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記錄丨太行山脈隱藏的中國歷史密碼

2020-09-05 施展世界

​中國並不僅僅是中原,它是由中原、草原、西域、高原等若干板塊構成的體系,所謂的中國史,就是這個體系的演化史。


前述諸板塊之間的互動界面,就是對中國歷史至關重要的「走廊地帶」,這裡不僅僅將幾大板塊銜接了起來,還是中國古代眾多新制度的創生地。


只有以走廊地帶作為中心切入視角,來觀察中國歷史,我們才能收穫對「何為中國」的完整認識。


圖丨中國山脈塑造的「走廊地帶」

2020年8月開始,施展及其他幾位學者各自帶隊出發,計劃踏入塑造中國的六條走廊,開啟六場「走廊」主題的戶外學術之旅。

他們將回到歷史現場,在空間和時間的範圍內,還原走廊間人們的日常生活,理解歷史中的人如何生存,歷史中的社會如何構成,歷史中的中國如何走到現在。



「走廊」主題行走 × 施展

太行山脈塑造的中國歷史


7月31日至8月2日,施展與多位同行者完成「走廊」主題首站—政治走廊。共同前往太行八陘中蒲陰陘和飛狐陘的交界地區—唐子溝長城,嘗試在真實的環境中去體會太行山脈在中國歷史中的獨特地位。

太行山脈之「文明初曙」

翻開歷史地圖,可以發現太行山東麓有古代中國的一系列重鎮或都城,比如北京、保定、正定、邯鄲、鄴城、安陽等。自商周以來,至少有110個古國在此薈萃。

圖丨汾河流域某村落的布局示意圖

為什麼太行山東麓會成為文明高地呢?這就要從太行山脈的地理特點說起了。


按照海拔和地形,中國可以分為三大階梯:


  • 第一階梯,分布在青藏高原附近;
  • 第二階梯,是中間的一系列高原和盆地;
  • 第三階梯,是靠近東部沿海的平原。


國內的主要平原大多分布在第三階梯上。太行山處在第二階梯到第三階梯的分界線,它的很多歷史意義就來源於此。


圖丨中國的基本地理格局

黃河從源頭到洛陽,多半是在山谷中穿行,走向確定,流過洛陽以後就進入了平原地區,河道不再穩定,非常容易改道。黃河向北曾經奪海河而入海,向南曾經奪淮河而入海。整個華北平原都成了黃河肆虐的地方,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長期面臨著黃河改道的威脅。


但華北平原又是古代最適合農耕的地方之一,所以人們需要在這裡找到儘可能避免水患之地。太行山東麓地勢相對高的地方就成了最佳選項。這裡水土條件適宜,無洪水之虞,因此成為重要的孕育文明之地。

圖丨太行山脈與黃河流動影響著文明的發展

公元前5000多年,仰韶文化在太行山南部出現,當時的中國大地上,還有東北的紅山文化、江南的河姆渡文化等。


到了約公元前4000年,這些文化開始發生密切的互動關係,逐漸發展成一個更大的文化相互作用圈,華夏文明的雛形出現了,太行山東麓能夠溝通南北,太行山內又有一系列能溝通東西的通道,即所謂「太行八」。在每一陘的東口,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那一系列歷史悠久的古都或重鎮。


圖丨黃河在晉陝交界形成的5個S形大轉彎

太行山脈之「天下之脊」

中國古代的王朝,無論是定都在長安還是北京,山西都是必爭之地,而之所以要守山西,也與太行山緊密相關。


圖丨關中平原南有秦嶺,東至太行山

先看一下長安的所在地—關中平原,關中平原號稱「四塞之地」,北靠隴東高原,南有秦嶺山脈,西邊有六盤山作為屏障,東邊則以函谷關而塞天下之兵,從各個區域進入關中平原難度非常大。


但是關中也有一個敞口,那就是太行山與呂梁山之間夾出的汾河谷地,汾河谷地與關中平原連為一體,從這裡到長安之間唯一的阻擋就是黃河,但是渡河的難度並不大,長安朝向汾河谷地方向門戶大開,幾乎無險可守,所以,如果要定都長安,就必須要守住山西。谷地上最重要的城市就是太原,唐朝由此起家,後也將這裡設置為北都。


圖丨唐朝地圖

如果王朝定都北京,面臨的問題也一樣,北京北邊以燕山為屏障,西邊的自然屏障是太行山。燕山和太行山上因此都修建有長城。


草原遊牧民族南下中原的時候,可以從兩個方向進行突破,一個是古北口,另一個則是大同。從大同過來的遊牧者既可以向東走,經由張家口、宣化,穿軍都陘過居庸關,也可以經由東南方向,穿蒲陰陘過紫荊關,進入華北平原,直取北京。


因此,如果定都北京,山西同樣是帝國門戶,大同就是必守之重鎮。


圖丨北京北靠燕山,西靠太行

如果站在上帝視角來看中國,就會發現,宋以前中原的人口、財富、文化重心都在長江以北,長江以北最重要的地區是三塊平原,即華北平原、關中平原和汾河谷地,而把這三個平原地區銜接起來的樞紐則是太行山脈。


太行山脈的南端上黨地區在古代被稱為「天下之脊」,居此可以俯視各個方向,是兵家必爭之地。


圖丨太行山

此次前去的唐子溝長城在蒲陰陘附近,蒲陰陘經歷過上百次戰爭,北魏道武帝曾由此出發攻滅後燕,以此為基礎一統北方中國,成吉思汗曾從這裡進攻,打下金朝中都(今北京),瓦刺也在「土木堡之變」後從這裡直逼明朝國都。


圖丨長城露營


圖丨戶外生存


圖丨知識交付

太行山脈之「山西商賈」

大同是中原王朝必守之地,但是守大同也不容易,這裡的資源不能自足地支持大軍,要想守住大同,就必須保證後勤,源源不斷地向大同補給物資。


而這一套補給物資的物流系統,朝廷自建的效率非常低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明朝廷創立了一套制度—開中法。


圖丨山西運城鹽湖—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

簡單來說就是,朝廷將向前線運送物資的任務外包給商人,商人把後勤運到前線後,可以獲得鹽引(古代官府發給鹽商的食鹽運銷許可憑證)


鹽是古代的專賣物資,民間是不能隨便買賣的,而鹽引就相當於給商人一個憑證,商人可以用鹽引來換鹽,有了鹽,也就有了錢,就能獲取高額的利潤。山西西南部的運城地區是中國最重要的鹽場之一,商人拿到鹽引之後,相當一部分食鹽就從這裡獲取。


用這個辦法,明朝廷沒付什麼現錢,就建立了完整的北部軍事後勤保障體系。而且北邊有兵,南邊有鹽,整個後勤的財政邏輯也在山西境內運轉了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山西商人角色非常重要,獲益良多,中國歷史上三大商幫之一的晉商的出現,與此有不小關係。


圖丨晉商巨族居所—喬家大院

到了清朝,清朝皇帝經常需要到帝國西部進行一些遠距離戰爭,對於這種遠距離戰爭來說,最關鍵的不是將士有多麼能幹,而是後勤補給能不能跟得上。即能否進行大規模遠距離的物資輸送,這件事官方做起來往往效率很低。


而山西商人由於之前就有長期運輸物資的經驗,他們在建設這種物流系統方面是非常在行的,因此以山西商人為載體,大清建成了遠距離軍事力量投送所需要的物流系統,在這套物流系統的幫助下,帝國得以低成本擴展和鞏固統治疆域。


可以這樣說,沒有山西,就沒有我們今天看到的遼闊疆域。


圖丨山西地形

一條山河知故人。人類歷史的起源和演變離不開上天賦予的條件。太行山脈,這條古老自然之脊,形塑著中國從古至今文化的足跡:


  • 從地理屬性上:太行山東麓構成南北、東西溝通的重要通道,為文明發生的醞釀了自然環境。
  • 從軍事屬性上:它坐落兩大階梯之界,銜接華北、關中平原和汾河谷地,成為駐守文明紮根之要塞。
  • 從商貿屬性上:它帶動起鹽商經濟,發展出清代軍事物流系統,為拓寬文明疆域提供必要保障。


可以說,太行山脈深植於我們的千年歷史,重回走廊,認識太行,讓亙古之音在當代迴蕩。


太行山—燕山山脈的政治走廊,是「走廊」戶外主題行走的第一站。接下來的五座山脈、五條走廊,我們將繼續行走。

  • 祁連山脈北邊的河西走廊,在狼煙烽火與貿易商人之外,還是溝通東西方文化的交通要道,我們對這條走廊的關注聚焦在其為文化走廊;
  • 祁連山脈南邊的河湟谷地,是連通中原、西域、高原三個方向的要道,中國一系列民族在這個方向展開其歷史,我們對這條走廊的關注聚焦在其為民族走廊;
  • 穿行在橫斷山脈間的茶馬隊伍,以貿易為基,凝聚著中國大西南的文化、政治與民族,我們對這條走廊的關注聚焦在其為貿易走廊;
  • 秦嶺隔絕又溝通著關中與蜀中,見證了中國歷史一系列的關鍵變遷,我們對這條走廊的關注聚焦在其為歷史走廊;
  • 陰山山脈,古代農牧人群間互動的重要界面,這裡是各種大戰與貿易的場域,深刻參與了中國歷史的塑造,我們對這條走廊的關注聚焦在其為軍事走廊。



9月17-20日,學者施展,河西走廊,繼續出發!(詳情諮詢學術助手—小愛,微信號 eidos6719 )

相關焦點

  • 主題行走丨世界四大文明,曾在這片土地上交匯
    ​ 「走廊中國」主題行走,走進中原、草原、西域、高原等板塊交界的走廊地帶,在這裡發現「何謂中國」。7月,第一站,我們行走太行山-燕山山脈的「政治走廊」,探尋了太行山脈隱藏的中國歷史密碼。祁連山不僅僅是古詩中遙遠、浪漫的意象,它更是在真實的歷史中塑造著中國的魂脈。
  • 地理分界線,中國脊梁山,太行山脈蘊含著什麼信念
    除了地理意義,太行山也是有悠久人文歷史的山脈,山脈東麓和東南一側發現眾多的新石器時代人文遺蹟,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的痕跡遍布於衝積扇上,證明了太行山腳下也是中華古文明的搖籃,是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遷都頻繁的商朝,選擇了背靠太行山、前臨大平原的地帶,都殷270餘年,當朝著名的朝歌、牧野也坐落於山脈東麓。
  • 他筆下八百裡巍巍太行,竟在深處隱藏著嫋嫋煙村
    「以山為德,以水為性」中國傳統文人思想認為山水是能夠賦予了一個人的性格。山剛水柔,這一剛一柔中正是表達了人內心的一種常態。而在山水畫中山代表的人剛強的一面水代表了人柔軟的一面,所以有人認為山水畫是最能反映人內心世界的畫種。
  • 他筆下八百裡巍巍太行,竟在深處隱藏著嫋嫋煙村
    「以山為德,以水為性」中國傳統文人思想認為山水是能夠賦予了一個人的性格。山剛水柔,這一剛一柔中正是表達了人內心的一種常態。而在山水畫中山代表的人剛強的一面水代表了人柔軟的一面,所以有人認為山水畫是最能反映人內心世界的畫種。
  • 道先生風水考察行:太行山脈行千裡,河北平山好山水
    河北省平山縣,屬於河北省會石家莊下轄縣,在石家莊以西,整個縣域是太行山脈到華北平原的過渡帶。懂風水的朋友都知道,所謂的過渡,即是山水交匯,人傑地靈的好地方。有山有山,山脈久遠而發大貴。朋友們可以查一查平山縣的歷史以及名人,會發現這個地方在整個石家莊還真是人傑地靈。
  • 山西拍了拍您丨開啟「黃河、長城、太行」三大品牌探尋之旅
    山西拍了拍您丨開啟「黃河、長城、太行」三大品牌探尋之旅 2020-12-14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坐著高鐵看太行丨心動!體驗「中國速度」
    坐著高鐵看太行丨心動!體驗「中國速度」12月12日,鄭太高鐵貫通長治東站投運的消息刷爆微信朋友圈,眾多市民想要見證長治跨入「高鐵時代」的歷史性一刻。當天,長治東站售票大廳擠滿了購票群眾。
  • 深入寫生,畫出太行山脈雄奇險峻,賈又福繪《無聲的呼喚》
    太行山風光雄秀、大氣磅礴,自古就是中國北方著名的山脈。賈又福幾十次遊覽太行美景,寫生創作,他筆下的太行山雄奇險峻,異秀壯美。這幅《無聲的呼喚》就是賈又福描繪太行風光的一幅佳作,同時也是他的代表作。這幅《無聲的呼喚》描繪了雲海奔騰中的太行主峰,天光一線,冷月如鉤。在清冷的色調中,雲層泛出幽深的光澤,如海浪翻湧,如汪洋一片。運用潑墨劃分出山脈的走向,運用細節皴擦,畫出山巖的立體結構。在湧動的黑色中,多處留白,仿佛山脈迸發出的無限能量。這種大氣與壯美,一下子就擊中了欣賞者的靈魂深處。
  • 大自然的「天然氧吧」,藏於太行山脈深處的「金山」
    春季浪漫時節,我帶女兒來到了太行深處的「天然氧吧」,一處藏於太行山脈深處的「金山」——虎山,這裡是河北省乃至華北地區唯一一座黃金文化旅遊景區。虎山景區還有中國囍文化博物館,展示傳統婚俗文化的魅力。這座展館,總共分為婚俗禮儀、幸福時刻、正婚禮俗、吉祥婚俗四個單元,收藏有1000多件展品,再現了各個時代的婚俗文化。虎山的民間祈福文化博覽館也是值得一看的,在人類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祈福是最原始、也是最普遍的精神活動。
  • 行走北京 閱讀北京 探索北京 記錄北京 探秘中華文化密碼
    三千年建城,千年建都,一座北京城,藏著半部中國史,也藏著中華文化的核心密碼。 行走於歷史現場,浸潤於文化情境,北京是我們研習歷史最好的課堂。 【成果】5天完成微紀錄片或vlog作品,記錄所見所思所感。 融合四大課程 【語文】實地探訪名家故居,現場走讀課內外名作,在人文行走中提升閱讀和寫作。 【歷史】走讀千年古都,觸摸歷史脈動,在歷史現場和真實情境中探究歷史來路走向。
  • 《說邯鄲》:隱藏在歷史深處的文化密碼
    這是古老的城,響亮的名字,三千年未改;這是美麗的城,千裡沃野,跨越了平原與山川;這是蓬勃的城,發展的脈搏正在叩響時代的強音;這是溫情的城,動人的故事,印刻著記憶和往事,串聯著歷史和今天。邯鄲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推出系列短視頻《說邯鄲》,帶您漫步古城,細說邯鄲。
  • 中國崖柏多樣,為何太行崖柏獨尊?
    太行崖柏2.0留疤木製佛珠手鍊至於為什麼太行崖柏會有那麼高的身價,這個解釋就多了,有說起物種古老的,也有信其功效神奇的,但究竟是不是這麼回事,或許我們該先了解一下崖柏的故事再做討論。崖柏的歷史有人說崖柏是「活化石」,這可不是吹的。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太行精神光耀千秋
    1988年9月3日,一座集中華民族風格和太行山地方特色於一體的八路軍太行紀念館主展館正式落成,館內徵集珍貴歷史照片800多件、抗戰文物850多件,收集整理歷史資料100多萬字。從此,在太行老區的土地上,聳立起一座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歷史豐碑。
  • 深秋雨:遠足南太行
    (原件)(一)某期《中國國家地理》上有一句話,以前聽起來有點偏頗,但這次旅行後,我覺得南氣勢恢宏、險峻,真是太神奇了。下雨了,還是嘀嗒……嘀嗒……沒有停止的意思。山路依然蜿蜒曲折,在細雨中行走,雨水不停地淋在身上,溼潤的眼睛像淚水一樣模糊在潮溼的山前,蒙蒙的雨濛濛,群山都是霧,靜謐,在迷茫的山霧中中,偶爾看到一簇紅色像燃燒的火炬在視野中,像火光一樣升起。雨中,太行流淌著詩情畫意的秋韻,在視野中跳躍、散發、燃燒、澎湃,將生命之鄉描繪成絢麗的一片。紅葉被大地的血染紅了嗎?
  • 第94期「左海講壇」《隱藏在考古地層裡的福州人種密碼》雲上直播精彩回顧
    8月29日,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特邀福建博物院副院長、文博研究館員龔張念做客第94期「左海講壇」,帶來精彩講座:隱藏在考古地層裡的福州人種密碼,講座於上午10:00在福州新聞網、掌上福州客戶端同步線上播出。
  • 中國人如何穿越太行?
    巍巍太行八百裡 中國的構造地貌, 總體上分為由西向東漸次降低的三大階梯。 在黃河北岸, 從平原向高原的自然轉折, 由第三階梯向第二階梯的天然一躍, 就是太行山脈。
  • 青花瓷裡隱藏「千年密碼」,居然是這四位高人……
    、淡雅脫俗之美 展現得淋漓盡致 淡雅青花 蘊藏著大國工匠精神 也包含著中國千年的文化傳承 今天 就在青花瓷的精雕細琢中 人們發現了一個隱藏千年的秘密
  • 中國主要山脈 山脈最高峰及其海拔一覽表
    最高峰和海拔 (米) 備 注 阿爾泰山脈
  • 太行八陘之一軍都陘見證時代變遷,摩崖石刻彰顯歷史厚度
    軹關陘、太行陘、白陘、滏口陘、井陘、蒲陰陘、飛狐陘、軍都陘,這太行八陘,就是彼時往來太行山的八條通道。多少歷史大戲,多少經濟繁榮,事關王國更替,古道都默默地見證著。花海中的和諧號 北晚新視覺供圖太行山脈綿延400餘公裡,橫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個省,是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中國地形的第二階梯在此過渡到第三階梯。
  • 田野調查者:行走中記錄鄉土文化
    劉 瀟攝 □河北日報記者 李冬雲 ■閱讀提示 在歷時兩年多的「大河之北」系列採訪中,我們遇到這樣一群年輕的高校師生,他們行走在河北大地上,在白洋澱水鄉、在太行山和燕山的山村、在華北平原的田間地頭,調查、記錄、傳承著屬於燕趙大地的鄉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