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藝輕騎兵草原獻歌獻舞 YY直播尋跡新時代烏蘭牧騎

2020-12-20 環球網

「穿過大風雪/走過大草原/我的勒勒車來到你面前……」在內蒙古大草原上,有一支紅色的隊伍,他們迎風雪、冒寒暑,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在草原深處為人民獻歌獻舞。他們就是被譽為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的烏蘭牧騎。9月15日,YY直播追隨著新時代烏蘭牧騎的腳步來到敖倫淖爾嘎查,在沙漠與草原的交界處感受烏蘭牧騎的紅色精神。

烏蘭牧騎於1957年誕生在內蒙古草原,是兼具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時代特色的文藝工作隊伍。今年,中央廣播電視臺、北京衛視聯合以「烏蘭牧騎」的歷史變遷和新時期的發展為主題,啟動「尋夢之旅」——重走烏蘭牧騎之路,YY直播受央視網之邀,派遣頭部金牌主播,攜數十萬粉絲一起尋夢大草原。

由創建初期一駕勒勒車、十來個隊員的「文藝輕騎隊」,發展到今天共計75支演出隊伍3000多名隊員,這支活躍在內蒙古大草原深處的基層文藝演出團體更是一片培養優秀演員的沃土。跟隨YY金牌主播凱西,粉絲們領略了本次「重走烏蘭牧騎之路」邀請到眾多重量級嘉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頻道主持人納森;紅遍大江南北的《鴻雁》的演唱者呼愣斯;「草原舞仙」 李德戈景;著名蒙古族歌手、蒙古土爾扈特部第十五代公主哈琳;蒙古族青年歌唱家,蒙古族長調民歌新聲代領軍人物烏英嘎; 《套馬杆》的演唱者烏蘭圖雅以及鄂託克旗烏蘭牧騎隊長娜娜。

歷經60年的風霜雨雪,草原人民對烏蘭牧騎的熱情絲毫沒有減少。烏蘭牧騎走遍內蒙古草原,不僅把歌舞歡笑獻給牧區人民,新時代下的烏蘭牧騎更是把多種文化服務帶到草原人民身邊,被牧民們親切地稱為「瑪奈烏蘭牧騎」,也就是「我們的烏蘭牧騎」。嘉賓們循著當年老烏蘭牧騎的足跡,深入草原牧場,來到牧民家中獻歌。YY直播更是走近牧民家中,感受當地濃厚的文化特色與生活氣息。

油而不膩的血腸配上香到飛起的奶茶,主播凱西在熱情好客的牧民家裡,體驗了一把地地道道的「舌尖上的草原」。烏蘭縣積極探索「精準扶貧」方式,創新扶貧模式,如今在精準扶貧的政策上走出了「新路子」,讓一部分牧民率先富裕了起來,貧困村脫掉了「貧困帽」,率先開闢了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新途徑,對全縣實施產業扶貧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這次尋夢烏蘭牧騎之旅,也是YY直播對在新時代下傳承與弘揚烏蘭牧騎精神的一種致敬,用年輕化的網絡直播形式,讓更多人了解到這支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心繫人民的服務精神以及內蒙古草原上深厚又多樣的民族文化。

相關焦點

  • 老照片中的烏蘭牧騎 活躍在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2017年11月21日,國家領導人勉勵烏蘭牧騎在新時代「紮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那麼什麼是烏蘭牧騎呢?這個名稱對於今天的年輕人來說可能有些陌生。
  • 扎那:繼承「烏蘭牧騎精神」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烏蘭牧騎在蒙語裡意為「紅色的嫩芽」。扎那表示,「『紅色』代表的是中國共產黨和整個發展路線,『嫩芽』指我們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中國文藝戰線上的一個分支。」20世紀50年代,內蒙古牧區地廣人稀、交通不便、通信落後,農牧民精神生活十分匱乏。烏蘭牧騎自誕生之初就堅定了服務基層、服務百姓的信心和決心。
  • 炎炎夏日 紅色文藝輕騎兵高歌曼舞情灑軍營 烏蘭牧騎文藝小分隊慶...
    炎炎夏日 紅色文藝輕騎兵高歌曼舞情灑軍營 烏蘭牧騎文藝小分隊慶「八一」慰問紀實 2020-08-03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內蒙古最燃形象宣傳片《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為您...
    《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天為幕布 地為舞臺心懷藝術 情系草原 一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二烏蘭牧騎75支隊伍,60餘載,服務觀眾2.6億人次,累計演出36萬場次。這是發生在內蒙古草原上的文藝傳奇。60年歲月變遷,隊員不斷新老更替,但是烏蘭牧騎紅色基因始終沒有改變,紮根草原,服務農牧民的初心始終沒有改變。三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迎風雪,冒寒暑,長期在戈壁草原上輾轉跋涉,為廣大農牧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
  • 烏蘭牧騎:人民沃土植根深
    在烏蘭牧騎的一幅幅歷史照片裡,隊員們除了為農牧民送歌獻舞,還為群眾修電器、剪羊毛、理髮、接羔、打井、挖渠、築路……這是一支集文藝演出、宣傳輔導、生產幫助、生活服務等多項任務和功能的文藝宣傳隊,他們植根人民,情系人民,在農牧民眼裡,他們是「瑪奈」(我們的)烏蘭牧騎。 全國政協委員、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舞蹈演員哈斯塔娜每當說起烏蘭牧騎,總要講一講「三個不能走」。
  • 烏蘭牧騎:讓文藝精品在內蒙古草原上開花結果
    他們號召年輕一代奮發圖強,緊跟自治區全面發展的步伐,充分發揚優良傳統,紮根沃土,努力推動文藝創新,創作出一系列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文藝作品。在草原人民心中,內蒙古烏蘭牧騎就是一支充滿活力、傳播時代最強音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決心下的狠,政策先站臺。
  • ...內蒙古青年才俊與鄂託克旗烏蘭牧騎隊員共赴鄂託克草原牧區演出
    9月16日,在習近平總書記回信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一周年之際,內蒙古青年文藝才俊代表與鄂託克旗烏蘭牧騎隊員來到鄂託克旗阿爾巴斯蘇木烏蘭烏素嘎查為基層群眾帶去精彩的文藝演出。故鄉就在杭錦旗、曾經也是烏蘭牧騎隊員的青年文藝才俊青格為觀眾送上歌曲《夢中的草原》,藍天為幕布,草原為舞臺配合她清麗剔透,空靈婉轉的歌聲,為基層群眾送去了一場精美絕倫的視聽盛宴。
  • 科左後旗烏蘭牧騎:千錘百鍊始成鋼爭做「紅色文藝輕騎兵」先鋒部隊
    近年來,科左後旗烏蘭牧騎牢記總書記囑託,本著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順應人民意願、反映人民關切,從群眾生產生活的實踐中汲取養分,堅持對藝術的追求、創作的熱情,堅持對技術千錘百鍊、精雕細琢,創作出了近百部優秀原創作品,深得群眾喜愛和社會各界認可,被評為全區優秀一類烏蘭牧騎,成為了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先鋒部隊。
  • 烏蘭牧騎 坐著勒勒車行走在草原
    幾十年前,「草原文藝輕騎兵」在「那達慕」大會上表演蒙古族舞蹈留影。  在60年演出實踐中,從茫茫林海到大漠戈壁,從城市鄉村到邊防哨所,內蒙古烏蘭牧騎先後創作了數萬個文藝節目,《頂碗舞》、《筷子舞》、《鄂爾多斯婚禮》等上百個藝術精品廣為流傳,也培養出了一批藝術家。
  • 總書記牽掛的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現在怎麼樣了
    光明網 李政葳  烏蘭牧騎的勒勒車走到哪裡,哪裡就撒下串串歌聲、片片笑語……「烏蘭牧騎」是內地歌舞團的名字,「烏蘭」是「紅色」的意思,「牧騎」為「樹杈上的嫩芽」,後來被人們引申為「紅色文化工作隊」或「紅色文化輕騎兵」。  寒來暑往,從1957至今,烏蘭牧騎走過了61年的發展歷程。
  • 「紅色文藝輕騎兵」演繹草原歡歌
    3月15日晚,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主辦的「春綠隴原」文藝展演《雪山草原蒙古人》專場演出,在蘭州黃河劇院上演。 (記者張鐵梁)  雪山草原蒙古人,多彩最炫民族風。3月15日晚,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主辦的「春綠隴原」文藝展演《雪山草原蒙古人》專場演出,在蘭州黃河劇院上演。在悠揚的馬頭琴聲和豪邁的民族舞蹈相伴中,金城觀眾領略了烏蘭牧騎「紅色文藝輕騎兵」的獨特藝術魅力。
  • 《我的烏蘭牧騎》——永遠為草原歌唱
    坐上我的勒勒車,帶你去從前,找到那條熟悉的路,去看當年的草原,從此你會明白,我們的那首歌為什麼永遠也唱不完。」8月7日、8日,伴隨著歌曲《我的勒勒車》優美旋律,民族歌舞劇《我的烏蘭牧騎》帶領觀眾穿越時空,重溫了老一代烏蘭牧騎艱辛卻美好的往日時光。
  • 新時代的烏蘭牧騎 擁抱更美好的明天
    11月21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回信,勉勵他們要紮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如今,進入新時代的烏蘭牧騎,既面臨著新挑戰,同時也迎來了新機遇。
  • 歌舞會親人,烏蘭牧騎掀起少數民族文化交流熱
    圖註:《心中的草原》演出現場 鄂爾多斯婚禮表演鄂託克旗烏蘭牧騎入滇,獻演鄂爾多斯民族文化精髓由鄂爾多斯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主辦,鄂爾多斯市演出服務中心、微加普惠金融(深圳)服務有限公司承辦,曲靖市商業銀行昆明分行、紐約金融學院、雲南廣播電視臺音樂頻率協辦,雲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公益支持
  • 歌舞會親人 烏蘭牧騎掀起少數民族文化交流熱
    圖註:《心中的草原》演出現場 鄂爾多斯婚禮表演  鄂託克旗烏蘭牧騎入滇,獻演鄂爾多斯民族文化精髓  由鄂爾多斯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主辦,鄂爾多斯市演出服務中心、微加普惠金融(深圳)服務有限公司承辦,曲靖市商業銀行昆明分行、紐約金融學院、雲南廣播電視臺音樂頻率協辦,雲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公益支持
  • 根植草原六十三載,翁牛特旗烏蘭牧騎的輝煌你了解多少?
    ,擔負著傳播先進文化、活躍農村牧區文化生活的重要任務,被稱為「紅色文藝輕騎兵」。赤峰市是內蒙古自治區兩個烏蘭牧騎工作隊首創試點之一。1957年6月25日,赤峰市第一支烏蘭牧騎在翁牛特旗海拉蘇建隊,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今天,小編就帶你走進翁牛特旗「烏蘭牧騎成立地紀念館」,回顧這支紅色文藝輕騎兵的光輝歷程。
  • 「紅色文藝輕騎兵」攜手金焯拉,拉開全國巡演大幕|大劇院|鄂爾多斯...
    年1月2日,由北京保利劇院與北京金焯拉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攜手打造的首場「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大型文藝演出在安徽合肥大劇院拉開帷幕,伴隨著此次演出的圓滿成功,2020年度將在全國各大城市陸續開展40場精美演出,在中華大地颳起最炫的草原民族風。
  • 草原上的「精靈」來了!通遼市首屆烏蘭牧騎文藝匯演盛大開幕
    紮根生活沃土 一切為了人民 8月19日晚全市首屆烏蘭牧騎文藝匯演他們是紅色的嫩芽 綻放著鮮豔的傳奇他們情系草原 紮根草原把烏蘭牧騎的精神傳遞進百姓的心頭耳畔他們是永遠的烏蘭牧騎通遼市烏蘭牧騎人常年活躍在基層他們把烏力格爾好來寶的深情訴說把民歌海洋的歌潮舞韻把安代的奔放灑脫用最美的方式奉獻給科爾沁草原的父老鄉親送來了歡樂祥和
  • 烏蘭牧騎新歌「永遠也唱不完」
    我們生活在一個新時代,只有創作出符合時代主題的優秀劇目,才能讓烏蘭牧騎走得更遠,深入牧民心裡烏蘭牧騎就像一首悠揚的歌,也好似一曲高亢的長調。60多年悠悠歲月中,他們坐勒勒車,甚至是騎幾匹馬,搖著鈴鐺,行走在內蒙古茫茫草原上。
  • 天作幕地為臺,上海藝術家走進草原體驗「烏蘭牧騎」精神
    從8月15日「草原之聲•廖昌永獨唱音樂會」開幕分會場活動以來,10天之中,上海的藝術家有了一次極為難忘的經歷。他們深入草原走進基層,來到「烏蘭牧騎」誕生地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牧區,向內蒙古第一支「烏蘭牧騎」的老隊員們學習交流,為牧民演出。體驗了什麼叫「烏蘭牧騎」精神,也嘗試真真切切地做了回「紅色文藝輕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