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朝花夕拾》中的父親形象,藤野先生與魯迅的師生之情

2020-12-11 青源陽陽

魯迅

父親是我們生活中最樸實而又最親近的角色,帶給我們的父親形象是嚴厲的,不易靠近的,而又希望儘可能的得到父親的關愛。《朝花夕拾》中著重描寫父親的文章,就是父親的病這一篇,雖然從簡短的文章裡,很難了解到父親在魯迅眼中的樣子。但是父親帶給他的感情,當時社會環境下,人與人的感情,特別是父子之情,存在於細微而又血濃於水的紐帶中,讓讀者深思而回味父親的印象。

《朝花夕拾》屬於回憶性散文,文章皆來源於現實,然後又將尖銳的矛頭指向現實。將生活中的舊事情和故事以散文的格式展現於眾人的眼前,作為當時了解中國情況,其中屬於當時較好的文學作品

父親的病中用幽默而諷刺的言語,將環境和人性醜惡的一面描寫出來,將自己和父親的關係從簡單的言語裡透露出來,年輕時的魯迅和父親相處的時間很是短暫,卻是從這些時間,空間內將父親刻畫出來,表達了魯迅對父親的愛,和父親對魯迅的愛。

每位描寫自己親人的筆者,都有著對長者的尊敬和愛戴,在深深的懷念裡,仔細的回味過去的事情,在現在的時代背景裡,思念父母親所帶來的深刻影響。

同樣,朱自清描寫的父親背影,也是描寫的父親形象,從簡短的言語裡描寫出了父親的平凡形象,卻蘊含了深深的親情,將父親形象淋漓盡致地描寫出來。同樣是描寫父親,每個作者都有值得懷念的事情和在腦海中永遠擁有記憶的事情,於是將父親形象刻畫出來,用來表達他們的愛和惋惜,直至珍藏在心底裡。

魯迅

一:現實中父親的刻畫

父親的形象是貫穿整個朝花夕拾重要的描寫部分,雖然粗描淡寫父親,但是從點點滴滴的描寫中,了解到魯迅和父親的感情至深。從父親的病中,了解父親的身體越來越嚴重的時候,急著尋找醫生,哪怕只是信口開河的,只拿著高診費,卻瞧不出病來的醫生,也容忍著,出著錢,面對父親的水腫厲害起來,卻沒有辦法找到醫生來醫治好。

這位醫生的敷衍,父親看在眼裡,醫生對父親的病也失去了信心,推薦其他的醫生,陳蓮河卻是和之前的醫生不大一樣,卻也是要著稀奇的藥引,蟋蟀要原配的,卻也有著誰都不知道的藥材平地木,最後盡得了這些藥方,卻是很難得到,最後在推說有種丹放在舌上,父親淺淺沉思後拒絕他,搖搖頭,大體為自己的病,已經病的厲害,又為醫生總開些奇怪的藥方,還覺得醫生總是在為難病人。

在陳蓮河先生推說是前世的事情,往迷信上扯時,父親又淺淺沉思,又搖搖頭。大體上中國人,在科學上無法解釋的事情,最後總喜歡往迷信方面扯去。父親在魯迅的眼裡,身體雖然抱恙,就算病入膏肓,還是明白丹藥之說,不可信,迷信之說,更不可信,兩次沉思,兩次搖頭,不用過多的言語,將父親的形象,簡單的刻畫出來。

在兩次拒絕之後,父親吃著陳蓮河開是藥方,卻沒有效果,最後躺在床上喘氣,依舊請這位醫生,卻是依舊要價高而不菲,吃下卻是從口角回了出來,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醫生卻奔波於一面行醫,一面還做著中醫學報,未將中醫發揮盡全,還相信丹藥,更相信迷信的醫生又搗鼓起西醫來,卻有著諷刺意味深藏在文中。

在父親的喘息長久而吃力吃,魯迅作為晚輩,有著快如閃電的思想,還是快點喘完了,雖然也懂得這是對父親的極大不尊敬,但是,為了父親的病痛快點結束,再也不要受這樣的折磨,正如醫生所說,能醫治的就給他醫治,不能醫治的就不應該給他死得痛苦。父親痛苦的喘息,吃力而痛苦的表情,在魯迅的心靈上,是不能真正的承受的,過去,魯迅很愛自己的父親,現在一如既往的同樣,在思想上真正的愛著自己的父親。

「叫呀,你父親快要斷氣了。快叫呀!」衍太太說。

「父親!父親!」我就叫起來。

「大聲!他聽不見。還不快叫?!」

「父親!!!父親!!!」

他已經平靜下去的臉,突然緊張了,將眼微微一睜,仿佛有一絲苦痛。

「快呀!快叫呀!」她催促說。

「父親!!!」

「什麼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說,又較急地喘著氣,好一會,這才復了原狀,平靜下去了。

「父親!!!」我還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氣。

我到現在還聽到那時自己的這聲音,每聽到時,就覺得這卻是我對於父親的最大的錯處。[i]

在父親彌留之際,魯迅在衍太太的指點下,大聲地呼喚父親,使得平靜下去的父親再次痛苦起來。父親並沒有因為魯迅的呼喚而清醒過來,而是平靜得去了,另魯迅自責的是,自己的呼喚妨礙了父親的最後時刻的清淨,將父親從平靜中拉回現實中的痛苦之中,不要嚷,不……,最後的言語便是不讓魯迅再次的打擾他,而魯迅卻是一直呼喚父親,直到最後父親咽了氣。似乎父親是帶著我的呼喚去的。盡顯了魯迅對父親的愛,對父親的情懷。而長大後的感受直覺性告訴魯迅,當時對父親的呼喚成了對父親最大的錯處。

魯迅

錯的是對父親的呼喚影響了父親最後平靜的離開,若是不呼喚父親的名字,又顯現不出孩子對父親真摯感情的流露,那麼就顯得不盡人情世故,不懂孝道的。

在《狗*貓*鼠》中,對墨猴的描寫,是「我聽父親說過的」。[ii]父親對魯迅的教導沒有仔細的描寫,卻是點滴間透露著父親對魯迅的關愛,和知識小故事的傳達,使得魯迅的童年裡有著可愛的動物陪伴的欣喜。在《五猖會》中,由工人們的臉色變得謹肅,我便知道有些蹊蹺,四面一看,父親就站在我背後。[iii]從別人的眼中描寫父親的出現。嚴厲的父親不動聲色的站在身後,慢慢地說,去拿你的書來。說話簡短,卻有如家法一般,必須執行,親自教導讀書的時候,從描寫我的心理動態襯託出父親的嚴厲教育,從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的壓迫中,使得我毫不懂得意思的情況下,卻是生生背出來,之後父親點著頭,算是最後的美好結局。卻還詫異父親為何在那時候叫我背書。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父親算是做到了恰到好處,因為面對所有孩子共同的特點,就是對外面的世界的好奇和單純的欲望驅動下,用學習來做誘餌,將孩子面對背完書方可出去玩的背景條件下,孩子的學習能力被驅動,父親的聰明卻在魯迅成年後方才明白,只是在當時,卻是好奇,父親為何那個時候叫我背書來。在《瑣記》中,描寫的衍太太的故事,卻有一個時間為中間點,那就是父親故去之後,[iv]之前的印象,和之後的印象,有些不同,之前是表面印象,之後卻是深層次的理解和引伸。之後衍太太的教唆卻是極不好的,仿佛帶出了當時環境背景下,一些流言家的惡意言語。父親的形象是現實中存在的,卻又因過世過早,對魯迅的教育和影響總結界在過世之前這段微妙的時間內,而朝花夕拾正將這一段時間描寫聯繫起來,使得父親的形象樹立在魯迅的心中,那段屬於孩子的時光中,僅存的父親的印象,卻是從點滴匯成大河,將父親對自己的愛,也將自己對父親的愛,深深的連在一起。

魯迅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黑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v]

朱自清對父親的描寫,通過簡潔的言語,便將自己年近中年的父親,描寫出來,刻畫在眼前,一系列的黑色衣服,最樸實的衣服,也與祖母的過世相聯繫起來,蹣跚,和慢慢,更是把父親的身姿和動作寫得讓人,覺得是那麼親近,那麼自然。

二:父親形象的引伸-藤野先生

在魯迅的父親在病與死之後,整個童年時代的魯迅,就缺失了父親的愛,在消逝了父愛的時候,是藤野先生走進了魯迅的生活中,他似乎在藤野先生的身上找到了父親的替代人,因為藤野先生給了他生活中以及學習上的幫助。

在藤野先生一篇裡,從將下臂的血管畫歪了一點位置,藤野先生和藹地和我講解,並幫忙修改好,而我的態度則是不服氣,口頭答應,心裡卻是另一種想法,從而描寫出了我的不太用功,有時還很任性。[vi]但是藤野先生的有耐心的,甚至是紳士般的態度,表現出為人父母般的仁慈,對待孩子充滿愛心的父親形象。

對於藤野先生擔任的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很擔心中國人怕鬼一說,還特地探問我,怕不肯解剖屍體,在得知沒有這回事的時候,卻輕鬆了許多。表現了藤野先生,從學生的國籍考慮,從中國的文化來考慮,從關心魯迅的細膩心思卻考慮,才能問出這樣的問題。

藤野先生也有謙虛的一面,相對中國女人裹腳的典故,他也要問個究竟,是怎樣的裹法使得骨頭變成畸形,還想要看一看真實的,本著對學問認真,嚴謹的態度,還會不顧一切的想要知道未知知識領域的探索,還不恥下問,向魯迅討教,就像父親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從而引導孩子在成長中養成好的習慣,比如對未知世界知識的渴望,以及對探索嚴謹而務實的態度,對魯迅的成長和教育,都有很深的影響。

由於你悔改吧和看時事片子,將魯迅的敏感和憤怒激發到頂點,也稱了魯迅棄醫從文的引發事件,當我編了個藉口說想去學生物學時,藤野先生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說些什麼,卻什麼也沒說,看著他悽涼的模樣,魯迅為了安慰他才編的這個謊話。作為藤野先生會感覺到魯迅的抉擇,就像一個父親會懂得自己的孩子會走上什麼樣的道理,雖然捨不得的離開,但是還是充滿了失落和難過,當藤野先生給魯迅一張帶有惜別二字的照相,並希望將魯迅的也送也他,成為他精神留念的媒介,當時已沒有的狀態下,還叮囑照了寄給他。

藤野先生對魯迅的愛,成為魯迅心中,最感激,給最多鼓勵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無形地收到影響,像一個父親一樣,充滿了愛,充滿了平等對待,非常的熱情和誠懇,關心魯迅的學習,甚至關心魯迅的心理狀態,從一個老師的角度出發,超過老師的感情,是一個長者,有著父親般的關愛。

魯迅

魯迅將藤野先生的照相掛在北京寓居的房子裡,在魯迅豐富的人生中對藤野先生念念不忘,使得藤野先生像父親般,永遠激勵著魯迅,使得魯迅良心發現,勇氣倍增,於是再次點上煙,低頭奮筆,成為督促魯迅進步的形象人物,恰似嚴厲的父親般,指引著魯迅前進的步伐,引導魯迅在惡劣的環境中,寫出那麼多的優秀文章。

藤野先生的外貌形象並沒有掩蓋他的精神世界的豐滿,他對魯迅毫無遮掩的關愛,認真地批閱筆記,將錯誤修正,從點滴的相處,和最後的分離,叮囑和不舍都充分地表現了藤野先生對魯迅的關愛超出了老師對學生的愛,更是跨越了國籍,放棄了歧視,在學問的殿堂裡,平等,甚至超乎關心的詢問,以及知識的共同探索,鼓勵這魯迅在坎坷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在到處充滿戰爭和死亡的世界裡,是藤野先生給了魯迅勇氣,在頑強的精神世界裡,用筆喚醒中國人,用筆和反動勢力鬥爭。藤野先生的靈魂永遠伴隨著魯迅,像父親一樣,在靈魂深處,有著交流和寄託。

三:精神領域的父親形象

在魯迅的精神世界裡,父親的形象在始終腦海的記憶深處的,在魯迅的記憶裡,父親是一個嚴正的,寡言談笑的人,小孩很少去親近的人,對於父親美好的印象在接二連三的家庭變故中得到消解,特別是父親的病,其中父親病中的印象是極為慘烈,且無助,甚至惶恐不安的。原本應該是泰山一樣的可以依靠的父親,不僅不可以給他們可以依靠的肩膀,然而少年時代的魯迅,卻要依靠柔弱稚嫩的雙肩,扛起難以承受的,整個家族破敗後的重負。

父親形象的轟然倒塌,在魯迅的心目中,對他構成了內心無限的悲涼和無助。父親作為絕對權威的家長存在的,相對形象的倒塌,前後形象的對比,是摧毀魯迅對人生理想沉入大海的碑石,從而構成魯迅堅強的意志和決心。

在舊的中國的社會秩序,維持在舊的宗法等級制度的社會基礎之上,維護著父系家長制度的絕對權威,魯迅強調的是人的精神領域的徹底解放,希望通過文字解救那些在封建社會專制制度束縛下的人,是對精神的獨立和個性的解放,和科學啟蒙的討論是終其一生的。魯迅的立人思想的根本確立,對中國傳統文化消極因子的破壞,以及新文化的建立,對啟蒙主義的高舉和深入,對國民性的批判,和改造做了異常深刻的思考和切實的工作,是五四文化,和現代精神的深入與落地,因此魯迅使得中國文化走向現代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魯迅

在舊的封建制度下,舊中國就像病中的父親形象,在大的環境下,魯迅年輕而稚嫩的肩膀是承擔不了中國的未來之路的,為了挽救父親的病,挽救病恙中的中國社會,魯迅是需要勇氣大聲的呼喚,是需要力量和勇氣,站起來,用筆當作手中的槍桿,引導年輕人的精神世界,帶領他們向新世界的。向著自由,平等的世界,努力作為,哪怕是犧牲自己的生命,流出的是自己的獻血,為了同志們,在未來的世界裡,可以獲得更多的文化自由,言論自由,生命安全,不受那統治者的壓迫,和殘酷的迫害。魯迅在藤野先生的影響下,為了祖國這個真正世界裡的父親,魯迅通過文字的力量幫助無數年輕人度過迷茫,低迷的時光。

無論是魯迅的作品《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還是《朝花夕拾》中父親的形象,魯迅掙扎在精神世界和靈魂世界裡,在新舊傳統的糾纏中,得到一個新舊文化的革新,還有現代化文明思想的進步,構成的了先進的文化思想,關於對父親的想像,是親,是敬,是愛,是孝,對於魯迅而言,在這個舊的禮教,舊的傳統,舊的制度下,倍受摧殘,試圖徹底地摧毀舊制度的堡壘,同時也構建出了更加合理更加人性的秩序。在《朝花夕拾》中父親的形象,和藤野先生父親似的關愛,以及精神世界領域父親的形象提升。

魯迅不僅具有廣博的學識,和深厚的藝術修養,並且對各種社會現象有著敏銳的觀察和洞察力度。魯迅在寫作方面表現出他超凡脫俗的才華,他在散文方面的修養,來自於他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沉澱,以及平等,自由的西方民主主義思想。

有一次巴勃羅*畢卡索把自己的兒子叫進旁邊的房間,她和哥哥聽見祖父大叫:「你照顧不了你的孩子!你不能生活!你如此平庸,而且會一直平庸下去!你在浪費我的時間。我是國王。而你——你是屬於我的物品!」[vii]

在西方世界觀念裡,父親的角色通常可望而不可及的,保羅是屬於父親的物品,在巴勃羅*畢卡索的成功影響下,保羅沒有遺傳父親的聰明才智,更沒有在父親的影響下,取得應有的成就,所以父親在保羅的視覺裡和現實生活中是僱主的身份,父親的財富,名聲和天賦,形成巨大的陰影,造就保羅的平庸一生。

相對父親的形象,在孩子的印象裡,總是不可磨滅的。在魯迅的朝花夕拾中五猖會中,描寫過「犯人」角色。而矛盾在寫父親的三年之病,中也提及過「犯人」,前者是好奇,是兒童的樂趣,後者雖也是孩提時的玩樂,卻是為了父親的病,而進行的一項活動。

還有扮犯人的,紅衣枷鎖,內中也有孩子。

我想我為什麼不生一場重病,使我的母親也好到廟裡去許下一個「扮犯人」的心願的呢?……然而我到現在終於沒有和賽會發生關係過。

魯迅

這是魯迅在五猖會裡描寫賽會裡的景象和當時的心理活動。充滿了孩子的天真與好奇,當時的父親還是很健康的,並沒有寫到父親的病,看見當時的魯迅是充滿快樂和父愛的,在自由的環境下,茁壯地成長著。

在父親臥床不起的第二年夏天,祖母親自到城隍廟裡去許了個願,讓我在陰曆七月十五出城隍會時扮一次「犯人」。這是烏鎮當時的迷信:家中有病人而藥物不靈時,迷信的人就去向城隍廟許願,在城隍出會時,派家中一兒童作「犯人」,隨出會隊伍繞市一周,以示「贖罪」,這樣,神就會讓病人的病好起來。

祖母讓我扮「犯人」那一年,我九歲,正是最愛玩的年齡。

因為「犯人」只能跟在出會隊伍行列的末尾。

另外,我雖然當了一次「犯人」,父親的病卻未見有一絲的好轉。[viii]

這是矛盾對父親的病的記憶,父親生病,祖母要求孩子扮「犯人」,為父親祈福,其中,矛盾對犯人的模樣有詳細的刻畫,對自己記憶性裡的形象描寫出來,然而,對父親的愛,起了實際的行動,雖然有些不知所以然的感覺,卻是記憶深處,為父親的健康,曾經努力過,付出過。最後也解出,迷信終究只是迷信,根本不是治病的良藥。

父親,母親,是人一生中最親近的人物,是他們賦予了我們生命和希望,是他們給予了我們知識和力量,是他們教導我們如何做人,雖然他們的觀念和我們不大相同,雖然他們有的命裡很短暫,但是他們的精神永遠凝聚在我們的心裡,他們是最愛我們的人,他們是世界上最最大的人。

父親做為一個偉大的形象而存在,雖然嚴厲,甚至粗暴,但是他們的愛,他們對孩子的愛,永遠是第一位的。父親的形象在孩子的生活中有著不可抹滅的記憶,影響著他們的成長,影響著他們的生活。

父親的愛是無私的,父親的形象是點滴的生活的積累,只有銘記了生活中的這些故事,才能從自己的記憶深處,歸結出父親的偉大形象。魯迅作為一代優秀文人,在朝花夕拾中對父親形象的點滴描寫,是文學的細膩之處,是精神的高貴之處。是令人尊敬的,通過簡短的父親的病,加上藤野先生的描寫,使得的父親的形象躍然紙上,形象深動,感人至深。

魯迅

[i] 引用父親的病,來自《朝花夕拾》 魯迅 , 054-055 頁

[ii]引用狗*貓*鼠,來自《朝花夕拾》 魯迅, 011 頁

[iii] 引用五猖會,來自《朝花夕拾》 魯迅 , 030-033頁

[iv] 引用瑣記,來自《朝花夕拾》 魯迅 ,057頁

[v] 引用朱自清的背影,《我的父親母親》,齊明月,051頁

[vi] 引用藤野先生,來自《朝花夕拾》 魯迅 ,065-071頁

[vii] 引用畢卡索的兒子之謎,來自伊恩*羅伯遜著,《權利如何影響我們》,002頁

[viii] 引用父親的三年之病,《我的父親母親》,齊明月,037-039頁

參考文獻:

1,《魯迅概論》朱曉進,唐記如主編,蘇州大學出版社;1999.12

2,《朝花夕拾》 魯迅 ,天津人民出版社;第1版 (2015年1月1日)

3,《背影》朱自清, 中國畫報出版社;第1版 (2014年2月1日)

4,《周作人自編集:魯迅小說裡的人物》 周作人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第1版 (2013年8月1日)

5,《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齊明月編 ,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4.4)

相關焦點

  • 從《藤野先生》中看魯迅先生的尊師重道
    在中學的時候學習過魯迅先生的文章,還看過由魯迅先生寫的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可以說阿Q與祥林嫂的形象深入人心。也許有許多人並不知道,魯迅先生為什麼會棄醫從文,我想可以在他的作品中可以尋找到答案。在看到「藤野先生」這一篇的時候,引起了我的關注,我從中看到了先生對藤野老師的敬重之情
  • 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後來怎樣了?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寫過兩位老師。一位是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一位是日本的藤野先生。關於三味書屋和壽老先生,只殘存於魯迅兒時的記憶中,印象很模糊。藤野先生的形象,在魯迅的筆下卻很鮮明。「八字須、戴著眼鏡」,衣著不講究,並不太受學生們尊敬和喜愛。對魯迅格外照顧,親自為他添改講義,送他相片。
  • 為何魯迅對藤野先生「永志難忘」,而藤野卻記不起「魯迅是誰」?
    記不起的魯迅一九三五年,東瀛巖波書店出版了一本譯自華夏的詩文集,作者是當時紅遍中華的魯迅。新書上架不多久,福井初中的漢文教員菅好春便買回來一套,書中有一篇作者回憶仙臺舊事的文章,給菅好春留下了印象。不久,一個叫藤野恆彌的學生來訪,菅好春忽然記起那篇文章,便問道:你的父親,是不是叫藤野嚴九郎?藤野恆彌答:是的。「那他從前是不是在仙臺教過解剖?」
  • 說說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魯迅先生《朝花夕拾》創作與1926年。我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查了1926年的歷史背景,這一年發生了幾件大事情。國內政治鬥爭加劇,局勢動蕩不安,西方列強橫蠻入侵,人民的生活處入水深火熱中。魯迅寫了《紀念劉和珍君》等文,憤怒聲討政府的無恥行徑,遭到當時政府的迫害,不得不過起顛沛流離的生活。他曾先後避居山本醫院、德國醫院等處。儘管生活艱苦,還寫了不少的散文詩和《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等三篇散文,它們後來與魯迅在慘案發生之前寫作的《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 藤野先生為什麼說魯迅不是非常優秀的學生?
    文章是魯迅在1926年於廈門大學任教時所作,裡面回憶了魯迅1904年在日本仙臺醫學專門學校(今日本東北大學)求學時的一段經歷,濃墨重彩地描寫了一位辛勤治學、誨人不倦、嚴謹踏實的日本老師形象,讓很多人在多年後還記憶猶新——他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藤野先生。
  • 從魯迅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拾》看先生率直背後的溫情
    「朝花夕拾」寓意「早晨的花晚上拾起」,不難看出,這本書中所寫到的,皆是先生對往昔的回首回顧,是先生心底年少的溫柔。十篇散文,滿滿的皆是回憶,文中所記錄的,是魯迅從幼年階段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生動的向讀者展示了清末明初的生活畫面,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有趣且又飽含深意的童年故事,抨擊著舊社會,表現著魯迅先生對「人的解放」的渴望。
  • 魯迅先生的良師益友,藤野先生過得怎樣?62歲藤野關於魯迅的回憶
    1902年3月,魯迅先生與厲綏之、錢均夫一同踏上前往日本的旅途,而他們的目的就是前往日本東北大學進行留學深造。在學校進行學習的期間,魯迅識得了其口中的藤野先生,並結為良師益友。後在清國屢屢戰敗之下,決定棄醫從文,不久魯迅就離開他的學習。而魯迅在此後與藤野先生的交流依舊沒有停止,那麼後來的藤野先生究竟怎樣,過得如何呢?
  • 名著導讀之《朝花夕拾》,看魯迅回憶中的故事~
    在《朝花夕拾》的12篇文章中包括《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範愛農》 等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後記》3. 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第 一人稱敘事。
  • 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永志難忘!藤野先生反問:魯迅是誰?
    新書上架沒多久,一個漢文教員買了一套品讀,書中有一篇作者回憶仙臺舊事的文章吸引了他的注意,其中提到了一個人,便是作者魯迅的老師藤野嚴九郎。恰好有一個叫藤野恆彌的學生來訪,教員便問到:「你的父親是不是叫藤野嚴九郎?」藤野恆彌答道:「是的。」教員又問:「他是不是在仙臺教過書?」「是的」。
  • 【惠州文脈·雜談】民國往事:《藤野先生》文本之外的藤野和魯迅
    日本東北帝國大學舊影 資料圖 《藤野先生》一文收入《朝花夕拾》,後又編入《魯迅選集》。 此後不久,魯迅病故。當時有日本記者拿著魯迅葬禮上的照片找到了在家鄉行醫的藤野嚴九郎。得此消息,藤野又驚喜又傷感。驚喜的是學生有如此大成就;傷感的是再次得到消息,師生已人天遙隔。
  • 讓魯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魯迅先生的青年時代,絕對是誰也不怕的「憤青」,他針砭時弊,毫不留情。嬉笑怒罵皆是文章,一個筆名罵廢了,再取一個繼續罵。筆者上學的時候,魯迅先生的文章可以說貫穿了一個九年制義務教育,《從三味書屋》的童年趣味;到《故鄉》中捕「猹」的少年閏土;再到嚴謹教學的《藤野先生》。仿佛這也是魯迅先生的一個個人生階段,從青蔥懵懂的少年到奮筆疾書的愛國文人。
  • 讓魯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魯迅先生的青年時代,絕對是誰也不怕的「憤青」,他針砭時弊,毫不留情。嬉笑怒罵皆是文章,一個筆名罵廢了,再取一個繼續罵。筆者上學的時候,魯迅先生的文章可以說貫穿了一個九年制義務教育,《從三味書屋》的童年趣味;到《故鄉》中捕「猹」的少年閏土;再到嚴謹教學的《藤野先生》。
  • 六年級小學生關於魯迅先生《朝花夕拾》讀後感400字「六篇」
    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老師讓我們在閱讀課上讀了次數。讀過後,我感觸很多。真是獨一無二的品。以下是考壹佰小編為大家整理提供《六年級朝花夕拾讀後感400字【六篇】》,歡迎閱讀參考!
  • 2019年中考語文複習之《朝花夕拾》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19年中考語文複習之《朝花夕拾》,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中考語文複習《朝花夕拾》考點解析   一《朝花夕拾》簡介:   《朝花夕拾》創作於1926年,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性的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後由魯迅改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極高的評價。
  • 文學名著《朝花夕拾》的常考點
    包括《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範愛農》10篇散文。   4.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第一人稱敘事。   5.魯迅小時候最喜歡在百草園玩耍。   6.《朝花夕拾》中刻畫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婦女形象有阿長和衍太太。
  • 回憶日本留學往事,魯迅與恩師藤野說法很不一致,到底誰在撒謊?
    在這篇課文裡魯迅回憶了自己青年時期去日本仙臺學醫並認識藤野先生的過程,回國後他選擇棄醫從文,但是他在仙臺和老師的美好記憶始終不能忘懷,於是寫下了此文,並收錄在了他的名作《朝花夕拾》裡。令人稱奇的是藤野先生晚年也寫了一篇文章,叫《謹憶周樹人君》。在文章裡他說魯迅只記得是個中等生,印象不深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無奈的人生軌跡——有感於魯迅與藤野先生的交集
    雖然魯迅沒有從醫,走上了文學道路,但他對藤野先生的感念之情,一直存於心底。魯迅還數次在和日本友人的信函中,提到藤野先生,希望能藉助他們打聽到藤野先生的下落。然而,由於藤野先生已經離校,誰也不清楚他的去向,所以,魯迅只能把藤野先生當初分別時送給他的照片釘在牆上,以解懷念之情。
  • 魯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後來到底怎麼樣了?
    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遇見一個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老師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情,對於任何人都是這樣,魯迅先生就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到過自己在日本學醫時的老師藤野先生,他對當時在日本留學的魯迅極其照顧,兩人之間的師生情誼也很深厚,可惜在魯迅回到中國以後,兩人就沒有了聯繫。
  • 魯迅和伊藤先生照片:圖五是魯迅與日本同學合照,圖十是兩人雕塑
    魯迅是我國著名的革命家,文學家,思想家。在其所作的眾多著作中,《朝花夕拾》最為出眾。而其中藤野先生的那一篇文章也被編入我國九年義務教育課本之中,成為魯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藤野先生是魯迅早年留學日本時所結識的一位醫科老師。
  • 2020年中考語文必考名著之《朝花夕拾》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語文必考名著之《朝花夕拾》,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