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牧騎:讓文藝精品在內蒙古草原上開花結果

2020-12-23 內蒙古觀察

自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回信的3年裡,各級烏蘭牧騎以飽滿的熱情、颯爽的英姿一直行進在內蒙古大地上。75支烏蘭牧騎、3500餘名烏蘭牧騎隊員,不論男女老少,不畏嚴寒酷暑,深入農村牧區、走進校園廠礦、登上類車哨卡,為內蒙古人民演出21000餘場次……


  西烏珠穆沁旗烏蘭牧騎隊員深入牧區演出。


奈曼旗烏蘭牧騎隊員走進農村演出。


   12月18日,為了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激發青年隊員潛力,更好地傳播內蒙古自治區的優秀文化藝術,全區烏蘭牧騎青年骨幹全封閉接受了新媒體運用培訓,旨在讓富有正能量和教育意義的精品力作,藉助網絡新媒體、自媒體,更廣泛地傳揚出去,並深入民心、形成影響。這是我區烏蘭牧騎2020年工作計劃中的最後一項,也是藉助農閒時節為今後發展儲能蓄勢之舉。


  全區烏蘭牧騎新媒體運用培訓現場。

  實際上,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的統一安排,近3年來,各級各地烏蘭牧騎相繼組織開展了很多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加大投資力度 完善制度法規 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後,特別是老一輩烏蘭牧騎人,其信念更加堅定了。他們號召年輕一代奮發圖強,緊跟自治區全面發展的步伐,充分發揚優良傳統,紮根沃土,努力推動文藝創新,創作出一系列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文藝作品。在草原人民心中,內蒙古烏蘭牧騎就是一支充滿活力、傳播時代最強音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決心下的狠,政策先站臺。2017年12月,自治區黨委、政府迅速出臺了《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進烏蘭牧騎事業發展的意見》;2019年11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條例》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首部專業文藝院團地方性法規;2020年,為紮實推動烏蘭牧騎改革,制定《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條例實施細則》、重新修訂《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考核評估管理辦法》、完成上報《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0年)》。可以說,通過3年緊鑼密鼓的研討和發力,內蒙古烏蘭牧騎的職能職責、業務活動、改革發展、動態管理制度,以及分類評估與量化標準都有了強大的政策保障。

  3年來,自治區為繁榮烏蘭牧騎事業,設立了全區烏蘭牧騎發展專項經費3040萬元,先後為75支烏蘭牧騎配備了演出大巴車,為32個國貧旗縣配備了演出中巴車。為了實現烏蘭牧騎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2019—2020年,全區累計投入1.9億元。 明確創作重點 廣泛交流演出 「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總書記的回信為我們明確了創作定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剛寶力道是蘇尼特草原上名聞遐邇的說唱演員,看到總書記回信的當天晚上,他就奮筆疾書,創作出一部牧民喜聞樂見的「好來寶」;哈斯塔娜也感動不已,她根據牧民剪駝毛、搓毛線的場景,含著熱淚創作出獻禮舞蹈《蘇尼特布思貴》。

  3年來,根據每支烏蘭牧騎每年必須完成一臺自編自演的、符合烏蘭牧騎的小型多樣的節目要求,廣大文藝創作者緊緊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建黨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主題,陸續創作出一大批具有鮮明時代特徵、滿足農牧民和基層群眾需求、輕便靈活易於傳播、適合烏蘭牧騎演出的文藝劇(節)目,如歌曲《一路走來》、小品《駐村幹部》、小戲《暖心飯》、舞蹈《白衣築夢》、微影視《有這樣一個村長》、民樂合奏《輕騎兵》等等。


  小戲《暖心飯》劇照。  

  《如此攀比》劇照。

  《爭當致富星》劇照。

  其中,錫林郭勒烏蘭牧騎創排的民族歌舞劇《我的烏蘭牧騎》入選2018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點扶持十大劇目;內蒙古藝術學院烏蘭牧騎舞蹈班原創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參加2019年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並榮獲文華大獎,實現了內蒙古自治區在該領域獎項零的突破!


  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獲文華大獎。

  2020年,為了繁榮烏蘭牧騎的創作,各烏蘭牧騎積極聯合社會力量,新增戰勝新冠肺炎疫情復工復產、鄉村振興等主題創作,全區共收穫300餘部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頗有鮮明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優秀藝術作品。

  3年來,為了貫徹落實「草原文藝天天演」惠民演出工程,全區烏蘭牧騎不畏嚴寒酷暑,不論男女老少,走進農村、牧區、社區、校園、廠礦、邊防哨卡,每年演出服務不低於7000場次。2018年,全區東、中、西部遴選了8支優秀烏蘭牧騎,在呼和浩特市集中展演24場;在北京航天基地、朱日和基地和邊防部隊、哨所等慰問演出近200場。2019年,全區選取了30支優秀烏蘭牧騎,組成了15對互訪隊伍,按照大跨度、一對一、點對點的方式開展演出交流300餘場;還在阿拉善左旗舉辦了第八屆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藝術節,期間舉辦了文藝會演、深入基層演出、一專多能比賽、新時代烏蘭牧騎攝影電影展等重點活動,邀請了來自區內及新疆、青海、甘肅、吉林的22支烏蘭牧騎和「一專多能」隊員近1100人參加,惠及各族群眾15萬人次。從2018年至今,巴林右旗烏蘭牧騎等10餘支烏蘭牧騎還在國外進行過文化演出交流活動……


  巴林右旗烏蘭牧騎到山東聊城大劇院演出呼麥《女婿》。

  巴林右旗烏蘭牧騎赴印度參加對外文化交流演出情景歌舞《草原婚禮》。

  2020年6—7月,以「烏蘭牧騎月·一切為了人民」為主題,各烏蘭牧騎圍繞脫貧攻堅「百日行動」,以小分隊形式,在「六進」的基礎上助力文旅融合進景區,演出共計1329場,惠及群眾60餘萬人次。同時,開展文藝創作採風、理論宣講、科普知識、健康義診、貧困幫扶等,為基層群眾宣傳服務輔導900餘次;8—9月,選出16支烏蘭牧騎到對方旗縣與當地烏蘭牧騎交流演出120餘場;9—10月,開展「草原兒女愛祖國、中華民族共團圓」主題文藝宣傳下鄉演出700餘場;10—11月,由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烏蘭牧騎承擔,在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江蘇省、山東省、河北省等7個省(市)的14個市巡迴演出14場;11—12月,在赤峰學院舉辦了第二屆全區烏蘭牧騎新人新作比賽,從全區報送的聲樂、舞蹈、器樂、戲曲4個組別、488部作品中評審出98部作品入圍決賽…… 不忘傳承保護 創新宣傳方式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更多業態深刻體會到創新發展與轉型升級的重要性。烏蘭牧騎服務也不例外,為了進一步創新形式、拓展服務範圍、提升烏蘭牧騎服務水平,內蒙古出臺了《2020年網上烏蘭牧騎工作方案》。

  一是推動網上烏蘭牧騎隊伍建設。各烏蘭牧騎紛紛開設網上烏蘭牧騎服務公共帳號,以歌曲、舞蹈、曲藝等形式,藉助新媒體數字平臺,全面推動疫情防控期間文藝作品創作及宣傳展示工作,截至目前已經創作推出700餘部小型節目和作品。

  二是探索開發「網上烏蘭牧騎」PC版網頁和手機版微信H5。

  三是建立「烏蘭牧騎之家」。通過「烏蘭牧騎之家」「微課堂」等網絡服務平臺,目前已經為農村、牧區、社區居民提供技能傳授、政策宣傳等服務3000餘次,網上藝術培訓交流700餘場次,開展網絡文藝直播、單項節目演出7000餘場次。

  為了擴大宣傳,烏蘭牧騎還在中央電視臺、《中國文化報》、《內蒙古日報》、內蒙古電視臺、學習強國、今日頭條、各地廣播電視臺、烏蘭牧騎微信公眾號等傳統媒體、新媒體和自媒體上,分層次、多角度地宣傳了各地的演出、服務和輔導工作,還專門制訂了「烏蘭牧騎宣傳月」工作方案。

  1—5月,除年初深入農村、牧區、社區、校園、軍營進行了500餘場惠民演出外,其餘4個半月的時間,各地烏蘭牧騎的演出活動幾乎全部轉到網上,相繼開展了「3D頂碗舞」「唱起草原的歌」「烏蘭牧騎傳旗」「雲端交響」「烏蘭牧騎的日常」等活動,並利用各類新媒體數字平臺發送、傳播文藝節目、藝術輔導、培訓等1300餘次,瀏覽量擴大到1000萬人次。

  6月17日是烏蘭牧騎成立日,各烏蘭牧騎以文藝演出、入戶慰問的形式,在全區10個現場安排了網絡直播活動,第一次向全國觀眾全景式地展現了我區烏蘭牧騎演出、服務的真實情況。6月21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了「內蒙古烏蘭牧騎:紮根生活沃土 一切為了人民」4分鐘專題。

  為了大力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促進新時代烏蘭牧騎事業發展,內蒙古近年來還組織實施了《全區烏蘭牧騎原創經典作品傳承工程》,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音樂、舞蹈、曲藝保護傳承工作,已經收集、整理、復排了60個節目。 夯實隊伍基礎 強化理論研究 為了夯實烏蘭牧騎這支紅色輕騎兵的隊伍基礎,確保其健康可持續發展,近3年來,全區共舉辦各類業務培訓班15場次:2018年,舉辦了全區烏蘭牧騎隊長培訓班、全區烏蘭牧騎蒙漢語舞臺藝術創作培訓班、全區烏蘭牧騎音樂創作高級研修班和舞蹈編導高級研修班,在錫林郭勒職業學院、鄂爾多斯市的內蒙古民族幼兒師範高等學校和通遼市的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設立了烏蘭牧騎人才培訓基地;2019年,在3個培訓基地分別舉辦了全區烏蘭牧騎民族器樂培訓班、舞蹈編導培訓班、小戲小品表演人才培訓班、舞臺技術培訓班;2018年、2020年分別舉辦了兩屆全區烏蘭牧騎新人新作比賽,以推動烏蘭牧騎不斷出新人新作、提升烏蘭牧騎自編自創水平、促進各烏蘭牧騎間的交流學習。

  當然,理論研究方面也不能落下。2017年11月25日,組織召開了全區烏蘭牧騎「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烏蘭牧騎事業發展重要指示精神座談會」,75支烏蘭牧騎的隊長、老中青隊員代表在會上對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進行了深入學習,闡述了各自對烏蘭牧騎事業發展的思考。2018年6月22日,在呼和浩特市召開了「烏蘭牧騎座談會」,11月份在內蒙古藝術研究院舉辦了烏蘭牧騎發展論壇。2019年,舉辦了新時代烏蘭牧騎創新與發展研討會,編輯出版了《烏蘭牧騎回憶錄》《烏蘭牧騎優秀作品選》(歌曲、舞蹈類)等系列叢書,組織啟動了烏蘭牧騎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

  為了加強烏蘭牧騎的理論研究工作,2020年11月27——30日,還在呼和浩特市組織舉辦了全區烏蘭牧騎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修班,全區各烏蘭牧騎隊長、指導員150餘人參加。

  下一步,內蒙古烏蘭牧騎將結合評估工作,進一步總結烏蘭牧騎典型經驗,督促各地對新時代烏蘭牧騎如何發揮作用進行研究,並形成調研報告,編輯出版《烏蘭牧騎原創經典作品名錄》,目前已徵集獲國家級獎項節目210個,獲自治區級獎項節目1030個;還將編輯出版《烏蘭牧騎之路(下)(1997-2017年)》(歌曲、舞蹈類)。為了保護烏蘭牧騎的智慧財產權,研究人員已將全部申請材料提交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MV視頻 旗幟下的烏蘭牧騎

來源:內蒙古日報

相關焦點

  • 《草原上的烏蘭牧騎》再現烏蘭牧騎精神
    8月4日,「草原文藝為民演出季」系列演出活動之一民族歌舞《草原上的烏蘭牧騎》在內蒙古烏蘭恰特演出。《草原上的烏蘭牧騎》把烏蘭牧騎植根基層心貼心地為人民服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發努力的光輝歷程展示在舞臺上,突出了烏蘭牧騎的人民性、時代性和在文藝戰線的引領性。據悉,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條件下,「草原文藝為民演出季」於7月13日正式拉開帷幕,為期2個月。 記者 王磊 攝
  • 老照片中的烏蘭牧騎 活躍在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2017年11月21日,國家領導人勉勵烏蘭牧騎在新時代「紮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那麼什麼是烏蘭牧騎呢?這個名稱對於今天的年輕人來說可能有些陌生。
  • 《我的烏蘭牧騎》——永遠為草原歌唱
    烏蘭牧騎是草原上文藝的花朵,開到哪裡哪裡就有了鮮豔和快樂;烏蘭牧騎是草原上的星光和燈盞,照到哪裡哪裡就有了文化的光亮;烏蘭牧騎也是一個個搖籃,為內蒙古培育了無數的藝術人才,創作演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藝術作品。劇中主人公那日蘇在那達慕大會上演唱長調一鳴驚人後,被北京文工團看中,但那日蘇無法割捨與草原和牧民的深厚情誼,最終選擇留下。
  • 烏蘭牧騎 坐著勒勒車行走在草原
    2016年,烏蘭牧騎創作演出的民族情景歌舞劇《草原上的烏蘭牧騎》參加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  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的一封回信讓人們的目光聚焦在這支特殊的文藝工作隊伍上。  坐著勒勒車走向草原  1957年6月的一天,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草原上,一支僅有12人、兩輛勒勒車、幾件樂器的小隊伍向草原深處縱深。
  • 扎那:繼承「烏蘭牧騎精神」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1957年6月,第一支烏蘭牧騎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的草原上誕生,至今已走過61年。從創建初期只有2輛勒勒車、4件樂器和9名隊員的文藝輕騎隊,發展到今天的75支隊伍3000多名隊員,61年來,他們累計行程130餘萬公裡,為農牧民和各族群眾演出36萬餘場次,觀眾總數達2.6億人次,成為「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
  • ...內蒙古青年才俊與鄂託克旗烏蘭牧騎隊員共赴鄂託克草原牧區演出
    9月16日,在習近平總書記回信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一周年之際,內蒙古青年文藝才俊代表與鄂託克旗烏蘭牧騎隊員來到鄂託克旗阿爾巴斯蘇木烏蘭烏素嘎查為基層群眾帶去精彩的文藝演出。納森、呼斯楞、青格、烏英嘎等內蒙古青年文藝才俊與鄂託克旗烏蘭牧騎隊員們同臺演出,演出現場氣氛熱烈。
  • 內蒙古最燃形象宣傳片《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為您...
    《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天為幕布 地為舞臺心懷藝術 情系草原 一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二烏蘭牧騎75支隊伍,60餘載,服務觀眾2.6億人次,累計演出36萬場次。這是發生在內蒙古草原上的文藝傳奇。60年歲月變遷,隊員不斷新老更替,但是烏蘭牧騎紅色基因始終沒有改變,紮根草原,服務農牧民的初心始終沒有改變。三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迎風雪,冒寒暑,長期在戈壁草原上輾轉跋涉,為廣大農牧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
  • 紅色文藝輕騎兵草原獻歌獻舞 YY直播尋跡新時代烏蘭牧騎
    「穿過大風雪/走過大草原/我的勒勒車來到你面前……」在內蒙古大草原上,有一支紅色的隊伍,他們迎風雪、冒寒暑,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在草原深處為人民獻歌獻舞。他們就是被譽為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的烏蘭牧騎。
  • 烏蘭牧騎:人民沃土植根深
    那是1957年,內蒙古決定改造旗縣文化館,組建小型、流動、綜合性文化工作專業隊伍,名字就叫「烏蘭牧騎」。當年6月17日,第一支烏蘭牧騎在蘇尼特右旗成立,全隊9名演員開啟了「草原文藝輕騎兵」的一段徵程。 鬥轉星移,日月如梭。
  •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草原上流動的烏蘭牧騎:「只要有一個...
    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寶力根蘇木勝利嘎查的草地上,一輛印有「烏蘭牧騎」字樣的藍色大巴車緩緩停下,身著蒙古族服飾的老中青隊員們接連下車,忙著擺置板凳桌椅、換裝上妝、現場試音......草地即是舞臺,藍天就是幕布,一場演出馬上開始。
  • 根植草原六十三載,翁牛特旗烏蘭牧騎的輝煌你了解多少?
    赤峰市是內蒙古自治區兩個烏蘭牧騎工作隊首創試點之一。1957年6月25日,赤峰市第一支烏蘭牧騎在翁牛特旗海拉蘇建隊,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今天,小編就帶你走進翁牛特旗「烏蘭牧騎成立地紀念館」,回顧這支紅色文藝輕騎兵的光輝歷程。
  • 草原上的「精靈」來了!通遼市首屆烏蘭牧騎文藝匯演盛大開幕
    紮根生活沃土 一切為了人民 8月19日晚全市首屆烏蘭牧騎文藝匯演他們是紅色的嫩芽 綻放著鮮豔的傳奇他們情系草原 紮根草原把烏蘭牧騎的精神傳遞進百姓的心頭耳畔他們是永遠的烏蘭牧騎通遼市烏蘭牧騎人常年活躍在基層他們把烏力格爾好來寶的深情訴說把民歌海洋的歌潮舞韻把安代的奔放灑脫用最美的方式奉獻給科爾沁草原的父老鄉親送來了歡樂祥和
  • 通遼市首屆烏蘭牧騎文藝匯演圓滿落幕
    8月28日下午,通遼市首屆烏蘭牧騎文藝匯演閉幕式暨頒獎儀式在科區烏蘭牧騎劇場舉行、市級專家評委老師21人,對各旗縣烏蘭牧騎文藝專場演出、全市烏蘭牧騎隊員「一專多能」比賽、全市蒙漢語小戲小品大賽三個賽事環節進行公平公正的評選、打分。
  • 當他們遇上烏蘭牧騎……
    哈扎布獨特的唱法影響了一代代烏蘭牧騎的隊員。其中,最出色的一位就是烏蘭牧騎隊員拉蘇榮。他兩次拜師哈扎布的故事,至今還是草原上的一樁美談。 幾天後,他接到了被錄取的好消息,成為了烏蘭牧騎一名最年輕的隊員。隨著烏蘭牧騎在草原各地演出,拉蘇榮在演唱技藝上也得到了不斷提升。
  • 新時代的烏蘭牧騎 擁抱更美好的明天
    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正給群眾表演文藝節目 1957年6月,第一支烏蘭牧騎誕生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的草原上,至今已走過60年發展歷程。11月21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回信,勉勵他們要紮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如今,進入新時代的烏蘭牧騎,既面臨著新挑戰,同時也迎來了新機遇。
  • 首支中國電視文藝烏蘭牧騎在我市成立
    9月26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內蒙古電視藝術家協會聯合主辦的首支中國電視文藝烏蘭牧騎在我市成立並開展慰問演出活動。市領導邱革評、孫江、賈志奎、杜瑾芳參加授旗儀式。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副總編輯朝魯巴特,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電視文藝委員會秘書長李蘭,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邱革評為首批中國電視文藝烏蘭牧騎隊員頒發證書。
  • 天作幕地為臺,上海藝術家走進草原體驗「烏蘭牧騎」精神
    他們深入草原走進基層,來到「烏蘭牧騎」誕生地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牧區,向內蒙古第一支「烏蘭牧騎」的老隊員們學習交流,為牧民演出。體驗了什麼叫「烏蘭牧騎」精神,也嘗試真真切切地做了回「紅色文藝輕騎兵」。他們是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被牧民們親切地稱為「瑪奈烏蘭牧騎」,也就是「我們的烏蘭牧騎」。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回信,肯定60年來,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迎風雪、冒寒暑,長期在戈壁、草原上輾轉跋涉,為廣大農牧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傳遞了黨的聲音和關懷。
  • 烏審旗烏蘭牧騎喜獲多項殊榮
    經過激烈的角逐,烏審旗烏蘭牧旗創作編排的群舞《楠巴臺》榮獲「首屆內蒙古民間舞蹈大賽」專業組表演金獎,巴德瑪、呼魯格太榮獲創作銀獎,額爾定圖、斯仁榮獲作曲獎;群舞《達拉拉乾巴雅爾》榮獲「首屆內蒙古民間舞蹈大賽」專業組表演銀獎、傳承獎;烏審旗烏蘭牧騎老隊員哈拉金、巴德瑪榮獲「首屆內蒙古民間舞蹈大賽」評委會特別獎。
  • 和烏蘭牧騎一起感受草原上的火熱生活
    這裡是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的阿古拉鎮,王玫、田露、王舸、張國忠、沙呷阿依、王曉峰、唐躍生、胡旭東、劉新圈等藝術家在天高雲淡的大草原上領略了原汁原味的蒙古族音樂舞蹈風情。  天為幕,地為毯,這場不需要燈光和舞美的演出,由科左後旗烏蘭牧騎和當地的牧民共同完成,展現了科爾沁民歌之鄉的風採。
  •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召開《周恩來與烏蘭牧騎》創作研討會
    人民網北京12月5日電 12月4日下午,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辦的「電影《周恩來與烏蘭牧騎》劇本創作研討會」在中國文藝家之家召開。,北京師範大學新媒體影像研究中心主任、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陳曉雲,金盾音像出版社副社長李國盛,電影《周恩來與烏蘭牧騎》總策劃侯毅,電影《周恩來與烏蘭牧騎》編劇、導演孫海波,北京懋蘭君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出品人彭碰,電影《周恩來與烏蘭牧騎》導演孫德力,製片人王超等參加研討會,會議由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副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秘書長周由強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