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時代,是我們學習知識、增長才幹的大好時機。這個年代的時光十分寶貴,古人曾有「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比喻。因此,我們今天讀讀古人的「三日詩」,深刻領會寓意內涵,也許對學習工作有著莫大的益處。
古人的《三日詩》共有三首:即《明日詩》、《今日詩》和《昨日詩》。據傳,《明日詩》是清代文人錢鶴灘所作,《昨日詩》是明代大學士文嘉所作,後來有一位秀才看到有《明日詩》和《今日詩》,沒有《昨日詩》,就又作了《昨日詩》。這就是「三日詩」的來歷,其目的是教育和啟迪人們,要珍惜時光,不要得過且過,虛度年華。
《明日詩》 清代、 錢鶴灘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今日詩》 明代 、文嘉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昨日詩》一 、佚名者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過去了,今日徒懊惱。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
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業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明日、今日、昨日,這三首詩,言簡意賅,寓意深刻,內涵豐富。他告誡、警醒和啟迪人們:明日尚未到來,能發生什麼情況,還是未知數;今日雖然已經到來,但不珍惜,馬上將要過去;昨日雖然過去,但是已經是過時的黃花,懊悔也晚了。日出日落,花開花謝,一天天過去,一年年到來,人就是這樣的不知不覺中「春去秋來老將至」,至死「萬事成蹉跎」的。
人的一生,不足百年。青少年時代,總覺得人生非常漫長,前邊路還很多。但是,人到老年,扭頭回看一生走過的路,倍覺人生短暫。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生不能重來,也不應該重來。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對生命的意義有過論述: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一個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侯,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把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現在,我們雖然不談為人類的解放事業而奮鬥了,但是,一生總要做點事情,幹點實事。這樣,人生才有意義,才能無怨無悔,對得起國家,對得起單位,對得起家庭,也對得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