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中的烏蘭牧騎 活躍在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2021-01-09 愛歷史

2017年11月21日,國家領導人勉勵烏蘭牧騎在新時代「紮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那麼什麼是烏蘭牧騎呢?這個名稱對於今天的年輕人來說可能有些陌生。

1957年6月17日,在內蒙古錫林格勒蘇尼特右旗上誕生了最早的一支烏蘭牧騎。烏蘭牧騎源自蒙古語,它的意思為「紅色的幼芽」,繼而引申為「紅色文藝輕騎兵」。隨後在內蒙古各旗,各縣,各盟,各市乃至自治區都有了屬於自己的烏蘭牧騎。

烏蘭牧騎是一支小型而又特殊的文藝團體,他們少則數人,多則幾十人。前往演出時,往往一個人要擔任多種職務,除了能夠進行文藝演出外,還會放映電影,普及科學知識,送醫送藥,為牧民理髮,甚至還要擔任馬背小學的教員。

烏蘭牧騎的隊員都繼承了蒙古民族能歌善舞的特點,能拉會唱,還能自己作詞作曲。儘管許多人認為烏蘭牧騎的隊員一專多能,表演的內容並不能稱之為「高大上」,也難有可以稱為「經典」的作品。但烏蘭牧騎的演出貼近生活,緊扣時代脈絡,卻深受牧民歡迎。

1981年,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曾受邀前往日本演出,全團除1名翻譯外僅有5名演員。他們在2個小時的演出中為日本觀眾呈現了獨唱、重唱、舞蹈、器樂等各種節目,連演8場,場場爆滿,讓日本人嘆為觀止。

想像一下,當烏蘭牧騎在鮮紅的隊旗帶領下,長長的馬隊馱著演出的道具,深入牧區,在遼闊的草原上唱起《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在屬於那個時代動人旋律帶領下,隊員們跳起熱情的舞蹈,那是屬於整個中國紅色年代草原文化繁榮發展的紅色記憶。

烏蘭牧騎作為草原上進行文化宣傳的一支輕騎兵,曾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他們在草原上不論觀眾多少,不論條件好壞,只要有群眾需求,騎馬搭車說走就走,堅持把文藝演出送到群眾當中。60年來,烏蘭牧騎從草原生活中吸取營養,累計創作和演出了上萬個節目。

今年是烏蘭牧騎成立60周年,這是一支為繼承和發揚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獨特貢獻,樹立民族自信的文藝尖兵。

相關焦點

  • 紅色文藝輕騎兵草原獻歌獻舞 YY直播尋跡新時代烏蘭牧騎
    「穿過大風雪/走過大草原/我的勒勒車來到你面前……」在內蒙古大草原上,有一支紅色的隊伍,他們迎風雪、冒寒暑,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在草原深處為人民獻歌獻舞。他們就是被譽為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的烏蘭牧騎。
  • 內蒙古最燃形象宣傳片《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為您...
    《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天為幕布 地為舞臺心懷藝術 情系草原 一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二烏蘭牧騎75支隊伍,60餘載,服務觀眾2.6億人次,累計演出36萬場次。這是發生在內蒙古草原上的文藝傳奇。60年歲月變遷,隊員不斷新老更替,但是烏蘭牧騎紅色基因始終沒有改變,紮根草原,服務農牧民的初心始終沒有改變。三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迎風雪,冒寒暑,長期在戈壁草原上輾轉跋涉,為廣大農牧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
  • 扎那:繼承「烏蘭牧騎精神」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1957年6月,第一支烏蘭牧騎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的草原上誕生,至今已走過61年。從創建初期只有2輛勒勒車、4件樂器和9名隊員的文藝輕騎隊,發展到今天的75支隊伍3000多名隊員,61年來,他們累計行程130餘萬公裡,為農牧民和各族群眾演出36萬餘場次,觀眾總數達2.6億人次,成為「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
  • 科左後旗烏蘭牧騎:千錘百鍊始成鋼爭做「紅色文藝輕騎兵」先鋒部隊
    近年來,科左後旗烏蘭牧騎牢記總書記囑託,本著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順應人民意願、反映人民關切,從群眾生產生活的實踐中汲取養分,堅持對藝術的追求、創作的熱情,堅持對技術千錘百鍊、精雕細琢,創作出了近百部優秀原創作品,深得群眾喜愛和社會各界認可,被評為全區優秀一類烏蘭牧騎,成為了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先鋒部隊。
  • 烏蘭牧騎:讓文藝精品在內蒙古草原上開花結果
    自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回信的3年裡,各級烏蘭牧騎以飽滿的熱情、颯爽的英姿一直行進在內蒙古大地上。他們號召年輕一代奮發圖強,緊跟自治區全面發展的步伐,充分發揚優良傳統,紮根沃土,努力推動文藝創新,創作出一系列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文藝作品。在草原人民心中,內蒙古烏蘭牧騎就是一支充滿活力、傳播時代最強音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決心下的狠,政策先站臺。
  • 炎炎夏日 紅色文藝輕騎兵高歌曼舞情灑軍營 烏蘭牧騎文藝小分隊慶...
    炎炎夏日 紅色文藝輕騎兵高歌曼舞情灑軍營 烏蘭牧騎文藝小分隊慶「八一」慰問紀實 2020-08-03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總書記牽掛的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現在怎麼樣了
    光明網 李政葳  烏蘭牧騎的勒勒車走到哪裡,哪裡就撒下串串歌聲、片片笑語……「烏蘭牧騎」是內地歌舞團的名字,「烏蘭」是「紅色」的意思,「牧騎」為「樹杈上的嫩芽」,後來被人們引申為「紅色文化工作隊」或「紅色文化輕騎兵」。  寒來暑往,從1957至今,烏蘭牧騎走過了61年的發展歷程。
  • 根植草原六十三載,翁牛特旗烏蘭牧騎的輝煌你了解多少?
    ,擔負著傳播先進文化、活躍農村牧區文化生活的重要任務,被稱為「紅色文藝輕騎兵」。赤峰市是內蒙古自治區兩個烏蘭牧騎工作隊首創試點之一。1957年6月25日,赤峰市第一支烏蘭牧騎在翁牛特旗海拉蘇建隊,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今天,小編就帶你走進翁牛特旗「烏蘭牧騎成立地紀念館」,回顧這支紅色文藝輕騎兵的光輝歷程。
  • 「紅色文藝輕騎兵」演繹草原歡歌
    3月15日晚,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主辦的「春綠隴原」文藝展演《雪山草原蒙古人》專場演出,在蘭州黃河劇院上演。 (記者張鐵梁)  雪山草原蒙古人,多彩最炫民族風。3月15日晚,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主辦的「春綠隴原」文藝展演《雪山草原蒙古人》專場演出,在蘭州黃河劇院上演。在悠揚的馬頭琴聲和豪邁的民族舞蹈相伴中,金城觀眾領略了烏蘭牧騎「紅色文藝輕騎兵」的獨特藝術魅力。
  • 《我的烏蘭牧騎》——永遠為草原歌唱
    烏蘭牧騎是草原上文藝的花朵,開到哪裡哪裡就有了鮮豔和快樂;烏蘭牧騎是草原上的星光和燈盞,照到哪裡哪裡就有了文化的光亮;烏蘭牧騎也是一個個搖籃,為內蒙古培育了無數的藝術人才,創作演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藝術作品。劇中主人公那日蘇在那達慕大會上演唱長調一鳴驚人後,被北京文工團看中,但那日蘇無法割捨與草原和牧民的深厚情誼,最終選擇留下。
  • 天作幕地為臺,上海藝術家走進草原體驗「烏蘭牧騎」精神
    從8月15日「草原之聲•廖昌永獨唱音樂會」開幕分會場活動以來,10天之中,上海的藝術家有了一次極為難忘的經歷。他們深入草原走進基層,來到「烏蘭牧騎」誕生地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牧區,向內蒙古第一支「烏蘭牧騎」的老隊員們學習交流,為牧民演出。體驗了什麼叫「烏蘭牧騎」精神,也嘗試真真切切地做了回「紅色文藝輕騎兵」。
  • 草原上的「精靈」來了!通遼市首屆烏蘭牧騎文藝匯演盛大開幕
    紮根生活沃土 一切為了人民 8月19日晚全市首屆烏蘭牧騎文藝匯演他們是紅色的嫩芽 綻放著鮮豔的傳奇他們情系草原 紮根草原把烏蘭牧騎的精神傳遞進百姓的心頭耳畔他們是永遠的烏蘭牧騎通遼市烏蘭牧騎人常年活躍在基層他們把烏力格爾好來寶的深情訴說把民歌海洋的歌潮舞韻把安代的奔放灑脫用最美的方式奉獻給科爾沁草原的父老鄉親送來了歡樂祥和
  • 通遼市首屆烏蘭牧騎文藝匯演圓滿落幕
    8月28日下午,通遼市首屆烏蘭牧騎文藝匯演閉幕式暨頒獎儀式在科區烏蘭牧騎劇場舉行01通遼市首屆烏蘭牧騎文藝匯演系列活動共邀請自治區、市級專家評委老師21人,對各旗縣烏蘭牧騎文藝專場演出、全市烏蘭牧騎隊員「一專多能」比賽、全市蒙漢語小戲小品大賽三個賽事環節進行公平公正的評選、打分。
  • 烏蘭牧騎 坐著勒勒車行走在草原
    2016年,烏蘭牧騎創作演出的民族情景歌舞劇《草原上的烏蘭牧騎》參加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  幾十年前,「草原文藝輕騎兵」在「那達慕」大會上表演蒙古族舞蹈留影。  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的一封回信讓人們的目光聚焦在這支特殊的文藝工作隊伍上。  坐著勒勒車走向草原  1957年6月的一天,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草原上,一支僅有12人、兩輛勒勒車、幾件樂器的小隊伍向草原深處縱深。
  • 「紅色文藝輕騎兵」攜手金焯拉,拉開全國巡演大幕|大劇院|鄂爾多斯...
    年1月2日,由北京保利劇院與北京金焯拉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攜手打造的首場「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大型文藝演出在安徽合肥大劇院拉開帷幕,伴隨著此次演出的圓滿成功,2020年度將在全國各大城市陸續開展40場精美演出,在中華大地颳起最炫的草原民族風。
  • 烏蘭牧騎:人民沃土植根深
    那是1957年,內蒙古決定改造旗縣文化館,組建小型、流動、綜合性文化工作專業隊伍,名字就叫「烏蘭牧騎」。當年6月17日,第一支烏蘭牧騎在蘇尼特右旗成立,全隊9名演員開啟了「草原文藝輕騎兵」的一段徵程。 鬥轉星移,日月如梭。
  •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草原上流動的烏蘭牧騎:「只要有一個...
    烏蘭牧騎的蒙古語原意是「紅色的嫩芽」,是活躍在草原農舍和蒙古包之間的文藝團隊,誕生至今已有61年。「這些都是我們的童年記憶,小時候每次有演出,爸媽就帶著我們從一百多公裡的草原騎馬趕來,有時動輒有近千人圍觀。」住在附近的村民蒙克吉日嘎拉,很早就從村裡的微信群裡得知了演出消息,便和鄰居們結伴駕車前來觀看。
  • 《草原上的烏蘭牧騎》再現烏蘭牧騎精神
    8月4日,「草原文藝為民演出季」系列演出活動之一民族歌舞《草原上的烏蘭牧騎》在內蒙古烏蘭恰特演出。《草原上的烏蘭牧騎》把烏蘭牧騎植根基層心貼心地為人民服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發努力的光輝歷程展示在舞臺上,突出了烏蘭牧騎的人民性、時代性和在文藝戰線的引領性。據悉,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條件下,「草原文藝為民演出季」於7月13日正式拉開帷幕,為期2個月。 記者 王磊 攝
  • 烏蘭牧騎進校園用蒙古族歌舞燃爆課堂
    10月25日,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直屬烏蘭牧騎團隊走進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學的課堂,為同學們帶來呼麥、四胡、馬頭琴、頂碗舞、蒙古族合唱等表演,同學們不禁跟隨著歡快的蒙古族樂曲旋律擺動起來,現場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
  • ...內蒙古青年才俊與鄂託克旗烏蘭牧騎隊員共赴鄂託克草原牧區演出
    故鄉就在杭錦旗、曾經也是烏蘭牧騎隊員的青年文藝才俊青格為觀眾送上歌曲《夢中的草原》,藍天為幕布,草原為舞臺配合她清麗剔透,空靈婉轉的歌聲,為基層群眾送去了一場精美絕倫的視聽盛宴。>「很多人給我揮手,我真的很感動,所以我離不開草原,烏蘭牧騎也離不開草原,烏蘭牧騎和別的文藝團體不一樣,我希望我們這樣的文化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