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為何要三遷:強調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孟母為何要三遷:強調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2019-04-29 10:19:09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梁靜

2019年04月29日 10:1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 

  孟母為何要「三遷」(旅遊漫筆)

  齊魯大地,儒風蕩漾,5月4日,2019孟子故裡(鄒城)母親文化節即將在山東鄒城舉行。近年來,一些傳統文化專家與社會工作者致力於推動將每年的農曆四月初二(即孟子誕辰日)定為中華母親節,旨在提醒每個人在慶賀自己生日時都要感恩母親,弘揚中華敬母孝親的傳統美德,傳播時代新風。

  孟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他的成就很大程度得益於孟母教育得法。作為古代教子經典案例的「孟母三遷」,在今天依然有著現實意義,留給後人無限啟迪。

  孟母三遷的典故出自漢代劉向編的《列女傳》,其中強調了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史書中記載:「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遊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孟母第一遷是因為孟子看到大人在墓地裡埋葬死人,他就學習大人的樣子,做埋葬死人的遊戲,而且玩得非常高興。孟子那時還很小,還不能體會到他人失去親人的痛苦。孟母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培養孩子,以他人的痛苦為樂,容易失去仁愛之心、同情之心。孟母不僅感受到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而且還深刻地認識到仁愛之心對人之為人的可貴。重視仁德,培養孩子的仁愛之心,這是孟母從「其舍近墓」的地方搬家,所給我們的啟示。

  孟母把家搬到集市旁後,孟子看到商人在那裡叫賣東西,他又學習商人「炫賣之事」。孟母看到以後說,「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這個地方不好,不適合我孩子的成長。孟子學習那些商人炫賣之事,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取利益,如果家長不注意引導的話,孩子就會慢慢變得唯利是圖,為了利益不惜傷害到他人,這就不符合儒家講的義德。重視義德,培養孩子做事講求合情合理合法的習慣,這是孟母再次搬家,所給我們的啟示。

  孟母再一次搬家,來到學宮的旁邊。孟子「乃設俎豆」,把供案設好,放上祭品,「揖讓進退」,學習禮了。「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孟母看到以後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居住的地方。於是「遂居之」,就在學宮旁邊住了下來。重視禮德,培養孩子彬彬有禮,與他人友好相處,這是孟母再次搬家,所給我們的啟示。

  「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孟子長大後,學成六藝,終於成就了儒家大師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君子稱讚孟母善於用逐漸感染教化的方法。

  但還有一層意思文本中沒有說出來。孟母娘倆在學宮之傍住下,孟子不會僅僅學習禮,還會學習「智」。清代的王夫之在《讀四書大全說》中說:「知字,大端在是非上說。人有人之是非,事有事之是非,而人與事之是非,心裡直下分明,只此是智。」「知」在於探究物理,「識」在於修養道德,兩者合起來才叫「知識」。一個人既具備常識,又具備道德,才是古人講的「智者」。重視智德,培養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把握孩子人生的正確方向,這是我們從孟母搬家學宮之旁應該得到的啟示。

  孟子的父親去世很早,孟母一個人靠著織布來養活母子二人,可以想像,生活一定很貧苦。但即使這樣,孟母還要搬家,可以看出她對培養孩子仁義禮智的重視程度。

  在今天,感恩母親、孝敬母親不僅出於對母親生養之恩的回報,更是感激母親的教化之恩,讓我們成為知禮節、懂人倫、辨是非的人。

  殷延祿

殷延祿

相關焦點

  • 孟母為什麼要三遷?
    孟母就是孟子的母親,她是戰國時鄒國人。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孟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孟母三遷」揭示的主要道理是:負責任的父母重視環境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意義。孟母三遷出自劉向的《列女傳》。
  • 孟母為何三遷?環境對人的影響能有多大呢?
    人在環境裡生,在環境裡老,在環境裡病,在環境裡死,完全可以這樣說:人不可須臾離環境,要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幾乎不可能。大致而言,環境可一分為二:一為自然環境,二為社會環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水土不同,生長於斯的人自然也會隨之而異,西漢劉安主編的《淮南子》一書已暗示出這個道理:「淌水人輕,遲水人重,中土多聖人……堅土人剛,弱土人肥,護土人大,沙土人細,息土人美,耗土人醜。」
  • 從「三遷擇鄰」看孟母的教育智慧
    其中,孟母「三遷擇鄰」的故事流傳最廣,影響也最為深遠,被奉為古代教子經典案例,留給後人無限啟迪,在當今依然有著現實意義。 孟母「三遷擇鄰」的故事出自漢代劉向編撰的《列女傳》。據史書記載: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是說孟子的母親覺得兒子自小頗具資質稟賦,對孟子有著更高的期許。孟子年少時,孟家原在一處墓地的附近,孟子「嬉遊為墓間事,踴躍築埋。
  • 從「孟母三遷」到《小歡喜》,對孩子的成長只關注環境真的夠嗎?
    環境真的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兩千多年前「孟母三遷」的故事,講述的是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他,三次遷居,我們來看看孟母是為何「三遷」的:「一遷」:墓地孟子家原來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遊戲
  • 孟母三遷遷不走,孟子便去賣肉了?
    ,孟母為將兒子培養成材,可謂是煞費苦心,既有斷機教子、又有三遷故事,最後孟子總算是不負母親期望,成為一代「亞聖」。我這孩子是有出息的人,咋能整天殺羊殺豬啊,不能住這裡了」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次搬到了學校,孟母很滿意。直至今日,孟母三遷的故事依然被人們廣泛傳揚,環境對個人的成長影響也進一步被證實,有人說孟母當年若不三遷,孟子可能就只有到菜市場去賣豬肉。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孩子成長影響有多大?3個方面揭曉答案
    其內在本意便是說環境對人的影響至關重要。孟母三遷中,孟母為了給孟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便陸陸續續地遷移了三個不同的地方。雖然孟子當時非常頑劣,但由於孟母的不懈努力,從而使孟子變得乖巧懂事兒。而且因為孟子的學習環境的逐漸好轉,他也不斷的逐漸優秀,從而成為一代聖人。
  • 孟母的教子美學,這將是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方法!
    做為亞聖孟軻之母,也是歷史上四大賢母之首的孟母,在對後代的教育及成長過程中,始終以一位嚴母和領路者的方式在教化孟子的言行舉止。「孟母三遷」做為已經流傳兩千多年的典故,做為中華兒女的我們或多或少從故事中獲取過人生哲理。面對不適合兒子的成長環境,孟母在對兒子的教育上,並沒有過多地去進行言語教育,而是想到搬離嘈雜的生活環境,以期許孟子能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
  • 孟母「三遷教子」的故事,如何為孩子創造環境,激勵發奮學習。
    起初,孟母帶著兒子居住在離城較遠的村舍,附近是一片山林墓地,山麓墳塋處處,經常看到喪葬的情形。村中兒童追逐嬉戲,三五成群地模仿大人們的禮儀,扮演喪葬的過程,孟子也參與其中,有時還搶人家的供果吃。孟母為了兒子不受不良環境的影響,有了想把家搬到城裡的念頭。經過一番周折,孟母帶著兒子搬家到了城郊的地方。新家離城近了,住了一段時間,孟母又有了新的煩惱。
  • 孟母三遷,你知道孟母帶孟子遠離的是哪些環境嗎?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從小生活、學習的環境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每個人所處的外在環境可以讓人無意識地與之互動,漸漸形成和環境的相互影響、無論是從思維形式還是行為習慣都會慢慢發生變化。故事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為了培養孟子,使他有一個好的成長環境,曾搬了三次家。後來用「孟母三遷」來指父母對子女教育的重視。那麼大家知道孟母帶著孩子遷離的都是什麼樣的環境嗎?又為什麼一定要遷離呢?
  • 孟母造句和解釋_孟母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孟母(mèng mǔ)。曾三次遷居,選擇良鄰;斷所織之布,以激勵孟子勤奮學習。舊時奉為賢母的典範。事見漢劉向《列女傳·鄒孟軻母》。 孟母參考例句: 1、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2、孟母擇鄰這一典故,說明了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
  • 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家庭是孩子啟蒙教育的第一站。家庭對兒童來說,其重要性不僅體現在「現在」,而且關係到「將來」。兒童小時候的家庭生活,對他的將來有很大的影響,或者說: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其未來。曾有一位社會學家認為,對孩子成長最有影響的是四個方面:家庭,學校,同齡夥伴,大眾媒體。在這幾個方面中,家庭是放在首位的。由此可見,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首要,父母的作用是永遠沒有辦法代替的。一、在認知能力上。父母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不統一,尤其對孩子的態度和教育方式上不統一,有時甚至相對立。
  • 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很大,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古時候,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兒子有一個好的成長環境,曾三次為選擇鄰居而搬家。孟子逃學,孟母氣得剪斷了織布機上的布,以此教育兒子好好學習,不可半途而廢。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教育環境對一個人的重要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孟子家原來住的地方挨墳地很近,那裡經常會有送 葬出殯的人;孟子看了,就去模仿人家出殯打幡、哭喪祭拜。孟母非常擔心孟子 以後難成大器。
  • 孟母教子:《三字經》「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起初,孟母孟子居住在鄒城以北離城較遠的馬鞍山下,附近是一片墓地,山麓墳瑩處處,不時看到喪葬的情形。村中兒童追逐嬉戲,也三五成群地模仿大人們的禮儀,扮演喪葬的過程,孟子也參與其中,有時還搶人家的供果吃。孟母為了兒子不受不良環境的影響,尋找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開始了漫長的遷居活動。
  • 從「孟母三遷」的故事出發,解讀社區環境對孩子學業成就的影響
    孟母為「熊孩子」孟子的成長,可謂煞費苦心。那麼,孟母多次搬家,究竟是為了啥?社區環境!也就是說,孟母三遷,其實就是為了孟子的成長,在選擇合適的環境。社區環境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很重要嗎?相當重要!從中國的教育歷史和教育現狀來說,社區環境,對孩子教育成就的影響非常大!
  • 向孟母、歐母學育兒:教育從娃娃抓起,環境很重要,成才先成人!
    孟母之所以三遷,因為她深諳一個道理:「環境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雖然唯物辯證法指出: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但對於身心發展尚不健全,缺乏正確認知與判斷能力的幼兒來說,外界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會決定孩子的發展,此時家長的引導尤其重要。
  • 孟母為何三遷?這個故事會讓你更理解她,絕不是找學區房那麼簡單
    一、孟母為何三遷?孟母又說「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我兒子住。」又搬到學校附近,孟軻的遊戲又變成演習祭祀和進退的禮儀。孟母說:「這個地方可以了。」於是長住下來,孟軻長大之後,學習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最終成就一代大儒。有見識的人都說孟母善於感染教化。
  • 高檔小區和普通小區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會有多大
    你們覺得住在高檔小區和普通小區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會有多大?我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了我朋友的鄰居因為要裝修,為了表示歉意給每位鄰居都送去了禮物和耳塞。反觀我住的小區,不用說裝修前送禮物表示歉意,就連裝修前通知一聲的人都寥寥無幾。難道這就是社會階層不一樣,對待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樣吧。細細想來身邊的事情、物品、環境的浸染對孩子的成長會影響很大。
  • 孟母教子三遷:她一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兒子的前程!
    孟子的母親姓仇,父親名叫孟激,字公宜,是一位懷才不遇的讀書人,他為更大的發展 ,光耀門媚,拋別嬌妻稚子,遠赴宋國遊學求仕,三年後,帶給孟母的是晴天霹靂般的噩耗,從此孤立無援的孟母開始了坎坷的人生旅途。她下定決心,要憑著自己的雙手謀取衣食所需,更要以自己的力量,把獨生兒子,教養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 孟母不僅是教育家,還是理財師和規劃師
    孟母形象首先通過三遷看孟母的人物情況孟母的非凡性格應該起到極大作用,從整個遷移路徑可以看出,孟母的活動和社交範圍還是不小的,她應該是打聽到或者自己去過一些農村以外的地方,所以第一次遷徙選擇的是一處商業環境。這樣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信息傳遞便利、經濟活躍,收入有保證、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這裡的環境對母子二人可能會更加寬容和接納。
  • 孟母不止是教育家,還是理財師和規劃師
    孟母形象首先通過三遷看孟母的人物情況孟母的非凡性格應該起到極大作用,從整個遷移路徑可以看出,孟母的活動和社交範圍還是不小的,她應該是打聽到或者自己去過一些農村以外的地方,所以第一次遷徙選擇的是一處商業環境。這樣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信息傳遞便利、經濟活躍,收入有保證、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這裡的環境對母子二人可能會更加寬容和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