源:人民日報字體: [大] [中] [小] 這「物」,指的是萬事萬物,「法」當然在內。「和實生物」也包含「和實生法」。《中庸》論曰:「中」為「天下之大本」,「和」為「天下之達道」,「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又說:「從容中道,聖人也。」朱熹在其《中庸章句序》中明確指出,中道就是傳自堯舜的「道統」。這也成為中華文化的一種精神。周金銘文中已多見「中」字,《尚書·呂刑》篇中的「中」字基本上都是講求禮法,刑罰要公正、適當。
  • 「善治」中國新概念
    近日,資深媒體人程冠軍出版了著作《走向善治的中國——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觀察》,用「善治」點題,以全新的視角闡述了政府面對新時期複雜局勢所做出的善治、善政選擇。用程冠軍的話說,十八大以來的中國,是一個正走向善治的中國。近日,程冠軍接受了新華網記者專訪,闡述了他對「善治」的研究和思考。
  • 解讀丨中道:傳統良法善治之道
    對一個國家和社會而言,法是用來建立和保持秩序的。中國西周時代有位史伯說得好:「和實生物」。這「物」,指的是萬事萬物,「法」當然在內。「和實生物」也包含「和實生法」。《中庸》論曰:「中」為「天下之大本」,「和」為「天下之達道」,「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 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寧寧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在人類社會治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堅持立法先行。制定良法,是人民對立法者的基本要求。
  • 古代中國追求「良法善治」的六個面相
    其實,歷代志士仁人所追求的是一種「良法善治」。它的標誌性語詞,便是孟軻夫子的「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古代之「良法善治」追求,大致有六個面相:以「禮法」為良法善治之「治法」,以「中道」為良法善治之治道,以「君子」為良法善治之「治人」,以「德政」為良法善治之善政,以「鄉治」為良法善治之基礎,以「祥刑」為良法善治之利劍。這一治國方略之統稱,謂之「禮法之治」。
  • 良法善治 ▏織密保障人民權益的「法律網」
    良法善治 ▏織密保障人民權益的「法律網」 2020-12-14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德以黨建引領鄉村善治
    建德以黨建引領鄉村善治「我們以黨建引領整體性治理思維,繪製『24648』基層組織塔基工程施工圖,探索形成了『強村善治十條』『美好帳本』『十支隊』等實踐做法,同時利用智慧治理手段,構建起『鄉村釘』『清廉鄉村智慧管家』等數位化平臺。」
  • 中國青年報:「有恆產者有恆心」的前提是良法善治
    無恆法,無恆產,亦無恆心。而恆法既包括良法,也包括善治。《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背後的制度設計理念和規則創新,植根於我國注重產權保護的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植根於廣大人民群眾對加強產權保護的根本利益訴求,也植根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論中國古代的良法、賢吏與善治的統一性
    原標題:張晉藩:論中國古代的良法、賢吏與善治的統一性 [關鍵詞]良法;賢吏;善治;良法善治 [中圖分類號]D9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314(2018)06-0004-08 [收稿日期]2018-10-15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託項目「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研究
  • 四川:加強人大監督 以良法善治保障高質量發展
    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強人大對「一府一委兩院」的監督,以良法善治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代表作用 深入開展調研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四川省人大監司委在選題設置上更加聚焦、工作方式上更強調創新,注重協同配合,特別是各級人大上下聯動,圍繞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履行相關職能情況的專項工作報告,對提升全省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 良法善治說
    然天下多長於亂而短於盛平,亂亦有法,盛平亦有法,故有法不必盛平也。且有良法亦未必善治,無良法而欲善治者,如騎杖而欲日行千裡,豈不謬哉。良法者何?天地之仁厚,千古之人心,世界之文明。 行其國而人尊循,倡文明而世為範。其政通人和,百業昌其技用;其道化人倫,世界步其行跡。其法順民心而崇人道,其施民樂見而享其成。
  • 紅色基因聚合善治力量 袁花黨建引領展新貌
    走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黨員們亮出身份為居民提供優質貼心服務,與社情民意「零距離」接觸;來到文化禮堂、文體廣場,人們唱歌跳舞,下棋運動,享受著豐富的精神生活……這一幅幅畫面,彈奏出以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強勁主旋律。新顏新貌盡展袁花新氣象。
  • 堅守良法善治初心 積極服務貢獻社會——北京大學法學院學科發展...
    「七七級足跡」近年來,北大法學院始終不忘良法善治初心,在教學、科研和育人各環節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和法治精神的孕育塑造,通過開展智力扶貧和繼續教育培訓直接服務行業需求和社會發展,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人民日報評論員: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人民日報11月23日評論員文章: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法治不僅要求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善的執法機制、普遍的法律遵守,更要求公平正義得到維護和實現
  • 人民日報評論員:讓「楓橋經驗」在新時代發揚光大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就要始終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群眾路線這個黨的傳家寶不能丟。「楓橋經驗」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實質就是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