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就是孟子的母親,她是戰國時鄒國人。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孟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孟母三遷」揭示的主要道理是:負責任的父母重視環境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意義。
孟母三遷出自劉向的《列女傳》。據記載,孟子小時候家離基地很近,常常玩辦理喪事的遊戲,他母親說:「這不是我可以用來安置兒子的地方。」於是搬遷到集市旁邊,孟子又做學商人賣東西的遊戲。他母親說:「這也不是我可以用來安頓兒子的地方。」又搬家到學堂旁邊。於是,孟子就又做些攜讓食物的禮儀遊戲,他母親說:「這裡可以用來安頓我的兒子。」
他們就在那裡住了下來。等孟子長大成人後,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孟子認為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結果。《列女傳》的原文是: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日:「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日:「此又非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孟子乃嬉為俎豆揖讓進退之事,其母日:「此可以處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
孟母之所以要搬三次家,是因為孟母明白良好的人文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及品格的養成至關重要。孟子後來成為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這和他有一個睿智的母親是分不開的!盂母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了孟子,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在中國歷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黎民百姓傳頌著她的故事,文人學士為其立傳作贊,達官顯貴、孟氏後裔為其樹碑修祠,後人把她與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母親歐母、「盡忠報國」嶽飛的母親嶽母、晉代名將陶侃的母親陶母列為母親的典範,號稱中國「四大賢母」。孟母則位居「賢母」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