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是怎麼命名的?颱風命名法使用原則(圖解)

2020-12-21 閩南網

颱風命名法

  為了避免名稱混亂,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圖解】颱風的命名

命名方法

  1.國際上統一的命名方法是由颱風周邊國家和地區共同事先制定的一個命名表,然後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

  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 香港、日本、寮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以便於各國人民防臺抗災、加強國際區域合作。

  這套由14個成員提出的140個颱風名稱中,每個國家和地區提出10個名字。

  中國提出的10個是:龍王、(孫)悟空、玉兔、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和海棠。

  2.按每個成員國英文名稱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按順序循環使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表。同時。保留原有熱帶氣旋的編號。

  具體而言,每個名字不超過9個字母;容易發音;在各成員語言中沒有不好的意義;不會給各成員帶來任何困難;不是商業機構的名字;選取的名字應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可,如有任何一成員反對,這個名稱就不能用作颱風命名。

  有趣的是,目前所使用的西太平洋颱風的名稱依然很少有災難的含義,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蓮花、彩雲等等,似乎與颱風災害不大協調。

  3.如果某個熱帶氣旋給颱風委員會成員造成了特別嚴重的損失,該成員可申請將該熱帶氣旋使用的名字從命名表中刪去,並將該熱帶氣旋使用的名字永遠命名給該熱帶氣旋(永久命名),其它熱帶氣旋(颱風)不再使用這個名字。這樣,就必須要補充一個新名字加入命名表。

  其實颱風不僅僅會帶來狂風驟雨,有時也會造福人類。高溫酷暑季節,颱風的光臨可解除乾旱和酷熱,而且能夠帶來豐沛的淡水,還能將江海底的營養物質翻上來。

代表名稱

  瀏覽颱風命名表。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動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還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詞或美麗的傳說,如玉兔、悟空等。「杜鵑」這個名字是中國提供的。就是我們熟悉的杜鵑花:2010年在我國登陸的「科羅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種樹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國提供的,意為綠寶石:「伊布都」是菲律賓提供的名字,意為煙囪或將雨水從屋頂排至水溝的水管。

  趣味名稱

  有些颱風名是很美很鮮的花花、草草、果果。比如百合、杜鵑、海棠、茉莉、桃芝、寶霞、鳳仙、潭美、蒲公英、瑪娃(馬來西亞,玫瑰),榴槤、卡努、浪卡、利奇馬。

  有些是飛鳥,都是好鳥,形象和名聲非常好的鳥;比如天鵝、海鷗、畫眉、飛燕、鴻雁、羅莎(柬埔寨,鶴)。

  有些是地址地珍視或者敬畏之物。比如珍珠、珊瑚、達維(柬埔寨,大象)、西馬侖(菲律賓,野牛)、派比安(泰國,雨神)、威爾遜(泰國,雷神)。

  有些是山水、樹木、天氣現象,有些是本國的星座名稱。比如南川、巴威、彩雲、鯨魚(座)等等。(香港定名的「鳳凰」,既不是神鳥,也不是電視機構,而是山)

  著名颱風名稱

  1.麥莎(matsa)

  颱風麥莎

  颱風的名字「麥莎」,來源於寮國,意為「女人魚」。2005年第9號強颱風「麥莎」於8月6日凌晨03:40登陸浙江玉環,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45米/秒。受其影響,臺灣的雨量普遍達350-800毫米,其中臺中雨量最大,達1297毫米。由於「麥莎」登陸前後風大,又處於天文高潮時段,登陸後向偏北方向移動,浙江、上海、江蘇和安徽影響較為嚴重,北京虛驚一場。

  2.梅花(Muifa)

  2011年第9號熱帶風暴「梅花」,英文名為,名字來源於中國澳門,指的是一種花。

  「梅花」7月28日14時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7月30日上午加強為強熱帶風暴,之後強度迅速增強。中央氣象臺預計,「梅花」將於6日夜間至7日白天在浙江台州到江蘇啟東一帶沿海登陸,也有可能緊擦著這一帶沿海北上。

  「梅花」具有強度強、移動速度慢、生命史長、強度變化多、影響範圍廣、路徑預報不確定性大、發展比較成熟、風雨潮遭遇等特點。各方面綜合分析,「梅花」與2005年第9號颱風「麥莎」非常相似。

  3.莫拉克(MORAKOT)

  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第31屆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系統從2000年1月開始執行。至2009年,共有兩個熱帶氣旋被命名為「莫拉克」。英文名Morakot,來源於泰國,在泰國語中的意思是「綠寶石」 。

  2009年第8號颱風「莫拉克」8月4日凌晨生成,5日加強為颱風,7日23時45分在臺灣花蓮登陸,9日16時20分在福建霞浦再次登陸,12日02時停止編號。從生成到結束9天裡給中國多省市帶來嚴重創傷,其中臺灣受創最嚴重。

退役颱風列表

名稱退役原因代替名稱
畫眉2001年颱風畫眉成為有紀錄以來最接近赤道的熱帶氣旋   (該紀錄已於2004年被打破)琵琶
查特安2002年颱風查特安襲擊西太平洋的群島麥德姆
鹿莎2002年颱風鹿莎襲擊韓國鸚鵡
鳳仙2002年颱風鳳仙襲擊西太平洋的群島紅霞
欣欣沒有地方代表性白海豚
伊布都2003年颱風伊布都襲擊菲律賓莫拉菲
鳴蟬2003年颱風鳴蟬襲擊韓國彩虹
蘇特2004年颱風蘇特襲擊西太平洋的群島銀河
雲娜2004年颱風雲娜襲擊中國東部凡亞比
婷婷沒有地方代表性獅子山
龍王2005年颱風龍王襲擊中國東南部海葵
麥莎2005年颱風麥莎襲擊中國東南部柏加
彩蝶2005年颱風彩蝶襲擊日本杜蘇芮
珍珠2006年颱風珍珠襲擊菲律賓及中國南部三巴
碧利斯2006年強烈熱帶風暴碧利斯襲擊中國東南部馬力斯
桑美2006年超強颱風桑美襲擊中國東部山神
象神2006年颱風象神襲擊菲律賓麗琵
榴槤2006年颱風榴槤襲擊菲律賓山竹
莫拉克2009年颱風莫拉克襲擊中國臺灣未公布
凱薩娜2009年颱風凱薩娜襲擊菲律賓未公布
芭瑪2009年颱風芭瑪襲擊菲律賓及中國南部未公布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颱風能叫做「山竹」
    ,20世紀初至中期,我國自行為熱帶氣旋編配一個四位數字的編號,通常是年份+當年度第幾個來襲的颱風,如「8710」號颱風,即是1987年第10號颱風 ,這套命名法則之至今天還仍然在被沿用到了上個世紀 年代 ,世界各國氣象部門深感不同國家和地區使用各自的颱風命名規則 , 給國際交流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 使用世界通用性的颱風名字成為一種強烈的願望
  • ...實時路徑 颱風利奇馬停止編號怎麼回事 颱風利奇馬除名是什麼意思
    超強颱風利奇馬(英語:Super Typhoon Lekima,國際編號:190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0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Hanna)為201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9個被命名的風暴。「利奇馬」一名由越南提供,意為一種水果。颱風利奇馬已經停止編號,颱風利奇馬停止編號怎麼回事,颱風利奇馬除名是什麼意思?
  • 颱風名字起源及2012年颱風命名表一覽
    國際上統一的颱風命名法是由颱風周邊國家和地區共同事先制定的一個命名表,然後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還有一些國家或地區對影響本區的颱風自行取名。為了避免名稱混亂,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 颱風都有哪些名字是怎麼命名的?2017年颱風名字大全
    像人的名字一樣,颱風也有自己的名字。在每個颱風形成之前,人們便已經早早的給他們命好了名字。去年的颱風我們仍依稀可記,今年又要迎來各種颱風。一起了解2017颱風命名表一覽。  2017颱風命名表一覽:颱風都有哪些名字是怎麼命名的?
  • 颱風「白鹿」剛登陸,颱風「楊柳」又生成,颱風的名字是咋來的
    颱風對於大家來講恐怕是在再熟悉不過了。即使我們這些生活在北方的人,聽到颱風的名字也是如雷貫耳。前段時間的颱風利奇馬讓我們也好好體驗了一把「什麼是颱風」!颱風登陸的時候,總是伴隨著狂風暴雨,威力無窮,給颱風經過的地區帶來了嚴重的災害。
  • 首位退出颱風命名表的中國颱風名,超級颱風「龍王」
    在前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過颱風的命名,全世界現有的颱風名稱都是由十四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的,分別是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柬埔寨、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越南、寮國、日本、朝鮮以及密克羅尼西亞。
  • 颱風的名字都是怎麼起的?
    颱風的名字是怎麼起的?在颱風命名的國際規則出臺之前,不同國家和地區對同一颱風的命名各不相同。為了避免名稱混亂,1997年,世界氣象組織(WMO)颱風委員會召開了第30次會議,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對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颱風)採用一套統一的命名系統。
  • 關於颱風的命名你知道多少
    8號颱風「瑪莉亞」:來勢洶洶,觸發今年首個颱風紅色預警;虎頭蛇尾,登陸後迅速減弱消退。9號颱風「山神」:一路平穩,直來直去登陸海南;迴光返照,停編後企圖東山再起。10號颱風「安比」:生命頑強,最遠走到內蒙古大草原;一路向北,影響華東華北東北共12省(區市)。  無論是「安比」還是「雲雀」,這些颱風名都各具特色,那麼它們是臨時取的還是早就存在?我國首次以個人名義命名的颱風名又是哪個?
  • 閩方言多「風臺」少「颱風」
    颱風「麥德姆」正面襲擊福建,關於「颱風」的話題瞬間成為熱門談資。「颱風」這個稱呼,其實有很多有意思的說法。英文裡的「typhoon」和「颱風」發音極其相似,所以「颱風」是音譯麼?而小編卻常常聽到福州童鞋叫它「風臺」,這種說法只存在於福州麼?咱一探究竟去。
  • 颱風天貓要來了?2017年除名颱風有了新名字,颱風天鴿成了它!
    由於天貓這個名字與知名購物網站名字相近,不少網友也調侃稱:「要是雙十一遇上颱風『天貓』怎麼辦!「下次我的錢真要被颱風『天貓』全部捲走了!」2017年除了重創粵港澳的颱風天鴿被除名了外,重創菲律賓的颱風啟德、颱風天秤也遭到除名,颱風天秤這個名字來自天秤座,也是由日本提供的名字,2019年日本方面提供的新名字則是「孔雀」、「小犬」和「室女」,來自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規定的88星座中的孔雀座、小犬座和室女座。
  • 揭開颱風命名背後的秘密!看看各個國家都是什麼「控」?
    中國天氣網訊 昨天(10月29日),今天第19號颱風「天鵝」、第20號颱風「艾莎尼」先後生成。從神話人物、星座到動物、植物,颱風的名字可謂五花八門,你知道它們都是誰起的?又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 哪些國家擁有颱風命名權?
  • 關於颱風叫法由來 你所不知道的
    颱風「麥德姆」或將正面襲擊福建,關於「颱風」的話題在微博上火了起來。「颱風」這個稱呼,有很多有意思的說法,很多人以為「颱風」是「臺灣來的風」,而英文裡的「typhoon」竟和「颱風」發音極其相似,這是為什麼?東南快報記者一一為您探究。
  • 為什麼有的颱風叫「天兔」有的颱風叫「悟空」?
    颱風是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亞洲太平洋國家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熱帶氣旋發生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海面上。超過8級的熱帶氣旋就會被編號和命名了。因為海洋上可能同時出現多個熱帶氣旋,西北太平洋地區是世界上除美國所處的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和北大西洋地區外熱帶氣旋活動最頻繁的地區,每年登陸中國最多就有十幾個之多。
  • 孩子問:「爸爸,為什麼颱風它叫山竹不叫榴槤呢?」
    就連我家小寶也在此期間,向我提出一連串問題——寶:「爸爸,為什麼颱風它叫山竹不叫榴槤呢?」我:「呃……」寶:「是不是因為榴槤很臭啊,哈哈哈哈」我:「呃,大概是的……」那麼,颱風究竟是怎麼命名的?能否被除名?颱風的名字為何千奇百怪?到底是誰在給颱風命名、除名?你知道嗎?
  • 2018年第四號颱風叫什麼名字?2018颱風命名表一覽
    颱風是如何命名的呢?  首先,你要知道颱風也是有「國籍」的。颱風通過不同的海域來劃分不同的名稱。我國習慣稱為「颱風」,但在北大西洋地區和東太平洋地區則統稱為「颶風」。在印度洋地區颱風被稱為「風暴」。因此,當颱風登陸時的地點在哪,就會按當地的習慣冠以稱呼。
  • 颱風「山竹」是早有「預謀」的!下一個颱風叫什麼你知道麼?
    北京時間9月16日,今年第22號颱風「山竹」從我國廣東登陸,中心風力可達14級。廣東全省從颱風登陸之前開始已經進入全省Ⅰ級應急響應狀態,僅通過運營商全網發布的簡訊預警消息就達到7149萬條,告誡所有人要時刻注意安全。
  • 今年第22號颱風「山竹」生成,這個颱風的名字是泰國取的
    今年第22號颱風「山竹」生成,這個颱風的名字是泰國取的 澎湃新聞記者 欒曉娜 2018-09-08 11:17 來源:澎湃新聞
  • 2018颱風命名表、名字一覽 2018颱風時間表(登陸中國)
    命名表按順序、循環使用。有權命名颱風是日本氣象廳(JMA),負責給予在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的熱帶氣旋國際編號及命名。  2018颱風時間表(登陸中國):閩南網(http://www.mnw.cn/)小編將及時更新。  1號颱風布拉萬:1月2日夜間進入南海東南部海域,然後趨向越南南部一帶沿海。  2號颱風三巴:2018年2月13日10時30分左右,颱風「三巴」在菲律賓棉蘭老島東部沿海登陸。  3號颱風傑拉華:我國海區無影響。
  • 颱風詞源考證
    國家氣象局宣布從1989年1月起颱風預報採用國際熱帶氣旋名稱和等級標準。這樣只有當熱帶氣旋中心附近風力大於等於12級時才叫颱風,颱風這個古老的詞彙被賦以新的涵義。值此擬就颱風詞源作些初步考證。  颱風從遙遠的海面上移近時黑壓壓的雲團鋪天蓋地而來,隨後雲頂逐漸下沉。
  • 「颱風」在古代叫什麼?為什麼現在叫颱風?
    今年第22號颱風「山竹」已於9月16日17時在廣東臺山海宴鎮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中心最低氣壓955百帕。截至16日20時,颱風「山竹」已導致廣東省2人死亡。為什麼我們把誕生在北太平洋西部的熱帶氣旋成為颱風,而不是稱為別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