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景區模式向全域旅遊轉變 華僑城助力雲南打造「詩與遠方」

2020-12-19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從傳統景區模式向全域旅遊轉變 華僑城助力雲南打造「詩與遠方」

  改造昆明世博園,升級祿豐恐龍谷,建設騰衝文旅小鎮,修繕保護古漁村……入滇三年來,華僑城集團(下稱「華僑城」)紮根全域旅遊,文化旅遊聯動發展,助推雲南旅遊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同時,也開啟了華僑城跨越式發展之路。

  改造昆明世博園

  2017年,雲南省制定了全域旅遊創建實施方案,提出「大企業引領、大項目帶動、大資金介入」三大戰略。當年4月,華僑城戰略入滇,重組雲南世博集團和雲南文投集團,深度參與雲南旅遊開發。

  昆明世博園是中國第一個A1級世博園。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業態單一、觀賞性有餘而參與性不足等發展瓶頸日益突出,這也是全球世博園區普遍面臨的「後世博」新課題。華僑城入滇後,把「昆明世博園改造提升項目」作為重點項目,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華僑城雲南集團副董事長程大厚說:「華僑城對昆明世博園改造提升,首先是傳承世博文脈、保留世博記憶;其次是保持世博園生態,將其與城市融為一體。要打開世博園大門,讓人們來享受這裡的美好環境。」

  新的昆明世博園將打造世博園門戶區文旅綜合體、世博湖畔酒店、世博之窗小鎮、主題樂園、雲南民族藝術中心、世博記憶群落等在內的新業態。

  目前,昆明世博園改造提升項目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首批文旅項目將於2021年呈現。全新的昆明世博園將是一個能夠滿足各個年齡段市民、遊客遊玩的全業態片區,一個開放式的5A景區。

  深耕全域旅遊

  滇池邊的烏龍古漁村有600多年歷史,村裡有270多棟清朝和民國時期的古建築。「一顆印」「四合五天井」「三合院」「走馬轉角樓」等老民居,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

  烏龍古漁村是華僑城又一個重點項目。該項目以滇池生態保護、古建築風貌再現、歷史文化傳承為核心,打造成一個承載農耕漁獵原鄉文化、展示昆明鄉愁記憶的「露天博物館」。

  目前,修繕維護工作正加緊進行,項目一期即將開放,承載昆明人鄉愁記憶的「漁浦星燈」不久將再現。華僑城雲南集團表示,將還原古漁村曾經的模樣,找回失落鄉愁,打造成網紅打卡地。

  華僑城雲南集團總經理葛寶榮說,雲南省提出推進旅遊文化建設從傳統景區模式向全域旅遊發展方式轉變。華僑城沿著滇東南、滇西等經典旅遊線路,實現文化和旅遊產業要素聯動,推動文旅產業發展

  目前,華僑城已在雲南布局77個項目,涵蓋文化旅遊、美麗鄉村、特色小鎮、文化演藝、康養旅居、景區景點、旅遊交通等方面,規劃投資超2200億元,已完成投資逾700億元。

  楚雄祿豐世界恐龍谷旅遊區是華僑城又一個重點項目。該景區是集遺址保護、科普科考、主題遊樂、溫泉度假、養生康體為一體的綜合性主題休閒度假區。恐龍遺址公園、恐龍時空樂園等已於2019年6月開業運營。

  華僑城集團企業文化部總經理蔣坤堯說,華僑城深耕全域旅遊,始終遵循「生態環保大於天」原則,積極踐行「兩山論」,烏龍古漁村、恐龍谷等項目都能看到對生態保護的堅守。

  助滇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

  在「極邊第一城」騰衝,雲南文投集團規劃建設健康養生和休閒旅遊文旅綜合小鎮,打造夢幻騰衝演藝綜合體、兒童主題公園、文化演藝主題街區、林間溫泉酒店以及康養小區等多元化的業態。

  雲南文投集團總經理遊煒說,該集團還打造了精品旅遊演藝項目《夢幻騰衝》,以騰越歷史、風情為主題,反映地域特色。開演至今已演出5000餘場次,接待觀眾280萬餘人,已成騰衝文化新形象和旅遊新產品,成為騰衝融入雲南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點。華僑城下一步將在騰衝落地更多康旅項目。

  程大厚表示,雲南擁有康養旅居、溫泉康療、鄉村休閒、民族醫藥和生物保健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結合雲南省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部署,華僑城將以康旅產業為新的著力點,持續加大投資力度。

  華僑城計劃沿「昆明—西雙版納—普洱—德宏—騰衝」這一世界級黃金康養走廊,構建西雙版納雨林新城、華僑城普洱茶康養小鎮、華僑城德宏生態田園康養新城等多元化康旅產品矩陣。同時在雲南原有的演藝、景區、特色小鎮、非遺產品等特色旅遊基礎上,導入「文化+景區」「文化+演藝」「文化+影視」「文化+美麗鄉村」等創新形式,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蔣坤堯介紹,華僑城將紮根雲南全域旅遊土壤,錨定在雲南建設100個項目的目標,致力成為推動雲南旅遊跨越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助力雲南書寫好「詩與遠方」的美好篇章。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DF524)

相關焦點

  • 初心為楫,匠心鑄魂 「十三五」雲南全域旅遊的華僑城實踐
    三年來,華僑城用初心、決心和匠心踐行著助力雲南旅遊產業實現跨越發展的承諾,攜手雲南共同書寫「詩與遠方」的美好篇章。  深化改革,用決心和匠心描繪全域旅遊畫卷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雲南省旅遊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要「推進旅遊文化建設從傳統景區模式向全域旅遊發展方式轉變」。
  • 華僑城在雲南丨創想無界,共築雲嶺大地上的美好生活
    2017年,雲南省制訂了全域旅遊創建實施方案,提出「大企業引領、大項目帶動、大資金介入」三大戰略,文旅央企華僑城集團戰略入滇,積極響應雲南省委、省政府相關決策部署,深度參與雲南旅遊大開發。三年來,華僑城用初心、決心和匠心踐行著助力雲南旅遊產業實現跨越發展的承諾,攜手雲南共同書寫「詩與遠方」的美好篇章。
  • 走進新國企丨華僑城雲南全域旅遊發展三年掠影
    由新華社、光明日報社、經濟日報社、中國旅遊報社、經濟觀察報社、界面、澎湃、藍鯨財經、雲南日報社、雲南廣播電視臺、春城晚報社等媒體代表及業界專家組成的參訪團深入走訪華僑城集團旗下昆明世博園、呈貢烏龍古漁村、華僑城·夢幻騰衝國際溫泉度假小鎮、祿豐世界恐龍谷旅遊區等多個文化和旅遊項目,並通過參觀調研、主題分享等形式,就華僑城在雲南全域旅遊及康旅產業的階段發展成果、創新發展模式等進行交流和探討
  • 華僑城的變與不變
    恰逢「十三五」圓滿收官之年,11月11日,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華僑城」)迎來了35周歲生日。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大型中央企業,「十三五」期間,華僑城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根主線,將「文化+旅遊+城鎮化」和「旅遊+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發展模式向縱深推進,科技創新動能不斷釋放,交出了一份令行業矚目的「成績單」,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央企樣本。
  • 2019華僑城文化旅遊節歡樂收官,譜寫優質美好生活畫卷
    在七彩雲南,華僑城創新旅遊發展模式,在雲南原有的演藝、景區、村寨、特色小鎮、非遺產品等特色旅遊基礎上,將文化+科技、文化+景區、文化+演藝、文化+影視、文化+美麗鄉村等形式融入到全域旅遊的發展中。 2019華僑城文化旅遊節期間,世界恐龍谷二期項目正式開業,昆明世博園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啟動,「2019雲南巍山國際火把節」舉行,文旅產品體驗中不僅有科技感元素,亦有當地文化內涵和細膩的本土生活風味,作為「雲南大會戰」一周年結出的碩果,打造「宜居宜留、宜遊宜閒,功能完善、產業配套」的旅遊休閒度假產業,華僑城倡導一種「慢下來」、「住下來」的的休閒度假方式,體驗美好生活中的從容與味道。
  • 助力太原都市圈打造 華僑城天鵝堡將樹立「中產之城」標杆
    太原華僑城天鵝堡項目啟幕儀式現場「作為華僑城北方集團多點布局的重要一環,華僑城太原項目承擔著助力山西經濟復興大發展的使命和責任。」華僑城北方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賀明在發布會上表示。「未來,華僑城還將在文創、旅遊、商業、休閒、康養等多種業態發力,為山西產業轉型、經濟發展帶來創想新活力。」 華僑城北方集團紀委書記馮振中表示。
  • 華僑城混改雲南實踐觀察:百年變局下文旅央企的改革恆心和初心
    2015年,彼時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三期疊加」之際,粗放型經濟模式逐漸成為過去式,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具體內容日漸豐富。而立之年的華僑城在原有「旅遊+地產」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調整為「文化+旅遊+城鎮化」「旅遊+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模式,並將全域旅遊定義為其中一個「突破口」。
  • 雲南旅遊刮骨療傷打造「詩和遠方」
    零容忍,出重拳,下猛藥,重處罰……2017年以來,雲南省開展「旅遊革命」「三部曲」,強力整治亂象,推出智慧旅遊,實行無理由退貨,旅遊業回歸正常,雲南旅遊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彩雲之南,真正成了人們心中的「詩和遠方」。
  • 打造資源枯竭城市全域旅遊發展「賈汪模式」
    張克說,賈汪區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補齊生態短板作為突破口,把全域旅遊創建作為推動資源枯竭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打造出資源枯竭城市全域旅遊發展的「賈汪模式」。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賈汪大力推進生態修復再造,實施採煤塌陷地治理、荒山綠化、水系治理三大攻堅戰,重點打造潘安湖旅遊集聚區和大洞山旅遊集聚區,建成大洞山、潘安湖、督公湖、鳳鳴海4個國家4A級景區,形成了核心景區引領、次級景區配套、中心城鎮支撐、村落廊道聯結的全域旅遊空間格局。
  • 大益華僑城普洱茶體驗館昆明店開業 助力雲南茶旅融合發展
    堅守茶旅探索的初心  普洱茶是彩雲之南一張靚麗的名片,開業茶會上,華僑城雲南集團總經理,華僑城(雲南)普洱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葛寶榮在致辭時說道,早在去年5月,華僑城集團領導在雲南調研時就提出要求,要關注云南旅遊全產業鏈發展,尋找茶旅結合的渠道。
  • 岱山唱響「全域旅遊」發展大戲 打造海上花園城
    與此同時,鄉村旅遊、海島旅遊的發展,小城鎮綜合環境整治、海上花園城的建設也為旅遊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岱山縣黨代會旗幟鮮明地提出,「樹立全域旅遊的發展理念,把全縣作為一個大景區全域打造、全面提升,力爭在未來五年,把旅遊業打造成我縣重要的支柱產業、富民產業。」如今,我們已經把旅遊產業從一般經濟產業上升為戰略性的支柱產業,旅遊業已經走向岱山經濟建設的主戰場。
  • 全域旅遊引人入勝:大景區大產業大旅遊 「一張宏圖」從心出發
    可持續理念引領綠色之路 光霧山全域演繹「詩與遠方」(三)  文化為魂演繹「詩與遠方」,光霧山景區以全域旅遊為抓手,以5A級景區創建為突破,打造國際山地康養與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奮力走出一條「大景區、大產業、大旅遊」的全域旅遊綠色發展之路,讓「山水畫廊·秀美巴中」綻放異彩。
  • 來這裡,遇見「詩和遠方」——雲南旅遊順應遊客美好嚮往
    新華社昆明1月22日電 題:來這裡,遇見「詩和遠方」——雲南旅遊順應遊客美好嚮往新華社記者陳永強、姚兵臨近春節,當你身處寒風凜冽中,卻從朋友圈刷出「詩和遠方」,你是否想起那句「別找我了,我要去雲南」?這裡是令人嚮往的「旅遊天堂」。
  • 華僑城攜手《我和我的祖國》致敬奮鬥者:微光匯成巨流 平凡造就偉大
    深圳華僑城旅遊度假區深圳東部華僑城深圳歡樂海岸OCT 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OCAT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深圳館)深圳威尼斯睿途酒店作為紮根深圳,以文化旅遊為主營業務的中央企業,華僑城還打造了深圳華僑城旅遊度假區、東部華僑城、深圳歡樂海岸、波託菲諾小鎮、純水岸、OCT 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OCAT
  • 冬日裡憶鄉愁,華僑城以文旅繪就「詩和遠方」
    2020年,一位名為丁真的藏族小夥和他的家鄉理塘闖入了大眾的視野,集野性、純真於一身的他,不僅用「甜野」的笑容感染了大眾,更再度喚起人們心底對大自然的感知和嚮往,對「詩和遠方」的濃濃思念。「詩和遠方」不止在丁真的家鄉,隨著多地初雪已至,華僑城全國旗下景區冬景大賞也已徐徐展開,這個冬日,到華僑城旗下昆明轎子山踏雪、成都安仁古鎮賞花,去成都黃龍溪歡樂田園、深圳光明小鎮歡樂田園趣玩採摘,在海南三亞中廖村、昆明呈貢烏龍古漁村赴一段鄉村慢時光之約,在皚皚的雪山之巔、靜謐的鄉村美景及田間趣事中,聆聽冬日美好生活的天籟之音。
  • 用「詩和遠方」為江蘇高質量發展增光添彩
    發展全域旅遊不僅可以更好推動文旅融合、城鄉融合、產業融合、產城融合,還能為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轉換動能、優化升級提供新「引擎」。早在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各級政府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動旅遊業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轉變,從企業單打獨享向社會共建共享轉變,從部門行為向政府統籌推進轉變,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向綜合目的地服務轉變。
  • 夢想、情懷、責任、格局——管窺華僑城
    對於華僑城集團來說,弘揚安仁博物館優勢,打造全新的博物館文化產業鏈是一個重要戰略目標。華僑城團隊始終圍繞梳理、整合古鎮文化資源,挖掘古鎮文化潛力,確立以博物館(群)為核心,創新「博物館+」開發運營模式,並向相關產業延伸,將文創、會展、教育、美食、影視、音樂等內容與博物館產業緊密結合,形成完整產業鏈條,打造獨一無二的「世界博物館小鎮」。
  • 馬鞍山這張旅遊名片大幅升級:建設全域景區 打造智慧旅遊
    「把旅遊業融入發展全局,推動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近年來,采石磯景區抓住當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機遇,緊盯「長三角」地區乃至更大的國內外旅遊市場,努力使采石磯景區成為「長三角」地區精品旅遊線路和重要旅遊目的地。
  • 2020華僑城文化旅遊節:400種不同的歡樂等你開啟
    為順應疫後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滿足人們對健康出遊的追求,2020華僑城文化旅遊節匯集自然景區、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度假區、主題酒店等產品,特別推出「自然康養」體驗。例如在華東地區除了泰州華僑城的溫泉節之外,還將聯動長三角地區多個熱門景區推出「花橙江南暢遊卡」,打造「舌尖江南、秀水江南、藝術江南、動感江南、線上江南」5大類共47項特色產品,讓遊客在領略水韻江南古典風情的同時,感受來自大自然的生機與美好。
  • 湖北省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再傳捷報
    截至12月中旬,全省A級景區旅遊綜合收入達63.79億元,在今年疫情、汛情的雙重考驗下,全域旅遊為疫後重振的湖北打了一劑及時的強心針。各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也紛紛響應,如神農架林區黨委、政府把全域旅遊作為疫後重振的首要抓手,通過獎補政策,吸引遊客,助力當地旅遊市場重振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