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來北往」中對話當代藝術

2020-12-06 北京海澱

冬日的暖陽下,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硬核科技」中心,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帶來了不一樣的城市韻味。來自廣州美術學院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40餘位雕塑藝術家所創作的60餘件雕塑作品正在壹美美術館展出。這是南北雕塑藝術風格文化的一次碰撞與交流,更是文化藝術界的一場盛會。

壹美美術館/供圖

南北藝術「交流碰撞」

此次展覽的主題「南來·北往」包含了幾對概念:「南」與「北」「來」與「往」「學院」與「當代」「具象」與「抽象」,重點聚焦於全球化背景下的學院雕塑教學、雕塑的空間與時間、雕塑與科技的融合、雕塑的本體語言等問題。

展覽學術主持、著名批評家孫振華表示,展覽的核心詞就是「交流」,南來北往的交流,東南西北、中外之間的交流,線上線下、不同學科的滲透融合……生命起源於交流,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來源於各種物質的運動、碰撞、交流,人生命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和交流的過程,而這場展覽的交流,對2020年的雕塑界來說還是首次。

據悉,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呈現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廣州美術學院這兩所國內頂尖藝術院校藝術家的雕塑作品,通過兩所院校的雕塑教學及創作成果,促進藝術的交流與合作。尤其引人注意的是,科技手段已被廣泛應用於藝術創作,並成為雕塑製作的重要工具。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科技對雕塑創作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甚至有人質疑數碼技術會代替傳統的雕塑技術。中國雕塑學會會長曾成鋼表示,「任何科技都是藝術創作的工具,都不能代替人的思維,不能代替藝術家的本能、情感和智慧。而改變了時代的數碼科技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窗口,提高了效率、解放了勞動。作為藝術家,我們要擁抱新事物,擁抱未來,歡迎新技術時代的到來。」

科技融合創新發展

一年前,坐落於中關村壹號的壹美美術館開啟了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藝術之門。「海澱北部的文化資源相對匱乏,我們用中關村壹號最好的位置打造了壹美美術館,就是希望讓科技與藝術能夠不斷融合,力求通過科技視角,持續而全面地展示和梳理中國當代藝術成果,推動當代藝術的研究和發展,形成一個專業而系統的美術館體系。」實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世劍說。

據記者了解,壹美美術館作為在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民辦非盈利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將通過此次展覽,在以「硬核科技」為產業主導的發達地區,利用壹美美術館的文化空間,承擔學術職責,大力推廣學院雕塑的展示和研究,為藝術家提供更多展示作品的平臺,為藝術與科技的融合發展提供助力,為中國的科技和文化事業作出貢獻。

壹美美術館以科技和藝術結合創新為定位和目標,通過科技視角持續而全面地展示和梳理中國當代藝術。在開館一年的時間裡,共舉辦了4場重量級展覽、10場學術研討與講座、7場藝術與科技沙龍,參觀者達3.2萬人次。 (聶蕊)

相關焦點

  • 北京海澱:來壹美美術館在「南來北往」中對話當代藝術
    這是南北雕塑藝術風格文化的一次碰撞與交流,更是文化藝術界的一場盛會。南北藝術「交流碰撞」此次展覽的主題「南來·北往」包含了幾對概念:「南」與「北」「來」與「往」「學院」與「當代」「具象」與「抽象」,重點聚焦於全球化背景下的學院雕塑教學、雕塑的空間與時間、雕塑與科技的融合、雕塑的本體語言等問題。
  • 對話當代藝術,體驗中雲資產生活美學
    值中雲資產成立五周年之際,中雲杭州財富中心聯合ART170(藝術品資產配置平臺)及三尚當代藝術館,展開了一場當代藝術的對話活動,三尚當代藝術館也特別引進了敘利亞作家阿多尼斯的藍色對話作品展,讓人們從藝術的角度重新認識了這位偉大的詩人
  •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開啟「藝術與運動」 的對話
    當高雅抽象的藝術與富有張力的運動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基於對運動科技與藝術美學的探索,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旗下UCCA LAB日前與阿迪達斯策劃了一場融合運動與藝術的「羽絨不服 探秘冬境 」阿迪達斯2020冬季系列新品跨界線上發布會。
  • 關於臺北當代藝術中心的對話
    對話時間:2009年12月7日  對話地點:深圳市民中心VIP室  鄭美雅:臺北當代藝術中心基本上是個提供藝術家、策展人、藝術評論、不同領域的文化工作者、運動者聚會的空間,是用來討論藝術創作及文化政策的。
  • 楊惠姍張毅攜代表作亮相圖爾,中法當代琉璃藝術對話
    、琉璃工房創始人——楊惠姍和張毅攜手法國國寶級玻璃藝術大師安東尼‧勒彼裡耶的當代琉璃藝術聯展,當地時間4月20日於安德爾-羅亞爾省省會圖爾市歷史古蹟古安博物館拉開帷幕。在圖爾這個藝術重鎮,亦被作為法國文藝復興的重要標誌之一,博物館於1941年列為法國歷史古蹟。對於能在法國文藝復興重鎮舉辦展覽,楊惠姍、張毅說,「來到圖爾這座城市,立即讓我們想到文藝復興,而文藝復興則讓我們想到『人』在世界不斷的尋找自己的意義,而這樣的思考,把藝術帶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他們希望這場當代琉璃藝術先鋒的對話,以中國琉璃藝術,講述中國故事,為東西方文化交流架起一座美麗的橋梁。
  • 首屆M50上海當代藝術周將開啟 對話「當代藝術與城市更新」
    本屆藝術周將視角對準「當代藝術與城市更新」,更以論壇的形式,請來著名藝術家張恩利、上海攝影藝術中心藝術總監、策展人、批評家凱倫·史密斯 Karen Smith、香格納畫廊主勞倫斯·何浦林Lorenz Helbling、香格納畫廊藝術總監施勇、蘇富比亞洲區董事/
  • 尋求相遇:《現場——對話日本當代藝術名家》在讀發想
    草間彌生、奈良美智等23位日本當代藝術家的對話。潘力在本書也對藝術家人生經歷和藝術創作語境做了學理性呈現和表達。《現場——對話日本當代藝術名家》潘力 著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現場——對話日本當代藝術名家》新書面世之際,作者潘力教授正在芝加哥大學訪學,囑我這個「催生人」寫篇小文。
  • 一場放大鏡下的展覽:緙絲與當代藝術如何對話?
    一場放大鏡下的展覽:緙絲與當代藝術如何對話?   「經緯——緙絲與當代藝術的對話」展覽現場,此為黃淵青作品《無題》與緙絲機。
  • 「對話日本當代藝術展」在東京開幕
    人民網東京6月27日電(許永新)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暨香港回歸20周年,27日下午,「對話日本當代藝術展」在東京中國文化中心舉行開幕式,中國駐日使館參贊兼總領事王軍、日本眾議院議員輿水惠一、東京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石永菁及中日兩國的藝術家等出席了開幕式。
  • 百年思潮對話當代藝術,包浩斯全球巡展登陸北京朝陽大悅城
    包浩斯大篷車內部空間除靜態展示外,本次展覽也邀請到中國當代設計與教育界大師與新生代青年藝術家,在大篷車上圍繞「設計與生活」進行對話,探討包浩斯百年後藝術與科學的關係包浩斯舞臺服裝設計與芭蕾舞經典思潮對話當代藝術
  • 新高尚美學對話當代藝術:「移動的理想國」即將啟幕
    2020 年的第二屆藝術展,將展出範圍擴展至北京、瀋陽、杭州、成都四地,旨在延續新高尚美學理念內涵,探討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本土品牌與當代藝術的交融對話,帶領受眾領略一場中國式的、引發深度思考與廣泛討論的藝術感官之旅。
  • 傅維柔:跨文化的對話與溝通——阿根廷與中國的當代藝術
    雖然說中國和阿根廷的現代與當代藝術發展蓬勃,但是以藝術為橋梁,促進兩國學界,或者面向更廣的大眾群體的文化交流與闡釋仍是艱巨的任務。目前我們正處在不斷變化的世界,跨文化之間的理解交流與對話對於塑造健全人格和共同社會價值觀不僅是道德挑戰,也是智力挑戰。拉丁美洲和中國分屬地球兩端,文化傳統也存在巨大差異。
  • 什麼是當代藝術?千人千面的當代藝術
    在這期播客中我們談論了:1.什麼是當代藝術?2.看不懂當代藝術——我們該如何理解當代藝術?3.沒有喜歡或討厭的藝術家,只有喜歡和討厭的藝術作品!當代藝術也是全球化的結果,今天的流行文化越來越與當代藝術產生關係,比如優衣庫的T恤就是一個藝術傳播的媒介,KAWS和村上隆等藝術家被大眾熟知,你買的包或者抱枕上面印刷著藝術家的作品,商場到處充斥著藝術家們的跨界合作款。藝術到今天,早就不再服務某個階層或特定群體,我們每個人都跟當代藝術脫不了干係,了解當代藝術顯得尤為重要。
  • 成都當代藝術對話上海瘋狂達利大展
    成都當代藝術對話上海瘋狂達利大展 來源:吉屋網   發布時間:2015-10-19
  • 雲岡石窟首次1:1「移動」來滬,千年石窟與當代藝術在這裡對話
    前天,展覽「大美之頌·雲岡石窟——千年記憶與對話」在上海寶龍美術館舉辦,展覽帶來120件雲岡文物和復原窟(第12窟),第12窟復原窟是浙江大學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合作,歷時3年多製作而成的國內首個1:1可拆卸3D列印數位化石窟,此次「移動」來滬,開創了不可移動文化異地展覽的先河。
  • 對話張頌仁 | 漢雅軒如何在當代與傳統藝術中不忘初衷?
    張頌仁:我最初的興趣並不在於當代藝術,其實是傳統書畫。在70年代末就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合開書畫的古物店,而我策展當代藝術的展覽則要等到1981年左右,當時是為香港藝術中心策劃陳福善、朱銘、林淵等藝術家的展覽,1982年又在新加坡和曼谷的美術館做了朱銘個展。
  • 中國琉璃對話法國玻璃——中法當代琉璃藝術聯展開幕(圖)
    楊惠姍、張毅在法國圖爾歷史古蹟古安博物館舉辦琉璃藝術展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賈延寧):由琉璃工房創始人楊惠姍和張毅攜手法國國寶級玻璃藝術大師安東尼?勒彼裡耶的當代琉璃藝術聯展,20日在法國安德爾-羅亞爾省省會圖爾市拉開帷幕。  本次聯展作為法國中央-羅亞爾河谷大區即將迎來的文藝復興500周年慶祝活動序曲,集中展示了楊惠姍、張毅富有東方人文色彩的近20件中大型作品,以及安東尼?勒彼裡耶的歷年代表作。
  • 藝術對話 | 許華新:當代水墨藝術的開拓者
    水墨,是東方藝術的重要文化符號,也是中國藝術在當代國際語境中的經典傳承。水與墨的交融、變幻、共生不僅能產生出奇妙的「化學反應」,更能為當代藝術增添更多的發展可能性。藝術家許華新,便是水墨藝術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他創新的「積水法」,既蘊藏有傳統的筆墨技法,又有當代元素糅入其中,呈現出虛實相間、空靈純粹的詩意水墨空間。
  • 當代藝術中的「關係美學」
    | 有名堂《符號學與當代藝術》系列線上講座 NO.8當代藝術中的「關係美學」主講嘉賓:周彥華伯瑞奧德認為,藝術就是要試圖將人們從這種大眾傳播意識形態的限制中解放出來。本次講座將圍繞「關係美學」的背景、理論要點,以及相關批評展開。
  • 當代藝術中的「關係美學」
    (識別圖片二維碼報名觀看本期直播)伺服器藝術 | 有名堂《符號學與當代藝術》系列線上講座 NO.8當代藝術中的「關係美學」1998年伯瑞奧德將《交通》展覽中涉及到的理論問題進一步提煉出來,形成了《關係美學》一書。這本書於2013年被翻譯成中文並在中國內地發行。至此「關係美學」理論在國內被廣泛傳播,有關該理論的研究和討論也在逐漸展開。關係美學在國內的迅速走紅離不開「社會參與式藝術」的興起。同時,這類藝術實踐也在積極的回應甚至挑戰關係美學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