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中瀰漫著一種定局的氣息,歐洲繪畫,一套概念演變

2020-08-28 酒空人已飛

大致來說,藝術的故事就是兩大獨立藝術家群體的故事,他們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這個世界上有東方藝術家群體和歐洲藝術家群體,東方藝術就像一個複雜的運河系統,河道彼此平行,但偶爾交叉;西方藝術則像一條大河,只有一條幹流,不斷地有新的支流匯入其中,而這些支流又不斷地改變這條大河的特質。因此,對東方藝術的研究,會使歷史學家置身於不同的旅程中;而對歐洲藝術的研究,卻像是面對一個穩定進化的有機體。中國繪畫中瀰漫著一種定局的氣息,而歐洲繪畫卻常常讓人覺得這是從一套更早的概念演變而來,而且還埋下了萌發其後概念的種子。

當然,這兩個群體並未覆蓋人類藝術活動的所有領域。無論處在地球上哪個地區,歷史上哪個時代以及文明發展的哪個階段,人類總是可以發展出一種視覺語言。就拿黑人藝術、墨西哥藝術及秘魯藝術來說,它們屬於同一種視覺語言的不同分支,就本章的主旨而言,可以將它們排除在外。亞洲與歐洲的藝術構成了世界藝術的主體部分,也是最輝煌燦爛的部分。要描述東西兩大體系在表達方式上的不同並不容易,但是如果把任意兩件東方和歐洲的藝術作品放在一起,你一眼就能看出二者間的巨大差異。


一幅出自中國宋元時期畫家之手的人物畫或山水畫,一幅委拉斯凱茲創作的肖像畫或者康斯特布爾創作的風景畫,仿佛是兩種不同的力量在不同方向上創造的。拿一件印度神廟裡的石雕與一件義大利雕塑家多納泰羅的作品進行對比,或者拿一幅波斯細密畫與14世紀晚期《聖經》中的一頁來做個比較,也會得到同樣的感受。要想界定這些力量,同時揭示它們的作用方向,就需對東西方人的心理狀態、宗教信仰以及社會結構進行全面比較,但這超出了本文的討論範疇,而指出東西方典型的藝術作品之間一些明顯的差異更有意義。

兩大藝術之間偶爾也會發生一些聯繫,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拜佔庭藝術家曾經有一段時期做到了兼收並蓄,但最終義大利的拜佔庭藝術西方化,而俄羅斯的拜佔庭藝術要麼東方化,要麼變得乏善可陳。不過此類聯繫極其罕見。從絕大部分有記載的歷史上看,東西兩大藝術流派一直沒有發生聯繫。

對比一下典型的中國山水畫和典型的歐洲風景畫,馬上就會發現,歐洲藝術家通常喜歡描繪從某個特定角度觀察到的風景,比如一年中某個特定季節特定天氣下的某一片鄉村風景,而中國畫家則更傾向於表現某種情緒下的景色。前者是對特定場景的個人化記錄,後者是對人與自然溝通的形式化表達。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東方畫家對自然的觀察就不如西方畫家那麼細緻。歐洲畫家滿足於將特定的風景轉換成畫作,而東方畫家則是把一整片風景吸收到自己的體系中,然後再通過筆法釋放出來。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東方藝術不像西方藝術那樣注重視覺經驗的本質。透視法則的發現對佛羅倫斯藝術的發展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但是在大部分東方藝術世界,這一法則基本上是缺失的。在試圖表現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後面時,波斯細密畫家不是讓遠處的物體顯得更小,而是會把它放在畫面中更靠上的位置。

相關焦點

  • 歐洲繪畫的空間與錯覺
    作者:尼古拉斯·彭尼  日前,「外交使團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論壇」在北京舉辦,原英國國立美術館館長尼古拉斯·彭尼爵士以「歐洲繪畫的空間與錯覺」為題,開啟了「歐洲人與中國藝術」系列的第一場講座。
  • 一展縱覽歐洲繪畫500年是什麼感受?|魯本斯|繪畫|歐洲|倫勃朗|莫奈...
    嘉年華與四旬齋之戰鄉村舞蹈寓言畫一般都映射一個主題或抽象的概念,亦或是通過展示一個複雜的故事來強調其中的道德意義。展出作品之一的《味覺》,是小揚·勃魯蓋爾臨摹自己父親老揚·勃魯蓋爾五幅感官系列畫作中的一幅。五覺包括聽覺、味覺、觸覺、視覺、嗅覺、聽覺,是17世紀藝術中一個傳統寓言畫題材。
  • 一展縱覽歐洲繪畫500年是什麼感受?|繪畫|歐洲|倫勃朗|莫奈|風景畫...
    嘉年華與四旬齋之戰鄉村舞蹈寓言畫一般都映射一個主題或抽象的概念,亦或是通過展示一個複雜的故事來強調其中的道德意義。展出作品之一的《味覺》,是小揚·勃魯蓋爾臨摹自己父親老揚·勃魯蓋爾五幅感官系列畫作中的一幅。五覺包括聽覺、味覺、觸覺、視覺、嗅覺、聽覺,是17世紀藝術中一個傳統寓言畫題材。
  • 祁海平:抽象繪畫中的中國表情
    形式上也經歷了寫實、表現和抽象的演變過程。 上世紀80年代,學習油畫的中國油畫家普遍意識到向西方學習傳統,首先要從地道的寫實技法開始。1988年,當時還在廣西藝術學院任教的祁海平,專門到魯迅美術學院辦的法國專家伊維爾技法班學習了一套嚴謹的油畫技法。1989年,祁海平考入了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創作研修班。
  • 藝術欣賞:中、西方繪畫融合理念與徐悲鴻的繪畫
    中國文人寫意畫白元代起開始佔主導地位,但隨著文人們熱中於仕途,思想上守舊,不求創新,繪畫作品上缺乏藝術土體意識。明代時期,這種藝術的復古,保守思想尤為嚴重。到了清初「四王」,更加因為其學習古人成就大而得到推崇,中國傳統繪畫面臨著嚴峻的危機。而此時,有創新的畫家出現,諸如任伯年,吳呂碩,「四僧」等,既注重傳統又尋求新意,給中國的傳統繪畫注入了一絲新意。
  • 什麼是「中國繪畫」?誰定義了「中國繪畫」?
    在《誰在看中國畫》一書中,曾任英國牛津大學藝術史系教授的作者柯律格提出,正是中國及其他國家的觀看者塑造了「中國繪畫」這一概念,而中國境內的觀看者更是影響了「中國繪畫」內容與形式的演變。「中國畫」這一藝術類別,是由作為創作者的藝術家本人和作為觀看者的士紳、帝王、商賈等人共同定義的。
  • 去歐洲繪畫大展覓大師風採
    去歐洲繪畫大展覓大師風採金羊網  作者:朱紹傑  2020-01-14 1月10日,廣東省博物館新年重磅大展《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
  • 17-18世紀的歐洲繪畫藝術
    普桑是法國古典主義繪畫的創始者和傑出代表,他在法國藝術史上被譽為「法國繪畫之父」。普桑主張以「崇高的風格」去描繪事物,因為繪畫本身就是一種極為莊重神聖的行為。他追求普遍而典型的東西,色彩不要太熾烈,姿態和構圖不要太誇張,作品有一種文學般的含蓄之美。
  • 藝術人物|祁海平:抽象繪畫中的中國表情
    形式上也經歷了寫實、表現和抽象的演變過程。上世紀80年代,學習油畫的中國油畫家普遍意識到向西方學習傳統,首先要從地道的寫實技法開始。1988年,當時還在廣西藝術學院任教的祁海平,專門到魯迅美術學院辦的法國專家伊維爾技法班學習了一套嚴謹的油畫技法。1989年,祁海平考入了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創作研修班。
  • 藝術概念的演變:從美術到視覺藝術
    據史料記載,歐洲自17世紀開始使用「美術」(Fine Arts)這個概念,泛指具有美學趣味和價值的活動及其產物,包括繪畫、雕塑、建築、音樂和詩歌五大門類,以區別於具有實用功能的工藝美術(Crafts)。
  • 東畫西漸,十七世紀歐洲宗教繪畫中,中國元素如何與西方繪畫結合
    在人類創造的文明中,繪畫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歷經時間長河,給世世代代的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盛宴,滋養著人的思想,促進人們的成長。這些優秀的表現形式歷來是不分國界的,美好的事物不僅受當地人的喜愛,其他地區的人們同樣能從中獲得營養。
  • 巖彩繪畫:中國本土繪畫當代轉型的生長點
    正如美術史家牛克誠在《晤對材質》中所說的:「晤對材質,是對材料的覺悟、體認、靜思與玩味,是對材質認識與把握的一種東方式的思維與感覺。」巖彩材質的天然美感、色彩表現、語言結構和內蘊意味都是巖彩畫家對巖彩材質的心中「意會」,「這種意會結晶到巖彩作品中,即是在實現著一種以材質為媒介的精神創造」。
  • 兩位歐洲繪畫巨匠在中國「相遇」 
    ,一個把世界各地當作自己故鄉的畫家,400年後非凡相遇,他們的油畫作品合璧展首次登陸中國,「歐洲油畫經典——提香與魯本斯作品展」將於6月18日在全山石藝術中心開展。它影響歐洲幾代重要油畫家,魯本斯就是其中一個。
  • 一展縱覽歐洲繪畫500年是什麼感受?
    嘉年華與四旬齋之戰鄉村舞蹈寓言畫一般都映射一個主題或抽象的概念,亦或是通過展示一個複雜的故事來強調其中的道德意義。展出作品之一的《味覺》,是小揚·勃魯蓋爾臨摹自己父親老揚·勃魯蓋爾五幅感官系列畫作中的一幅。五覺包括聽覺、味覺、觸覺、視覺、嗅覺、聽覺,是17世紀藝術中一個傳統寓言畫題材。
  • 速寫繪畫是一種能讓我們近距離感受生活的繪畫方式
    速寫繪畫是一種讓我們能夠近距離感受生活的一種美術方式。速寫繪畫這種訓練。是造型基礎的很重要的階段。同時速寫相對簡單,零基礎的學員也可以很快的上手。速寫可以更形象的幫助藝術家們理解繪畫的概念。建立一套屬於繪畫的觀念和觀察方法以及表現方法。速寫的繪畫練習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是要對細節和要點進行展開深入的分析。從一個點出發,結合構圖和實用的技法。準確地描繪出物體的基本結構和生長規律(植物)。什麼是速寫呢?在傳統的美術教學當中,速寫是必學的美術科目屬於相對獨立的藝術表現形式。它有三個特點。
  • 美術研究|她將中國傳統繪畫和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概念相交融!
    在傳統印度宇宙觀中,今生所需忍受的艱難困苦,皆因其前世所為,同時也決定著來世的重生。在我們所處的當代社會,「堪忍」的概念在更加普世的範疇裡指代人類在苦難中生存的能力。在喻紅的繪畫中,她用一種史詩般的敘事展開這些「堪忍」故事,並通過面對心之所向與力所不及,將它們轉化為在這個時代中對人之脆弱的隱喻。
  • 淺談全球49種繪畫類型及其從古至今的演變技巧(下篇)
    35.丹培拉繪畫丹培拉(Tempem)是歐洲繪畫傳統中一種特殊而又包含豐富的技法和材料體系。在木板上用蛋黃和水調和顏料粉繪畫。當代版畫的概念主要指由藝術家構思創作並且通過製版和印刷程序而產生的藝術作品,具體說是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版畫藝術在技術上是一直伴隨著印刷術的發明與發展的。古代版畫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數銅版刻和套色漏印。獨特的刀味與木味使它在中國文化藝術史上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與地位。
  • 淺談18世紀風靡法國及歐洲的洛可可繪畫藝術
    這與當時歐洲大陸的格局有關,此時的法國成為歐洲大陸的第一強國,與之相適應,歐洲的藝術中心也由文藝復興的義大利轉換到了獨領風騷的法國。洛可可的含義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是一種藝術風格。在繪畫中它表現為色彩絢麗,形象肉感,渲染愛情,嬌豔華麗。其次,它是一個藝術時期,一般指18世紀的歐洲。再次,它指一種藝術思潮。不僅僅表現為繪畫,建築,而且表現為許多藝術種類。
  • 從倫勃朗看到莫奈高更,廣州今起呈現五百年歐洲繪畫
    廣東省博物館據《廣州日報》報導,此次展覽依據創作時間和繪畫題材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是「歐洲的宗教繪畫(1350-1700)」「畫中有『話』:歐洲寓言畫、靜物畫和風俗畫(1600-1750)」「惟妙惟肖:肖像畫(1550-1800)」「如畫的自然,歐洲風景畫(1600-1750)」「改變過去的傳統:1800年後的歐洲藝術」「印象派,一種新的風格與趣味
  • 倫勃朗的時代,16至18世紀的歐洲繪畫,燦爛的視覺感受
    在南方則以西歐的弗蘭德(泛指古代尼德蘭南部地區,大約包括今比利時、盧森堡以及法國東北的部分區域)為中心,既有貴族氣息、宗教色彩,又有新的人文主義追求。以人像為主題的繪畫往往介入時代和社會因素。不同時期各種階層的精神氣質在人物畫的記錄中得以呈現。這些畫面中的肖像有的彰顯榮譽,有的承載回憶,具備穿透心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