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詩人最愛寫的也是最動人的女子形象,尤其是王昌齡的這首詩

2020-12-04 老張侃詩詞

古詩詞當中,描寫到了很多女性形象。她們中,有思婦形象,比如那「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有的是美麗女性形象,比如那「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這些女子形象的存在,為中國古詩詞提供了諸多關於美的參照。她們的美,不同於世間一切的美。她們美的動人,美的攝人心魄。而古詩詞的作者,多數都是男性,從男性角度去審視女子,更覺她們的動人。

古詩詞中的女子,精美精緻

當然,除了這兩種之外,還有一種女子,是詩人最愛寫的。這種女子是勞動者,然而卻在詩人這裡收穫了難以言說的美感。尤其是王昌齡的這首詩,且看: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這首詩的題目是《採蓮曲》,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寫的採蓮女子形象。

王昌齡·採蓮曲

古人欣賞蓮花,因為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所以對於採蓮女也有了很多的關注。最早的「蓮葉何田田」的詩句之後,李白、白居易、王勃、陸遊等人都留下了諸多的採蓮詩句。即便是王維,也有「蓮動下漁舟」的詩句。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而其中最出色的採蓮女詩句,就不得不提王昌齡的這首《採蓮曲》了。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王昌齡作為邊塞詩人,多寫「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詩句,只不過沒想到,王昌齡寫如此嬌媚的採蓮女,依然可以如此精彩。

採蓮曲

開篇第一句,寫採蓮女裙子和荷葉一樣的顏色,「荷葉羅裙一色裁」,簡直與大自然完美融合為一體,渾然天成,更突顯採蓮少女的自然天性。

採蓮女

第二句寫的採蓮少女的容貌之美,「芙蓉向臉兩邊開」,意思是說少女的臉龐紅潤豔麗如同出水的荷花,比喻不新鮮,但是融合在這幅採蓮圖中,就顯出光彩來了。採蓮少女的臉龐正掩映在盛開的荷花中間,看上去好象鮮豔的荷花正朝著少女的臉龐開放。這樣美麗的景色,如何不讓人心動!

採蓮女

美麗的蓮花加上美麗的少女臉龐,自然清新的荷葉,配上清秀可人的採蓮少女,如此和諧的景色,讓人更加感嘆大自然的神奇,更凸顯出採蓮女子的精靈之美。

採蓮女動人形象

正是因為第一句的鋪墊,所以才引出三四句來。第三句「亂入池中看不見」,因為採蓮女子和荷塘完美融為一體了,所以從遠處望去,無法辨別出採蓮女究竟在哪裡。這給了凝望的詩人在剎那間所產生的一種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覺。然而正在詩人細細辨別尋找少女的時候,「聞歌」才恍然大悟,「看不見」的採蓮女子早就成為了荷塘中的一部分,「只在荷塘中,花深不知處」。唯有聽到歌聲,才能感知採蓮女所在位置。

採蓮女

王昌齡寫詩總有意味深長,這首詩也不例外。這首詩的前兩句寫荷塘和採蓮女,後兩句則是著重寫詩人的想像和感受,如此兩相結合,創造出人花難辨、花人同美的意境,讓人沉浸其中。

採蓮女子活力

古人筆下的女子有很多,但是寫其活力、動人的,唯有採蓮女。尤其是王昌齡的這首詩,將採蓮女之美、之活力、之清新可人一併展現,清淨悠遠,意味深長,實乃大美之作。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王昌齡寫邊塞,這3首最妙,悲壯而不悽涼,說的就是他!
    本文就為大家介紹王昌齡最妙的3首邊塞詩,悲壯而不悽涼,說的就是他!1、《從軍行七首·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裡愁。王昌齡寫的多是雄渾高昂的關山之辭,就算是閨怨也沒有那種纏綿不舍,就像這首詩中的最後一句「無那金閨萬裡愁」,一筆帶過,果然是印象中的「詩家天子」、「七絕聖手」。即使他在詩的前三句中極力敘事寫景渲染氣氛,但最後一句還是筆鋒一轉,將自己的愁和家鄉老婆的相思之苦放在一起,一下子覺得自己的愁實在不是什麼事。豁然開朗。
  • 王昌齡這首詩充滿了諷刺,借用衛子夫的故事,講述了現實的殘酷
    而在眾多的唐詩中,尤其以王昌齡的詩最具有諷刺意味,他大部分的作品都寫得很深刻,無論是對於性的探討,還是對於現實諷刺,那都是令人震撼,特別是這首經典的《春宮曲》,所描寫得正是漢朝衛子夫,如何從一個普通的歌女變成了皇后,最後又是下場很悽慘的故事。
  • 詩人王昌齡一生大起大落,下場悽慘,所有的原因都寫在了這首詩裡
    王昌齡是我國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也是邊塞詩詞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天我們分享的這首詩雖然是一首送別詩,但是卻可以對王昌齡的個性與品格一探究竟。這首詩是王昌齡在當江寧丞的時候做的,當時王昌齡的好朋友辛漸要和他分別,北上洛陽。王昌齡送君千裡,終須一別,依依不捨。詩人不能陪自己的好朋友回到家鄉,更不能回去與自己的親人重逢,所以滿是無奈與失望,只能憑藉詩詞傳達自己的思念和高遠志向了。
  • 邊塞詩之外,王昌齡的這首閨怨詩同樣精彩,一句一折,波瀾橫生
    在唐代文學史上,王昌齡歷來被歸入到邊塞詩人的行列。因為這個詩人的詩篇,大多雄闊豪邁,留下諸如「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經典詩句,代表了自信豪放的盛唐氣象。不過,熱衷於功名與邊塞的王昌齡,還寫出了大量風格迥異的閨怨詩。
  • 「七絕聖手」王昌齡,這7首代表作不可不背!
    前面說過,最能體現唐詩特色的,就是邊塞詩。王昌齡的這首《出塞》,就是唐朝邊塞詩的代表作,後世不少詩評家,將其評為唐朝最好的七言絕句。這首詩不僅唱出了貫穿古今的邊地徵戰之苦,更突出了盛唐時期詩作常以艱危見昂揚的特點。
  • 王昌齡五十二首送別詩中,這一首最受世人推崇!
    王昌齡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雖然他最著名的是那些邊塞詩,但是他的送別詩在唐代詩歌中依然佔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王昌齡一生詩作共計兩百餘首,單是送別詩就達到五十二首。其審美情趣和表達藝術,在唐代送別詩中都極具特色。
  • 王昌齡晚年被貶到龍標,途中寫下的這首詩,開篇就充滿了無限憂愁
    王昌齡在被貶到龍標的途中,寫下了很多的悽美之作,其中最經典的要數這首《聽流人水調子》,整首詩充滿了憂愁,讀來也是讓人肝腸寸斷。王昌齡在這首詩中用一種極為悲痛的口吻,道盡了人生的無奈,還有悲痛之苦,每一句都直擊人心,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發自肺腑的吶喊。所以這首詩寫得很感人,可見當時的王昌齡心灰意冷,才會寫得如此悽美,讀來讓人悲痛萬分。孤舟微月對楓林,吩咐鳴箏與客心。
  • 王昌齡這首詩生動有趣,把古代採蓮女描繪的活靈活現,很值得一讀
    王昌齡是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他的很多詩作都寫得大氣磅礴,讀來更是令人熱血沸騰,而且他的很多詩作都非常的經典,所以讀他的詩作,最是能夠感受到唐詩裡的那種霸氣。其實王昌齡除了描寫邊塞的風光,以及邊塞的戰爭之外,他的一些比較抒情的作品,也是非常值得一讀,例如他的這首《採蓮曲》,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描繪的生動有趣,詩人把古代採蓮女描繪的活靈活現。
  • 王昌齡的這首詩並不出名,手法卻極其高妙,令人拍案叫絕!
    尤其是在唐代的對外戰爭中,許多詩人參與進去,對邊塞和軍旅生活有親身體驗,寫下了一首首關於戰爭的千古詩篇,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塞下曲》,便是王昌齡的一首以戰爭為題材的詩。雖然它相比較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和《從軍行》「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來說,要不出名的多,甚至很冷門。
  • 王昌齡的這首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扣人心弦!
    「愁」,似乎也成為了我國古典詩詞裡最普遍的思想感情。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聽流人水調子》,來共同體會古典詩詞裡的「愁」。與一般寫「愁」詩所不同的是,王昌齡這首詩通篇無一愁字,卻句句是在寫愁,即含蓄地將詩人內心的愁表達了出來。據記載,這首詩大約是王昌齡晚年遭貶赴龍標貶所(今湖南黔陽)途中,偶聽流人箏樂有感而發。因此這首詩主要表達的就是遷客愁。
  • 王昌齡最哀怨的詩,全詩卻無一怨字,另一詩人的評論一針見血
    王昌齡是唐代很出名的大詩人,被人稱為「詩中天子,七絕聖手」,從這個稱號我們就能看出來王昌齡善寫七絕詩,堪稱七絕詩中之最。小編本文要給大家分享的這首王昌齡的詩也是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中不僅無一怨字怨語,而且詩中所描寫的都是極盡歡樂的場面,就是這樣的一首詩卻是王昌齡最哀怨的詩歌之一。
  • 王昌齡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有四句,卻美得讓人心醉!
    王昌齡,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的詩緒密而思清,以七絕見長。有「詩家夫子王江寧」的美譽,後來因為王昌齡也是唐代較早並且大量寫作七絕取得很高成就的詩人,還被冠有「七絕聖手」的美譽。據統計,初唐七絕僅七十七首,其中王昌齡獨佔七十四首。
  • 唐詩最會寫情詩的男人,為初戀寫下這首詩,堪稱最美情話流傳千年
    最浪漫的詩仙,也有寫馬詩輸給詩鬼李賀時;寫詩最工整的杜甫,寫首七絕也未必是七絕聖手王昌齡的對手;最豪氣的劉禹錫,也有豪情不如高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時。但在這麼多不確定裡,有一點是肯定的,唐代詩壇最會寫情詩的男人,非李商隱莫屬。《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共有32首詩入選,這一數量遠超李白的27首,僅《無題》詩就有6首入選。
  • 白居易的這首唐詩,寫出了中國女子「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不過在更早1000多年以前的時候,唐代詩人白居易就已經完美勾勒出了中國女子的「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更加讓人心動,更加讓人感受到愛情的美好。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 王昌齡這首詩美得令人心醉,寫下了美麗的少女,以及豔麗的荷花!
    王昌齡被稱為」七絕聖手「,也是盛唐時期最著名的邊塞詩人,他大部分的詩作都是描寫邊塞的風光,以及邊塞的殘酷的戰爭,極少有其它類型的作品,但是他的這首《採蓮曲》,又是別具一格,整首詩寫得生動有趣,把一群少女在池塘裡採蓮的情形,通過一種有為細膩的筆觸描繪的活靈活現,從而塑造出了美麗的少女和豔麗的荷花
  • 王昌齡很美的兩首詩,詞美人美聲音美,寫盡生活的美,百讀不厭
    王昌齡曾經有一段悽惶的人生歲月,那是他被貶龍標的時候,當時李白送他,曾留下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王昌齡的內心當時是落寞的,是傷感的,也是憂鬱的,便他的心理調適能力很強,在很短的時間內,他便放下了那種種不上進的心思,轉而關注到身邊最美麗的風景。
  • 唐代女詩人的這首相思詩,耳目一新,開頭兩句驚豔世人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溫庭筠的「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都是相思名句。 在小編看來,其實,女詩人寫的相思詩詞,更細膩更打動人。 在唐代,有這樣一位女詩人,她的一首相思詩,讓人耳目一新,一開頭就驚豔世人。
  • 詩人筆下牧童的形象天真可愛,最佩服的還是袁枚寫的這首詩
    在我們的記憶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唐代詩人杜牧筆下的《清明》,詩中寫道: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面對路人的問詢,牧童閉而不答,用手指著杏花村的方向。實際上,牧童在很多詩人眼中充滿了天真和童趣,甚至讀起來忍俊不禁。
  • 王昌齡「青山一道同雲雨」火了,他的這幾首送別詩也值得一讀
    值得國人反思這兩句詩確實寫得很美,情感動人。詩出自盛唐詩人王昌齡的《送柴侍御》,前兩句是:「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是說友人要去的地方與詩人所在的地方相隔很近,且有沅水相接,所以送你遠行並未感到離別之傷。
  • 此詩人不算出名,但他的這三首閨情詩,可與李白王昌齡比肩
    從《詩經》中我們就可以看到為數不少的閨情詩,就連曹植也曾經寫過,到了詩歌文化最為鼎盛的唐朝,閨情詩更是達到了一個頂峰。李白也是此中高手,。他的詩歌雖然以豪放出名,但他善於吸取民歌的優點,也能做出語言平白質樸的閨情詩。此後,幾乎所有的著名詩人,都有相對不錯的閨情詩佳作流傳於世。到了中唐時期,甚至出現了一位閨情詩高手,他叫做張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