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典故:入木三分

2021-03-01 國曆書畫

王羲之像

過去做生意的店家一般是有招牌的,總要將自家的店號起個吉利的名字,例如什麼「廣源記」啦,「茂源記」啦,「康泰記」啦,等等,名目繁多。單說有一家商店生意不錯,擴大了門面,增添了貨物,招牌也想換個新的。可別小看這招牌,它對生意的好壞還挺有影響吶。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板做的。湊巧,有人給找來了一塊曾經用來祭神的木板,木板上寫滿了祭祝的文字。開始,人們並不在意,商店老闆叫人把木板上的毛筆字洗去,好寫新的內容,哪知擦洗了半夭,木板上的毛筆字不僅沒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洗不掉,就刨,木板刨了一層,筆跡依稀可見;木板刨了兩層,筆跡還能看見。人們驚訝了:這是誰寫的字,這樣深刻有力,一位懂得書法的老先生來了一看,立即驚嘆得叫起來。看著他一個勁地拍案叫絕的樣子,在場的人都很奇怪,紛紛圍攏來看。老先生說:「這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筆跡啊!這字如此深刻有力,真是入木三分啊!」

王羲之的書法怎麼這樣深刻有力呢?這與他平常堅持不懈的鍛鍊有關。有一個「戒珠」的故事可以從側面說明這一點。

據說王羲之有一顆心愛的明珠。這顆明珠不光是好玩,用來觀賞的,王羲之還經常雙手摩挲它,用來增強書寫的腕力。有一天,明珠忽然不見了,找呀找,怎麼也找不到。王羲之十分懊惱,是誰偷去了呢?經常在他身邊的,除了一個寄住在他家的和尚外,再沒有別的外人了……因此,他對這位和尚冷淡起來。這位和尚發現主人對他有懷疑,就以「坐化」為名,不吃東西,餓死了。後來,家人在宰殺白鵝時,發現明珠在大白鵝的肚子裡。原來,是大白鵝把珠子吞下去了。事情弄清楚了,王羲之深感自己錯怪了和尚,後悔不已,十分悲痛。為了紀念這位清白的和尚,他將住房改建成「戒珠寺」,表示以失落明珠的事件為教訓,對朋友應以赤誠相待,不能輕易懷疑人家,使人家蒙受不白之冤。作為一個書法家,王羲之不僅自己注意鍛鍊腕力,增強書寫時的筆力,也嚴格要求後人。他的兒子王獻之,很小就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書法。有一次為了檢查獻之的筆力,王羲之悄悄地站在背後,趁獻之集中精力寫字時,他猛地用手指夾住兒子手中的毛筆往上拉,誰知獻之握筆很緊,毛筆沒有被奪下來。王羲之對此很滿意,他高興地說;「這孩子將來能成為書法家。」並當場寫了一幅字贈給獻之。這件事說明,書法家的筆力是下苦功夫練出來的。

相關焦點

  • 王羲之書法「入木三分」的故事
    他博採眾長,開創了一種獨具一格的書法風格,被後人喻為"書聖"。王羲之在三十三歲時寫的"蘭亭集序",以及三十七歲時寫的"黃庭經",一向被譽為書法藝術中最好的小楷範本。原來王羲之在題詞的時候,非常專注,他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了筆尖,使墨跡滲入到了木頭三分深的地方,已經無法輕易刮掉了。
  • 每日典故|入木三分
    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解釋:衛夫人知道後,告訴太常王策說:「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筆訣》,最近看見他的書法,就已老成大器。」流著眼淚說:「這孩子將來一定能遮住我的名聲。」晉帝時,祭祀北郊,更換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書寫,筆法入木三。
  • 每日典故 | 入木三分
    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解釋:衛夫人知道後,告訴太常王策說:「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筆訣》,最近看見他的書法,就已老成大器。」流著眼淚說:「這孩子將來一定能遮住我的名聲。」晉帝時,祭祀北郊,更換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書寫,筆法入木三。王羲之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書法家之一,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
  • 入木三分的主人公 入木三分寫的是誰
    「入木三分」原本是形容書法的,形容這個人的書法極有筆力。後來,「入木三分」就形容某個人分析問題非常深刻。「入木三分」出自唐朝張懷灌的《書斷》,那麼大家知道「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誰嗎?一起來看看吧!
  • 從書法的「入木三分」說「力感」
    在昨天的直播課程交流裡,聽眾「吳春紅ZZv1R」提到了一個關於什麼叫「入木三分」 的話題,今天就個人的理解做一個淺見的詮釋。本文作者書法如何寫出具有「入木三分」的書法作品?一直都是書家們熱衷探討和學習的話題。
  • 與「木」相關的典故——入木三分
    免費訂閱,每天收到這樣的好信息   入木三分後用以形容書法筆道剛勁有力,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      我一朋友C君,取網名叫「鑿木觀心」。      由此可見,「入木三分」還只是說明了問題的膚淺,「鑿木而觀其心」似乎更加深刻並透徹地挖出問題的本質來。      可惜現在的人願意學習「鑿木觀心」者愈來愈少,唯有手術室的外科大夫拿著微型探頭,從你的「排汙口」插入你的身體裡,並指著顯示屏幕對你說:「看!
  • ◤典故·王羲之◢入木三分的由來
    ◤典故·王羲之◢入木三分的由來
  • 書法小故事——王羲之與「入木三分」
    他寫的字既秀麗,又很蒼勁,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想想看,一般秀麗的字會顯得柔軟,而蒼勁的字則顯得粗硬,但是他竟能脫塵出俗,二者兼善,可見得他書法的功力之深,這恐怕不是天生具備,而是靠後天勤學苦練而得來的。(王羲之作品《蘭亭序》欣賞)成語「入木三分」出自唐朝·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 成語故事 |入木三分
    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出自】: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示例】:我們讀這首詩,尤其有一種~、痛快淋漓的感受。◎秦牧《手莫伸》【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 入木三分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入木三分,本指書法筆力蒼勁有力。後比喻見解透徹;議論深刻。出自:唐 張懷瓘《書斷 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近義詞有:力透紙背、鐵畫銀鉤,反義詞有:略見一斑,入木三分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 王羲之書法筆力真的能力透紙背,入木三分嗎?
    力透紙背,入木三分,都是用來形容書法筆力強勁有力。就好比「排山倒海」用來形容氣勢磅礴一樣。相傳,王羲之在一次祭祀中,在木板上寫的祝詞,拿給工匠雕刻。工匠削去三分,才見到沒有墨跡。大為驚嘆王羲之的筆力精深!
  • 一天一個書法小故事1:書聖王羲之「入木三分」
    一天一個書法小故事1:書聖王羲之「入木三分」小朋友們好,練了半個多小時字了,大家累不累啊?哈哈,李麗你不累你接著練,其他有點累的可以停下來歇口氣,老師給大家講個書法小故事。今天要講的書法小故事就是「書聖」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先考大家個小知識,張小軍,「書聖」是什麼意思?不知道,劉明,你說,書法寫的特別好,對的,就是這個意思,書法寫的特別好都成了聖人了,很厲害。王天莉,你還知道中國歷史上可以稱為聖人的有誰?李白?李白是什麼聖,高小強你說,對,詩仙,李白是詩仙。杜甫?
  • 成語「入木三分」:王羲之書法功力的深度 其遒勁筆力赫然可見
    唐太宗讚美東晉王羲之書法為古今盡善盡美第一人!書法墨跡讓人玩之不倦的,就王羲之一人。唐代張懷瓘《書斷》說王羲之的書法登峰造極:「備精諸體,自成一家法,千變萬化,得之神功。」人稱王羲之「書聖」,他的書法,草、隸、八分、飛白、章、行書各體無所不工,盡善盡美。儘管王羲之書法藝術造境宛然得自造化的神功,但是他用功的功夫更是一流。 在唐代的《書斷列傳》中留下他寫字「入木三分」的故事,反映了他的書法功力的深度、力度,王羲之這樣的功力又是怎樣造就的呢?
  • 入木三分的故事講的是什麼
    後用「入木三分」形容書法筆力遒勁,也比喻見解、議論深刻、確切。語本《說郛》卷八七引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清趙翼《楊雪珊自長垣歸來出示近作嘆賞不足詩以志愛》:「入木三分詩思銳,散霞五色物華新。」
  • 王羲之不僅筆力「入木三分」,還是一個令人羨慕的「東床快婿」
    他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尤其是「入木三分」與「東床快婿」這兩個成語更是與他有關。據傳當初晉帝到北郊祭祀,命王羲之將祝詞寫在木板上,再拿去讓工人雕刻。工人將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書法墨跡一直浸到木板裡面去了,一直削了有三分的深度,才算見了底。王羲之筆力雄勁,以致入木三分。這件事情可是轟動了整個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語了。
  • 《狐妖小紅娘》入木三分這個成語原本是用來形容什麼的 入木三分...
    導 讀 「入木三分」這個成語原本是用來形容什麼的?
  • "入木三分"用英語怎麼說?|書法|筆力|翻譯|成語_網易教育
    tenths of an inch into the timber」,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written in a forceful hand),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可以用「penetrating
  • 書法史上留下的那些成語典故
    在書法發展的歷程中,衍生了許許多多的歷史典故、成語故事。 比如一波三折,是漢語成語,其意思是寫字筆法的曲折多變,後比喻文章的結構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進行中意外的變化很多。而它的出處,便是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
  • 成語故事:入木三分
    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由此可以知,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工夫之深了。據說他很愛鵝,平時常常望著在河裡戲水的鵝發呆,後來竟然從鵝的動作中領悟出運筆的原理,而對他的書法技藝大有助益。有一次,他到一個道觀去玩,看到一群鵝非常可愛,便要求道士賣給他。觀裡的道士早就欽慕他的書法,便請他寫部《黃庭經》作為交換。王羲之實在太喜歡那些鵝了,便同意了。
  • 成語故事:入木三分
    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譯文: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衛夫人知道後,告訴太常王策說:『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筆訣》,最近看見他的書法,就已老成大器。『流著眼淚說:』這孩子將來一定能遮住我的名聲。』晉帝時,祭祀北郊,更換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書寫,筆法入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