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其三》是陶淵明經典組詩《歸園田居》中的第三首。這首詩主要通過描寫田園勞作之樂,表達了陶淵明歸隱山林的隱世思想。而作為「田園詩派」的創始人,陶淵明的田園詩中,大都有一種悠然愜意的淡然,以及遠離官場和塵世的瀟灑,正如今天要說的這首詩,它所記述的愜意生活是你所嚮往的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詩的開頭兩句陶淵明引用了楊惲的「田彼南山,蕪穢不治」,來表達勞作的具體成果:因為缺乏躬耕田畝的經驗,導致在南山下種植的豆子,野草非常茂盛,豆苗反而稀疏。寥寥幾個字,便將田間耕種的具體事物和地點,以及結果敘說得非常清楚。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緊承上面兩句,這兩句寫出了陶淵明勤勤懇懇,樂此不疲地從早忙到晚,躬身田間鏟鋤荒草的情形。可見上面所說的勞動成果,並沒有讓詩人就此打住,而是更加吃苦耐勞的去創作條件讓其生長。這兩句也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狹窄的山徑裡草木叢生,夜晚的露水更是沾溼了我的衣裳。這兩句表達了從事農業勞動的艱苦。更是體現出了陶淵明身體力行在田野勞作的辛苦,這也讓陶淵明的詩顯得更加真實動人,它不像那些從沒有親身勞動的文人墨客所描寫的那樣輕鬆,更多的是辛苦但要堅持。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最後兩句則是陶淵明通過親身經歷所引發的人生感悟。對於陶淵明來說,他的人生道路無非就是出仕做官和歸隱田園。至於陶淵明最終選了哪條路,可以從他辭去彭澤縣令解綬印歸田,就可以看出。因此,對於陶淵明來說,歸隱田園雖然辛苦,但卻是最為愜意瀟灑的生活方式。
綜觀陶淵明的這首田園詩,他敢於擊破傳統的出仕做官,這一精神枷鎖,而是毅然決然的去選擇歸隱田園,選擇他心目中最愜意和瀟灑的生活方式。陶淵明這種無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也受到了後世之人的稱讚,並且影響了一大批詩人對于田園詩的喜愛。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