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洞社區 留守兒童剪窗花

2020-12-04 天眼新聞

1月16日,貴陽市白雲區大山洞社區兒童之家在社區一樓智慧健康體驗館開展以「弘揚傳統美德  繼承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剪窗花活動,社區愛心媽媽、志願者、困難兒童、留守兒童共10餘人參加。

活動中,愛心媽媽們拿出剪紙樣板,先是細細琢磨,親自手繪圖樣,然後詳細地向孩子們講解剪紙的步驟方法。在愛心媽媽心貼心的指導下,孩子們成功的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劉詩琪小朋友開心的說:「謝謝愛心媽媽,我終於學會剪紙了,我要把我的小雪花拿回家送給爺爺,以後,我還要剪很多很多的送給同學。」活動結束後,愛心媽媽還鼓勵孩子們要勤加練習、不忘初心,繼承與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努力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都市新聞

宋明蔚 記者 陳龍

編輯 歐陽蔚華

編審 楊天雪 周密 

相關焦點

  • 剪窗花、寫對聯、包餃子,梅江民族村留守兒童這樣迎新春!
    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寒假回秀的大學生志願者一行12人來到梅江鎮民族村周末大課堂,陪伴20餘名留守兒童剪窗花、寫對聯、包餃子,為留守兒童送去溫暖和關愛。留守兒童們分成六組,在志願者的帶領下學習用毛筆寫對聯,剪窗花,一個個做得認認真真,學得有模有樣,都說要把成果帶回家貼牆上。
  • 白雲區首個新時代兒童發展中心在大山洞街道落成
    4月22日,記者在白雲區大山洞街道辦事處看到,大山洞街道新時代兒童發展中心已於日前建成,即將投用,系該區首個新時代兒童發展中心。據了解,大山洞街道新時代兒童發展中心項目是在原大山洞社區兒童幸福家園基礎上進行改造升級的。
  • 貴陽大山洞社區開展「傳承好家訓 培育好家風」主題教育活動
    7月3日,貴陽市大山洞社區組織轄區青少年兒童在社區鳳翮築夢書屋開展「傳承好家訓 培育好家風」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品讀、領悟、踐行活動,引導孩子們愛國、愛家從立德樹人開始,從傳承好家訓、樹立好家風做起,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寫春聯、送春聯、剪窗花…成華區兒童之家歡樂迎春節~
    寫春聯、送春聯、剪窗花…一派祥和愉悅的景象~雙水碾街道雲錦社區兒童之家新年快樂!跳蹬河街道錦繡社區與杉板橋社區兒童之家1月14日至1月19日,錦繡社區與杉板橋社區兒童之家,分別為孩子們準備了為期一周的假期。吟誦課程:從杜甫的一生入手,講解杜甫的故事,學習杜甫有名的詩句,認識全新的杜甫。
  • 留守兒童的假期|暖心行動 讓留守兒童有了安全感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做好留守兒童以及其他關心關愛工作,擴大活動影響,使更多的人關注、參與我們的關心關愛活動,讓更多的留守兒童能夠不再孤單、快樂成長。  夏季是未成年人溺水高發期。正值暑假,留守在家的兒童安全問題值得關注。在安徽肥東撮鎮鎮撮西社區,張貼著醒目的防溺水安全宣傳標語,引導家長在假期中管好自己的孩子。
  • 大龍山鎮總鋪社區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共度中秋佳節」活動
    為了增進與留守兒童的情感交流,呵護轄區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9月21日上午,大龍山鎮總鋪社區黨總支、計生協、婦聯聯合總鋪中心小學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共度中秋佳節」主題活動。活動是以主題班會形式開展,轄區內的留守兒童和貧困戶家庭的孩子們歡聚一堂,認真傾聽老師們講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了解中秋節豐厚的文化底蘊,接受傳統節日文化的薰陶;隨後,愛心志願者和老師們為每名孩子送上愛心月餅
  • 大荔東城街道北大社區聯合新華書店開展「關愛留守兒童 豐富文化...
    (記者:唐蓉 通訊員:張雨童)在六一兒童節即將到來之際,為了讓轄區留守兒童度過一個快樂難忘的六一兒童節,5月31日大荔縣東城街道北大社區聯合新華書店舉辦「關愛留守兒童 豐富文化生活」六一嘉年華活動。上午八點半,關愛留守兒童慶「六一」才藝表活動在新華書店總經理董鵬的致辭中拉開序幕,他向孩子們致以節日的問候,並勉勵小朋友們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努力成長為對國家和社會更加有用的棟梁之才。在才藝表演中,孩子們用悅耳的歌唱、靈動的舞蹈、聲情並茂的朗誦等精彩紛呈的節目讓觀眾們興高採烈,掌聲不斷。
  • 碧桂園競拍留守兒童畫作
    4月28日,黔江區「夢想社區·幸福家園」主題日暨夢想碧桂園·百城公益行活動在碧桂園社區舉行。在夢想企業碧桂園的號召下,20幅黔江藍天留守兒童學校學生的畫作通過現場競拍,全場共募得公益資金23100元。據悉,本次活動由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市婦聯以及重慶日報及重慶市黔江碧桂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承辦,300餘位社區居民參加活動。活動當天,20位來自黔江藍天留守兒童學校的學生,畫下自己心目中的美麗黔江,所有作品在現場拍賣一空。活動結束前,碧桂園五星業主決定向藍天留守兒童學校追捐2萬元,全場共募公益金23100元。
  • 【留守兒童】關愛留守兒童_留守兒童調查報告_搖籃育兒百科
    有的孩子甚至獨自留在家中,從而形成了一支龐大的「留守兒童」隊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河南農村14周歲以下留守兒童242.75萬人佔全國留守兒童總人數的10%。    通過調查發現,留守兒童很少有全面發展的。他們的學習成績、品德發展不盡人意。留守兒童學習成績總體差於非留守兒童。「雙差生」絕大部分產生在留守兒童中,是學校和老師的一塊心病。
  • 關愛留守兒童 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溪西村分館落成
    為了豐富留守兒童假期生活,日前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在溪西村設立分館,眾多愛心企業、愛心家庭等共同參與揭牌儀式。據了解,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溪西村分館是福州市財政支持"三社聯動"試點項目試點之一,接下來美善社工服務中心將會定期舉行讀書會、薦書會,激發社區居民養成閱讀習慣,用文化助學的模式幫助溪西村的留守兒童,打造一個書香社區。
  • 「喜迎中秋 共度佳節」關愛留守兒童活動
    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為增加中秋佳節的氣氛,讓留守兒童感受節日的甜蜜。2020年9月26日下午,江津區民政局、槽坊社區居委會、江津陽光社工中心和白沙鎮留守兒童社工室在白沙鎮槽坊社區聯合開展了「喜迎中秋 共度佳節」關愛留守兒童活動,本次活動共計50餘人參與。本次活動分為遊園活動和月餅DIY兩個環節分別進行。
  • 東臺市南沈灶鎮:「留守兒童氧吧」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全鎮現有留守兒童500多人。在地方黨委、政府和主管部門的重視、支持下,鎮社區教育中心針對留守兒童雙休日、節假日等學校教育的「真空時間」,在鎮社區教育中心、村居建立「留守兒童氧吧」。目前,全鎮已成立中心「留守兒童氧吧」和7所村居「留守兒童氧吧」。氧吧的管理規範化。
  • 留守兒童與網遊|遊戲商品化批判與留守兒童生活意義系統重建
    已有研究將留守兒童的遊戲沉迷的原因歸結為三類,一是遊戲工業結構本身的「原罪」,二是留守兒童脆弱的自控防禦以及排遣壓力性生活事件的個體化實踐。三是外部社會結構如學校、社區和家庭教化功能的失調。這些都屬於「結構」和「行動」兩個維度的原因論域。
  • 媒體:一些農村地區賭博風影響留守兒童道德觀念
    通過多年的研究和行動實踐,我們發現,在不同主體的關愛行動中,家庭、學校和社區是與留守兒童聯繫最緊密的、最重要的行動層面,這三者也構成了農村留守兒童生活中最直接的社會小環境。  在關愛留守兒童的多元行動體系中,農村社區扮演著直接而重要的角色,這是任何一項針對留守兒童的政策設計都不應忽略的。
  • [特別關注-北京]剪窗花做花燈 兒童探索館裡鬧元宵
    [特別關注-北京]剪窗花做花燈 兒童探索館裡鬧元宵 剪窗花做花燈,兒童探索館裡鬧元宵。
  • 株洲石峰區關工委舉辦留守兒童暑期書畫培訓班
    石峰區響石嶺街道李家衝社區關愛留守兒童暑期培訓班開班儀式現場。紅網株洲站7月18日訊(通訊員 彭立平)7月17日,株洲石峰區李家衝社區和報亭社區的留守兒童暑期書畫培訓班同時開班。石峰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兼關工委主任李軍,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黃幼剛,響石嶺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宋彪,黨工委副書記兼關工委主任王華,區老乾局副局長、區關工委秘書長吳冬,區文化館館長李茜倩等領導以及部分家長出席了李家衝社區的開班儀式。三個社區參加首期暑期培訓的共有100多名孩子。石峰區關工委主任李軍、常務副主任黃幼剛在李家衝社區關協示範點督查工作。
  • 情系留守 美育童心 打開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新模式
    雪丹 攝每到暑假,最讓人掛心的就是農村的留守兒童們。近段時間,打開網絡,有關「留守兒童家長至少每月聯繫一次」有望入法的新聞比比皆是,這無疑是留守兒童的一個利好消息。為充分整合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源,給留守兒童提供實際性關愛幫助,樂清市各級部門、單位聚焦留守兒童,深入開展關愛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活動,打造了一個個極具社會責任感的公益品牌。2019年5月,市民政局組織開展社會組織走近留守和困境兒童「牽手行動」。社會組織志願者與留守、流動兒童結成幫扶結對,開展支教服務、慰問幫扶、學習輔導、興趣培養、心理疏導等工作。
  • 無為市志願者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留守兒童更是社會關注的重點,我們要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讓這些兒童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12月16日上午,無城鎮雙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心圍繞「五心雙橋 情暖留守兒童」的核心理念,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一系列教育活動。
  • 戰疫女神|社工孟瑩:復工復產後 社區老人、留守兒童的守護者
    封面新聞記者 曹菲隨著全國各地陸續復工復產,老人、兒童再次成為社區、村鎮的留守者。疫情防控期間,他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誰來保障?成都青白江區關愛援助中心負責人孟瑩,就是他們的守護者。孟瑩,青白江區關愛援助中心負責人,專業社會工作者,專注民政救助工作領域3年。
  • 捏泥人、剪窗花,幼兒園辦起廟會街
    本報訊 (記者 黃曄)捏泥人、敲麻糖、剪窗花、糖觀燈、棉花糖、畫臉譜……昨日5點過,渝中區實驗幼兒園張燈結彩、喜氣洋洋,老師、家長都身著漂亮的傳統服飾和孩子們一起逛廟會,重溫兒時回憶,感受傳統魅力。教學樓裡,多才多藝的老師們開起了民俗風情街,家長、孩子在這裡可以自己學做風箏,動手畫臉譜、剪窗花。除了小吃街、風情街外,廟會上還開闢了一個義賣區讓孩子們獻愛心。幼兒園宋園長說,全園200多個小朋友都將自己的小玩具捐出來義賣,我們設定了5元區、10元區,所有收益都將捐給留守兒童。「這樣過節太意思了!」